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传奇《狮吼记》介绍

《狮吼记》传奇剧本。明汪廷讷著。明吕天成《曲品》以此剧入“上下品”,说:“惧内从无南戏。汪初制一剧,以讽枌榆。旋演为全本,备极丑态,总堪捧腹。末段悔悟,可以风筓帏中矣。”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以此剧入“逸品”,说:“初止一剧,继乃杂引妒妇诸传,证以内典,而且曲肖以儿女子絮语口角,遂无境不入趣矣。曲、白恰好,迥越昌朝他本。”近人吴梅《顾曲麈谈》说:“《狮吼记》以东坡《方山子传》为主,其中摹写惧内情形,至堪喷饭,且强拉东坡赠妾于季常,柳氏阃威,无所发泄,愤怒成病,病中遍游地狱,知一生妒嫉,死后必受冥罚,遂幡然改悔,卒为贤妇。总其旨归,只应《方山子传》中有‘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一语及‘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地心茫然’二句,遂演出无数丑腔恶态,不知东坡诗文所以有此二语,不过极言妻子偕隐之乐,非陈季常之真个惧内也。汪先生不加深考,贸然谱之,乃至鬼魅杂出,十尺红氍毹上,几成罗刹世界,此何为者也。”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此记关目甚佳,明清滑稽剧中最为杰出,不容他人追随者。其《梳妆》、《游春》、《跪池》、《三怕》诸出,今犹盛行戏场,令观者无不捧腹绝倒。”此剧从封建士大夫观点出发,把陈慥的嫖妓纳妾视之为风流而大加歌颂。把其妻柳氏反对陈慥的道德沦丧称之为嫉妒而加以鞭笞,颠倒了是非曲直。但作为一部喜剧,能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富有喜剧性的题材,通过人物的性格冲突来展开戏剧情节,安排喜剧场面,并运用重像的艺术手法来强化人物性格,达到了李笠翁所谓的“水到渠成,天机自露”、“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的高度的喜剧艺术境界。p5T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