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

钱锺书
  • 姓名:钱锺书
  • 别名:字哲良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无锡人
  • 出生日期:1910年11月21日
  • 逝世日期:1998年12月19日
  • 民族族群:

钱锺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卒于北京。古文家钱基博的长子,自幼受传统经史教育。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广泛接受世界各国文化学术成果。1933年大学毕业,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年考取了英国退回庚子赔款留学名额,在牛津大学攻读两年,又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一年。1938年归国。先后担任过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湖南兰田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英文总纂、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等。1953年起,任文学研究所(原属北京大学,后属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82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钱锺书深入研读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关注和研究。他的《谈艺录》(1948)在继承和总结传统诗话的基础上,对中西诗论进行了精微的辨析、比较和阐发。它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丰富而详赡的中西比较诗论,而且提出了很多前人不曾提出的新问题。以中国古文论而言,有关佛学对中国诗文论的影响,《谈艺录》可以说是首创。以西方文学理论而言,有较大影响的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理论家V.B.什克洛夫斯基、丹麦哲学家S.克尔凯郭尔、法国诗人P.瓦莱里等的理论,被首次运用于中国古文论的研究。此书还最早提出了对克罗齐直觉说的批评。《谈艺录》1984年由中华书局再版时,钱锺书除对原书稍作删润作为上编外,又将补订的与原书规模相当的内容作为下编。下编不仅于中国古文论中的精华多所钩稽、辨析和阐发,而且对于西方新兴的学科和理论有丰富的联类、辨析和比较,包括精神分析、结构主义、新批评、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


钱锺书的另一部学术著作《管锥编》(1979),富有辨伪和辩证的精神,对《诗经》《易经》《老子》《左传》《史记》《楚辞》《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古籍,不株守成见地作了许多新的考释和有创见性的赓扬,并将中西文化和文学作了许多有意义的比较和研究,融广博的知识和精卓的见解于一体。《宋诗选注》(1958)提出新的选诗原则,突破传统选本止于注解、疏证的局限,对诗歌创作中的很多问题作出了贯通中西、精见迭出的阐发。


钱锺书的学术著作除上述几种外,还有《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英文版,北京图书馆刊,1943)、《旧文四篇》(1979)、《也是集》(1984 )等。他的许多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钱锺书还是出色的散文家和小说家。长篇小说《围城》(1947)描绘了抗战期间中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而“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的“围城”意象表达了小说的深层意蕴,包含了现代人对自己生命处境的哲理思考。小说的反讽技巧高超,旁支斜出的叙述风格,诡奇、机智、聪睿、富有知识容量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比喻,尤其是信手拈来的典故,使它得以成为独树一帜的“学人小说”。短篇小说集《人·兽·鬼》(1946)和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1)同样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具有机智隽永的风格。三联书店2001~2002年出版有《钱锺书集》,10种13册,300多万字。

猜你喜欢的书

地球的故事

在这《地球的故事》里,房龙打破了常规地理书的写作方式,不仅简要地介绍了基本的地理知识,还视角独特地从地理的角度讲述了各国的历史演变,分析了地理对国家的历史演变、人群性格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生动地演绎了“人文地理”这一概念。为什么丹麦人喜欢静谧的书斋。而西班牙人则热衷于广阔的天地:为什么日本近代疯狂地向外扩张,而国土同样狭小的瑞士却保持中立,难道国家性格真的与国家地理有关?在这《地球的故事》中你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房龙没有罗列苍白的数字,没有堆砌深奥的名词,而是把人作为重点,来探究人的生存命运。他用文学手法赋予知识以灵性,通过诙谐幽默的文字化枯燥的地理知识于无形,无论是地理学家或地理爱好者,敬畏地球或蔑视地球者,还是敬畏生命者或蔑视生命者都能从《地球的故事》中获得不少启发。

明仁宗实录

十卷。起永乐二十二年八月,讫洪熙元年五月。始修于洪熙元年闰七月,杨士奇任总裁,蹇义等纂修。宣德五年五月,与《太宗文皇帝实录》同时进呈。记仁宗在位时期史事,起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讫洪熙元年(1425)五月。始修于洪熙元年闰七月,杨士奇任总裁,宣德五年(1430)五月成书。撰者依据章疏及史臣所记史书,参以见闻,故记述有关制度及史事本末较为详明。

书蔡传旁通

六卷。元陈师凯撰。该书取董鼎《书传辑录纂注》以疏证蔡沈《书集传》,书中多采先儒问答,论其得失,意在阐明义理,于天文、地理、律历、礼乐、兵刑、龟策、河图、洛书、道德、性命、官职、封建之属则不甚经心。凡蔡《传》阐释未详者,此书博征繁引,析其原委;凡蔡《传》谬误者,此书多所回护。盖此书旨在发挥蔡《传》,故于蔡《传》谬误不复纠正。版本现存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另有《通志堂经解》本。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梵名Mu^la -sarva^stiva^da-vinaya-ks!udraka-vastu 。凡四十卷。属小乘律部经典。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系说一切有部所辑有关制戒之各种因缘及佛陀与弟子间之故事。义净另译有根本说一切有部略毗奈耶杂事摄颂一卷,乃本书摄颂部分之节本。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神宝记

佛典注疏。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善月撰。四卷。是隋智顗撰《仁王护国般若经疏》的注释书。内容分总说和释经两部分。总说又分为二:(1)“悬谈大义”,即申之以“五重玄义”;(2)“依文申释”,即析经文为序、正宗、流通三分,并依次疏释。见载于明《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及《嘉兴藏》等。

添品妙法莲华经

凡七卷。又作添品法华经。收于大正藏第九册。隋仁寿元年( 601),阇那崛多与笈多共译于长安大兴善寺。法华经之汉译本,依经录所载,共有六译,然仅存本经及妙法华、正法华三本。多用什师之译文,变其品之前后。但添罗什本之不足,即提婆达多一品,并药草喻品中生育之一喻,故云添品。普门品中之后偈,罗什本云本来有提婆品,嘉祥,天台,慈恩谓其无,今从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