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丁秉仁《瑶华传》介绍
《瑶华传》丁秉仁撰。四十二回。成书于嘉庆八年。版本有嘉庆间刻本、道 光十八年本、道光二十五年慎修堂本、石印本。
书叙毫州与安庆间,有一南山雄狐,欲修炼成仙。然一不耐清苦,二不能 屈身降志,却思媚一百童女,取其元阴以幻形解脱。糟踏童女八十九人。剑仙 知而斩之。其魂哀求剑仙无碍子准其入道修行。剑仙命偿还夙孽,改邪归正,即 容其入道。
狐乃投胎明末汴梁福王家,为韩氏所生,名曰瑶华。后师事无碍子,学成 诸般武艺。韩氏死,福王出征,瑶华于王庄或练武,或以文会友,怡然自得。帝 钦命瑶华入京,途经汴藩王府,见福王妃徐氏,徐生忌妒,阴谋害死瑶华未遂。 瑶华至京见帝,崇祯赐为十四长公主,并以抄没客氏所有房屋、库藏什物和田 产租谷四百余万两颁赏之; 封为武威荡寇经略正史,令其领兵赴川听监军使节 制。瑶华率兵至川东,旗开得胜。功成回朝,崇祯晋封为 “宣文耀武一等坤德 侯,世袭三代”。旋回王庄扫墓,与周君佐结褵。因瑶华与婢女梅影貌同,故常 请梅影替代与周君佐宿,此时谋害瑶华之徐妃已死,福王又续赵三姑为妃。周 君佐蠢俗,瑶华厌之。未几,梅影生子,瑶华与无碍子离王庄,从安庆买舟渡 江。后乘船至扬州,独自入京。进京未久,即决定去峨嵋寻无碍子。
瑶华行约万里,时经八九年,历尽艰辛,终至峨嵋。得无碍子所留剑丸帖 子,终于修成剑仙。由峨嵋重返王庄,不只毫无淫心,且不食人间烟火。
瑶华远归后,重整庄园,库满仓满。时无碍子也从峨嵋赶来,与瑶华商酌, 将庄子改为道院。做了三日一夜道场,超度福王、韩氏等亡魂。尔后瑶华与无 碍子谢绝人世,回峨嵋山修行。
此书以明亡前夕天翻地复的大动荡为背景,展开了广袤浩阔的战乱画卷:一 面是统治阶级骄奢淫逸、亡廉鲜耻,一面是刀兵四起,烽燧遍地,从而为明亡 谱写了前奏曲。而在这个哀曲里,却出现一个从必将灭亡的统治阶级里生长出 来集种种矛盾于一身的复杂人物,这就是瑶华。
瑶华是明末福王之女。五岁时就识字攻书,属文歌赋,师事剑仙无碍子,学 纵跳腾跃,十八般武艺,对骑射弹弓尤为熟精。崇祯帝听了福王之荐,派她带 兵出川,讨伐聚众谋反的少数民族领袖奢崇明。
她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帅才。由于她文武兼擅,故而用兵打仗既有指挥才 能,又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进川平少数民族领袖奢崇明之乱,能在福王和 秦良玉的两路军马配合下,一战而荡平,使危在旦夕的明王朝减却西南之忧。路 经泰安,耳闻巨盗真珠泉作恶多端,就设计为民除一大害。在其他大小战役中, 她运筹帷幄,指挥三军的才能是很杰出的,决非等闲的女儿之辈。第二很侠义。 她虽出身罪恶的藩王之家,但在那明季大动乱之时,因看不惯黑暗现实给民间 造成的无穷苦难,所以尚能萌生一些爱民思想。比如她婚后出游南昌、杭州等 地,纵然一路遇到许多魔障,仍能克己爱人。她见人子悲恸其父,乃动恻隐之 心; 见贪官鱼肉百姓,则坚决打击; 目睹山西妖僧污辱妇女,就抱打不平。凡 此都说明她是见义勇为,爱民如命的人。第三善理家。因父王荒淫腐朽,母又 早殁,处理家庭事务自然要落在她身上。而她在业师无碍子的教导下,恰当地 处理了繁难的家庭事务。如她离开王庄后,庄上弄得七零八落。等她八九年后 回来,再重新整理庄子,就将家业治得兴旺发达。
当然,她出身藩王之家,也有一点统治阶级饱暖思淫逸的习性。尽管师父 无碍子不断提醒她,并告戒三条: 一戒骄贵,二戒沉湎,三戒浮躁。但习性还 一时难以完全改掉。有人以男色善淫引诱她纵欲,也不免弄得她“道心幌漾,危 危乎如孤木矗立大海中”,以致克制不住,偶而失身。尤其当她进京受了皇帝的 隆重嘉奖,就更是“淫心甚炽,且不肯听人劝谏”。好在其师不断警戒,其淫性 才有所抑制。后来直到仙家炼绝她的淫根,才跻身仙家行列。
剑仙无碍子是瑶华之师,曾封过顺成元妙仙师。虽然为人谋而必忠,处其 事必安善,也曾培养和教诲瑶华如何立身行事,但这不过是作者空想出来的理 想化身,实际上世上并无神仙。福王是神宗第三子常洵。崇祯时横征暴敛,穷 奢极欲,几乎每日闭阁饮醇酒,沉湎于妇女倡乐之中。即使农民起义军席卷大 河南北,行将扫荡他的王府时,他本有了岁数,却仍淫兴不减,甚至不惜在所 住地设合药局制造春药,以为发泄兽欲之助。《瑶华传》所写他种种不齿于人类 的罪行,是非常真实生动的,也基本上符合历史真实。这就难怪李自成起义军 围攻开封,引黄河水灌城,城破后,杀福王庶子继华,并杀死福王,将其肉杂 以鹿肉,制作福鹿酒,让将士品尝。
此书虽旨在戒淫,但也犯有少量述淫弊病。它还描绘了明末活跃于川陕等 省的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认识 价值,与同时代董恒岩所写传奇《芝龛记》反映的李自成起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丁秉仁对农民起义的歪曲描写稍多,乃为一大弊病。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