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说《斯文变相》介绍

《斯文变相》社会小说,初编十回。遁庐著。清光绪丙午年(1906)乐群小说社出版。Md6中华典藏网

书叙扬州城外断云庵冷眼道人,一日忽然离去,仅留一首《满江红》于墙上及一手卷,画一幅“霜林脱剑图”及自叙一生:姓冷,名镜微,表字碧虚,浙江仁和人, 自小是神童。十六岁时,因把两千几百年的道统直担到自己一个人身上而生病。满口仁义的儒医唐金鉴以红灵丹和白鸡粪掺和,说是“万宝灵丹”,为镜微治好了病,敲去银元四百元。唐金鉴介绍镜微去兴化拜魏伯尼为师。镜微先到苏州,遇杭州名士王伯通。王伯通赠镜微《性理真诠》,后自刎而死。镜微被捕,巧遇县令濮心壶是表姑父,然后结案。濮心壶对《性理真诠》赞不绝口,后来方知,王伯通的文章全是抄来的。镜微到了兴化,在城脚下第二十号芦席棚子找到魏伯尼家,知魏伯尼去了江阴。魏的儿子魏老八一早上吞了一个烟泡,便将魏伯尼的书担到王太史府上去卖。王太史用“芦柴戥”将八十二斤称成五十八斤。镜微赠给魏老八银子八百,魏老八将剩余的书全赠给镜微。镜微去江阴途中,因为翻船,所得书尽失。到了江阴,住在专接“芙蓉学舍”学生的竹香楼,见里面明窗净几,图书字画样样都有,并且还有几个“粉头”。镜微三天后才见到魏伯尼,“斋舍中并无一本书籍,案桌上只有一块黄泥砚台,已经缺了三个角,一枝秃笔也象扫帚一样”,但他的学问强芙蓉学舍山长白志玄十倍。白志玄一副道学面孔,但所誉之学生却与粉头私通而死。魏伯尼知镜微将其书尽失在江中后,与镜微去瓜州沉书处筑书坟,为“兴化魏先生葬书之墓”。魏介绍镜微去南京见柳树人后去世,葬于书坟之旁。镜微见柳树人是一见钱眼开之人,带了银子上床睡觉被卡在床上。镜微与同学章木仁,钱寤华看报纸知北方土匪蠢动,畿辅危急,便上一万言本章。谁知得罪了宦官,章、钱等人将责任推给镜微。再加镜微又纠正过刑部尚书读的错字,因而被押于狱中。而此时章、钱等人捐官的捐官,买妾的买妾,已是风流云散了。镜微咬破手指写了一首《满江红·一字狱》后题“冷镜微再生后第一年第一日题”。全书结尾有“要知后事如何,且待续编再解。”但未见续编。Md6中华典藏网

全书以冷镜微所见所闻所遇为线索,而叙“笔塚累累,描不尽,儒林诡状”。叹到“怪何物,铸人苍昊,者般肮脏”。尽写出儒林中人,满口“仁义道德”而实际虚伪贪财的丑态。全书细节描写较多,且能反映人物及社会现状。但情节零乱,使人难于卒读。Md6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