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医界镜》小说介绍
《医界镜》社会小说, 四卷二十二回。儒林医隐著,瓶山居士校阅。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同源祥书庄出版,次月发行。标“卫生小说”。
《医界镜》慕章回小说有“感动人心”的社会功效,欲填平补缺,借以替医界写状画像,亦为时人传播卫生知识。作品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一写常州读书秀士贝仲英,因时运不济,乃求签问卜,易地杭州而居。凭早先习得的医学底子,加以张善人大恩大德的冥中佑护,总能逢凶化吉,手到病除。被医者有贵介公子、巡抚大人,亦有光棍莽汉、落草寇盗。如此竟乘风破浪,一帆风顺,既得儿女亲,又进孔方兄。然不听劝戒,并不见好就收,一味流连荣华场面,则厄运迭来,连连失手。误诊赔款,损命塞钱,施赈行善,聊作弥补,却终是残局难拾,以一命呜呼而告终。其二写仲英之子贝祖荫,俊秀伶俐,游手好闲,从小专心时髦应酬功夫。歌台舞榭,醉月评花的勾当,无师亦能自通。虽耳闻目濡自小熏陶,却视医道为把玩之物。捐班进京,结交名流,拿姿作态,若有其事,弄乖卖巧,逢场作戏。报章揄扬为医王,盛誉其实难符。中间又穿插书僮周宝珊乡间见闻,同里冯植斋庭中轶事,齐名章莲修辈笑话百出,旧友胡镜荪等假药内幕诸事。其三写仲英的同席吴春江之子吴云翥与贾云华娉娉之情爱。先曾有指腹为婚之约,旋即相离,待再见已是翩翩风流,豆蔻年华。初以兄妹相称,或词赋唱和,或纹枰相衡,或纵论医道,或琐谈家事,渐生慕恋之心,暗中相爱相亲。无奈或因母病,或因赴考,或因戒心之扰,顿挫波折,竟生生分离,临终难得一见。后则以借体还魂之术,有情人终成眷属。
《医界镜》有“序”尝云,鉴于“医道颓败有江河日下之势”,而“敷衍庸浅”,“实不副名”之状触目皆是,且同胞又有“囿于习欲”,“不知卫生”之苦, 乃作此书,目的在于病家或可不为庸者所误,医家则警惕深造而自勉,有关卫生知识乃时时留意,缀纳其中。确实,就其内容来看,涉笔之处或侥幸弄巧乱治病症,或拉拢报章广作宣扬,或佛头名义借口敛钱,或误诊伤命甘作孝子,或无可奈何以女相赔,或进宫人廷投金问路,或男女不辨阴阳颠倒,或滥竽充数欺世盗名卖假药,或虚张声势若有其事办学堂。种种投机,伪饰,矫情,丑恶的医界内幕历历在目,可谓是一部医界的现形记。更有那几句趋时的口诀活画出其嘴脸与生相:“要一团和气,三分才情,四季衣服,五六品官衔,八面张罗, 十分应酬”,或“文理要半通,会足恭,巴结富翁,奴才拜兄弟,拉门面,钻狗洞,胁肩谄笑覅面孔,广登报纸当他老祖宗”,如此方能衣钵相传,闹到声名赫赫的地位。同时,其又十分重视卫生知识的播扬,既从人与物的空间大环境的互动互依着眼,亦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情着手,诸如盐汤漱口,蒸水冲茶,菜蔬富有营养,葡萄益于消化,日光可以杀菌,洗澡能够活血,饮食要有节制,空气须常流通等等,倒也在人们司空见惯中说出些道理来。但是,因其旨在借小说作宣传,不免于论医道药上颇为恣意,使得说中西医优劣之类文字洋洋洒洒,一泻千里, 口若悬河,笔带不住,跨回越章,难以收束,而诊单药方则详详细细,源源本本,连篇累牍,随处可见。这种因素的过多介入,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对作品内容的表达与重心的落实有所损害,而某些章节则显得堆砌与臃肿。
同样的原因,作品在结构上亦总不能够“自圆其说”。没有比较集中的思路,没有比较统一的法度,而现出很大的随意性。第一部分尚自完整,第二部分则东西游移,或节外生枝,或喧宾夺主,第三部分更是几与前面无甚关系,最后却又不了了之。似聚终散,随遇而安,便是其结构的特点。惟有在几处描写上,尚可见些许艺术意味。其有静态的,若近看“太湖石叠成的假山,嵌空玲珑,高高低低,衬着参参差差的树木,苍藤绿苔,斑驳缠绕”,若远望则“虬松修竹,遮断眼界,树杪间微露碧瓦数鳞,朱楼一角”;亦有动态的,若“燕飞来手执朴刀,欲抢过来,纫秋一弹飞去,正中燕飞来的朴刀上,豁琅一响,火光裂射,觉得有些沉重,啊唷一声,倒退了三四步。纫秋小姐随手又飞去三弹,如流星贯月的一般,被他用朴刀格落水内。纫秋小姐一面仍用连珠弹法,如雨点般飞去,左手掣出飞刀,觑得准的,一刀飞去。那燕飞来早已被弹打得眼花缭乱,只提防着弹子,那里还提防着飞刀。斯时烟笼寒水,月照平沙,忽见一道闪光,如掣电般飞来,恰恰正中燕飞来的咽喉”。不过,此类描写乃属凤毛麟角,并不多见。
《医界镜》以题材别开生面,提供了另一种视野,另一种天地,确为填平补缺之作。但在材料的选择与节制,结构的组织与安排上,则明显缺乏用心,从而使作品较为驳杂与粗糙。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