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

吴三桂
  • 姓名:吴三桂
  • 别名:字长伯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南高邮人
  • 出生日期:1612年6月8日
  • 逝世日期:1678年10月2日
  • 民族族群: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江南高邮人。其父吴襄,为明崇祯初锦州总兵。三桂武举出身,授都督指挥。长山之战,吴襄“拒战不力”,被朝廷下狱。遂提升三桂为总兵,守宁远。松山之战三桂兵败,被贬三级,仍令守宁远。李自成进兵北京时,崇祯加封三桂为平西伯,命他入京戍卫。吴三桂率大兵到丰润,京城已破,便逃回山海关。李自成送来吴襄的劝降书及犒银四万两,招他入京,他接受犒银,却又屯兵九门口,然后入京。走到滦州,闻父亲被囚,家产被抄,爱妾陈圆圆为刘宗敏掠去,一怒而回山海关,击破李自成所派的两万守关人马,遣副将杨珅等向多尔衮请救兵。多尔衮立即答应进兵。李自成得知吴三桂降清,亲率二十万大军讨吴三桂,时清军已到离山海关只十里的一片石,打败了唐通守军,进入山海关。吴三桂剃发归降。李自成与吴三桂在山海关一仗,被多尔衮派阿济格等以两万精兵突然袭击,李自成意料不到,被吴三桂和清兵战败。多尔衮就这样借取吴三桂的力量,夺取了农民革命的果实,轻而易举的使顺治成了中国皇帝。而吴三桂却被顺治授与平西王。受命西讨李自成,随阿济格攻进西安。自成败走武关,退到武昌,被清兵穷追不舍。自成率二十骑上山,被乡勇所害。顺治九年(1652)吴三桂与李国翰进兵四川,拔重庆、攻成都,明将刘文秀弃城走,又克嘉定。顺治十四年(1657)。吴三桂进兵贵州,攻克贵阳,击败明将白文选、李定国。顺治十八年(1661)吴三桂追南明军至缅甸距缅甸都城六十里,缅甸被迫献上永历帝朱由榔及其母、妻,被吴三桂将由榔父子绞死。康熙六年,因“三藩”势大,康熙决定削藩,吴三桂被迫反清,自号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留发,易清服,树白旗。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称周王元年,据有云南、贵州、湖南三省之地。四川、广西、福建、河北亦相继反清。康熙十五年(1676)尚之信、耿精忠投降,三藩只剩下吴三桂一藩了。康熙十六年(1677)岳乐攻下长沙,十七年岳乐又克平江、湘阴,三桂部将林兴珠率水师投降,茶陵等十二城又被清军攻下。吴三桂见大势已去,于是年三月匆匆在衡州称帝,改元昭武。八月吴三桂病死。年六十七岁。

吴三桂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乾隆江南通志

乾隆江南通志

地方合志。清赵弘恩等修,黄之隽等纂。二百卷,首四卷,序目一卷。弘恩,满洲镶红旗人。贡生。雍正间官两江总督、兵部尚书。之隽,字石牧,号唐堂。安徽休宁人。康熙进士。官编修。著有《痦堂集》和《香屑集》。是书乃雍正七年(1729)两江总督尹续善等奉诏纂修,九年开局,以黄之隽主其事。以康熙旧志为本,芟除芜杂,补其遗漏,凡五年至乾隆元年(1736)成书。约二百九十余万字。按史例列舆地、河渠、食货、学校、武备、职官、选举、人物、艺文、杂志等十志,每志依门分类,总六十七目。门前各有小序。其舆地志颇详赡,分图说三卷,载江南全省形势总图,江南十六府八州分界图、江宁省城图,及各府、州图,高家堰、太湖水利共三十四图并图说。又含建置沿革、星野、疆域、山川、风俗、城池、关津、古都邑等十三目。为该地颇重要的自然、人文地理资料。田赋、户口、徭役、蠲赈记载独详,对研究江南(含今江苏、安徽)经济史有重要意义。较康熙旧志颇有体裁,内容较旧志倍增。因纂辑非出一人之手,间有抵牾。有乾隆元年(1736)刻本, 《四库全书》本。

难经本义

难经本义

医经著作。二卷。元·滑寿撰。刊于1366年。作者鉴于《难经》原书有文字缺漏,编次错乱等情况,而历代注本又不够理想,遂参考元以前《难经》注本及有关医籍,对《难经》的部分内容进行考订辨论。在调整编次、补充缺漏的基础上予以诠释。释义能融会诸家,结合个人见解予以发挥

春秋配

春秋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四卷十六回。不题撰人,作者不详。今仅存一刊本,封面序目等均佚,亦不知其创作年代,仅据内容知为清代的作品。此书《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未著录,为私人庋藏, 原书未见,略知内容写李春发与姜秋莲的恋爱婚姻故事,余不详,待日后有机会,再补充介绍。

後渠杂识

後渠杂识

笔记,一卷,明代崔铣撰。崔铣,江西乐安人,字子钟,一字仲凫。弘治进士,授编修。历官南京吏部主事、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右侍郎等职。本书记载一些人物的事迹,较为可信。本书有明刻本,参考已有成果予以整理。

古微书

古微书

三十六卷。明孙瑴编。瑴字子双。中国古代阴阳数术及谶纬迷信之学流传颇广,自隋禁图谶以后,其书大多不传。宋代只有易纬数种,至明代,所能得见者更是寥寥无几。瑴曾杂采旧文分为四部,统称“微书”。一曰“焚微”,辑秦以前逸书;一曰线微,辑汉晋间笺疏;一曰阙微,征皇古七十二代之文;一曰删微,即此书。至清代,前三书已不存,只存删微,便独当微书之名。珏从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书志及《太平御览》、《玉海》、三通等书中所援引的有关内容进行辑录,或数段、或数行、或数句,确定其先后次序,使诸纬书虽难见全貌,却也有了大致轮廓。包括《尚书纬》、《春秋纬》、《易纬》、《礼纬》、《乐纬》、《礼纬》、《论语纬》、《孝经纬》、《河图纬》、《洛书纬》。因此书文句艰涩,理甚难明,所以在每卷之前均有小引为之论次,卷中篇目有难以明了的,均以数语疏释,本文有古注的,录其原文,没有原注的,缀附异说为之旁通,对了解古代谶纬之学等文化现象颇有益处。但此书也有不少缺陷,其一,辑录有误,如把伏生《尚书大传》中的《洪范五行传》列入《书纬》,认为是大禹之作,显然错误。其二,遗漏颇多。如唐瞿昙悉达《开元占经》、《五行大义》等,去隋未远,收录颇多而珏书未见。其三,所采各条,具不注其所录自何书,无以考证。现存有《删微》三十六卷,其一为明崇祯刻本,其一为清抄本。

梵天火罗九曜

梵天火罗九曜

梵名Brahma -horanavagraha 。全一卷。唐代僧一行(683~727)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图像部分收于第九十二册。本经为密教有关星宿仪轨之经典。内容解说拜祭九曜星宿之诸种作法,如祭祀之方位、供物、所持之真言等,并举出相应于各种年岁之星宿与吉凶之关系等。附有九曜星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