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

- 姓名:郭沫若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四川乐山人
- 出生日期:1892年11月16日
- 逝世日期:1978年6月12日
- 民族族群: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原名郭开贞,号尚武、鼎堂、定甫。笔名麦克昂、易坎人、羊易之、谷人、爱牟、杜顽庶、高汝鸿、安娜、白圭、牛何之、杜荃、杜衎、石沱生、龙子、克拉克等。四川乐山人。1906年入嘉定高小。次年升入嘉定中学。1910年插入成都分设中学。1913年冬赴日本留学。翌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1915年秋升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1918年进九州帝国大学医科。1919年组织夏社,开始发表新诗。1921年4月回国,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出版《创造季刊》。同年,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1923年在帝国大学毕业后回国,编辑《创造周刊》、《创造日》。1924年再次东渡日本,翻译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同年9月回国。1926年任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长,随后参加北伐,任革命军政治部秘书长和副主任。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政治部主任,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流亡日本。在日期间,从事甲骨文和中国古代历史研究。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任《救亡日报》社社长。1938年到武汉,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团结文化界爱国人士进行抗日斗争。同年冬到重庆。1940年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皖南事变后,创作了《屈原》等大型历史剧。1945年夏访问苏联。1946年5月离开重庆,在上海、香港等地领导文化界进行民主革命斗争。1948年赴东北解放区。1949年抵北平,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被选为全国文协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委员等职。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瓶》、《恢复》、《前茅》、《新华颂》,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蔡文姬》、《武则天》,回忆录《创造十年》、《洪波曲》等;历史研究专著有《青铜时代》、《甲申三百年祭》等;古文字学研究专著有《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丛考》等;译有《浮士德》、《茵梦湖》、《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均收入《郭沫若全集》。
猜你喜欢的书
修女
法国作家狄德罗长篇小说, 1760年成书,1796年作者逝世后才正式发表。 小说女人公苏珊自幼被父母强行送进修道院,心灵遭受巨大痛苦和折磨。她不堪修院中穿苦衣、受鞭刑的可怖生活,设法逃出人间地狱,在巴黎隐名埋姓,当了女工,但生活比修道院中略胜无几。 《修女》一方面涉及到宗教内幕,一方面又接触到社会问题。苏珊是个私生女。她的悲苦经历是对资产阶级家庭财产关系的一种控诉。小说还对禁欲主义进行了批判。苏珊说:“修道院比囚禁盗匪的监狱还要可怕4百倍”,那里窒息人性的苦修,会把一个个无辜少女活活“修”死。但作品中有对教会上层分子的美化,这无形削弱了批判的份量。 小说以修女苏珊自述方式写成,读来生动亲切。
鲁斋集
诗文集。南宋王柏撰。20卷。凡赋诗3卷,序记2卷,说箴赞传2卷,书尺牍3卷,杂著2卷,题跋3卷,《皇极总图》1卷,《诗十辩》1卷,哀词祭文墓志3卷。别有10卷、12卷、13卷等本。王柏号鲁斋,因以名集。其集原75卷,诸家书目不载,原书久佚。明初刊本作20卷,近代尚存,民国刊《续金华丛书》本,即据此本翻刻,阙佚处校以《四库全书》本,胡宗懋并撰考异1卷。明正统间其六世孙迪刊本作12卷。崇祯刊本同之。清康熙间冯如京刊本,为其13世孙承秀重辑,题“遗集”,作13卷,又补遗1卷,附录2卷。《金华丛书》本宗之,但无后2卷,作10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据金华本,附录载墓志、祭文等。王柏笃信朱熹理学,然好标新立异,尝重删定《诗经》,又对《尚书》排击质疑,无所忌惮。集中所存论述如《诗十辩》、《中庸论》、《大学沿革论》等,皆为研究其学说的重要资料。其诗文亦豪迈雄肆,自具一格。
满洲源流考
又称《钦定满洲源流考》。区域志。清阿桂(1717—1797)等修,麟喜等纂。二十卷。桂字广廷、文成,号云岩,初为满洲正蓝旗人。后改隶正白旗,姓章佳氏。 乾隆举人。官武英殿大学士、副都统、礼部尚书。曾领修《盛京通志》。麟喜,满洲人,历任内阅侍读,官至知府。奉旨主纂,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成书。约十万字。书前冠有乾隆谕敕,从历史和地理两方面考察和说明满族发祥的历史源流。全书分部族、疆域、山川、国俗四门。书成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系根据清入关前东北地区的史地古籍,结合满族起源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写成。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反映了清代满族的社会状况。清代以来有殿版及多种坛刻本流传。1988年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孙文良、陆玉华的标点本。内容分为部族、疆域、山川、国俗等类,考证了满族的源流发展。
诗言志辨
近人朱自清著,上海开明书店1947年8月出版。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作家、学者,长期执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是编由四篇论文组成,即《诗言志》、《比兴》、《诗教》、《正变》。初拟书名为《诗论释词》,后因四篇皆以《诗言志》为中心意念,连贯而成,虽分犹合,故易为今名。四篇论文分别研究传统诗论中影响至为深远的四个提法,探讨每一问题的历史发展,根据其在各时代的不同用例,研究、阐释四者的本义和变义、源头和流派。是编为作者历时最久、工力最深的理论力作,以较为进步的文学观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几个正统的诗学观念进行辨析,颇能廓清陈见陋说而别创新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
大还丹照鉴
大还丹照鉴。一卷,出於五代宋初。底本出处:《正统道藏》 洞神部众术类。原名《照鉴登仙集》,《宋志》、《通志》皆有《大还丹照鉴登仙集》。作者佚名。卷前自序,撰于五代后蜀孟昶广政二十五年(962年)。“匡”字缺笔,乃宋本。述房中术。
无明慧经禅师语录
无明慧经禅师语录,四卷,明慧经说,元贤重编,刘崇庆序,日本性融跋,尉直正公跋,附塔铭,补刻嘉兴本明黄端伯序、德清赞。内题寿昌和尚语录,或寿昌无明和尚语录,或寿昌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