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传奇《东郭记》介绍
《东郭记》是明代传奇剧本。《八能奏锦》别题《饭袋记》。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著录,题孙钟龄撰,而《古人传奇总目》、《曲海总目提要补编》,均误为明汪道昆作。今流传版本有: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原刻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以影印; 明末汲古阁原刻初印本(即 《六十种曲》本);清初文茂堂据原刻重刊本;清致和堂重刻本,与文茂堂本同;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达观堂刻本;清同治十一年(1872)经纶堂刻本。另有中山大学中文系55级明清传奇校勘小组整理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出版。
孙钟龄,生卒年不详。字仁孺,号峨眉子,别署白雪楼主人。籍里和生平均不可考。王克家 《醉乡记序》云:“吾友孙仁孺,才未逢知。”可知其困于场屋,不得志于时。所著传奇除《东郭记》外,还有《醉乡记》,亦有存本,称作 《白雪楼二种曲》。
全剧2卷44出,主要取材于《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的故事,并穿插淳于髠、王驩、陈仲子等人的活动。写齐人、淳于髠和王驩三人,一贫如洗,商议分头去谋取富贵,以便互相帮助。淳于髠、王驩先去齐东稷下,听东郭先生等人讲学,学会高谈阔论,求名逐利。两人分手后,王驩又向著名歌者绵驹学唱小曲,沿门卖唱乞食,但获利甚微,便去行窃,积有百金,贿赂齐国大夫田载,得授官职。他善于钻营,步步高升,显赫一时。淳于髠擅长诙谐,凭借滑稽谄谀,博得齐王的宠信,拜为主客之职。齐人则以其外貌和多情,骗娶姜氏两姊妹为妻妾,他整天到东郭墦间乞食度日,回家后竟大肆吹嘘、摆阔气。一日,王驩和田载同往郊外祭祖,齐人前来乞讨,王驩故作不相识,又害怕齐人纠缠不放,以残羹冷酒打发他。齐人一副褴褛可怜相,被尾随跟踪的妻子所识破,他恬不知耻地说这是大丈夫的 “玩世之意”,以搪塞蒙混。后来经淳于髠的推荐而做官。王驩非常妒忌齐人,想借保奏他伐燕以达到陷害之目的。岂知齐人得大将军章子的辅助打了胜仗,奏凯回朝,封为亚卿上大夫,赐号东郭君。王驩等人不得已,又去竭力巴结奉承。剧中还写了陈贾、景丑之流,拔掉胡子扮作妇人,谄媚王驩,受到重用。田载之弟不愿同流合污,改姓名为陈仲子,离家隐居,同这帮蝇营狗苟之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东郭记》是一部讽刺喜剧,作者运用漫画手法,对名利场中封建官僚和文人的种种心态和丑恶行径,作了尖锐的剖析和无情的鞭挞,从而托古喻今,揭露了明代“贿赂公行,廉耻丧尽”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愤世疾俗的思想。传奇剧本的出目,与一般传奇不同,直接采用《孟子》的原文,每出出目由1字至13字不等,如第38出 《谄》,第10出 《日攘其邻之鸡者》,第23出《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等,既非常醒目地点明每出的内容和含义,又颇具讽刺意味,与全剧的风格浑然一体,可谓别出心裁,在古典戏曲中极为罕见。《远山堂曲品》列入“逸品”,给《东郭记》很高的评价,说: “掀翻一部《孟子》,转转入趣。能以快语叶险韵,于庸腐出神奇,词尽而意尚悠然。迩来作者如林,此君相凭虚而上矣。”明末舞台上常演出的有《出哇》、《窥姨》、《乞墦》、《登垄》等折。清傅山、熊超均有同名杂剧 《齐人乞食》,都受到这个剧的影响。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