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念深有

- 姓名:无念深有
- 俗姓:熊
- 性别:男
- 朝代:明末
- 出生地:黄州麻城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无念深有,明末著名禅师。俗姓熊,是黄州麻城人。他十六岁时,曾患痘风,生命垂危,叔叔和兄长商议让他出家,其病竟逐渐好转,不久便痊愈,于是前往荡山落发。一位老僧告诫他 “十方一粒米,重如须弥山。若还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让他悚然惊醒,决志参访,誓要究明生死大事。 在参学过程中,大休禅师 “黄瓜茄子” 的公案让无念禅师产生大疑惑,虽遍参江浙名宿却一无所得。后参礼庐山大安禅师,当被问到 “何为无念” 时茫然无对。一天晚上,他听到哭笑二声相触,有所领悟。又有一次在厨房,他放面盆时,意外触动柜盖打在头上,心中疑滞顿时消除,大笑道 “遍大地是个无念,何疑之有”。万历辛巳年(1581),无念禅师与李卓吾居士同至驷马山,李卓吾居士问讲经师 “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讲经师依文解义后,李卓吾居士让无念禅师回答,无念禅师正要开口,李卓吾居士推了一下他的膝盖,他当即猛然省悟,作偈 “四十余年不住功,穷来穷去转无踪。而今穷到无依倚,始悔从前错用功”。 无念禅师以本分事接引学人,有僧问 “道果有耶?果无耶”,他答 “说有说无,二俱成谤”,问 “如何即得”,答 “无念即得”。还有僧问 “见性成佛是否”,他答 “是”,又问 “性能是无形底,如何得见”,他说 “性是有形底,只是你不见”。其接人话语浅白,却具宗门直接之风格。 无念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等人的推崇。晚明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与他过从甚密,如邹元标、焦竑、陶望龄、黄平倩、公安三袁、梅国祯等,都得其法水滋润。他开创了临济宗麻城派,即楚豫禅宗,法眼寺即为其道场。 无念禅师的思想融合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髓,原不识字,省悟后偈诵书札,口占如流。他的话语录被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
猜你喜欢的书
袁中郎全集
《袁中郎全集》,24卷,明袁宏道诗文集。袁宏道 (1568−1610), 字中郎,亦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石头道人。明代文学家。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宏道少年即能文,结文社于公安城南,自为社长。21岁举于乡,25岁成进士,先后两次出仕,曾官吴县知县、顺天府学教授、国子助教、礼部主事,乞假归;复职后,又调任吏部主事,升员外郎,终以郎中归里,只活了43岁。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文名,世称“公安三袁”,三袁中以其成就最大。中郎为“公安派”创始人,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其诗文颇不满前后七子拟古之风,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内容多写闲情逸致,风格真率自然。间亦有批判现实之作。《四库全书总目》云:“其诗文变板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于一新,又复靡然而从之。”有明崇祯二年(1629)武林佩兰居刻本。今人钱伯城著有《袁宏道集笺校》,诗文均按年按集重编,颇多考订,又附录辑佚、传记、题跋等,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出版,为《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另,今人任访秋著有《袁中郎研究》,分上下二编。上编为论述,下编为年谱。年谱中已将诗文一一编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
我在霞村的时候
短篇小说。丁玲著。写于1940年底。初载1941年6月20日《中国文化》第2卷第1期。收入短篇小说集《我在霞村的时候》(1944年3月远方书店初版)。作品写了一个曾经落入日本侵略者之手,遭到蹂躏,后来受抗日民主政府派遣,到沦陷区去收集情报的年青妇女贞贞的故事。作品的主人公贞贞原是一个农家少女。她十六、七岁时,同村里的青年夏大宝相爱,决心要嫁给他。她爹坚决反对,要把她许给西柳村一个近三十岁的米铺小老板为妾。贞贞不肯接受,就跑到天主教堂里,请求外国神父收留她当姑子。就在她去教堂的那天,日本侵略者占领了霞村,她落到日本鬼子手里,在虎口里她忍辱生活了一年多,当和自己人有了联系后,她忍着剧烈的病痛,坚持给抗日军队送情报。后来,她回到了霞村,遭到村里一些人的议论与歧视,而她父母却可怜她,夏大宝仍挚爱她,但是,这时的她已不再以自由婚姻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而决心到延安去,到新的天地去,在学习和工作中去发挥自己的力量。作品着重描写了贞贞回村后,村里不同思想的人们对她的态度和议论,以及她明朗坚毅的性格特征,写出了人物的命运,人物的个性,细腻地表现了人物在特殊的处境下复杂的内心世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而心地纯洁的青年女性贞贞的形象,是作品思想上、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霞笺记
传奇。明无名氏作。《曲品》著录。剧写松江华亭人李彦直与诸友攻读于会景楼上,一日见旁院女子打秋千,在诸友怂恿下题诗霞笺,“赋以托之”,掷过墙去。旁院为妓女张丽容居处,张拾到霞笺,也以霞笺一幅,和诗于上,掷回过去,恰又被李拾得。端午节时,李往张处,两人定情,约为夫妇。李之友酒银向孙教官告李恋妓,孙致信李父,李遂被禁锢家中。时镇守苏松的阿鲁台为讨好丞相伯颜,设计将丽容骗到舟中,强使北行。彦直越墙离家,寻至张居处,知张北去,一路追赶至京。丽容被伯颜夫人转献给太后。彦直借寓寺庙攻书,待机寻张。花花宫主招赘兀都驸马,太后以四十宫女从嫁,丽容也在其中。彦直扮作军士,混入婚礼仪仗队,与丽容相逢。丽容劝李趁大比之年,努力考试,及第封章后,姻缘犹可望。彦直果中状元。兀都驸马知情后,将丽容送至状元寓所,正式成亲。本剧今有《六十种曲》本,最为通行。又有明万历年间广庆堂刻本,唐振吾刊行,秦淮墨客(即纪振伦)校正。
比丘尼传白话文
中国佛教史书。简称《尼传》。四卷,有序。南朝梁时宝唱撰。宝唱,俗姓岑。吴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人。十八岁投建初寺僧祐律师出家,住庄严寺,博涉经律。曾听处士顾道旷等讲经史、《庄》、《易》。齐末避乱至浙江、福建一带。梁天监四年(505)回到京师,敕为新安寺主。宝唱素以博学多识著称,十一年(512)参与僧伽婆罗译场,笔受《阿育王经》等十一部经。后又受梁武帝之命,掌华林宝云经藏,广搜遗逸经籍。先后助僧旻编撰《众经要抄》、助智藏编撰《义林》、助僧朗编撰《大般涅槃经注》以及助萧纲编撰《法宝联璧》等。生平撰述颇多,除此书外,尚有《续法轮论》七十余卷、《法集》一百三十卷、《名僧传》三十一卷、《华林佛殿众经录》四卷、《经律异相》五十五卷、《出要律仪》二十卷等,但大多佚失。现仅存本传和《经律异相》。《比丘尼传》系根据碑颂记集,或博闻前贤所得的资料整理而成。共著录从西晋建兴(313—316)至梁天监十五年(516)止,约二百年间晋、宋、齐、梁四朝著名比丘尼的事迹。其中:卷一有东晋的净检等十三人,卷二有刘宋的慧果等二十三人,卷三有南齐的法缘等十五人,卷四有梁的净修等十四人,共正传六十五人,附见五十一人。
大乘中观释论
梵名Mu^la -madhyamaka-sandhi-nirmocana-vya^khya^ 。凡九卷。安慧菩萨造,宋代惟净等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又作中观释论。乃随文解释龙树之中观,为中观八大注释书之一。本论所释之颂,与鸠摩罗什所译之中论、波罗颇蜜多罗所译之般若灯论对比,互有存缺出入,日本学者羽溪了谛于日本‘国译一切经’中附有各经内容之对照表。本书屡屡举出毗婆沙师、犊子部师、经部师、胜论师、外人、异人、异宗、异部师、我宗、自部人等之说,而其所谓‘异部异宗’,系指中观派之论师。本书之梵本及西藏译本现均不存。有关本书之卷数,于旧宋本与宋、元、明三本,及日本缩刷藏、大正藏(以日本增上寺所藏高丽本为底本)仅有九卷,然卍字藏经(以日本建仁寺、法然院所藏高丽本为底本)则有十八卷。此外,关于本书之译者,据宋本、丽本、元本等所载,本书系法护与惟净所共译。
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一卷,唐不空译。佛,住极乐世界,为观自在菩萨说吉祥天女之十二名及陀罗尼。佛住极乐世界,为观自在菩萨说此咒,能除贫穷一切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