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周作人书信

    周作人书信

    《作者:周作人书信集。周作人著。青光书局1933年7月初版。卷首以1933年4月17日致李小峰函为《序信》。分2部分。第一部分为“书”,作者称之为“是韩愈以来各文集中所录的那些东西”,21篇,如《山中杂信》(致伏园)、《一封反对新文化的信》(致伏园)、《与友人论性道德书》(致雨村)、《与友人论国民文学书》(致木天)、《乌篷船》(致子荣)等;第二部分为“信”,作者认为“比书意更老实点,因为都是随便写的”,77封,其中致俞平伯35封,致废名17封,致沈启无25封。

  • 凤子

    凤子

    《作者:沈从文短篇小说,沈从文著,1930年5月杭州苍山书店初版。残稿,全书只完成10章,前有自序和题记。《凤子》这篇著作通过人物频繁的对话展现了作者有关自然神性的思考.这部作品处处充斥着冲突——青年人与老年人人生观的冲突,城乡爱情观的冲突,有关神性自然与科学观念的冲突......但归根结底还是两种文明——乡间文明与都市文明的冲突和碰撞.来到城市的乡下人璇着与曾经去过乡下的城里人——老年绅士,二人在年轻时皆受到一种爱欲的折磨,但最终俩人都在对镇筸这个湘西边陲小镇乡情民俗的经验中明白了"神"之存在如故,获得了某种人生智慧,展现了沈从文有关"人

  • 武则天

    武则天

    《作者:南宫搏这个女人活了八十二岁,权倾中国达半个世纪之久。 她临危不慌,计算精确可靠,稳打稳扎,方寸不乱。残忍与聪明、疯狂与冷静,在这个无与伦比的女人身上得到了惊人的统一。 不同的人会对这位中国的第一个女皇作出各种各样的评价。 那些崇尚致胜术的人会把这个敢作敢为女人视为天下第一英雄。 那些女权主义者会对武后乱伦、淫乱这些罪名十分不屑。 历史学家会谴责她除异己、诛大臣、信图谶、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等行为。但又会对她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崇文学、重著述等措施而信服。从题材上看,南宫搏写的四分

  • 杨贵妃

    杨贵妃

    《作者:南宫搏在本书中,作者尽量地考据事实,人与事,努力求其真实,于尽可能求真中再以小说的技术来组织和配合。《杨贵妃》主要人事发展,大致上与当时时事相吻合,正确处超过了现存的正式史书。写作小说,原无如此的必要,而作者所以如此做,希望开创历史小说的另一条路。这 条路是否适宜、正确,则不是作者自己所能许定的。我尝试着,以欧洲历史小说风格而归淳于中国情调,在《杨贵妃》这本书中,作者自以为作到了。

  • 荒岛上的故事

    荒岛上的故事

    《作者:杨振声短篇小说集,杨振声著,收文18篇。包括《渔家》《一个兵的家》《贞女》《磨面的老王》等。

  • 雅舍谈吃

    雅舍谈吃

    《作者:梁实秋1985年初版。《雅舍谈吃》是梁实秋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初版收录文章64篇,每篇都以一种食物的名称为题目,篇篇精致,充满闲情逸趣,读来常常口齿生津,馋涎欲滴。梁实秋先生一生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示。“馋,则着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馋,基于生理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

  • 雅舍菁华

    雅舍菁华

    《作者:梁实秋梁实秋散文精选,收文71篇。收录的都是梁实秋足已传世的著名小品文。

  • 最后的出路

    最后的出路

    《作者:冯铿现代长篇小说,冯铿著。左联烈士、潮籍女作家冯铿的创作始终关注女性命运,探索女性解放的道路。《最后的出路》是一篇以女性意识觉醒为题材和线索的小说,揭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及种种社会问题,塑造了觉醒的新女性郑若莲,指出女性最后的出路是走上革命,表现出鲜明的现代女性意识。

  • 回忆鲁迅先生

    回忆鲁迅先生

    《作者:萧红萧红撰。载1939年10月14日、16日至20日新加坡《星洲日报·晨星副刊》,原名《鲁迅先生生活散记》,后增补充实为《回忆鲁迅先生》,于1940年7月由生活书店出版。作者从自己的亲身接触中,通过点点滴滴的琐事,忆述了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及其个性、为人,为读者刻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形象。作为由鲁迅亲自培育成名的青年女作家,对于父亲般的导师是充满崇敬与热爱感情的,但作者在回忆鲁迅先生时,没有写一句刻意赞扬的话,没有任何激动的抒情,而是通篇以极其自然、真率的口吻,描写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轻捷的脚步,风趣而充满睿智的谈吐

  • 韬奋漫笔

    韬奋漫笔

    《作者:邹韬奋1933年11月上海生活书店初版,收文52篇。1936年3月重印,改名《漫笔》。著者于1928年11月至1933年7月间发表于《生活周刊》上的随笔、杂感编集。收《生活周刊究竟是谁?》、《一个小巧妙》、《可敬的老司务》、《硬性读物与软性读物》、《挨骂》、《劳而无功》、《“生活”的洋房汽车》、《谈孙桂云女士》、《硬吞香蕉皮》、《肖伯纳的幽默》、《〈两地书〉》、《统治者的笨拙》等51篇

  • 听潮的故事

    听潮的故事

    《作者:鲁彦鲁彦散文集,收文12篇。发表于1934年《中学生》第47期,收于《鲁彦散文选集》。文章写“我”和妻子到普陀山海岛佛国旅游的一段经历。前半篇写欣赏听潮的感受。作者把沉睡的大海比作“沉吟的诗人”,温柔甜美,令人陶醉;写汹涌的海涛好比被钟声惊醒了的猛士,愤怒地向岩石进攻,形成一场“千军万马的混战”,使人颤栗。后半篇笔锋一转,写僧人为了赚钱,献媚于洋人,竟要“我”将房子让出,甚至变相地下逐客令。“我”在愤怒之余,故意穿起军装,使僧人立刻慌了手脚,奉承拍马,请客送礼,显出一副可鄙的市侩相。作品讴歌大海的美,鞭挞现实的丑,形成鲜明的对

  • 童年的悲哀

    童年的悲哀

    《作者:鲁彦现代短篇小说集。鲁彦著。1931年6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初版。内收《童年的悲哀》等短篇小说14篇。其中《童年的悲哀》通过雇工阿成哥帮助一个小孩走进艺术境界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劳动者美丽的灵魂。善良的阿成哥虽是“粗人”,却“多才而又多艺”。他拉得一手好胡琴,将“我”带进了美的音乐的世界中,让“我”感到说不出的幸福。不久,他被疯狗所咬,终于离世而去。“我”也因此觉得“看不见幸福的一丝微光”。作者在《我怎样创作》中指出,“《童年的悲哀》这一集子是继承着《黄金》那一集子的。《柚子》时期的热情到这时几乎完全没有了。它变成了乐

  •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

    《作者:沈从文沈从文著。由12个单篇组成(原收11篇,其中《滕回生堂的今昔》在最初结集出版时,文稿为编辑遗失漏排,198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沈从文选集》时,重新补入)。1936年3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湘行散记》是一组以叙事、写人、纪闻为主的散文。作者以从常德沿沅水溯流而上为叙述线索,展示这条绵延千里的水流及各支流上的乡村景物、人事,构成反映湘西儿女人生悲欢的散文系列。他记录了湘西特殊的山水景观和风土人情,给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的光彩。他把眼光投向生活在底层的湘西儿女,表现船夫、矿工、士兵、商贩、妓女的悲惨命运和生活方式,并写

  •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作者:钱穆钱穆编写。钱氏以自学成名家,一生为学,兼涉四部,著作等身。《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为其80高龄后对双亲及师友等的回忆文字,情致款款,令人慨叹。与钱氏同事的胡适、汤用彤、孟森、顾颉刚、陈寅恪等现代著名学人,许多鲜为人知的轶事趣闻,此书亦多有展现。

  • 知堂文集

    知堂文集

    《作者:周作人周作人著,1933年天马书店出版。1981年上海书店将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之一影印发行。此书系周作人的自选集,收作者早期散文小品、诗歌、文学评论等44篇,书中附作者自序。关于“知堂”,作者在文集开篇即言:“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荀子曰,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此言甚妙,以名吾堂”。“吾堂后起,或当作新四知堂耳。虽然,孔荀二君生于周季,不新矣,且知亦不必以四限之,因截取其半,名曰知堂尔”。周作人早期散文有政论、随笔、杂感、记叙、游记、速写、书信、序跋以及文艺短论、读书札记等。在运用散文体式

  • 一九三○年春上海

    一九三○年春上海

    《作者:丁玲短篇小说。丁玲著。发表于1930年《小说月报》21卷9期。写左翼文艺兴起而带来小资产阶级文艺队伍的分化和革命文艺的成长。若泉和子彬是两个友情很深的小资产阶级文艺青年。1930年,左翼文艺运动开始勃兴,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若泉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迎接左翼文艺运动的春天,并投入革命文学的创作;而子彬则顽固坚持个人主义立场,恪守“艺术之宫”,不久投入“流星派绅士”的怀抱,在小报上化名辱骂、攻击左翼文艺运动,虽经若泉的多次劝告,却毫无回转之意。由于远离“左翼”朋友,胸襟褊狭的子彬变得极为孤独和烦躁,想在与美琳的庸俗爱情生活中躲避

  • 韦护

    韦护

    《作者:丁玲现代长篇小说。丁玲著。上海大江书铺1930年9月初版。作品写于1929年,连载1930年1月至5月《小说月报》第21卷第1号至第5号。《韦护》是丁玲第1部长篇小说。描写一个从苏联留学归来的革命青年韦护,爱上“豪迈和纵性”的少女丽嘉。两人由热恋而同居,过着“梦幻和甜蜜”的生活。但是,结合不久丽嘉因为爱人忙于工作无暇和她温存而不快,韦护则感到革命与恋爱的矛盾愈来愈突出:“一面站在我不可动摇的工作上, 一面站在我生命的自然需要上。苦斗了好些时”,韦护忍痛离开丽嘉,跑到广东去了。丽嘉虽然感受到恋爱幻灭的悲哀,但还是振作了精神,她对女友

  • 红的日记

    红的日记

    《作者:冯铿短篇小说集。冯铿著。收短篇小说18篇。发表于1931年《前哨》1卷1期。《红的日记》采用日记体的方式写红军女战士马英六天的战斗生活。拥有四百多个战士的一个团与农民赤卫队一道,攻占了T城。他们发动群众处决了土豪劣绅,把他们的财产登记在册,并开展了广泛的政治宣传工作,组织了“五卅”纪念活动,成立了T城苏维埃,最后又去围攻C城。小说的女主人公马英刚从学校参加部队,待人热情,工作认真,战斗勇敢,在革命斗争中处处爱护同志,但认为革命的女战士不应该向男同志表示感情,反映了作者摒弃当时流行的“革命+恋爱”的公式。作者不追求故事情节,

  • 男子须知

    男子须知

    《作者:沈从文《男子须知》,又名《在别一个国度里》,一个山大王以打家劫舍相威胁,又以钱财相诱,强娶宋家大妹为压寨夫人的故事。大妹妹婚前极其害怕,准备作出牺牲,终日以泪洗面;婚后却出乎她的意料,山大王表面既不像过去想象的那样狰狞可怕。大妹妹写信告诉表姐说到:“(山大王)什么事都能体贴,用极温柔驯善的颜色,侍奉我,听我所说,为我去办一切的事。(他对外是一只虎,谁都怕他;又聪明有学识,谁都敬他。)他在我面前却是一只羊,知媚它的主人是它的职务。他对我的忠实超过了我理想中情人的忠实。……”大妹妹在这样一个山大王身上得到了别的人不能得到的爱,幸福得只能用哭叫来表示

  • 允许我让你幸福到热泪盈眶

    允许我让你幸福到热泪盈眶

    《作者:沈从文沈从文等著,卓文主编的这本《允许我让你幸福到热泪盈眶》是以爱情为主题,汇编民国各文学大家笔下关于爱情主题的美文,为读者展现灰色历史中的唯美爱情故事。其中,有的是大家描写自己与伴侣的感情生活,有的是大家描述旁人的爱情故事,还有的是以第一、第二人称全情投入地抒发自己的情意的动人倾诉。“你笑时,是有种比清香还能沁人心脾的东西。”“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渴望着信来的时候,每一分钟是一个世纪,每一点钟是一个无穷。”或悲情或温馨,一切却只源于想和对方虚度时光。

  • 湘行书简

    湘行书简

    《作者:沈从文《湘行书简》作者是沈从文、卓雅。该书中“引子”三函为张兆和致沈从文,“尾声”一函为沈从文致沈云六,余为沈从文回湘途中给张兆和的信。各信标题,除《小船上的信》为原有外,其余原无题,皆为整理者所拟。《湘行书简》编入《沈从文别集·湘行集》,于1992年5月由岳麓书社初版,同年12月再版。

  • 死去了的情绪

    死去了的情绪

    《作者:蒋光慈死去了的情绪,蒋光慈文学评论集。在书中作者谈了十月革命与俄罗斯文学、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现代中国文学界、现代中国社会与革命文学、苏俄文学家皮涅克、现代中国文学与社会生活、革命文学等。布林、米里慈可夫斯基、黑普斯……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当然占有相当的地位,但是他们是死了的人们了。他们现在能够写些什么呢?什么是他们创造的对象呢?写保皇党请求英法政府封锁俄国罢,这又有什么兴趣呢……

  • 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作者:胡适古代小说研究专著。胡适著。作者从1920年起到1938年秋陆续写成关于《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志演义》、《三侠五义》、《官场现形记》、《儿女英雄传》、《海上花列传》、《镜花缘》等书的考证文字,结集为《中国章回小说考证》,1942年由实业印书馆出版发行。1980年2月上海书店曾据实业版予以重印。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古典小说受到应有的重视,整理辑佚,挖掘研究工作日见增多。胡适的《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即其一。书中收有作者关于《水浒传》、《红楼梦》、《三国志演义》、《三侠五义》、《官场现形记》、《儿女英雄传》、

  • 玉君

    玉君

    《作者:杨振声中篇小说。杨振声著。1925 年由现代社出版。小说描写青年学生玉君与同学杜平夫相恋。玉君的父母不顾玉君心中已有所爱,硬要将她嫁给军阀师长的儿子做续弦,逼得玉君跳海自杀(后遇救脱险)。杜平夫出国留学时,委托林一存多方照顾玉君。林一存为成全玉君与杜平夫的爱情,割舍了自己童年时代与玉君有过的青梅竹马之恋,并严格压抑着自己时时泛起的对玉君的爱。但留学归来的杜平夫却对林一存与玉君之间的纯洁关系,乱加猜疑,妒火烧心,显得虚伪、狭隘、卑琐。小说揭露了家族制度与包办婚姻的弊害,控诉了礼教吃人的残酷性,针砭与否定了以新派面目出现

  • 伤兵旅馆

    伤兵旅馆

    《作者:鲁彦现代短篇小说集。鲁彦著。汉口大路书局1938年7月初版。列入“大路文艺丛刊”。收《伤兵旅馆》、《菊英的出嫁》等短篇小说18篇。本集小说全是写人民群众和爱国军队的抗日斗争中鱼水之情。《伤兵旅馆》叙写从前线撤下的一批伤兵,住在一家旅馆里,开始,旅馆老板娘对伤兵们的态度很不友好。一次,日本飞机来轰炸,伤兵队长冒着生命危险,从战火中救出老板娘的爱孙,两个伤兵保护了老板娘,为此,老板娘深受感动,将自己的旅馆改称为“伤兵旅馆”。

猜你喜欢的书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所著。根据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摘要》一书手稿于1884年3~5月用德文写成,同年10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先后被译成英、法、俄、 中、 日、意、波兰、丹麦、西班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有着巨大影响。全书共有两篇序言和9章。第一版序言简要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即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是历史中的决定因素。该书的第1、2章,叙述了人类早期的生产生活和婚姻家庭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对摩尔根的原始社会分期和家庭形态发展顺序理论作了概括,并加以补充和发展;第3~9章,着重从社会经济基础方面论述了氏族制度产生、发展和瓦解的过程及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并根据希腊人、罗马人和德意志人的实例,指出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氏族制度的解体到国家的形成有着各种不同的形式或途径,明确地提出了文化进化的多线性问题。同时,该书还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实质,批驳了国家是保护全体公民利益的超阶级力量的资产阶级观点,并预示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共产主义社会必将到来的光辉前景。该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它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发展规律及其本质的基本观点。正如列宁所说,它是现代社会主义的重要著作之一。也由于它利用人类学的资料,阐述了人类学所注重的问题,并对现代人类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故它也是现代人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水魅雷普利

水魅雷普利

《水魅雷普利》发表于1991年,是“雷普利系列”的最后一本。 金盆洗手的雷普利和妻子海洛丝在法国的自家别墅中,过着优越安逸的半隐居生活,没想到一对美国夫妇的到来打乱了雷普利的生活。他们不仅知道雷普利的过往,更企图找到曾遭雷普利杀害的艺术家沉于附近河中的尸体。他们正在一步步挖掘雷普利不可告人的过去…… 法网恢恢,真的疏而不漏吗?雷普利每一次杀人,最后都能够幸运地继续逍遥法外,难道真的没有人可以制裁他吗? 在最终部的《水魅雷普利》中,海史密斯塑造出一对讨人厌又神经质的美国夫妻,来扰乱汤姆宁静的生活,来揭发汤姆自以为万事皆息的秘密。本书精彩程度不逊色于“犯罪小说天后——海史密斯”以往的水平,为雷普利系列写下完美的句点。

自然政治论

自然政治论

霍尔巴赫著。作者在《自然政治论》中从所谓的“自然法”的理论出发,对当时的国家制度、政府、社会、司法行政、外交政策和伦理道德诸方面,都进行了最无情的批判,同时也根据唯理论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治国安邦的原则,企图建立起一个“理性的王国”。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是现代人调节自身心理和人际互动的指南;《弘一法师全集》是年轻人收获心灵深处淡定、从容、静心的明灯;《弘一法师全集》是禅者、世人人赢得正念、正觉、正能量的禅宗入门指南;《弘一法师全集》是一套让文学小资、佛门学子都爱不释手的经典之作。汇集弘一法师出家前后的全部原创文字,分为佛学杂记卷、书信卷、文艺诗词卷三部分。出于风格方面的的考虑,《弘一法师全集》没有收录弘一法师的书法、绘画等非文字部分;出于严谨考虑,《弘一法师全集》没有把弘一法师对经文的注解作为《弘一法师全集》的一部分。

金液还丹百问诀

金液还丹百问诀

金液还丹百问诀,唐末李光玄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书中称李光玄于少室山遇玄寿先生,请问还丹之事,因记录而成此书。其书言外丹术,解答药物、术语、炼制方法等问题。认为还丹以「真一为基,铅汞相依,黄芽是本」。黄芽者,乃坎离相孕,金水相生,阴阳相交,铅汞造气所成之物。又称四黄八石五金皆非还丹至药,朱砂水银亦不成大药。李光玄另撰有《海客论》一书,内容与本篇大致相同,但文字较多。

法常住经

法常住经

附西晋录。佛在祇园,为比丘说有佛无佛,法性如故,如来出世,为众生故。分别演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若行者与合,无彼无此,犹如众流合海。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张仲景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