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

  • 《国朝名公神断详刑公案》小说介绍   

    《国朝名公神断详刑公案》明代白话短篇公案小说集。八卷十六类四十则。题“京南归正宁静子辑,吴中匡直淡薄子订”,作者不详。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明万历明德堂刘太华刊本,藏大连图书馆、日本日光山轮王寺慈眼堂。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明德堂刘太华刊本。卷一 人命类魏公断吴玉毒死马泰郑日新与马泰外出经商,在新里街阳逻驿分手。过十日未见马泰,郑日新即四处寻找不得,怀疑被店主杨清所害,并去告官。孝感知县

  • 近代小说《黄金世界》介绍   

    《黄金世界》政治小说,二卷二十回。碧荷馆主人著。 清光绪丁未年(1907)小说林社出版。《黄金世界》由美人在广东地方招募华工,贩卖“猪仔”的实况为缘起,叙写国内商学女界(主要是上海方面)反美华工禁约运动的成败始末。美人利用工头的哄吓骗拐,轻易掠得华工“猪仔”数百,登船启锚,前往美洲垦殖。途中华工倍遭苛遇虐待,即有无可奈何的反抗,亦总以鞭笞加身告终。一路局促困顿,死伤无数。而俟抵商埠,更是坎坷蹉跎,苦痛不堪,如入非人之境。有纽约巨商夏建威决意破产回国,运动拒约

  • 近代小说《新纪元》介绍   

    《新纪元》理想小说,二十回。碧荷馆主人著。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二月上海小说林社初版。作品描写二十世纪末的“未来世界”中,以中国为一方的黄种人同西方各国白种人之间的一场“世界大战”。因为“未来世界”里,显著的特点是科学发达,双方交战,实为“斗学问”,斗科学,作战武器,都是当时现实社会中不曾有过的“新式兵器”,故而作品具有科幻小说的特点。争端由中国皇帝始,他通电世界各黄种人国家,

  • 近代叶楚伧小说《如此京华》介绍   

    社会小说,初集三十二回,二集十六回。叶小凤(叶楚伧)著。初集上下卷连载于《小说大观》第三集(1915年12月1日)、第四集(1915年12月30日),二集上下卷连载于《小说大观》第六集(1916年6月)至第八集(1916年12月),1921年6月上海文明书局把初集三十二回出版单行本。小说从乡村教读先生的妹夫戚少甫带了夫人上京运动,想走财政部签事刘其光的路子,弄个官做开始,引出北京官场的形形色色的鬼蜮行径。刘其光原来是前清江苏候补从九品的小官,仅在巡警讲习所读了半年的书,便由警察区长跟着上司升到淮北盐大使。

  • 近代许忧民谴责小说《后官场现形记》介绍   

    《后官场现形记》谴责小说,甲编八回。白眼著。连载于《月月小说》第九至二十一号, 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 九月至三十四年(1908)九月出版。标“社会小说”。光绪戊申(1908)小说保存会出版单行本,二册,题“冷泉亭长著”。卷首有冷泉亭长自序及陶报癖题词。《后官场现形记》作为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的续编,是从其第五编“甄阁学的大哥害了病,甄阁学去看他续起来的。”作品的缘起,按照作者自述,是托了南亭亭长(李伯元)的“遗言

  • 近代小说《邻女语》介绍   

    《邻女语》社会小说,十二回,未完。忧患余生(连梦青)著。初载《绣像小说》第六至二十期,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六月至三十年(1904)一月出版。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据《清代轶闻》称:“《邻女语》一书,记庚子国变事颇详确,文笔清隽可喜,实近日历史小说之别开生面者。惟十数回后久未续成,坊间亦未易寻觅,询之书贾,多不知是书名矣。”书中写镇江地方有一将门之子金坚(不磨),闻庚子事变,联军入京,两宫西走,决意北上,伺机为国效劳。于是变卖家产,只身偕一仆出发。以下所写,皆金不磨一路所见

  • 清代小说《蜃楼外史》   

    《蜃楼外史》又名《芙蓉外史》,四十回,题“霅溪八咏楼主述,吴中梦花居士编”。编述者姓字里居待考。有光绪乙未(1895)上海书局石印本。字林沪报馆铅印本。字林沪报馆铅印本首有序,尾署“岁在昭阳作噩月在壮小万古楼寓公”。书叙明嘉间事,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一叙倭寇内犯,奸相严嵩举荐其干儿子赵文华领兵剿御。赵文华一路作威作福,搜刮民脂民膏,共得银七八十万两,又勒索各省饷银百万两,且纵兵掳掠,一时竟兵虐于寇。赵文华贪生怕死,只分遣几个总兵把守京口,自己却移驻扬州,与严

  • 近代小说《最近官场秘密史》介绍   

    《最近官场秘密史》天公著,慧珠校,三十二卷。宣统二年 (1910) 上海新新小说社 铅印本,标“社会小说”,有《古沪顾德明在新序》,序文中称著者为 “天略先生”。在长江上行的轮船上,牛八爷信甫和化钱捐了个中书衔的龙心迥与湖南一 个候补县承苟让仁等相遇。到了汉口,牛和苟又遇上一个杨厚夫观察。杨厚夫 从靴页子里突然摸出一张条子: “奏保经济特科甲午举人车云飞”,推荐给尹再 生。这个尹再生,新任新阳县“厘差”之职,即

  • 清代小说《照世杯》介绍   

    清代白话短篇(拟话本)世情小说集。一名《谐道人批评第二种快书》。四卷。题“酌元亭主人编次”,作者姓名、生平不详。成书于清顺治末年、康熙初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康熙酌元亭写刻本,藏日本佐伯文库;清抄本,藏大连图书馆;1928年海宁陈乃乾《古佚小说丛刊》本,藏南京图书馆。1985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草闲堂刊本,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ldq

  • 近代小说《蜗触蛮三国争地记》 介绍   

    《蜗触蛮三国争地记》 虫天逸史撰。十二回,光绪三十四年 (1908)铅印本前有“蚊蜨巢父焦冥”题签,“牛角挂书客”题记,“蜗庐寄居生”序。后有 “保虫长生民”跋。书中一切人名,国名乃至地名均以昆虫名命之,虽有典有据,但冷奥难解。故每回末有“雕虫小技生” 的笺释。书叙虫天世界中有蜗牛国、触国和蛮国。蜗牛国王委政于三大臣: 左丞相叩头虫、右丞相应声虫、外部大臣可怜虫,国是日非。蛮国恃其地大人

  • 明代公案小说《海公案》介绍   

    全称《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一题《海忠介公居官公案传》。公案小说。六卷,七十一回。明李春芳撰,刻本题“晋人羲斋李春芳编次”。初刊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李春芳,字子实,号石麓。兴化(今属江苏)人。隆庆初曾任宰相,有《贻安堂集》。本书实际上是一种话本总集,而以海瑞贯穿全书。内容是写明朝浙江淳安县知县海瑞审案断狱的故事。它由若干独立成篇的小故事组成,每一个故事,先有记述全案过程的一段说明文字,然后分为事由、诉状、判词三部分,类似公牍文书。小说的主题是歌颂清官的明察和廉洁。海瑞

  • 近代陈天华小说《狮子吼》介绍   

    《狮子吼》过庭 (陈天华) 著。八回。1905年底《民报》第2期至第9期连载,因作者蹈海而稿遂不完。1960年5月中华书局版《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三卷》(阿英编) 收入,但其中第3回、第5回中的歌词缺遗,第2回写清兵残杀汉人惨状的文字,有十多处作了节略。和当时许多革命派作家喜欢用寓言、隐喻的方式表达政见一样,《狮子吼》的“楔子”通过对“混沌国”(暗寓中国)的描写,表现了陈天华的反清思想和创建新国家的理想。小说一开头,作者就表达了自己强烈而

  • 明代世情神怪小说集《三教偶拈》介绍   

    《三教偶拈》明代白话中篇世情神怪小说集。三卷。卷一题“墨憨斋新编”,墨憨斋即是冯梦龙。成书于明天启年间。现仅存明天启刊本,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冯梦龙全集”影印明天启刊本,1993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冯梦龙全集”、199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孤本小说》排印明天启刊本。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

  • 清代邵彬儒小说《俗话倾谈》介绍   

    邵彬儒著。共两集,一集分一、二、三、四卷,二集分上、下卷, 两集共18篇中短篇故事。成书年代在同治初年,二集刻于同治十年 (1871) 春,一集当在此年以前,均为木刻本,光绪廿九癸卯年 (1903)文裕堂公司重印此书时合二为一,将一、二集调整为卷上、卷 下,卷上为初、二集,卷下为三、四集,并改为排印本。清代白话短篇(拟话本)世情小说集。两集四卷十八则。题“博陵纪棠氏评辑”。评辑者邵彬儒,字纪棠,广东四会人。成书于清同治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同治九年(1870)广州五经楼藏板本,藏国

  • 明代吴还初小说《天妃娘妈传》介绍   

    明代通俗中篇神怪小说。凡上下二卷三十二回。封面题《锲天妃娘妈传》,目录前题《新刻宣封护国天妃林娘娘出身济世传》,正文前题《新刊出像天妃济世出身传》,下署“南州散人吴还初编”、 “昌江逸士涂德孚校”、 “浑邑书林熊龙峰梓”。上图下文,刊刻颇精。据书末木记,此书刊于“万历新春之岁”。小说开头先点明湄州有汉明帝时敕封的“护国济世天妃林氏娘娘之庙”,然后倒叙本末:“天妃者乃北天妙极星

  • 清代张小山小说《平金川全传》介绍   

    《平金川全传》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一名《平金川》,又名《年大将军平西传》、《年大将军平金川》。四卷三十二回。题“小山居士编次”。作者张小山,辽东人。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富文书局石印本;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焕文书局刊本。1989年巴蜀书社“中国神怪小说大系”排印本。西藏五世达赖圆寂,众人各分党羽,想立私人,匿丧不发。金川王罗卜藏丹津以送达赖后身为名,命准噶尔部头目葛尔丹为元帅,和硕特部头目策妄阿拉布坦为先锋,率

  • 清代许奉恩文言笔记集《里乘》介绍   

    《里乘》清代文言短篇传奇类笔记小说集。全称《兰苕馆外集· 里乘》,又名《兰苕馆外史》、《留仙外史》。十卷一百九十篇。题“桐城许奉恩叔平”。许奉恩,字叔平,自号兰苕馆主人,安徽桐城人。成书于清光绪五年(1879)。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五年(1879)抱芳阁藏板本,藏上海辞书出版社;1915年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石印本,八卷;“扫叶山房丛钞”本,四卷。1988年齐鲁书社“清

  • 清代王韬短篇传奇小说集《淞滨琐话》介绍   

    蒲松龄的 《聊斋志异》把中国的文言短篇小说推向一个新的高峰。随后,一批摹仿《聊斋志异》的效颦之作便不断涌现。乾隆年间有沈起凤的《谐铎》、和邦额的《夜谭随录》,长白浩歌子的《萤窗异草》、曾衍东的《小豆棚》,直到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问世,才告一段落。到了同治、光绪年间,这种仿聊斋式的作品再次掀起波澜,如管世灏的《影谈》、吴炽昌的《客窗闲话》、宣鼎的《夜雨秋灯录》。王韬的《淞滨琐话》则为后期仿聊斋式的文言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王韬,生于道光八年(1828),卒于光绪三十三年(1897),字仲弢,一字紫诠、子潜,

  • 清代庆兰文言小说集《萤窗异草》   

    《萤窗异草》清代文言短篇传奇小说集。一名《聊斋剩稿》。分初编、二编、三编,各四卷,共十二卷。题“长白浩歌子著,武林随园老人续评,关中柳桥居士重订”。作者当为满族人,不知姓氏;或谓系尹六公子所撰。尹六公子,名庆兰(1735—1788),字似村,满洲镶黄旗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残抄本;清光绪上海“申报馆丛书”排印本,藏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漱芳润斋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石印本。1986年浙江古籍出版

  • 李庆辰志怪小说集《醉茶志怪》介绍   

    《醉茶志怪》清代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又名《奇奇怪怪》。四卷三百五十六则。题“津门李庆辰筱筠戏著”。李庆辰(? —1897),字筱筠,号醉茶子,天津人。成书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十八年(1892)津门刊本;清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书局石印本;民国大达图书供应社赵琴石评点本。1988年齐鲁书社“清代笔记小说丛刊”排印津门刊本,1990年天津古籍书店影印津门刊本。《醉茶志怪》是一部仿作,为他作序的庸叟杨光仪说:“

  • 清代徐道小说《三教同原录》介绍   

    《三教同原录》清代白话长篇神仙小说。一名《三教同源录》、《同原录》、《黄掌纶先生评订同原录》,又名《历代神仙通鉴》、《神仙全传》、《黄掌纶先生评订神仙鉴》。二十二卷一百九十四节。题“江夏明阳宣史徐道述,汝南清真觉姑李理赞”,卷十八至二十二题“新安融阳亦史程毓奇续,凤翔尚纲一贞王太素赞”。徐道系明初滇池侯徐英之子徐人瑞六世孙,程酼奇则为明代理学家程翔之子程瑶五世孙。徐人瑞、程瑶则为初稿编纂者。成书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康熙包山林屋玞楼华

  • 清代屠绅小说《蟫史》介绍   

    《蟫史》清屠绅撰。二十回。有嘉庆五年(1800)庭梅朱氏刊本,上海申报馆仿聚珍版印本。

  • 清代张南庄小说《何典》介绍   

    《何典》清张南庄撰,陈德仁评,十回。书约成于嘉庆初。版本有光绪四 年 (1878)上海申报馆印行本。光绪二十年 (1894) 晋记书局石印本。 (更名 《鬼话连篇录》),1926年6月刘复标点本等。书叙三家村的财主活鬼赴五脏庙求儿,果得一子,取名活死人。为了酬神 还愿,他在村上建鬼庙,演鬼戏,不料戏场上看客打架,闹出人命,土地饿杀 鬼抓不到凶手,只把活鬼拿问,借此敲诈了一大笔财,活鬼气死。遗孀雌鬼,招 进后夫刘打鬼。刘好赌成性,家业被他败光,雌鬼也一命呜呼。孤儿活死人由 舅父形容鬼领回抚养。初时还与表兄牵

  • 陈景韩小说《新西游记》介绍   

    滑稽小说,五回。冷血著。 清宣统元年(1909)小说林铅印本。前有弁言。唐僧取经成正果后一千三百年奉如来之命到西牛贺洲考察新教。孙悟空一个跟头翻到下界——上海四马路。见到许多过去没有见过的东西,懂得了在租界内都有一定章程,乱撒尿要罚款,又懂得了这是个通商的地方,往来的人多,又有各种各样的车,东驰西走,倘没有人招呼,必然闹得不成样子。猪八戒和孙悟空一起去住客栈,孙变成一个中国人,猪变成一个穿西装的人。唐僧被野鸡拉进妓院,孙悟空看到无可奈何,但穿西装的猪八戒可以把人嚇跑救出唐僧。三个人

  • 清代小说《续镜花缘》介绍   

    《续镜花缘》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全称《续镜花缘全编》。四卷四十回。作者华琴珊,号醉花生,清末民初时上海人,生卒年月不详。成书于清宣统二年(1910)。现仅存稿本,藏国家图书馆分馆。1992年书目文献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稿本,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排印稿本。唐中宗时,武太后重开女科,姑苏台致仕乡宦黄华有女名蕊珍,与表姊妹陆爱娟一同赴京赶考,殿试分获前二名。寄寓红文馆的应试女子也都考取功名。武太后大行封赏,赐宴三日

猜你喜欢的书

王常宗集

王常宗集

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明王彝(?—1375)撰。王彝,字常宗,其祖为蜀人,本姓陈氏。父为江苏昆山教授,遂迁嘉定(今属上海)。洪武初,以布衣召修《元史》,书成赐金币遣还。寻选入翰林,以母老乞归养,自号妫蜼子。后以魏观《上梁文》 事,与高启一齐被诛。是集本名 《三近斋稿》。系弘治中都穆所编,凡四卷,其中文三卷、诗一卷。刘廷璋、浦杲又辑补遗一卷。而世所传钞本,又有续补遗一卷,不知何人所辑。有清张蓉镜跋。但考其体例与全集相符,不似伪作。王彝之学出于天台孟梦恂,孟梦恂之学出于婺州(今浙江金华)的金履祥,本真德秀文章正宗之派,持论谨严,甚至有些过于偏激。因此其文学观较为保守,将元末较有生气、已成雄奇怪丽风格的杨维桢诗文,指斥为文妖。王彝诗文较为平淡,间或有精警之作。后人评价亦有不同。有人认为“其古文明畅英发”,王士祯《香祖笔记》则称:“今观其诗,歌行拟李贺、温庭筠,坠入恶道,余体亦不能佳,安能与高、杨相颉颃乎!”此评价贬抑较甚,不可为据。平心而论,其文大致淳谨,诗亦时有清畅之作,并非无可取之处。是集有明弘治刻本、清抄本存世,亦被收入《四库全书》。

欧阳修撰集

欧阳修撰集

诗文别集。宋欧阳澈著。澈集以宋吴沆所辑《飘然集》为最古,辑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并为之序。后陈思即据此本辑入《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二九。嘉定十七年(1224),会稽胡衍又取其《上皇帝万言书》三篇合而刻之,厘为六卷。《宋史》本传所云之《飘然集》六卷,即此本。元季遭兵毁。明永乐十四年(1416)澈十世孙永康县丞齐重新编辑刊刻,更名为《欧阳修撰集》。金华唐光祖跋,称其书编为三卷,诗文、事迹为四卷,当时陈东同上之书,亦并取附为一卷,合为八卷。然永乐十五年崇仁知县王克义序,乃称“齐录公前后奏议,次继《飘然集》,分为六卷”。然仅分列不同,与八卷本实即一本。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澈二十世孙钺再刻,吴道南为序,而缺第八卷陈东之文。通行有《四库全书》本。七卷。卷一至三为《上皇帝万言书》、卷四至卷六为《飘然集》,收诗词及骈、散文各一篇,卷七为欧阳钺所辑《欧阳修撰事迹》。前有《欧阳修撰集》原序四篇。《乾坤正气集》所收之《欧阳修撰集》仅录其三书,无诗词。

老子道德经解题及读法

老子道德经解题及读法

本书据大华书局1934年版影印。全书分四个部分,分别谈了老子,《道德经》及其版本。读法。作者首先根据《庄子》和《史记》等书的记载,慨述了老子的身世及孔子问礼和道于老子的情形。接着,作者概述了各家关于《道德经》的论述,介绍了《道德经》各种板本。最后.作者强调读《道德经》的方法:第一要通其指意。老子之观道,始于“知常”,终于。斟玄”,两义一贯,就可以通道纪。第二要审其篇章。诸家对《道德经》分章未可信,原分章次盖不可知,读者要“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第三要旁籀渚子,即要阅读庄子、列子等诸子言老子的书,这样才能明白老子的指意。第四要会核众注,因为“一家之见,发义未宏。

易纬是类谋

易纬是类谋

旧题东汉郑玄注。一卷。《四库全书》本。又称《是类谋》,一作《筮类谋》。为《易纬八种》之一。其书久佚,此本乃辑自《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列此书于“经部易类附录”,《提要》指出:“案《是类谋》,一作《筮类谋》。马氏《经籍考》:一卷,郑康成注。其书通以韵语缀辑成文,古质错综,别为一体。《艺文类聚》、《太平御览》诸书引其文颇多,与此本参校并合。盖视诸纬略称完备。其间多言禨祥推验,并及姓辅名号,与《乾凿度》所引《易历》者义相发明。而《隋书·律历志》载周太史上士马显所上表,亦有‘玉羊金鸡’之语。则此书固隋以前言术数者所必及也。”

大学点睛补

大学点睛补

蕅益子年十二。谈理学而不知理。年二十。习玄门而不知玄。年二十三。参禅而不知禅。年二十七。习律而不知律。年三十六。演教而不知教。逮大病几绝。归卧九华。腐滓以为馔。糠粊以为粮。忘形骸。断世故。万虑尽灰。一心无寄。然后知儒也。玄也。佛也。禅也。律也。教也。无非杨叶与空拳也。随婴孩所欲而诱之。诱得其宜。则哑哑而笑。不得其宜。则呱呱而泣。泣笑自在婴孩。于父母奚加损焉。顾儿笑。则父母喜。儿泣。则父母忧。天性相关。有欲罢而不能者。伐柯伐柯。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

简称《毗尼切要香乳记》、《香乳记》。律学著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书玉笺记。二卷。系清读体集《毗尼日用切要》的注释书。全书立五门:教兴、藏摄、宗趣、释题、解文。将《切要》中采集《华严经净行品》的五十四偈及密部中的三十七咒以类分作四十四门,依次注释。书后附戒相的注释。本书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刻板印行。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