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传奇《西楼记》介绍
《西楼记》又题作《西楼梦》。传奇剧本。明袁于令著。明徐复祚《曲论》认为此剧“调唇弄舌,骤听之亦堪解颐,一过而嚼然矣,音韵宫商,当行本色,了不知为何物矣。”《曲海总目提要》载冯梦龙《楚江情自序》说:“此记模情布局,种种化腐为新。《训子》严于《绣襦》,《错梦》幻于《草桥》。即考试最平淡,亦借以翻无穷情案,令人可笑可泣。但有几处未妥,必当窜定者。”明张琦《衡曲麈谈》说:“袁凫公奉谱严整,辞韵恬和,《西楼》一帙,即能引用谱书以畅己欲言,笔端之有慧识者。”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以此剧入“逸品”,说:“写情之至,亦极情之变;若出之无意,实亦有意所不能到。传青楼者多矣,自《西楼》一出,而《绣襦》、《霞笺》皆拜下风。”清李调元《雨村曲话》以此剧归王舜耕名下,认为此剧“于撮合不来时,拖出一须长公,杀无罪之妾以劫人之妾为友妻,结构至此,可谓自堕苦海。”清叶堂《纳书楹曲谱》说:“《西楼记》名振一时,然佳篇甚少,惟《侠试》气魄雄伟。”关于此剧的创作缘起,清袁栋《书隐曲说》说:袁于令同妓女穆素徽相爱,而沈同和倚势占有素徽,于令之友冯某知后,以武力夺回素徽,“沈甚不平,为兴讼焉。袁生之父惧,送子系狱。袁生于狱惆怅无聊,为作传奇。”清焦循《花部农谭》说:“《西楼》之赵不将,只以口笔之嫌构其父,父禁于叔夜不许私妓,在赵固泄私忿,而其言非不谠正,以是而遭雷殛,真为枉矣。盖袁于令与赵鸣阳素隙,心恨之,思得雷殛乃快——《西楼》之赵不将,即指鸣阳也。”关于此剧《错梦》出的著作权,清雷琳《渔玑漫钞》说: “袁韫玉《西楼记》初成,往就正于冯梦龙。冯览毕,置案头不致可否。袁惘然不测所以而别。……袁归,踌躇至夜,忽呼灯,持百金就冯。……冯曰:‘我固料子必至也。词曲俱佳,惟尚少一出,今已为增入矣。’乃《错梦》也。”清杨恩寿《词余丛话》有大致相同的记载。清焦循《剧说》说:“乃《西楼》为冯所改之本名《楚江情》,刻墨憨斋诸剧中,凡改处皆自标于阑上。”“至《错梦》一出,极口赞其‘神化不可思议’,未尝有改易之说,则《错梦》正出袁手,不可诬也。”近人吴梅《顾曲麈谈》说:“袁箨庵以《西楼记》负盛名,今歌场盛传其词,然魄力薄弱,殊不足法。唯《侠试》一折北词,尚能称健,余则无一俊语。”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认为此剧“关目佳者甚多,虽稍有修饰痕迹,然针线颇密,不觉其有不自然处。且事件并不单纯,富于起伏波澜,终篇不觉厌倦,洵可谓佳构也。”此剧歌颂了于鹃和穆素徽历尽磨难而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鞭笞了鼓唇弄舌、挑拨离间的卑鄙小人及仗势欺人的花花公子,其客观内容已脱离个人私怨而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作品情节曲折,结构细密,音调工整,但文字较为平庸。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