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宝典

  • 净土眼藏

    净土眼藏

    《作者:徐恒志徐恒志居士,原籍浙江镇海,是当代著名的佛教大德,被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赞为 “当代维摩诘”。他 25 岁正式学习佛法,后受心中心密法阿阇黎灌顶位,一生显密圆融,著有《般若花》《法藏碎金》等多部佛教著作。 《净土眼藏》中所谈的净土修持法要是徐恒志经过多年真实修持实践后,从自性流露而来,为众生留下了解脱往生净土的方便易行的窍诀。书中主要依据《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大乘无量寿经》和《往生论》等净土宗经典,阐述了净土念佛法门的殊胜之处,强调念佛是最方便的修行方法,其中持名念佛更是一种特别法门,称为易行道。

  • 法藏碎金

    法藏碎金

    《作者:徐恒志徐恒志居士,1915 年出生,原籍浙江镇海,法名定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人士。他于 1953 年受心中心密法阿阇黎灌顶位后,开始应邀为上海佛教青年会讲授佛法,多年来在国内各道场、学府宣讲佛法,2007 年 3 月 5 日安详示寂,享年九十二岁。 《法藏碎金》共分为十门,分别是布施门、持戒门、忍辱门、精进门、禅定门、般若门、忆念门、教化门、助道门、修证门,另外还有附录辑录经论一览。该书广录诸大乘经论要义,于佛法信、解、行、证,全始要终,义无不备。正如书中自序所说,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经论卷帙浩瀚,遍读为难,徐恒志将其中义理精要、文句显豁者分为十门进行

  • 静坐入门

    静坐入门

    《作者:徐恒志静坐可以澄清思虑,增进健康,是修养身心的一种重要方法。本书对为什么要静坐?从医疗卫生、生理、心理等各方面,进行叙述,特别说明了静坐与修持戒、定、慧三无漏学的关系。同时,对静坐的方法、佛法论静坐等方面作了扼要的介绍,使初学者可依之实践。最后附有静坐与健康、静坐诗选等,以增进学者对静坐的兴趣。

  • 楞严要解

    楞严要解

    《作者:元音老人《楞严经》被誉为禅门要观、教网宏纲、成佛之真谛、修心之要诀,实乃一代时教之精髓所在。一代宗师元音老人内秘菩萨行,外现居士身,通宗通教,对《楞严经》的玄微妙理讲解得精辟透彻,通俗易懂。遗憾的是,老人关于本经开示的近百盘磁带多已散失,仅找到三十多盘,整理成文。后学弟子在齐志军老师的指导下,在元音老人讲述的《楞严要解》基础上,对经解缺失部分进行了补充。原经文用方括号【】标注,老人讲述部分用红色字体标识。因整理者水平有限,难免有错漏,尚望诸大善知识不吝教诲,以便我们及时改正。

  • 心经抉隐

    心经抉隐

    《作者:元音老人《心经抉隐》是近代佛教居士元音老人阐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著作,成书于20世纪末。全书由前言、正文两部分组成,结合禅宗、净土宗与密宗思想,系统解析《心经》的佛学义理与修行实践。 正文以玄奘译《心经》为核心,分七部分逐层剖析“诸法空相”的般若思想,强调破除执着、明心见性的核心宗旨。书中融合佛教五时教法理论,梳理《心经》在佛法体系中的地位,并贯穿元音老人师承大愚、仁知阿阇黎的印心法门传承。作者通过经义讲解、修行体悟与公案例证,阐述“色空不二”“无所得”等要义,主张禅净密三法圆融的实修路径。该书源自元音老人生前讲经录音,

  • 大手印浅释

    大手印浅释

    《作者:元音老人大手印是佛教密宗中的一种高层次修法,恒河大手印更是其中最上之法门,它不强调观想、气脉、明点、本尊等修法,也无需持咒,而是直指人心成佛。元音老人在书中以 “大手印三要” 为核心,围绕心的 “见、定、行” 展开论述,包括大手印之见认知法身、大手印之定熟识法身、大手印之行不离法身等内容,强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引导读者认识本性真如妙体,启发妙用,圆成佛果。 此书是继《佛法修证心要》之后元音老人的又一巨著,语言生动活泼,论述触类旁通,老人反复叮咛,和盘托出修行要诀,希望读者能开智慧眼,入无相门。

  • 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

    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

    《作者:于凌波于凌波居士所著《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堪称跨越宗教与学识边界的经典入门读本。作为兼具医师背景与深厚佛学素养的学者,作者以理性思辨为钥,为深耕智识领域的读者开启了理解佛法的通透之门,该书自上世纪 60 年代连载刊出后,便以百万册级的流通量成为影响深远的佛学启蒙著作。 全书摒弃宗教宣讲的单向输出,开篇即直面知识分子关切的核心命题:从生命起源的终极叩问到人生观的价值抉择,将进化论、唯物论等思潮与印度外道六十二见并置辨析,凸显佛教 “中道” 智慧的独特性。在教理阐释上,作者依托其精研的唯识学功底,将 “阿赖耶识”“末那识” 等深层概

  • 大乘五蕴论讲记

    大乘五蕴论讲记

    《作者:智敏上师智敏上师根据世亲菩萨所造的《大乘五蕴论》进行讲解的著述。《大乘五蕴论》是法相宗的重要入门书之一,依大乘瑜伽行派的教说,简要阐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三科。智敏上师的《大乘五蕴论讲记》说理透彻,宗教并论,直截了当,既对名相义理进行了详尽阐发,又针对教学界中各类偏颇之见予以到位的批评指摘,可谓直承世亲菩萨的精神,是学佛的入门要籍。

  • 俱舍论颂疏讲记

    俱舍论颂疏讲记

    《作者:智敏上师智敏上师俗姓施,名祖寿,1927 年生于浙江杭州,曾任《能海上师全集》主编,现任三门多宝讲寺住持等职。他青年出家,得法于近代高僧能海上师,学修并重。 《俱舍论》全称《阿毗达摩俱舍论》,是古印度佛学大师世亲尊者所造,全书由《本颂》六百颂和《释论》八千颂组成,是佛教重要论书之一,被尊为 “聪明论”,也是佛教入门著作。该书最早由陈真谛法师翻译,唐玄奘法师重译,其后玄奘师门下众多弟子各有注疏。唐开元中,圆晖法师节略各家义疏,撰成《俱舍论颂疏》十卷本,此疏惟解世亲尊者的《本颂》,成为汉地重要的《俱舍论》解本。 智敏上师全本讲演《俱舍论颂疏》,形成了

  • 解脱道论分别定品讲要

    解脱道论分别定品讲要

    《作者:吕澂吕澂先生在讲解中提到,内典中谈论定学最详细的是瑜伽,其源出上座部的化地一系,化地学有南北两传。南传的经典就是《解脱道论》,该论虽题为优婆底沙造,但实际另有本母据以演绎。当时大寺派学者曾取《解脱道论本母》让觉音解释,觉音引据经典,广为阐述,成《清净道论》,小乘之要网罗无遗。《清净道论》与《解脱道论》同一本母,为南方瑜伽学集大成之作,虽无汉译,但通过《解脱道论》也可见南传之根本。 《解脱道论》全部大旨在于解说《杂阿含经》中的一颂,即 “智者建立戒,内心修智慧,比丘勤修习,于缠能解缠”,意谓修行之人依止戒定慧三学,即得解脱。全论用三学区分

  • 法句经讲要

    法句经讲要

    《作者:吕澂在《法句经讲要》中,吕澂先生对《法句经》进行了深入讲解。他首先总辨经体,指出自小乘各家到大乘龙树无着等,都认为《法句经》为佛说,且此经在佛在世时已具定型,不过其综集成篇、区分章段是佛灭后的事。他还介绍了《法句经》有广、中、略三本之分,巴利原本为略本,吴译《法句经》为中本,秦译《出曜论》等为广本,并且说明了法句经前后有初辑本与增订本的区别。此外,吕澂先生还解析了《法句经》的品次,通过对不同版本品次的分析,展现了其编纂与改订的用意以及学说源流变迁的情况。同时,他还抉择了《法句经》的要义,摘举了涅槃、闻戒、止观三门,认为一经之要尽

  • 因明入正理论讲解及相关论着

    因明入正理论讲解及相关论着

    《作者:吕澂该书是吕澄 1961 年在佛学班上的讲稿,以支那内学院《藏要》本为底本,后经张春波整理成书。吕澄博览梵、汉、藏因明资料,对《因明入正理论》的讲解阐释通俗易懂又深刻准确,成为佛学院普遍采用的教本。《因明入正理论》是印度因明学的主要论书之一,商羯罗主造,唐玄奘译。吕澄在书中对该论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包括能立与能破、似能立与似能破等 “八门二益” 的核心要义,以及因三相、宗因喻等因明的基本概念和规则等内容,为读者深入理解因明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观所缘释论会译

    观所缘释论会译

    《作者:吕澂吕澂、释印沧编著。 该书以藏译论文为主,逐段对录陈玄奘二译,并附净译护法注疏以明意旨。其凡例中还提到,藏译另有颂文论本,此作解颂,故名释论,与护法注疏立名有别;藏译文句与净译最近,故多用成文以便对照;陈译论前有论本十一颂,今随文会入篇内,用括号别之;净译简拗难解,今循文增字以畅之,牒论之文则用引号剔出;陈、奘、净三译字句皆对校宋、丽、元、明诸本,取理长者订正。 吕澂在研究《观所缘释论》时,还对勘了陈真谛的译本、唐义净的译本和西藏译本,发现玄奘和义净的两个译本存在不同之处,并分析了原因,对玄奘的翻译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 成唯识论疏翼

    成唯识论疏翼

    《作者:韩镜清佛学研究著作。 韩镜清从青年时代就开始对《成唯识论述记》进行校勘注释,1977 年元月病退,在家闭门不出,专心从事此项工作,用了十年时间积累资料对照研究,又用五年整理成文,最终于 1992 年完成了约 380 万字的《成唯识论疏翼》。 该书以金陵刻经处的《成唯识论述记》为底本,校勘《金藏》之《述记》以及天海、春日、法隆、明历、东大寺、大谷、延康、续藏等版本。全书依《成唯识论述记》卷数及行文分为十卷,每卷中又依个别论题区分小单元并标以题目,方便阅读。内文编辑分为【颂文】【论文】【述记】【疏翼】和注脚五个部分。“疏翼” 是使《述记》生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作者:徐恒志这部讲记是徐老于 1996 年拜访美国洛杉矶法印寺时讲解的《金刚经》内容,由宋叶静听写录音文字,耿宏升录音整理,张书英、郝志强、郑振峰、常宣居士文字校对,许洪亮编录成文。此次整理的讲记共十二盘录音带,文字版尽量保持徐老的乡音原貌,同时为方便读者参考,还与徐老的手稿《金刚经》要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眉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述等合为一册。 在讲记中,徐恒志老人首先介绍了《金刚经》的重要性,指出该经是为发大乘者和发最上乘者说,是成佛和修菩萨行的经典。他提到佛教禅宗五祖以后,就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印心,六祖慧能就是因为听到 “

  • 佛法与科学之比较

    佛法与科学之比较

    《作者:王季同全名为《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是王季同所著的一部融合佛学与科学的学术著作。 该书撰写于 1928 年,初发表于《海潮音》杂志,1932 年出版单行本。 书中,王季同以自己深厚的佛学修养和科学知识为背景,引经据典,解析旧说,从哲学角度的佛学来认知与科学之间的辩证关系,视角独特。他提出了佛法是 “应用科学” 这一独特命题,力图以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证明佛教的合理性价值,说明佛学是应用科学,是实证哲学。蔡元培在序中指出:既已认与科学不相冲突,则科学家不能解答的问题,何妨利用佛法来试一试。

  • 佛法省要

    佛法省要

    《作者:王季同儿童书局于 1944 年 1 月 1 日出版。王季同晚年研究佛学,以自己的佛学修养和科学知识为背景,阐释佛法与科学相通、相容而又超越科学的关系。在《佛法省要》中,他可能延续了这种思路,对佛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提出佛法是 “应用科学” 这一独特命题,认为佛法不但是宇宙真理的体现,而且与人类社会的生存状况有密切关系,具有实际的 “效用”。他还指出正确的知识只有现比二量,佛法完全从现比二量出发,其修定慧的方法包含了而且超越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 解脱歌

    解脱歌

    《作者:大愚阿阇黎《解脱歌》是大愚阿阇黎步永嘉禅师《证道歌》原韵所作,融合多家见解与自身体悟,蕴含深邃禅理。其核心思想包括:一是阐释觉悟之乐与佛法真谛,指出真妄皆空无自性,见诸法实相即可顿悟万法同源;二是说明修行方法与态度,强调显密法门虽异、归元则同,劝诫修行者不攀缘执着、把握根本;三是点明心性本质,认为众生与佛心性一体,烦恼即菩提,罪福无固定自性;四是指引面对外界的心态,主张对毁谤赞誉不执着,视一切声为实相;五是警示修行误区,批评只研经论不实践、执着名相的行为,提醒勿陷文字陷阱。

  • 心性释义

    心性释义

    《作者:王骧陆王骧陆认为,世人所指的 “心” 往往是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即被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所影响而产生的种种念头和影像,这并非真正的心,而是妄心、幻影。真正的心本位勿移,善无所加,恶无所损,此不可移者假名曰菩提,也就是不生不灭的性,它是无相而真实不虚的实相。

  • 学佛心要

    学佛心要

    《作者:王骧陆在《学佛心要》中,王骧陆强调学佛是求觉悟,目的是去苦得乐。他指出世人无论贫贱还是富贵,都有诸多痛苦,总名为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而要摆脱这些痛苦,就需要明心见性,修心是关键。他认为修的意义在于回复本来,因为人本来是觉,本来不苦,只是因为迷失才陷入痛苦,修的目标就是把苦心转到乐心,把糊涂颠倒心转到光明自在心。

  • 莲花生大师本生传

    莲花生大师本生传

    《作者:莲花生《莲花生大师本生传》作为《莲花生大师传》的一种版本,比较粗粹地介绍了莲花生大师故事的梗概,以其内容集中,故事生动而在藏族文化史上占有独物的地位,并在国内外读者中获得很高的评价。《莲花生大师传》是自古以来在藏族群众中代代传诵。《莲花生大师传》是自古以来在藏族群众中代代传诵,后由历代藏族知识分子中的“发掘师”搜集、整理、抄写和或刊印成书的。那么,这部巨著共有多少种版本呢?据有的学者精略统计,《莲花生大师传》共有450多钟版本,这些版本有的留存在藏区各教派寺庙的印经院里,也有的存放在各地的图书馆和资料室里,相当一部分流散在民

  • 唯识三十颂诠句

    唯识三十颂诠句

    《作者:韩清净民国时期佛教学者、居士韩清净著。《唯识三十颂诠句》作于 1924—1925 年间,“依颂训诠名句自性差别”,极为精要。该书是韩清净对《唯识三十颂》的详细诠释,他通过对颂文的字句进行深入剖析,阐述了唯识学的核心思想,如 “一切唯识,唯识无境” 等观点,对第八识 “阿赖耶识” 在不同修行阶段的名称及含义也进行了详细解读。

  • 东方的智慧

    东方的智慧

    《作者:铃木大拙全书收录14篇晚年随笔,聚焦东西方思维的本质差异,系统剖析禅学中“不二性”“空”与“创造性”等核心理念,并通过《庄子》哲学与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阐释,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实践路径。章节如《现代世界与禅的精神》以学术性与通俗性兼具的笔触,展现禅学思想的幽玄特质及跨文化传播的适应性,勾勒出作者毕生推广东方智慧的思想图谱。

  • 不惑

    不惑

    《作者:铃木大拙该书以浅显的语言讲述了通透圆融的禅宗智慧。铃木大拙从佛教的源流、禅门公案等着眼,使读者领悟到禅自生活中来,它不是神秘主义,也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最实在、最贴近生活和人的生命体验。了解禅,是为了解决每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偏离自己的内心带来的痛苦,化解最深层的心理困境,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终极意义。

  • 不惧

    不惧

    《作者:铃木大拙《不惧》,是铃木大拙的代表作之一。在本书中,铃木大拙从佛教的源流、禅门公案等着眼,使读者领悟:禅自生活中来,它不是神秘主义,也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相反,它是最实在、最贴近生活和人的生命体验。了解禅,是为了解决每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偏离自己的内心带来的痛苦,化解最 深层的心理困境,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终极意义。

猜你喜欢的书

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

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

《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是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创作的一部作品,是一部顽皮的、文体上难以归类的作品,也是科塔萨尔最受喜爱的一部短篇集。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指南手册”以说明手册的形式解剖了一些司空见惯的人类日常行为,提供了一种独特而形上的视角。第二部分“奇特职业”记录了“我”那特立独行的一家人的偏执而古怪的行径,不无卡夫卡色彩。“塑性材料”是全书最散漫多变的一部分,充满了奇想与荒谬元素。最后一部分“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富于喜剧色彩,构思了一个由作者随性拈来的模糊法则界定的三类人构成的社会,其中,克罗诺皮奥显然是诗人或艺术家群体的别称,用富恩特斯的话说,他们是自大、僵化和浮名的敌人。

久堂先生集

久堂先生集

诗文集,二十四卷。朝鲜朴长远撰,由其子朴镔,朴铣编纂,出版于 1730 年。

秋水长天

秋水长天

冯玉奇著。1946年6月上海春明书店出版。1946年9月再版。一册。讲述了南京城外十余里的一个小乡村,有一位善良的姑娘名叫李雪华,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救了男主人公文世熊。文世熊便爱上了美丽善良的李雪华。但司令的小妾通过一次聚会也爱上了文世熊,便设计种种迫害李雪华。

蒲江词

蒲江词

一名《蒲江词稿》、《蒲江居士词》。词别集。南宋卢祖皋撰。一卷。祖皋字申之,又字次夔,自号蒲江居士,永嘉(今属浙江)人。庆元进士。历官池州教授,吴江主簿。嘉定中为秘书省著作郎,以军器少监,直北门。权直学士院。工乐府。有《蒲江集》。传世版本,有汲古阁刊本;北京图书馆藏南词本;知圣道斋藏明抄南词本;毛扆校本;《四库全书》本;《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朱祖谋《彊村丛书》本《蒲江词稿》1卷,用南词本;《全宋词》收其词96首。

春秋集传纂例[四库本]

春秋集传纂例[四库本]

唐陆淳诠释、阐发啖助、赵匡《春秋》经说的著作。共10卷。作者尊崇啖助为师,赵匡为友。啖著《春秋统例》6卷,经作者及其子陆异整理,复经赵匡修改,定为40篇,勒为10卷。其第1至第8篇为全书总义,第9篇为鲁十二公并世绪,第36篇以下为经传文字脱谬及人名、国名、地名。全书主要内容包含于第10至第35篇内,该部分将啖助《春秋统例》及春秋学的主要观点作出详细阐发,如指《左传》非左丘明之作,《公羊》、《榖梁》亦非公羊高、榖梁赤之作; 认为《左传》与《春秋》比之《公羊》、《榖梁》与《春秋》,后一种关系显得更其紧密。诸如此类,皆不尚旧说,且多有新意,但偏颇也在所不免。故宋以后评价也不同。如晁公武、欧阳修皆持贬议,程颢、程颐却视其有塞异端、开正途之功。纪昀等综诸家评论指出:该书 “舍传求经,实导宋人先路。生臆断之弊,其过不可掩,破附会之失,其功亦不可没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其版本主要有五玲珑阁丛书、古经解汇函、四库全书等。

一乘佛性究竟论

一乘佛性究竟论

一乘佛性究竟论,一卷(原六卷,现存卷三)。 唐法宝撰。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