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

  • 清代饲养斗鸡著作《鸡谱》介绍   

    《鸡谱》是清代一部有关饲养斗鸡的著作。作者不明,只有清乾隆丁未年(1787)的一个抄本留传下来,存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 一的中国古代养鸡学专著,直到1989年才由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第一个印本。全书约1.4万字,共51篇,归纳起来包括下述几个方面内容:1.关于斗鸡外貌的描述和鉴定;2. 斗鸡良种之选配繁育;3. 种卵的孵化和雏鸡饲育;4. 斗鸡的饲养管理;5.斗鸡的各种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6. 斗鸡的对阵和阵后处理。《鸡谱》是对中国古代经验的总结和发展。首先,它显然发展了古代的

  • 正史记载的洪秀全   

    洪秀全(公元1814—1864年),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人,太平天国领袖。出身农民,少时接受封建教育,曾任塾师。自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始,屡试不第。二十三年,创立拜上帝会,并著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宣传拜上帝教,奠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三十年底,洪秀全会同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人,于广西桂平金田发动起义,国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初,攻占武宣,自称天王。入据永安,分封东、西、南、北、翼诸王,皆受东王

  •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晚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繁荣时代。1902年,梁启超在《新小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正式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他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他认为,因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所以小说不是“小道”、ldq

  • 近代李伯元小说《官场现形记》介绍   

    《官场现形记》作者李宝嘉(1867—1906),字伯元,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等。江苏武进人。六十回,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1903—1905) 在上海《世界繁华报》连载,分五编陆续印行。此外,主要版本有1904年粤东书局石印本,1909年崇文堂石印本,1927年亚东图书馆标点本,1935年世界书局本,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校注本等。这部长篇小说,结构方式仿《儒林外史》,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类似若干中短篇小说的联缀。“凡所叙述,皆迎合,钻营,朦混,

  • 近代谴责小说《孽海花》介绍   

    《孽海花》曾朴著。三十五回,光绪二十九年(1903),金天翮(松岑)写成前六回,在当年十月的《江苏》杂志上刊出前两回。1904年,交由曾朴续写。1905年,上海小说林社出版初集(第一至第十回)、二集(第十一至第二十回),卷首题“爱自由者发起,东亚病夫编述”。1928年1月,上海真美善书店出版修订本第一、二编共二十回,署“东亚病夫著”。1931年1月,真美善书店出版第三编(第二十一至三十回),并将三编(三十回)合为一册印行。此后,有上海真美善书店重刻本(194

  • 明代凌濛初小说《拍案惊奇》介绍   

    晚明凌濛初著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共有两集,自《二刻拍案惊奇》问世后,乃称先刻的《拍案惊奇》为《初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两书均仿冯梦龙编纂“三言”体例,一书四十卷,四十篇。因现存《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卷四十乃移入《宋公明闹元宵》杂剧,故“二拍”实际上只收小说七十八篇。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湖州市)人。副贡生。明

  • 《二刻拍案惊奇》分卷介绍   

    《二刻拍案惊奇》明代白话短篇(拟话本)世情小说集。四十卷。凌濛初撰。成书于明崇祯五年(1632)前。现存主要版本有明崇祯尚友堂刊本,藏国家图书馆、日本内阁文库。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尚友堂刊本,1989年岳麓书社、1990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话本大系”、1991年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 《二刻拍案惊奇》小说详细介绍   

    《二刻拍案惊奇》凌濛初著。全书四十卷,每卷独立成篇。实收新撰小说三十八卷, 初刊于明崇祯五年(1627),即尚友堂本;后有覆尚友堂本、清闲居本、 万元楼本、鳣飞堂本、文秀堂本、同文堂本、同人堂本等。长期以来,学术界总是把冯梦龙的 “三言”和凌濛初所作“二拍”相提并 论,虽然大抵免不了贬“二拍”抬“三言”,但却对它们之间具体的差异和各自 的优劣,极少作研究分析。其实,“二拍”跟“

  • 明清小说《今古奇观》介绍   

    明代白话短篇(拟话本)世情小说选集。原名《古今奇观》,一名《喻世名言二刻》,又名《奇观纂腋》。四十卷。题“姑苏抱瓮老人辑,笑花主人阅”,其真实姓名及生平皆不可考,或曰其为冯梦龙之友。成书于明崇祯五年(1632)至崇祯十七年(1644)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明末吴郡宝翰楼刊本,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清初刊本,藏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清芥子园刊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同文堂刊本,藏南京图书馆;清文英堂刊本,藏南京图书馆;1914年共和书局本;1933年新文化书社本;1935年世界书局本;19

  • 近代刘鹗小说《老残游记》内容介绍   

    晚清著名长篇小说《老残游记》系刘鹗(1857—1909)所作。1903年刊登在商务印书馆的《绣像小说》上,但刊登到第13回时突然中止了。原因是,《绣像小说》改动了第10回的结尾部分,并删去了《老残游记》第11回,而且在刘鹗对这种做法表示反对后,《绣像小说》拒不归还原稿。刘鹗在1905年重写了《老残游记》第10回的结尾部分和第11回。1906年,《天津日日新闻》连载《老残游记》初集20回(按:日本学者樽本照雄认为,《天津日日新闻》重新发表《老残游记》是在1906年,但由于目前没有看到过原刊本,对

  • 清代小说《施公案》介绍   

    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一部为多数评论家贬为不值一读的作品,却在民间长期流传,并获得读者的广泛欢迎。清代章回小说《施公案》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施公案》又名《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施公奇案》。顾名思义,这是一部公案小说,书中审案断狱,剪恶除强的清官施仕纶就是指清康熙朝名臣施世纶。据《清史稿·施世纶传》载:施世纶,字文贤,汉军镶黄旗人,其父是靖海侯施琅。康熙二十四年(1685),施世纶以荫生授江苏泰州知州,历任扬州、江宁知府、湖南布政使、顺天府尹、户

  • 清代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介绍   

    《武则天四大奇案》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又名《狄公案》、《梁公案》、《狄梁公全传》、《武则天全传》、《狄梁公四大奇案》。六卷六十四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十六年(1890)上海书局石印本,藏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上海耕石书局石印本,藏首都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1913年文元书局石印本,藏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1989年宝文堂书店排印本,1990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上海耕石书局石印本,199

  • 清代小说《海公大红袍全传》介绍   

    《海公大红袍全传》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六十回。题“晋人义斋李春芳编次”。此系假托,实为清人撰,未详姓氏。成书于清嘉庆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嘉庆十八年(1813)二经堂刊本,藏英国伦敦博物院;清道光二年(1822)金阊书业堂刊本,藏辽宁省图书馆;清道光十年(1830)大文堂刊本,藏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清道光十三年(1833)乾元堂藏板本,藏辽宁省图书馆;清道光二十年(1840)经国堂刊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咸丰十年(1860)宝文堂刊本,藏辽宁省图书馆;清同治六年(1867)聚盛

  • 清代小说《海公小红袍全传》介绍   

    《海公小红袍全传》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又名《海公小红袍》、《小红袍》。十二卷四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道光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道光十二年(1832)厦门文德堂藏板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咸丰七年(1857)同安徐管城藏板本,藏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石印本,藏国家图书馆;1914年上海锦章图书局石印本,藏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1938年上海鸿文书局铅印本,藏国家图书馆。1987年宝文堂书店“传统戏曲、曲艺研究参考资料丛书”排印清光绪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l

  • 清代小说《彭公案》介绍   

    《彭公案》署贪梦道人撰。有续集、再续、三续等共三百四十一回。成书于清末光绪十八至二十六(1892—1900)年间。有立本堂刊本,上海书局、上海共和书局石印本,上海扫叶山房全集本等。现行刊本有宝文堂书局“传统戏曲、曲艺研究参考资料丛书”本(1986年版)。又有不题撰人的《四续、五续、六续彭公案》共一百二十回,仅存“五续”四十回,有上海茂记书庄石印本,署名“浊物撰,肓道人加评”的《七续、八续彭公案》共四十八回,有宣统二年(1910)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四续”以后各本均无现行本。

  • 近代小说《文明小史》介绍   

    《文明小史》李伯元著,六十回。光绪癸卯(1903)五月《绣像小说》创刊号至乙己(1905)第五十六号连载。在众多的晚清小说中,《文明小史》一向受到推崇,它从全民族的角度描绘了面对来自西方的文明的冲击,所呈现出来的既主动引进,又强烈反弹的复杂图景。《文明小史》在楔子中,针对“老大帝国,未必转老还童”与“幼稚时代,不难由少而壮”两种对时势截然相反的观点,借“太阳要出,大雨要下”为喻,说出了自己的判断:“据在下看起来,现在的光景

  • 清代小说《绣鞋记》介绍   

    《绣鞋记》清代白话长篇讽谕小说。一名《绣鞋全传》、《警贵新书》、《叶户部全传》,又名《赠履奇情传》。四卷二十回。署“乌有先生订”,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前。现存主要版本有清蝴蝶楼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书局石印本,藏芜湖市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蝴蝶楼刊本,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排印蝴蝶楼刊本。莞邑土豪叶荫芝,曾任户部主事,现居家守

  • 清代小说《二度梅全传》介绍   

    《二度梅全传》此书署“惜阴堂主人编辑,绣虎堂主人订阅”,内封又题“天花主人编次”,均为化名,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全书四十回,是清初章回体长篇小说。有澹雅堂刊本、右文堂藏板本、书业德梓行本、福文堂刊本等,均无序跋,为繁本系列;又有文富堂刊本、文玉斋刊本等,有序,为简本系列。简本系由繁本删节而成,删节者为“灵峰子”(据文富堂刊本序)。此书托言唐肃宗时故事,实为揭露影射明末政治黑暗的。按卢杞为唐德宗建中年间宰相,其为人确实阴贼狠毒,干尽

  • 清代小说《李公案奇闻》介绍   

    《李公案奇闻》清代白话长篇公案小说。三十四回。题“惜红居士编纂”,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文光书坊刊本。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白话公案侠义小说选刊”、199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近代珍稀本小说”排印文光书坊刊本。辽东人氏李持钧,生得虎背熊腰,气宇轩昂,能文能武,从小就有大志。年轻时,因父在江苏做官,就随任读书。一次,由江苏到浙江公干,单身一人,手携

  • 清代小说《黄绣球》介绍   

    《黄绣球》颐琐 (汤宝荣) 著,二我 (陈其渊) 评。三十回。前二十六回连 载于1905年《新小说》第二卷的第3至第12号,即总第15至第24 号。1907年由新小说社单本刊行,续满三十回,分为上下两卷。1960 年5月中华书局版《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一卷》(阿英编)收入,但删 去了二我的全部评语。小说的主人公,乳名秀秋,从丈夫姓黄,因她发了大誓愿:“我将来把个村 子,做得同锦绣一般,叫那光彩激射出去,照到地球上,晓得我这村子,虽然 是万万分的一分子,非同小可。日后地球上各

  • 清代小说《斯文变相》介绍   

    《斯文变相》社会小说,初编十回。遁庐著。清光绪丙午年(1906)乐群小说社出版。书叙扬州城外断云庵冷眼道人,一日忽然离去,仅留一首《满江红》于墙上及一手卷,画一幅“霜林脱剑图”及自叙一生:姓冷,名镜微,表字碧虚,浙江仁和人, 自小是神童。十六岁时,因把两千几百年的道统直担到自己一个人身上而生病。满口仁义的儒医唐金鉴以红灵丹和白鸡粪掺和,说是“万宝灵丹”,为镜微治好了病,敲去银元四百元。唐金鉴介绍镜微去兴化拜魏伯尼为师。镜微先到苏州,遇杭州名士王伯通。王伯通赠

  • 明清小说《负曝闲谈》介绍   

    《负曝闲谈》三十回,蘧园著。蘧园,即欧阳巨源,原名欧阳淦,又名欧阳巨元、茂苑惜秋生、惜秋生、惜秋,里居和写作本书的经过未详。始刊于《绣像小说》 第六期,终四十一期,未完。刊载时间为1903、1904年之间。1933年,徐一士把原文标点分段,并在回末作“评考”,重刊于上海时事新报副刊 《青光》。次年,即以《负曝闲谈评考》为题,由四社 (指时事新报、大陆报、大晚报、申时电讯社) 出版部刊行了单行本。“负曝”,是晒太阳的意思。它借鉴明清拟话本作者常用的“

  • 近代小说《回天绮谈》介绍   

    作者署“玉瑟斋主人”, 十四回, 光绪二十九年 (1903) 五月 《新 小说》第四号至第六号载, 小说第十四回后虽有“未完”字样,但从 回目 “宪章宣布改革成功” 以及回末之议论看, 实际上已经完篇。英国轩利二世季子约翰,赋性狠险,狡计百出,得皇太后爱怜,夺了皇孙 亚疏兄弟应袭的王位,做了国王。但他横暴恣睢日甚,强占大臣之女伊西卑拉, “只管盘乐怠傲,不理政事”,致使正直之人渐渐疏远,权落奸佞之手。约翰统 治

  • 明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警世阴阳梦》介绍   

    《警世阴阳梦》明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十卷四十回。题“长安道人国清编次”,其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明崇祯元年(1628)。现仅存明崇祯元年(1628)刊本,藏大连图书馆。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排印明崇祯元年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明崇祯元年刊本。书叙河间府肃宁县浮浪子弟魏进忠结识被黜秀才李贞、武生刘嵎,齐到关 帝庙设盟立誓,为生死之交,同往京师谋生。途中巧遇管皇城的何内相家人何 旺,李、刘二人遂在何

  • 近代小说《春阿氏》介绍   

    写情小说, 十八回。冷佛著。1913年12月市隐初版,至1918年出至第五版。书前有市隐《弁言》和作者《自序》。据《弁言》称,刊印单行本前曾在北京《爱国白话报》上连载过。1934年1月上海启智书局翻印,将《弁言》和《自序》一并删去。作品叙述了一个由于包办婚姻而酿成的惨剧。光绪末年的一个夏天,北京旗人文光家里发生了一桩凶杀案:文光的儿子文春英在夜间被杀;文春英的妻子阿氏也身入水缸,幸急救未死。此案因发生在辇毂之下的旗人之家,不仅使提督衙门、法部和大理院异常震惊,而且惊动了皇帝。虽然春阿氏自认为杀夫凶手,但疑

猜你喜欢的书

李怀州集

李怀州集

隋代诗文别集。李德林撰。李德林字公辅,曾任怀州刺史。据《隋书》本传,李德林“所撰文集勒成八十卷,遭乱亡失,见(现)五十卷行于世”。《隋书·经籍志》著录《李德林集》10卷,两《唐书》著录并同。至宋,亡佚。今存明人辑本,有张燮《七十二家集》本《李怀州集》2卷、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李怀州集》1卷。张溥本自张燮本出,凡收录文15篇、诗6首。又,清人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今人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收录李德林诗文较前为备。

大清帝国全图

大清帝国全图

《大清帝国全图》,印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距今已近百年。《大清帝国全图》见证了中国的百年历史,它的现身,为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清王朝对中国的巨大贡献提供了一件不可多得和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全书共25张地图,反映了当时我国的行政区划等内容。该图还反映出当时的香港、澳门等已被侵略者侵占。

中国文化史导论

中国文化史导论

本书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学大师钱穆继其《国史大纲》后,第一部系统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看法的著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书中就通史中有关文化史一端作导论。故此书当与《国史大纲》合读,方能获得著者写作之大意所在。本书虽主要在专论中国方面,实亦兼论及中西文化异同问题。钱先生对中西文化问题之商榷讨论屡有著作,而大体论点并无越出本书所提主要纲宗之外。

默记

默记

笔记小说集。三卷。宋王铚撰。作者熟于掌故,所言可据者居多。此书多记载汴京朝野遗闻,有的是史书所不载。王铚掌悉掌故,所考证之事,多言之有据。载北宋朝野遗闻,可补正史之阙。其中记君主、大臣,直书其事而不隐,如《周世宗儿》、《徐铉》、《艺祖》、《神宗》、《欧阳文宗》等条。版本有《四库全书》本、《学海类编》本等,今有中华书局校点本行世。

四宗要义讲记

四宗要义讲记

《四宗要义》,摘译自土官呼图克图(八大呼图克图之一)的巨著《土官论》。土官,正名法日,乾隆时青海人。因他地位崇高,人尝有“掌印呼图克图”之称。《土官论》以三大段组成。前段述印度佛教宗派,中段述西藏佛教部别,末后一段也曾约略述及中国等处佛教的情形。这里摘译的《四宗要义》,即其关于印度佛教宗派之叙述者。

因缘僧护经

因缘僧护经

佛说因缘僧护经,失译,一卷。五百商人入海时,请僧护为说法者。迨至海中,龙王乞僧护去授四龙子以四阿含经。商人还时,僧护自海出同还。途中相失。见地狱中五十六事。次至五百仙人处一宿济度之。来见佛,问因缘。佛一一答之。

推荐作家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