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

  • 清代小说《续侠义传》介绍   

    《续侠义传》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十六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晚清刊本,藏复旦大学图书馆。199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排印晚清刊本。展昭等众侠听说颜巡按围剿襄阳王受挫,白玉堂误触铜网阵身亡,分路来到襄阳城内。不久新任襄阳县令到任,原来却是白玉堂等在尼庵救出的汤梦兰,听说恩人已逝,不免伤感。颜巡按安排白玉堂后事,与众侠洒泪相祭,不想玉堂从外昂然而入。众人知是玉堂生还,皆惊喜交集。原来白玉堂那夜去探冲霄楼时,杀死值日将领张华、徐备。徐备死尸跌入

  • 《薛仁贵征辽事略》小说介绍   

    《薛仁贵征辽事略》长篇讲史话本。一卷,不署撰人;大约是元代作品。文渊阁书目曾著录,后佚,今仅见于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所藏《永乐大典》原抄本中。后由赵万里辑出,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标点排印成单行本。书叙唐太宗贞观十八年,有伯济国使臣来朝进贡, 途经辽国,为大将葛苏文截留,抢去贡物,刺字其面,讥讽唐朝。太宗大怒,决定亲征。然得一梦,被葛苏文追击,赖白袍小将救驾转安。及醒,出榜招义军,冀得其人。薛仁贵善武艺而家素贫,从妻柳氏言,往投绛州兵马总管张士贵部下,屡建奇功,然均被张冒为己有。及抵安地岭,仁贵为前锋,忽

  • 《西湖佳话》小说介绍   

    《西湖佳话》全名《西湖佳话古今遗迹》,通俗短篇小说集。题“古吴墨浪子搜 辑”。有金陵王衙精刊本,首有康熙间自序。乾隆辛未(1751)会敬堂 藏版杭州文翰楼发兑本。光绪年间上海文选书局石印本。1804年日文 刻本,题《通俗西湖佳话》,凡四卷。1981年浙江人民出版社据金陵王 衙本校点出版,题名 《西湖佳话》。全书十六卷,每卷一篇短篇小说。《西湖佳话》记述了葛洪、白居易、苏轼、骆宾王、林逋、苏小小、岳飞、 于谦、济颠、辨才、文世高、钱镠、圆泽、冯小青、白娘子、莲池等十六个杭 州的著名人

  • 诸圣邻小说《大唐秦王词话》介绍   

    大唐秦王词话明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一名《唐秦王本传》、《唐秦王词话》、《唐传演义》,又名《大说唐全传》。八卷六十四回。题“澹圃主人编次,清修居士参订”。作者为诸圣邻,号澹圃主人,浙江宁波人,生平不详。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明刊本,藏郑振铎、傅惜华碧蕖馆;清乾隆刊本,藏英国伦敦博物院。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明刊本,1986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排印明刊本,1989年华岳文艺出版社排印本。明刊本《大唐秦王词话》目录书

  • 明代小说《关帝历代显圣志传》介绍   

    关帝历代显圣志传明代白话短篇(拟话本)神怪小说集。一名《关帝英烈神武志传》、《关帝英烈神武传》、《关帝神武志传》。四卷三十三则。题“穆氏编辑”,作者情况不详。成书于明崇祯三年(1630)后。现仅存明崇祯刊本,藏国家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明崇祯刊本。第一则 吴魏人葬祀寿亭侯关圣名羽字云长,乃桃园三结义中皇叔刘备的二弟。蜀、吴交兵,关云长大意失荆州,中陆逊之计,兵败麦城,为东吴擒获。吴王派人劝降,被关公正言拒之,乃遇害。吴人将关羽首级送到雒阳

  • 清代小说《好逑传》介绍   

    一名《侠义风月传》,无名氏撰,题“名教中人编次”,十八回,书 成于清初。有独处轩大字本,藏北京图书馆,凌云阁本,藏大连图书 馆。阿英 《小说三谈》云,其所藏诸本,“以好德堂本最精”,首有维 风老人叙,为其它诸本所无。《好逑传》写的是一个富有传奇性的故事。书叙水冰心是兵部侍郎水居一的 独生女儿,母亲早亡。她不仅容貌异常美丽,而且有胆有识,聪明过人。不料, 其父水居一因误用一员边将,被朝廷削职,撇下孤女和家产,被遣戍边庭。对 冰心小姐早就垂涎已久的同乡恶少过其祖

  • 夏敬渠小说《野叟曝言》介绍   

    《野叟曝言》,夏敬渠(1705—1787)作,敬渠字懋修,号二铭,江苏江阴人。书凡二十卷一百五十四回,成于乾隆后期,但直至光绪七年方有毗陵汇珍楼一百五十二回活字本,其中残缺多处。次年又有申报馆一百五十四回排印本,所缺均已补足。该本序云,此为夏敬渠原之副本。书叙明成化时,苏州吴江有一士人文白,字素臣,十岁即工诗,涉猎史子百家。十八岁游庠后益事博览,精通数学,兼及歧黄历算韬略诸书,又性恶佛老。是时朝内宦寺擅权,奸僧怙宠,素臣见时事日非,便在母亲水夫人同意下外出游学。素臣在西湖边与父亲生前好友未澹然

  • 孙景贤小说《轰天雷》介绍   

    藤谷古香著,作者原名孙景贤(1880—1919),字希孟,别号龙尾, 江苏常熟县人,日本明治大学法律科毕业。另有 《龙尾集》、《梅边乐 府》等诗集。十四回,光绪二十九年 (1903) 上海大同书局初版,光 绪三十年 (1904) 海虞文社再版。阿英编 《晚清文学丛钞·小说四 卷》 收入。昭文县大东门外梅李镇寒士荀彭字北山,五岁时父母俱亡,由兄嫂抚养,十 五岁时兄长又病故。十七岁时同邑姜老学士携之进京,又代他纳监,在国子监 肄业。后姜老先生回乡,北山不愿归,遂住京城常昭会馆

  • 冷血生小说《英雄泪》介绍   

    冷血生著,二十六回,宣统二年(1910)上海校径山房石印本。书叙日本伊藤博文灭亡朝鲜的过程与朝鲜爱国志士奋起反抗为国捐躯的事迹。该书中的主要人物自然就是伊藤博文。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侵略者形象。他一就任日本宰相,就定下先行通商而后灭亡朝鲜的“国策”。为了实现这一“国策”,他可以说是阴谋、阳谋,双管齐下。首先,他收买朝鲜民族的败类,摧残朝鲜的爱国力量,进而从中渔利。他派遣了一个麦田春,潜入朝鲜,以三千两黄金收买了朝鲜现任宰相金宏集,一面从中挑拔离间,唆使朝鲜人去

  • 清代小说《金台全传》介绍   

    《金台全传》不题撰人。六卷六十回,存光绪乙未(1895)上海中西书局石印本。民国十四年孟冬上海沈鹤记书局石印本等。书叙北宋嘉祐年间,贝州少年英雄金台自幼丧父,家惟老母。少时拜何侗为师。习得高强武艺,名气扬四方。金台为人至孝义,因家贫托身县衙充马快。时有金华府沈老爷致仕还乡,途中遭张其、郑千等打劫。捕首王则奉命捉拿。王则,侠义士也,乃命金台寻捕。金台因与张其故交,乃借病推脱,为王则等揭穿,不得不往。途遇表兄,为邀入其家,忽染重病几至于死,幸得道士张鸾以仙法救治方愈。张鸾告以宋室气数将尽,令其广结英雄,共保真

  • 明清艳情小说的成就与特点   

    性文学指直接描写性爱、性行为、性心理、性关系为主要表现内容的文学作品。限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在中国对这类文学作品的研究还很不够。据考察,南朝乐府民歌,开始出现对性爱的肉体行为的描写。进入唐代,性观念开放,出现了典型的性文学作品。其一为张文成著骈文传奇小说《游仙窟》。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自叙旅途中在一处神仙窟中的艳遇。描写“下官”与十娘交流感情之后,渐人佳境,他们在夜深更久,情急意密之时,共效云雨之欢。“两唇对口,一臂枕头,拍搦奶房间,摩挲髀子上,一啮一快意,一勒一伤心。

  • 明代小说《隋史遗文》介绍   

    不题撰人,据序,知作者为袁于令。六十回,崇祯间名山聚藏板本。在关于隋唐的讲史小说系统中,人们熟知的是褚人获的《隋唐演义》,却很少知道袁于令的《隋史遗文》;至于《隋史遗文》还是《隋唐演义》的底本之一,知道的人就更少了。其实,褚人获在康熙乙亥(1675)所撰的《隋唐演义序》中,就说过如下一段话:昔箨庵袁先生曾示予所藏《逸史》,载隋炀帝朱贵儿、唐明皇杨玉环再世因缘事,殊新异可喜,因与商酌,编入本传,以为一部之始终关目。合之《遗文》《艳史》而始广其事,极之穷幽仙证,而已竟其局。其间阙略者补之,零星者删之,更采当时

  • 清代小说《绿牡丹》介绍   

    又名《四望亭全传》、《龙潭鲍骆奇书》,清无名氏撰,六卷六十四 回。现存道光辛卯十一年 (1831)《新刻异说绿牡丹》,道光戊戌十八 年 (1838)、丁未二十七年(1847) 以及光绪十八年、二十九年《绿牡 丹全传》。书叙广陵扬州骆龙初任定兴县游击之职,携家上任。其子宏勋方面魁梧,膂 力过人,家人余谦虎背熊腰,极有勇力。投在门下的有本县富户任正千,专好 骑马射箭,抡剑弄刀,不惜重金赎出妓女贺氏为妻。骆龙一任九年,染病身亡。 宏勋与母计议起柩南归,任正千谆谆款留,一住二年。

  • 清代小说《玉蟾记》介绍   

    题“通元子黄石著,钓鳌子校阅,餐霞外史参订,红杏道人校 字”,均未署真实姓名。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谓“清崔象川 撰”。象川,博陵人,余待考。全书六卷,凡五十三回。本作约成书于 清中后叶。其版本有:清道光七年绿玉山房刊本;光绪元年重镌本;光 绪己亥立本堂石印本。《玉蟾记》写明代夺门之变后,于谦被人构陷遇害,参与此事者如徐有贞、石亨、萧维贞、曹吉祥等十二人转世为女身,均为于谦之后身张昆妻妾。峨嵋山通元子(即黄石公)奉玉帝旨,为张昆配定姻缘。将十二块石子变作

  • 清代小说《水浒后传》介绍   

    《水浒后传》,是《水浒全传》的众多续书中写得最为出色的一种。早在18世纪末,此书就已传到了日本。当时,日本的著名作家龙泽马琴,就是在《水浒后传》的影响之下,激发了思想,创造出具有转折意义的“江户读本”手法,并以这种手法写出了第一部重要作品《椿说弓张月》。《水浒后传》作者陈忱(约1613—?)是明末清初的通俗文学作家,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宕山樵,浙江乌程(今吴兴)人。他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明亡后不愿做官,依靠卖卜测字为生。曾与顾炎武、归庄等组织惊隐诗社,所作诗词感慨时事

  • 清代小说《荡寇志》介绍   

    《荡寇志》七十回,附“结子”一回,是所谓“纠缠旧作”的一部小说。明末金圣叹将《水浒传》“腰斩”为七十回。金本以卢俊义“惊恶梦”作结。二百年后,清朝道光年间俞万春紧接“惊恶梦”续写了《荡寇志》,以结七十回本。咸丰三年(1853)初刻本则由古月老人提议改称《结水浒传》。俞万春(1794—1849),字仲华,别号忽来道人,山阴(今绍兴)人,青壮年时曾追随其父“负羽从戎

  • 清代小说《续儿女英雄传》介绍   

    续儿女英雄传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续儿女英雄传》目录书影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续儿女英雄传》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四卷三十二回。不题撰人。据序署名作者当为无名氏,其真实姓名与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北京宏文书局石印本;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文贤阁石印本;清宣统元年(1909)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上海天宝书局石印本;上海启新书局铅印本。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

  • 清代小说《后水浒传》介绍   

    题“青莲室主人辑”。四十五回,清初刊本,首序,署“采虹桥上客题于天花藏”。青莲室主人的《后水浒传》,是《水浒》续书中成书较早而又较有特色的一种。从内容看,《后水浒传》和《水浒》其实是两码事。作者是怎样将它所描写的南宋初年杨么等人据洞庭湖起义的事同《水浒》所描写的北宋末年宋江等人据梁山泊聚义的事挂上钩,以至径自以《水浒》的续书名之呢?小说第一回“燕小乙访旧事暗伤心,罗真人指新魔重出世”,叙燕青重游梁山水浒,但见一片寂寥萧条,又闻知宋江、

  • 文言小说集《女才子书》介绍   

    清代文言短篇世情小说集。又名《闺秀佳话》、《闺秀英才》、《闺秀英才全传》、《闺阁才子奇书》、《女才子》、《女才子集》、《美人书》、《情史续书》、《名媛集》、《十二名媛诗集小史》。十二卷。题“鸳湖烟水散人著”。烟水散人或曰即徐震,字秋涛,浙江嘉兴人。成书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前后。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初刊本,藏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清乾隆十五年(1750)大德堂刊本,藏大连图书馆;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味根斋藏板本;清凤鸣堂刊本。1983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

  • 清代小说《天豹图》介绍   

    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又名《天豹图》、《剑侠飞仙天豹图》、《剑侠飞仙传》、《英雄奇缘传》。十二卷四十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嘉庆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嘉庆十九年(1814)厦门丰胜书坊藏板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清道光六年(1826)英秀堂刊本;1913年萃英书局石印本,藏天津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厦门丰胜书坊藏板本,1992年吉林文史出版社排印本,199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续”排印厦门丰胜书坊藏板本。明朝

  • 小说《热血痕》介绍   

    《热血痕》作者李亮丞,四卷四十回,光绪三十三年 (1907) 二月上海作新 社印刷、发行,文中有夹评,回后有总评。这是一部历史小说,叙述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吴越间斗争故事。陈音和卫 茜是故事的主角。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及其许多臣 民都被俘到吴国去做奴隶。越国青年陈音的父亲也被俘去。这年十月,陈音到 吴国去探望。他走到越国边界西鄙城,看到吴国人诸伦,正仗着其叔父诸无忌 (吴国将军)的威势,在强夺越国人魏安泰老头的希世珍宝“盘螭”剑,越国人 毛狮子打

  • 清代小说《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介绍   

    《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小说。一名《三合明珠宝剑全传》、《三合剑》、《第十才子书》。六卷四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道光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经纶堂刊本,藏浙江省图书馆;清光绪四年(1878)刊本,藏南京图书馆。1990年辽沈书社“中国神怪小说大系”排印清光绪四年(1878)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经纶堂刊本,199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续”排印经纶堂刊本。西汉武

  • 清代公案侠义小说《续小五义》介绍   

    《续小五义》清代白话长篇公案侠义小说。一名《忠烈续小五义传》、《三续忠烈侠义传》。一百二十四回。不题撰人。或称与《三侠五义》、《小五义》皆为石玉昆原稿,鲁迅认为“草创或出一人,润色则由众手”(《中国小说史略》)。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十七年(1891)北京文光楼刊本;清光绪十八年(1892)重庆善成堂刊本,藏四川省图书馆;清光绪十八年(1892)上海书局石印本;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上海广百宋斋石印本,藏复旦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上海三槐书屋铅印

  • 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介绍   

    初名 《金玉缘》,又名 《日下新书》、《正法眼藏五十三参》,最后 题名为《儿女英雄传评话》。文康(燕北闲人)著。四十一回。成书于 清道光末以后 (一说成书于道光中)。又名 《侠女奇缘》。据马从善序 称,书本五十三回,仅存四十回 (外加“缘起首回”)可读,其余十三 回因残缺零落而刊削。现存最早版本为光绪四年(1878年)北京聚珍 堂活字本。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 始有上海苏报馆铅印本。这部小说主要描写旗人青年公子安骥同侠女何玉凤和张金凤的姻缘故事。 安骥之父、正黄旗汉人安学海近

  • 明代小说《英烈传》介绍   

    《英烈传》又名《皇明开运英武传》、《皇明英烈传》、《云合奇踪》等。写的是朱元璋和其他“开明英烈”反抗元朝统治、战胜割据势力、建立明代王朝的故事。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以赞许的口吻评论道:“叙一时故事而特置于一人或数人者……《水浒传》即其一,后出者尤夥,较显者有《皇明英烈传》……”,由此可见《英烈传》既属于讲史类小说,它搜罗故实,写了众所瞩目的明朝开国史,又属于英雄传奇

猜你喜欢的书

王常宗集

王常宗集

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明王彝(?—1375)撰。王彝,字常宗,其祖为蜀人,本姓陈氏。父为江苏昆山教授,遂迁嘉定(今属上海)。洪武初,以布衣召修《元史》,书成赐金币遣还。寻选入翰林,以母老乞归养,自号妫蜼子。后以魏观《上梁文》 事,与高启一齐被诛。是集本名 《三近斋稿》。系弘治中都穆所编,凡四卷,其中文三卷、诗一卷。刘廷璋、浦杲又辑补遗一卷。而世所传钞本,又有续补遗一卷,不知何人所辑。有清张蓉镜跋。但考其体例与全集相符,不似伪作。王彝之学出于天台孟梦恂,孟梦恂之学出于婺州(今浙江金华)的金履祥,本真德秀文章正宗之派,持论谨严,甚至有些过于偏激。因此其文学观较为保守,将元末较有生气、已成雄奇怪丽风格的杨维桢诗文,指斥为文妖。王彝诗文较为平淡,间或有精警之作。后人评价亦有不同。有人认为“其古文明畅英发”,王士祯《香祖笔记》则称:“今观其诗,歌行拟李贺、温庭筠,坠入恶道,余体亦不能佳,安能与高、杨相颉颃乎!”此评价贬抑较甚,不可为据。平心而论,其文大致淳谨,诗亦时有清畅之作,并非无可取之处。是集有明弘治刻本、清抄本存世,亦被收入《四库全书》。

欧阳修撰集

欧阳修撰集

诗文别集。宋欧阳澈著。澈集以宋吴沆所辑《飘然集》为最古,辑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并为之序。后陈思即据此本辑入《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二九。嘉定十七年(1224),会稽胡衍又取其《上皇帝万言书》三篇合而刻之,厘为六卷。《宋史》本传所云之《飘然集》六卷,即此本。元季遭兵毁。明永乐十四年(1416)澈十世孙永康县丞齐重新编辑刊刻,更名为《欧阳修撰集》。金华唐光祖跋,称其书编为三卷,诗文、事迹为四卷,当时陈东同上之书,亦并取附为一卷,合为八卷。然永乐十五年崇仁知县王克义序,乃称“齐录公前后奏议,次继《飘然集》,分为六卷”。然仅分列不同,与八卷本实即一本。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澈二十世孙钺再刻,吴道南为序,而缺第八卷陈东之文。通行有《四库全书》本。七卷。卷一至三为《上皇帝万言书》、卷四至卷六为《飘然集》,收诗词及骈、散文各一篇,卷七为欧阳钺所辑《欧阳修撰事迹》。前有《欧阳修撰集》原序四篇。《乾坤正气集》所收之《欧阳修撰集》仅录其三书,无诗词。

老子道德经解题及读法

老子道德经解题及读法

本书据大华书局1934年版影印。全书分四个部分,分别谈了老子,《道德经》及其版本。读法。作者首先根据《庄子》和《史记》等书的记载,慨述了老子的身世及孔子问礼和道于老子的情形。接着,作者概述了各家关于《道德经》的论述,介绍了《道德经》各种板本。最后.作者强调读《道德经》的方法:第一要通其指意。老子之观道,始于“知常”,终于。斟玄”,两义一贯,就可以通道纪。第二要审其篇章。诸家对《道德经》分章未可信,原分章次盖不可知,读者要“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第三要旁籀渚子,即要阅读庄子、列子等诸子言老子的书,这样才能明白老子的指意。第四要会核众注,因为“一家之见,发义未宏。

易纬是类谋

易纬是类谋

旧题东汉郑玄注。一卷。《四库全书》本。又称《是类谋》,一作《筮类谋》。为《易纬八种》之一。其书久佚,此本乃辑自《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列此书于“经部易类附录”,《提要》指出:“案《是类谋》,一作《筮类谋》。马氏《经籍考》:一卷,郑康成注。其书通以韵语缀辑成文,古质错综,别为一体。《艺文类聚》、《太平御览》诸书引其文颇多,与此本参校并合。盖视诸纬略称完备。其间多言禨祥推验,并及姓辅名号,与《乾凿度》所引《易历》者义相发明。而《隋书·律历志》载周太史上士马显所上表,亦有‘玉羊金鸡’之语。则此书固隋以前言术数者所必及也。”

大学点睛补

大学点睛补

蕅益子年十二。谈理学而不知理。年二十。习玄门而不知玄。年二十三。参禅而不知禅。年二十七。习律而不知律。年三十六。演教而不知教。逮大病几绝。归卧九华。腐滓以为馔。糠粊以为粮。忘形骸。断世故。万虑尽灰。一心无寄。然后知儒也。玄也。佛也。禅也。律也。教也。无非杨叶与空拳也。随婴孩所欲而诱之。诱得其宜。则哑哑而笑。不得其宜。则呱呱而泣。泣笑自在婴孩。于父母奚加损焉。顾儿笑。则父母喜。儿泣。则父母忧。天性相关。有欲罢而不能者。伐柯伐柯。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

简称《毗尼切要香乳记》、《香乳记》。律学著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书玉笺记。二卷。系清读体集《毗尼日用切要》的注释书。全书立五门:教兴、藏摄、宗趣、释题、解文。将《切要》中采集《华严经净行品》的五十四偈及密部中的三十七咒以类分作四十四门,依次注释。书后附戒相的注释。本书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刻板印行。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