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

郭沫若
  • 姓名:郭沫若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四川乐山人
  • 出生日期:1892年11月16日
  • 逝世日期:1978年6月12日
  • 民族族群: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原名郭开贞,号尚武、鼎堂、定甫。笔名麦克昂、易坎人、羊易之、谷人、爱牟、杜顽庶、高汝鸿、安娜、白圭、牛何之、杜荃、杜衎、石沱生、龙子、克拉克等。四川乐山人。1906年入嘉定高小。次年升入嘉定中学。1910年插入成都分设中学。1913年冬赴日本留学。翌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1915年秋升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1918年进九州帝国大学医科。1919年组织夏社,开始发表新诗。1921年4月回国,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出版《创造季刊》。同年,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1923年在帝国大学毕业后回国,编辑《创造周刊》、《创造日》。1924年再次东渡日本,翻译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同年9月回国。1926年任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长,随后参加北伐,任革命军政治部秘书长和副主任。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政治部主任,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流亡日本。在日期间,从事甲骨文和中国古代历史研究。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任《救亡日报》社社长。1938年到武汉,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团结文化界爱国人士进行抗日斗争。同年冬到重庆。1940年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皖南事变后,创作了《屈原》等大型历史剧。1945年夏访问苏联。1946年5月离开重庆,在上海、香港等地领导文化界进行民主革命斗争。1948年赴东北解放区。1949年抵北平,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被选为全国文协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委员等职。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瓶》、《恢复》、《前茅》、《新华颂》,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蔡文姬》、《武则天》,回忆录《创造十年》、《洪波曲》等;历史研究专著有《青铜时代》、《甲申三百年祭》等;古文字学研究专著有《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丛考》等;译有《浮士德》、《茵梦湖》、《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均收入《郭沫若全集》。

猜你喜欢的书

救荒活民书

救荒活民书

《救荒活民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系统全面论述救荒之策的著作。宋董煟著。主要版本有墨海金壶本、珠丛别录本、中华书局1985年《丛书集成初编》本。该书是其成进士后知瑞安县前写成的,具体年代不详。董渭,字季兴,号南隐。生年不详,卒于宋嘉定十年(1217年)。德兴(今属江西)人。绍熙五年中进士,曾知瑞安县,后升通义郎。致仕后创南隐书院。其著作还有《南隐文集》等,今已失传。《救荒活民书》共分三卷。书中对前代的荒政政策和措施进行了全面综合、系统地阐述,主张荒政的最终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作者认为 “自古盗贼之起,未尝不始于饥馑”,如不采取措施,则“鲜有不殃及社稷者”。

庄子内篇注

庄子内篇注

解析《庄子·内篇》的著作。清光绪十四年(1888)金陵刻经处刻本,4卷。明释德清注。各篇篇首有题解,然后分段释义,句下出注。题解及各段释义均深入细致,时有新意。《逍遥游》题解云:“此便是立言之宗本也。逍遥者,广大自在之意,即如佛经无碍解脱。”释德清是明末四大名僧之一,学通内外,主张三教一理,三圣同体,调和儒、佛、道思想,故往往以佛理注《庄子》。《序言》称:“全书三十三篇,只内七篇已尽其意。”将《内篇》视为《庄子》一书的主体,故注解限于七篇而已。《序言》又云:“《庄子》一书,乃《老子》之注疏。”虽间有援《庄》入佛处,但大体本于《老子》。大旨继承林希逸之说,且有进一步发明处。

宋诗钞

宋诗钞

诗选集。一作《宋诗钞初集》。清吕留良、吴之振、吴自牧编选。吴之振(1640—1717),字孟举,别号黄叶村农,石门(今浙江桐乡)人。平生锐意于诗。事迹分别见《碑传集补》卷三六。自牧乃之振之侄。清初,自明代弘治以后盛行的“尊唐黜宋”的诗风还有影响。于是,黄宗羲、吕留良、吴之振、陈訏等倡宋诗。吕、吴有感于宋诗“向无总集、亦无专选”(《凡例》),有感于“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神独存”,其“取材广而命意新”,极欲使“天下黜宋者得见宋之为宋”(吴之振《序》),乃编选此集。选刻始于康熙二年(1663),高旦中、黄宗羲亦参与搜讨勘订,最后由吴氏叔侄编定。原拟选一百家,刘弇、邓肃、黄幹、魏了翁、方逢辰、宋伯仁、冯肘行、岳珂、严羽、吕定、郑思肖、王柏、葛长庚、朱淑真有目而无诗,实为八十四家。每家系以小传,并为品评与考证。选刻完成于康熙十年。此集对宣传宋诗和端正对宋诗的认识,起了重要作用。其评语常有独到之处。其不足之处:对于卷帙繁多的别集,往往钞得“前详后略”,入选诗中,间有误入,诗题下小注往往误入诗题。1914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康熙十年原刊本此集,由李宣龚校补此集缺文,补七百二十八字。李复自吴兴刘翰怡处得别下斋旧藏本管庭芬、蒋光煦《宋诗钞补》;其书既补选原缺十六家之诗,又少量补选其他各家之诗,于1915年由商务印书馆排印问世。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此集排印标点本,就包括了《宋诗钞补》。

广右战功录

广右战功录

亦称《沈紫江广右军功录》。1卷。明唐顺之(字应德,一字义修,江苏武进人)撰。内容记录沈希仪(字唐佐,号紫江,广西贵县人,时为广西右江参将都督同知,世袭奉议卫指挥使)率军镇压永安(今蒙山)、义宁(今属临桂)瑶民起义及古田(今属永福)、柳州、庆远等处壮族农民起义、海南黎族农民起义史事。多褒扬沈希仪,而竭力诬蔑少数民族起义军,然系时人记时事,材料尚称具体,时间地点亦属可信。为研究明代广西及海南少数民族农民革命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有《荆川集》(唐顺之撰)、《金声玉振集》(明袁褧辑)、《四库全书》、《借月山房汇钞》、《泽古斋重钞》、《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

心经广义

心经广义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广义, 达庵居士冯宝瑛演讲, 此乃演讲本经大义时详细口说也。集成巨册,名曰广义。体例略同疏钞。以大义原文为纲,而逐段解释之。

沙弥罗经

沙弥罗经

一卷,失译。同五母子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