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杂剧《中山狼》介绍
《中山狼》杂剧剧本。四折。明康海撰。最早见刊《盛名杂剧》本。(撰者事迹参见“《对山集》”条)
正德初年(1506年),宦官刘瑾专权,慕康海才名,希望招致门下,康海未就。后李梦阳因代人起草弹劾刘瑾奏章而被刘逮捕,问成死罪,经康海说情才获释。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势败,康海受累,被削职为民,李梦阳被朝廷起用,却没有替康海申辩。康海归乡后,放浪自恣,专致于词曲,传说以“忘恩兽”为题材的《中山狼》即是康海有感于世态炎凉而作。
剧情:战国时,晋国正卿赵简子狩猎山中,射中一狼,狼负箭逃跑,赵简子穷追不舍。狼遇东郭先生求救,东郭先生将狼藏在书囊里,躲过了赵简子的搜捕,而获救后的狼本性毕露,反要吃掉东郭先生,后被杖藜老人用计,将狼骗回书囊中击杀。
康海借寓言而讽时事,不仅抒发了对于负义之人的不满情绪,而且倾出了对于当世政局的感愤之意,借杖藜老人之口,道出总结性精辟结论:“那世上负恩的好不多也!那负君的受了朝廷大俸大禄,不干得一些儿事,使着他的奸邪贪佞,祸国殃民,把铁桶般的江山败坏不可收拾。”剧本在情节设置上充满喜剧色彩,以恶狼的狡猾凶残与东郭先生的迂腐懦弱形成鲜明对比,愈发强调出恶狼凶险逼迫的紧张与东郭先生无可躲避的危急,东郭先生以“问三老”为缓兵之计,偏偏老杏、老牛正话反说,直到最后,杖藜老人出场时,已经是东郭先生最后一线可以指望的生机了。这样的设计在实际演出中必然会收到良好的剧场效果。剧本词曲跌宕,锐气逼人,作者一腔愤懑毕现纸上。
版本:现存《盛明杂剧》本,孟称舜《酹江集》本。一九八二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收录此剧。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