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

- 姓名:武则天
- 别名:武曌
- 性别:女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
- 出生日期:624年
- 逝世日期:705年12月16日
- 民族族群: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唐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女皇帝,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又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其父武士彟,原是个商人,后随李渊起兵,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武则天14岁时被太宗选入宫中,封为才人,赐号“武媚”。太宗死后,26岁的她依制入感应寺为尼。654年被高宗李治召入宫中,立为昭仪,深得宠幸。永徽六年(655)被立为皇后。她通文史,多智谋,逐渐参与朝政,很有才干。后贬逐褚遂良,逼长孙无忌自杀,铲除了20多名反己重臣。永淳二年(683)高宗死,中宗李显即位。第二年她废中宗,立其另一子李旦为帝,她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文明元年(684)改东都洛阳为神都,改唐百官名。以后广纳男宠,任用酷吏,屡兴大狱,诛杀李唐宗室和大臣各数千家;还颁布《大云经》,修建大云寺等。690年,67岁的她自称神圣皇帝,并改国号为周,降睿宗李旦为皇嗣,史称武周。在位期间,她极力打击反对势力,大兴告密之风,致使多人受冤惨死。同时改革科举制度,初试武举,亲自考试贡士,并首创武举、殿试,重用了大批有识贤能之士。她还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尤其提出“劝农桑,薄赋徭”的号召,她颁布的《兆人本业》中又提倡发展贸易,疏通丝绸之路。她还非常重视整理文化典籍等。她还提倡佛教,使寺院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在加强国防、改善和边境各民族关系方面,她收复安西四镇,恢复和亲,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巩固了西北边疆。这些措施都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因而造成了一个相对繁荣稳定的局面,形成了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桥梁。神龙元年(705),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发动政变,拥中宗李显即位,恢复唐国号及制度,尊她为则天大圣皇帝。是年冬死于上阳宫,谥为“则天皇后”。死后陵前只立无字碑,将自己的功过留与后人评说。
猜你喜欢的书
昼帘绪论
官箴。南宋胡太初撰。1卷。是书论次县令居官之道,分尽己、临民、事上、寮寀、御吏、听讼、治狱、催科、理财、差役、赈恤、行刑、期限、势利、远嫌等15篇。大旨以洁己清心、爱民勤政为急务,所论皆平近贴切,胪列事例多涉宋代典章,可资证史。作者在《治狱篇》中全面阐述了其治狱思想、原则以及建立健全封建狱政制度的具体主张。作于端平二年(1235),刊于宝祐元年。
平台纪事本末
不分卷,未著撰作人姓名。该书的断限为: 自乾隆五十一年 (1786年) 十一月二十七日台湾林爽文发动反清起义起,至乾隆五十三年五月镇压起义的清军撤离台湾止。书的作者在追述了林爽文的身世和以天地会组织群众的情况后,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林爽文起义从酝酿、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林爽文起义爆发后,起义军一路上势不可挡,接连攻陷了彰化、诸罗二县,直逼台湾府城。虽然该城未被攻下,但闽浙总督常青在起义军的打击下一筹莫展,只得浚沟濠、修城栅,进行消极防御;而台湾总兵柴大纪“每战小衄,皆以捷闻,有识者为之寒心”。在这种情况下,乾隆只得撤了常青、柴大纪的职,命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陕甘总督福康安为将军,征调各路清军十余万人、战船数千只,经过几个月的激战,才俘获了林爽文,镇压了这次起义。该书最后还记载了乾隆为“嘉平台湾之功”所采取的几个措施:命在台湾嘉义县为福康安等人建立生祠,又在紫光阁为镇压起义出力的清军将领绘画图像,乾隆亲制“赞词”。该书成书时只有钞本。后来,《台湾文献丛刊》 (第十六种) 有标点本问世。
礼记大全
三十卷。明胡广(1370-1418)撰。胡广字光大,号晃庵,江西吉水人。建文二年(1400)举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赐名靖。成祖继位,胡广迎降,复名广,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两次从帝北征,卒赠礼部尚书,谥文穆。洪熙初,加赠少师。着有《胡文穆集》。《明史》卷一百四十七有传。永乐十二年(1414)十一月,成祖朱棣命行在翰林学士胡广、侍讲杨荣、金幼孜等修《五经大全》、《四书大全》,十三年九月书成,朱棣亲自作序,冠于书首,又命礼部刊行颁布天下,并赐以胡广等钞币。参与修篡者,除胡广等外,尚有翰林编修叶时中等十九人。是书为《五经大全》之一。元延祐二年(1315)定科举之制,《易》用程朱,《书》用蔡氏,《诗》用朱熹,《春秋》用胡传,《礼记》用《礼记正义》。明修《五经大全》时一改前制,《周易》取二董、二胡之书,《诗经》用刘瑾书,《书经》用二陈书,《春秋》用汪克宽书,《礼记》则以元代陈澔《礼记集说》为主。《礼记集说》又名《云庄礼记集说》,主以朱熹之说,空言说礼,略度数而推义理,考证失之精当,所引资料多有舛误,然其书因浅近简约而为胡广等据为蓝本,并采以诸家之说共四十二家,成《礼记大全》三十卷。自此定为科举试用,又列于学官,大行于当世。陈氏《集说》学者多有非议,而《大全》又沿其旧说,因而被罪之以“剽窃”,“无根抵”。后学者如朱彝尊、顾炎武等对此书亦颇多微词。有明殿刊本、明刊《五经大全》本、高丽刊《五经四书大全》本等。
印沙佛文
印沙佛文,一卷,佚名,编号二八四二。印沙佛是在河岸沙滩上以印印沙为塔形,或以七俱胝佛像塔印印于香泥沙上纸上,随印随念诵,认为是同诵经念佛一样的功德。一般在正月一日(亦有在九日)进行,同时举办斋会。敦煌社条中规定社邑印沙佛的作法或为社人轮流担任斋主操办,或为社人共同出物举行。印沙佛的地点在河滩、社人家或寺院,在寺院举行时寺院亦出若干麦粟。印沙佛时由僧人念诵印沙佛文,祈愿佛佑国安人泰,四界清平,地方官员安寿,斋主及社人家庭消灾免罪,求福来世。
金刚般若经赞述
凡二卷。唐代窥基撰。全称金刚般若经赞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乃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经之注释书。玄奘译之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九会‘能断金刚波罗蜜多经’与上述罗什所译,为同本异译。而窥基虽为玄奘门下,却依用罗什之金刚般若经,此可谓异例;本书乃以法相宗之立场,而注释般若空观;就此而言,堪为一重要之注释书。
十八泥犁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十八地狱之受苦及寿命之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