刘体仁

刘体仁
  • 姓名:刘体仁
  • 别名:字公㦷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河南颍州(今河南许昌)人
  • 出生日期:1624
  • 逝世日期:1684
  • 民族族群:

刘体仁(1624~1684)字公㦷。河南颍州(今河南许昌)人。清世祖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因家难弃官,从孙奇逢讲学。后官吏部考功郎中。少游江南与诸名士相过从,中年在京与王士禛、汪琬诗酒唱和,主持风雅。罢官后同明遗老傅山等往来,尝访傅山于太原松庄。体仁诗追摹晚唐,注重色泽,音调。也有些作品“出以生新、每近于涩”(沈德潜《清诗别裁》)。 王士禛亦言:“公㦷诗颇有奇气,如‘直溪束天色,湍激橡林左’,削刻极似东野语。”《送戴务旃游华山》也是具有孟郊风格的作品。诗中云:“我无济胜具,心悬神仙宅。椓壁闻蚁缘,索度或猱掷。即至玉女盆,莲花岂堪摘? 颇穷造化由,能识巨灵擘。一身出天地,笑看培塿积。 归来毛髓异,定跨茅龙脊。”颇能代表其效法晚唐之作品有《曲阿灯岸》、《寄阮亭司理》、《即事》(西湖小阁多延月)等。诗以题咏酬赠之作为多,也有一些感事伤时之作。体仁亦善著文填词,工书画,尝仿《云烟过眼录》作《识小录》。其诗集初名《蒲庵集》,后名《七颂堂文集》,共十四卷,其中诗九卷。另有《七颂堂词绎》一卷。《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传》卷七○有传。

刘体仁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刘蕺山集

刘蕺山集

明末哲学家刘宗周撰。宗周学出阳明,惟以诚意为主,慎独为功,敦行为本,合周、程、张、朱之学与 “致良知” 之说而一之。尝谓 “离心无性,离气无理” ,“理”乃 “至善之体,而统于吾心者也。” 凡所著述,皆原本性命、阐明圣学、有关世道人心之作。“临殁时,犹语门人曰: ‘为学之要,一诚尽之,而主敬其功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是书 系据乾隆十七年 (1752年) 雷鋐所刻24卷本,删汰前8卷《人谱》、《学言》等专著,另行编定之17卷本。另有道光二年(1822年)董元休编次之40卷本,题为《刘子全书》,凡语类13卷,文编14卷,经术11卷,附行状、年谱各1卷。前有门人黄宗羲序及董氏钞述等。道光十八年,沈复粲复补辑宗周零简残篇及法帖墨迹之属,编为《刘子全书遗编》24卷。又宗周门人恽日初仿《近思录》例,按道体、论学、致知、存养等分类编成《刘子节要》14卷,每类1卷。

宝文堂书目

宝文堂书目

目录书。晁瑮撰。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与《红雨楼书目》合订。明清无刻本,北京图书馆藏有明冯本,卷首稍有残缺,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据以排印出版,与《红雨楼书目》合订,并辑《晁氏宝文堂书录》,汇集焦竑《国史经籍志》以下至叶昌炽《藏书纪事诗》10家有关本书的记载,附于卷末。晁瑮(约1506—1576),字石君,号春陵,中国明代开州(今河南濮阳)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其子晁东吴,字叔权,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年23卒。父子都喜欢藏书。本书分上、中、下3卷,上卷分总经、易、书、诗、春秋、礼、四书、性理、史、子、文集、诗词12目,中卷分类书、子杂、乐府、四六、经济、举业6目,下卷分韵书、政书、兵书、刑书、阴阳、医书、农圃、艺谱、算法、图制、年谱、姓氏、佛藏、道藏、法帖15目,共33类,共著录图书7 829种,各书一般只录书名,非常简单。但子杂、乐府一目著录元明话本小说、杂剧、传奇极为丰富,是不可多得的文学史料。全目不守四部成规,设33子目,富有独创精神,“其著录极富,虽不能尽属古本,而每书下间为注明某刻,亦足以考见明人版本源流”(《四库全书总目》),在版本史上,《遂初堂书目》以下,也是值得重视的一种。

隶释

隶释

古文字学著作,二十七卷。南宋洪适撰。适字景伯,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绍兴壬戌中博学鸿词科,累官至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著名学者洪迈之兄。此书成于乾道二年(1165),作者以观文殿学士知绍兴府、安抚浙东时。第二年序而刻之。作者耽嗜古隶,区别汉隶为五种书:释、缵、韵、图、续。有四种已备,惟“韵书”未成。此书摹录汉魏碑碣一百八十九种。分释、缵、图、续四部分。译其文,又述其所以然。凡汉魏碑十九卷,《水经注碑目》一卷,欧阳修《集古录》二卷,欧阳棐《集古目录》一卷,赵明诚《金石录》三卷,无名氏《天下碑录》一卷,共二十七卷。每碑标目之下,具载郦、欧、赵三书之有无。欧、赵之书只录其目,不录其文。此书为考释隶书形体而作,每篇皆对译为楷书字,并有注疏,兼考核其有关史事,加以论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说:“自有碑刻以来,推是书最为精博。”作者又有《隶续》二十一卷,是本书的续篇。此书代表了宋代隶书研究的最高水平,是研究文字学、历史学的重要典籍。

时疫解惑论

时疫解惑论

霍乱著作。2卷。刘复 (民权) 撰于1920年。本书所说的时疫是指感受 “暑湿交蒸秽浊之疠气”,在胃则为霍乱,在肺则为痧胀。两者皆热毒为患,故其治疗绝无温散温补之例。主张邪在肺宣其气,邪在胃利其水,气宣则表证退,水利则吐泻平。治方以庚申解疫饮为主方,方中推重石膏。书中分别论述了吐利、转筋、心慌、疫脉、溲溺、肢厥、脱肉、妊娠与小儿染疫的病机与证治等。有千顷堂书局石印本。

西游记传

西游记传

《西游记传》,四卷四十一回,“题齐云杨志和编,天水赵景真校”,叙孙悟空得道,唐太宗入冥,玄奘应诏求经,途中遇难,终达西土,得经东归者也。太宗之梦,庸人已言,张鷟《朝野佥载》云,“太宗至夜半奄然入定,见一人云,‘陛下暂合来,还即去也。’帝问‘君是何人?’对曰,‘臣是生人判冥事。’太宗入见判官,问六月四日事,即令还,向见者又送迎引导出。”又有俗文,亦记斯事,有残卷从敦煌千佛洞得之(详见第十二篇)。至玄奘入竺,实非应诏,事具《唐书》(百九十一《方伎传》),又有专传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佛藏》中,初无诸奇诡事,而后来稗说,颇涉灵怪。

观自在菩萨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众生薰真如法

观自在菩萨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众生薰真如法

观自在菩萨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众生薰真如法,一卷,唐不空译,日本无等题记,略云观自在菩萨薰真如香印法,又云观自在妙香印法,极略妙香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