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传奇《蕉帕记》介绍
《蕉帕记》传奇剧本。明单本著。明凌濛初《谭曲杂札》认为此剧“颇能不填塞;间露一二佳句,而每每苦稚;至尾必双收,则弋阳之派,尤失正体也。虽谱《中原》有[双煞]一体,然岂宜频见?况煞句得两,必无余韵乎?”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以此剧入“逸品”,说:“槎仙生而不好学,故词无腐病,生而不事家人产,故曲无俗情;且又时以衣冠优孟,为按拍周郎,故无局不新,无词不合。龙骧、弱妹诸人,以毫锋吹削之,遂令活脱生动。此君于词曲,洵有天才。”近人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说:“槎仙《蕉帕》,夷玉《红梅》,俊词翩翩,雅负出蓝之誉矣。”吴梅《霜厓曲跋》说:“此记词颇精警,用本色处至多。又摹写招讨公子胡连,憨状可掬。明人作剧,辄不长于科诨,此记犹可发粲,胜禹金、赤水多矣。独诸折尾声,喜增多一句,作尾双声,破旧格十二板之例,实不可为法,知音者不应尔许也。”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此剧“关目太类儿戏,间有可厌之淫亵情状,结构亦芜杂,遂不入雅人之赏。”此剧写西施转世成狐仙,助成龙骧和胡弱妹的婚事,并助龙骧登科第、立战功的故事。剧本虽然立意不高,但人物形象塑造较为生动,语言也通俗易懂,惜其中猥亵成份较多。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