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

  • 清代小说《海游记》介绍   

    六卷三十回。不题撰人。首有观书人序,书内称作书者自号信天 翁,游海下无雷国并记其事的是管城子,信天翁用中土名色字面编改 成书。存坊刊小本,现有辽沈书社校点本,收入 “中国神怪小说大 系” 中。《海游记》是愤世之书,作品以看似“荒唐”的描写,极力鞭挞了豪强势力 在贪官污吏的卵翼下,神道仙佛的伪装下,残害善良者的种种令人发指的罪行, 揭露了现实社会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受压迫者的强烈愤怒。全书内容分三部分: 一至七回写中土与著书之由。管城子出海贩笔,遇落 漈。水入海

  • 明代朱名世小说《牛郎织女传》介绍   

    《牛郎织女传》明代白话中篇神话小说。四卷五十七则。题“儒林太仪朱名世编,书林仙源余成章梓”。朱名世生平不详。约成书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现仅存明万历刊本,藏国家图书馆、日本文求堂。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明万历刊本。牵牛星位于天河之西,以牧牛为事,故而人称“牛郎”,生得丰神俊伟。织女乃天帝(玉皇大帝)之女,又叫天孙,居于天河之东的五凤城,形貌美丽,善于织锦。织女织出云锦,命侍女梁玉清、卫承庄献给玉皇。玉皇看后大悦,赐

  • 清代小说《醒梦骈言》介绍   

    《醒梦骈言》蒲崖主人辑,守朴翁编。十二回。成书年代不详,当为清代作品。 存稼史轩刊大字本,卷首 “闲情老人”序,阿英另藏两种残本,序文 均佚。清代白话短篇(拟话本)世情小说集。一名《醒世奇言》。十二回。题“蒲崖主人偶辑”,别题“守朴翁编次”。据序知作者亦号“菊畦子”,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康熙末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稼史轩刊本,藏首都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

  • 近代小说《扫迷帚》介绍   

    《扫迷帚》壮者著。二十四回。原载1905年《绣像小说》第43至第52期,每回前有一幅绣像。1907年,商务印书馆出单行本。1960年5月中华书局版《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一卷》(阿英编)收入。小说第一回《挈领提纲全书大旨,开宗明义箴世名言》,对全书主旨作了总的说明。它起句就说:“看官!须知阻碍中国进化的大害,莫若迷信。”本来“黄种智慧不下白种”,但到今日却“相形见绌”了。这是“因数千年人心风俗习惯而成r

  • 明代余象斗小说《南游记》介绍   

    《南游记》又名 《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华光天王南游志传》、《南游 华光传》。余象斗撰。凡四卷十八回,成书于明末。有明昌远堂李铺梓 本,嘉庆十六年刊《四游记本》,道光十年《四游全传》本,道光十年 本为复明本,另尚有小蓬莱仙馆《四游合传》本等。书叙西方灵鹫山如来法堂前一盏油灯,因昼夜听经问法,被如来咒成人身, 名妙吉祥。由于破戒烧死独火鬼,被罚去投胎,为马耳山二公子三眼灵光,生 来具有如来所赐的五种神通,本领高强。杀死龙王报了父仇后,又擅入紫微大 帝灵虚后殿,盗走金枪,被大帝困死在九曲珠内。接着又在斗

  • 《八仙出处东游记》小说介绍   

    《八仙出处东游记》,又名《上洞八仙传》或《东游记》。作者吴元泰,明万历年间(1573~1619)在世,生平事迹不可考。全书五十六回。此书有明刊单行本,通常所见则在与另外三种合刊的《四游记》中。

  • 明代小说《达摩出身传灯传》介绍   

    《达摩出身传灯传》明代白话长篇神魔小说。四卷六十四回。题“逸士朱开泰选修,书林清白堂杨丽泉梓行”,作者朱开泰待考。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现仅存明万历清白堂杨丽泉刊本,藏日本天理图书馆。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清白堂杨丽泉刊本,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排印清白堂杨丽泉刊本。达摩出生在南印度香至国,是国王的第三个儿子,原姓刹利帝,初名菩提多那

  • 清代李汝珍小说《镜花缘》介绍   

    《镜花缘》是清代的一部长篇小说。李汝珍著。《镜花缘》版本甚多,文字大体相同,较少分歧。马廉旧藏本 (今归北京大学图书馆) 被认为是“原刊初印本”,刻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20卷100回,无图,首有梅修居士石华(即海州许乔林)序、武林洪棣元静荷序、孙吉昌讱斋等6家题词;有眉批和回末总评,均注各家姓名。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张友鸾校注本即以该本为底本,旧序及批语都被删去。李汝珍 (约1763-约1830),字松石,直隶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他跟随做官的哥哥李汝璜,长期

  • 清代小说《醒世姻缘传》介绍   

    一名《恶姻缘》。言情小说。一百回。题为“西周生辑著”,“燃藜子校定”。卷首有环碧主人序、凡例八则及东岭学道人题记。书中所记多顺治、康熙间事,写作年代当不晚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关于本书作者,有说西周生即蒲松龄,一据乾隆年间人鲍廷博云:“留仙尚有《醒世姻缘》小说”语。(《梦阑琐笔》引)。又因本书情节与《聊斋志异》中的《江城》、《邵女》等篇相似,且书中多山东方言土语,所述又多为山东淄川、章丘一带风俗习惯,所以即使不是蒲松龄所作,本书

  • 《醒世姻缘传》作者之谜   

    《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姻缘》,是继《金瓶梅》之后又一部以一个家庭为描写中心的长篇白话小说。小说作于清初,主要是描写一个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关于作者,现存最早的同治庚午刻本题“西周生辑著”,西周生自然是个化名,他究竟是谁呢?杨复吉的《梦阑琐笔》引鲍以文的话说:“留仙尚有《醒世姻缘》小说。”留仙即《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鲍以文是乾隆年间人,距蒲松龄的时代较近,并曾代赵起杲刻《聊斋志异》,其言必有根据。同时,《醒世姻缘传》的人物情节,与《聊斋志异》中的《江

  • 清代李百川小说《绿野仙踪》介绍   

    作者李百川,生平不祥,从自序中推知,约生于清康熙末年,卒 于乾隆三十六年之后(约1719—1771年)。籍贯有江南、山西两说。他 家原是仕宦书香之家,后来中落。他曾当过塾师、幕友。《绿野仙踪》 开始写于乾隆十八年,时作时辍,到乾隆二十七年完成,计一百回。初 以抄本行世,到道光十年始有经过删改的八十回刻本。现有北京大学 出版社的百回本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八十回本。二者各有优劣。《绿野仙踪》写明嘉靖年间,直隶成安县书生冷于冰入京考试,被奸相严嵩 延入府中为书启,他目睹严嵩蠹国害民,忠臣直士纷纷被杀

  • 清代郭小亭小说《济公全传》介绍   

    自南宋以来,民间广泛流传有关济公的故事。形成文字者,今天所知最早的是明代晁瑮《宝文堂书目》记载的《红倩难济颠》平话,但未见传本。另有明隆庆三年刊沈孟柈述《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一卷,清康熙年间刊王梦吉编《新镌绣像麴头陀济颠全传》三十六则,务本堂刊墨浪子《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二十回,宝仁堂刊《新镌济颠大师玩世奇迹》二十回,乾隆九年仁寿堂刊西湖渔樵主人《济公传》十二卷。坊间刊有《评演济公传前后集》一百二十回,以大约成书于清代中叶的坊间刊无名氏二百八十回本《济公全传》最为完备。花城出版社1983年删去后三十八回

  • 清代魏文中小说《绣云阁》介绍   

    《绣云阁》清代白话长篇神魔小说。一名《绣云仙阁》。八卷一百四十三回。题“正庸魏文中编辑”。魏文中,字正庸,自号拂尘子。成书于清同治八年(1869)。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同治八年(1869)富顺县初刊本,五十八回,藏四川省图书馆;清同治八年(1869)重刊本,藏复旦大学图书馆;1918年四川合川县刊本,藏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1989年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小说大系”排印本,1992年辽沈书社“中国神怪小说大系”排印清同治八年(1869)重

  • 清代小说《希夷梦》介绍   

    《希夷梦》又名《海国春秋》,四十回,不题撰人,据序所言,似为汪寄作。寄字(号)蜉蝣,今安徽祁门一带人。生活在清乾隆间,书似也作于乾隆五十一年以前。然据卷终“许子起身四顾,失去二公(指书中的主人公韩速、吕仲卿),只见白鹤一双嘹亮融云,霎时不见不闻矣。乃望空再拜,谨将遗卷四十诵毕,制锦而登诸架”的话,则作者又似姓许名衡。今存嘉庆十四年刊本,有自序、吴云北序,《南游两经蜉蝣墓并获〈希夷梦〉稿记》。此外,尚有清刊本,光绪四年翠筠山房本、上海苏报馆校印本等。书叙周世宗驾崩,赵匡胤陈桥兵变,黄

  • 醉月山人小说《狐狸缘全传》介绍   

    《狐狸缘全传》全名《绣像狐狸缘全传》(按:末回云“这是《青石山狐狸缘全传》的收缘”,则书名又可是《青石山狐狸缘全传》),神魔小说,醉月仙人著,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漱石山房刊印,书前有绣像八幅,每张像后都有像赞一首。书共六卷二十二回,第一卷1——3回,第二卷4——7回, 第三卷8——12回,第四卷13——16回,第五卷17——20回,第六卷21—

  • 清代小说《幻中游》介绍   

    《幻中游》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一名《幻中游醒世奇观》。四卷十八回。题“步月斋主人编次”,内封题“烟霞主人编述”。作者真实姓名与生平事迹不详。成书于清乾隆年间。

  • 吕熊小说《女仙外史》介绍   

    作者吕熊(约1634—1716年),字文兆,号逸田叟,苏州昆山人。 以行医为生,后曾两度做过直隶巡抚于成龙的幕宾。其“性情孤冷,举 止怪癖” (刘廷玑《在园杂志》语),著有 《诗经六义》、《辨明史断》、 《续广舆志》,并诗、古文诗稿几数百卷。书凡一百回,约成于康熙四 十三年 (1704)。有“钧璜轩贮板”本。光绪二十年上海积山书局石印 本,宣统元年上海玉麟书局石印本,民国二十二年上海启新书局排印 本。《女仙外史》的故事情节大体可分三个部分:前十

  • 清代小说《升仙传》介绍   

    《升仙传》倚云氏著。八卷五十六回。成书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现存初 版石印函装本及光绪己亥(1899)坊刊本。书叙道家方士济小塘、市民徼承光、神偷苗庆、儒生韩庆云、画匠苏九宫五人 修善济世、征恶扬善、除妖灭怪、与奸相严嵩党羽作斗争,终于升仙入道之事。明嘉靖年间,关东蒲阳秀才济登科(字小塘)因严嵩营私嫉才,屡试不中。纯 阳老祖吕洞宾遣柳树精点化之,亲赠五鬼葫芦,授以法术,暗示其云游悟道。北京光棍徼承光、神偷苗庆(号“一枝梅”)劫富济贫。济小塘感其义,结为道 友。三人用戏法大闹严

  • 罗懋登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介绍   

    一名 《三宝开港西洋记》,《西洋记》。二十卷一百回。明代万历年 间罗懋登著。该书现存版本很多,除万历年间的原刻本外,还有清代 步月楼覆刻映雪斋本,咸丰年间文德堂写刻本,光绪年间上海申报馆 排印本及近代、现代多种版本。《西洋记》故事说的是明成祖听信道士张天师的游说,欲向西番寻求失落多 年的传国玺,并安抚远夷,显扬大明帝国之声威,遂使郑和、王景弘为正副元 帅,下凡佛祖金碧峰长老和得道之士张天师护佑,率领 “雄兵勇士三万名有 零”,大小船只一千多号,浩浩荡荡出征西洋。宝船一路历尽艰险,依

  • 清代小说《鬼神传终须报》介绍   

    鬼神传终须报清咸丰七年(1857)广东富桂堂刊本《鬼神传终须报》扉页书影清咸丰七年(1857)广东富桂堂刊本《鬼神传终须报》正文书影清代白话中篇(拟话本)世情小说集。一名《水鬼升城隍全传》、《鬼神传》、《阴阳显报鬼神全传》。四卷十八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咸丰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咸丰七年(1857)广东富桂堂刊本,藏首都图书馆;清咸丰九年(1859)富经堂刊本,藏英国伦敦博物院;清丹桂堂藏板本。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影印富经堂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rdq

  • 徐述夔小说《八洞天》介绍   

    《八洞天》 作者署名 “五色石主人”。据研究者考定,即徐述夔。 徐述夔生卒年不详。原名赓雅,字孝文。江苏东台县栟茶人。乾隆三 年 (1738) 举人。他生活的年代,首尾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他 是一个具有反清复明思想的知识分子,著有 《学庸讲义》、《论语摘 要》、《一柱楼诗》 和小说 《五色石》、《八洞天》 等。乾隆四十三年 (1778) 《一柱楼诗》 案发生,在这场惊震朝野的文字狱大案中,这位 死后约十五年的徐述夔以及已故的儿子,遭到剖棺戮尸的惩罚,他的 孙子徐食田、徐食书等都

  • 乐钧文言小说集《耳食录》介绍   

    《耳食录》清代文言短篇传奇小说集。初编十二卷一百十二篇,二编八卷九十七篇。题“临川乐钧著”。作者乐钧(1766—1817?),初名宫谱,字元淑,号莲裳,别署梦花楼主,江西临川人。成书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现存主要版本有清梦花楼刊初编本;清道光元年(1821)青芝山馆两编合刊本;清同治七年(1868)藏修堂刊本;清同治十年(1871)敦仁堂刊本;清同治十年(1871)味经堂刊本;民国上海文明书局“清代笔记丛刊”石印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ld

  • 邹必显小说《飞跎全传》介绍   

    《飞跎全传》清邹必显撰,四卷三十二回。嘉庆丁丑(二十二年)一笑轩刊本,嘉庆戊寅 (二十三年) 一笑轩覆本。同治壬申 (十一年) 扬州醉经堂刊本等。驼背跛足的石信,被人称为跳跎子,历经劫难,学得异术: 身长双翅,能高飞远举。适逢大西洋红毛国与中原腊君因故动起刀兵,腊君起用善于幻变的跳跎子,西洋国则得到脱空祖师的扶持。跎子急切不能取胜,便邀来师傅悬天上帝,与脱空祖师斗宝斗法。后得他仙调停,彼此化干戈为玉帛。跎子被腊君封为跎王,威震中原,名扬后代。《飞跎全传》堪称游戏小说。历来一切关于小说的观念或标准对它都不完

  • 无垢道人小说《八仙得道传》介绍   

    八仙得道传清代白话长篇神怪小说。又名《八仙全传》。一百回。题“峨眉无垢道人”著。作者四川人,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同治七年(1868)。现存主要版本有1935年上海大众书局初版本;1937年上海大众书局再版本。1992年三秦出版社排印1937年上海大众书局再版本,1993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排印本,199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古典神怪小说丛书”排印1935年上海大众书局初版本。上古舜帝时代,孝子平和化龙,引出雌雄双龙为争意气而抢珠,一直打到南天门,大闹天庭,玉帝不

  • 静观子小说《六月霜》介绍   

    《六月霜》署“静观子著”。二编十二回,宣统三年(1911)四月改良小说社刊本。小说一开始写越兰石在上海看到报纸刊出秋瑾被害的消息,十分哀痛,于梦中受秋瑾的嘱告,决定手编女士传,登载报上,一面为秋瑾辩冤,声张正义;一面担心秋瑾之死,其家族受到珠连,故在舆论上予以声援。接着倒叙秋瑾任绍兴明道女学堂监督,热心办教育,并与绍兴府太守富禄过从甚密,以兄妹相称。富禄表面支持维新,联结新党,暗里包藏诡计,成天与师爷谋划怎样升官发财。恰值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起义失败,案情株连到秋瑾。浙江

猜你喜欢的书

王常宗集

王常宗集

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明王彝(?—1375)撰。王彝,字常宗,其祖为蜀人,本姓陈氏。父为江苏昆山教授,遂迁嘉定(今属上海)。洪武初,以布衣召修《元史》,书成赐金币遣还。寻选入翰林,以母老乞归养,自号妫蜼子。后以魏观《上梁文》 事,与高启一齐被诛。是集本名 《三近斋稿》。系弘治中都穆所编,凡四卷,其中文三卷、诗一卷。刘廷璋、浦杲又辑补遗一卷。而世所传钞本,又有续补遗一卷,不知何人所辑。有清张蓉镜跋。但考其体例与全集相符,不似伪作。王彝之学出于天台孟梦恂,孟梦恂之学出于婺州(今浙江金华)的金履祥,本真德秀文章正宗之派,持论谨严,甚至有些过于偏激。因此其文学观较为保守,将元末较有生气、已成雄奇怪丽风格的杨维桢诗文,指斥为文妖。王彝诗文较为平淡,间或有精警之作。后人评价亦有不同。有人认为“其古文明畅英发”,王士祯《香祖笔记》则称:“今观其诗,歌行拟李贺、温庭筠,坠入恶道,余体亦不能佳,安能与高、杨相颉颃乎!”此评价贬抑较甚,不可为据。平心而论,其文大致淳谨,诗亦时有清畅之作,并非无可取之处。是集有明弘治刻本、清抄本存世,亦被收入《四库全书》。

欧阳修撰集

欧阳修撰集

诗文别集。宋欧阳澈著。澈集以宋吴沆所辑《飘然集》为最古,辑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并为之序。后陈思即据此本辑入《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二九。嘉定十七年(1224),会稽胡衍又取其《上皇帝万言书》三篇合而刻之,厘为六卷。《宋史》本传所云之《飘然集》六卷,即此本。元季遭兵毁。明永乐十四年(1416)澈十世孙永康县丞齐重新编辑刊刻,更名为《欧阳修撰集》。金华唐光祖跋,称其书编为三卷,诗文、事迹为四卷,当时陈东同上之书,亦并取附为一卷,合为八卷。然永乐十五年崇仁知县王克义序,乃称“齐录公前后奏议,次继《飘然集》,分为六卷”。然仅分列不同,与八卷本实即一本。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澈二十世孙钺再刻,吴道南为序,而缺第八卷陈东之文。通行有《四库全书》本。七卷。卷一至三为《上皇帝万言书》、卷四至卷六为《飘然集》,收诗词及骈、散文各一篇,卷七为欧阳钺所辑《欧阳修撰事迹》。前有《欧阳修撰集》原序四篇。《乾坤正气集》所收之《欧阳修撰集》仅录其三书,无诗词。

老子道德经解题及读法

老子道德经解题及读法

本书据大华书局1934年版影印。全书分四个部分,分别谈了老子,《道德经》及其版本。读法。作者首先根据《庄子》和《史记》等书的记载,慨述了老子的身世及孔子问礼和道于老子的情形。接着,作者概述了各家关于《道德经》的论述,介绍了《道德经》各种板本。最后.作者强调读《道德经》的方法:第一要通其指意。老子之观道,始于“知常”,终于。斟玄”,两义一贯,就可以通道纪。第二要审其篇章。诸家对《道德经》分章未可信,原分章次盖不可知,读者要“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第三要旁籀渚子,即要阅读庄子、列子等诸子言老子的书,这样才能明白老子的指意。第四要会核众注,因为“一家之见,发义未宏。

易纬是类谋

易纬是类谋

旧题东汉郑玄注。一卷。《四库全书》本。又称《是类谋》,一作《筮类谋》。为《易纬八种》之一。其书久佚,此本乃辑自《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列此书于“经部易类附录”,《提要》指出:“案《是类谋》,一作《筮类谋》。马氏《经籍考》:一卷,郑康成注。其书通以韵语缀辑成文,古质错综,别为一体。《艺文类聚》、《太平御览》诸书引其文颇多,与此本参校并合。盖视诸纬略称完备。其间多言禨祥推验,并及姓辅名号,与《乾凿度》所引《易历》者义相发明。而《隋书·律历志》载周太史上士马显所上表,亦有‘玉羊金鸡’之语。则此书固隋以前言术数者所必及也。”

大学点睛补

大学点睛补

蕅益子年十二。谈理学而不知理。年二十。习玄门而不知玄。年二十三。参禅而不知禅。年二十七。习律而不知律。年三十六。演教而不知教。逮大病几绝。归卧九华。腐滓以为馔。糠粊以为粮。忘形骸。断世故。万虑尽灰。一心无寄。然后知儒也。玄也。佛也。禅也。律也。教也。无非杨叶与空拳也。随婴孩所欲而诱之。诱得其宜。则哑哑而笑。不得其宜。则呱呱而泣。泣笑自在婴孩。于父母奚加损焉。顾儿笑。则父母喜。儿泣。则父母忧。天性相关。有欲罢而不能者。伐柯伐柯。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

简称《毗尼切要香乳记》、《香乳记》。律学著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书玉笺记。二卷。系清读体集《毗尼日用切要》的注释书。全书立五门:教兴、藏摄、宗趣、释题、解文。将《切要》中采集《华严经净行品》的五十四偈及密部中的三十七咒以类分作四十四门,依次注释。书后附戒相的注释。本书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刻板印行。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