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静农

- 姓名:台静农
- 别名:字伯简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安徽霍邱县叶家集人
- 出生日期:1903年
- 逝世日期:1990年
- 民族族群:
台静农(1903年-1990年),作家。字伯简,笔名有青曲、孔嘉等。安徽霍邱县叶家集人。1918年,台静农小学毕业后,到汉口上中学;中学未毕业,又到北平。时正值五四运动高潮。1921年前后,曾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当旁听生,后在国学研究所半工半读。1922年1月,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发表第一首新诗《宝刀》,抒发了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1923年10月,又以笔名青曲发表第一篇小说《负伤的鸟》。1925年前后开始撰写杂文,抨击时弊。同时,从事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工作。1924年,与鲁迅先生熟识。1925年,鲁迅创造未名社,台静农为重要成员之一。1926年,编辑出版了《关于鲁迅及其著作》一书。参加未名社后,他在创作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陆续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1928年11月,将1926年至1928年间创作的14篇短篇小说,集为 《地之子》,由未名社出版,列为 “未名新集”之三。同情下层人民,抨击黑暗现实; 从现实生活取材,作品充满乡土气息等,是 《地之子》的特色。1928年4月,他第一次被国民党政府逮捕,被关押50天。1930年又由未名社出版小说集《建塔者》,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深广。这期间,他先后去北平中法大学、辅仁大学任教。1930年秋,参加北平 “左联”。1932年12月,他再度被捕入狱10余天。1934年7月,第三次遭到逮捕,关押半年获释。1935年后,执教于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大学等。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秋到四川,在白沙国立编译馆工作,后在白沙女子师范学院任教,直至抗战胜利。这期间,创作了小说《大时代的小故事》、《申报》等。以及一批抨击时弊的杂文。1946年秋,应许寿裳之邀,前往台湾,先在编译馆任职,后在台湾大学任教达20余年。这期间先后写了《追思》等悼思、序跋类散文。1949年后,开始转向中国文学史研究,写出大量有价值的学术论著。1988年7月,台湾洪范书店出版他到台湾后第一本散文集《龙坡杂文》,内收35篇读书杂记,忆旧及书序,书前有自序。
台静农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二曲集
清初李颙著。李氏号二曲,故名。门人王心敬汇编,凡26卷。清嘉庆15年(1810年)刻,咸丰元年(1851年)重刻。光绪3年(1877年)彭懋谦又将《二曲集》与《四书反身录》合刊为24卷本《二曲全集》。1930年重刊更名《关中李二曲先生全集》,改分46卷。书中崇奉孟子性本善说,认为人“禀天地之气以成身,即得天地之理以为性。此性之量,本与天地同其大,此性之灵,本与日月合其明,本至善无恶,至粹无瑕”(《悔过自新说》)。只因“多为气质所蔽,情欲所牵,习俗所囿,时势所移,知诱物化,旋失厥初”(同上),渐陷入恶。故提出以“悔过自新”为立学宗旨,提出“义命廉耻,此四字乃吾人立身之基,一有缺焉则基倾矣。”(《南行述》)要求人们从“日用常行、纲常伦理极浅极近处做起”(《传心录》),通过“悔过自新”的修养而“复其故”(《悔过自新说》),使固有的本性光明而常新,从而达到“安身立命”、“倡道救世”之目的。在道德与物质利益的关系上,则以“明体适用”之命题强调,“识心悟性,实证实修”以明体,“开物成务,康济群生”(同上)以适用,“严义利,振纲常,戒空谈,敦实行”(《四书反身录》),体用兼顾而不偏废。同时主张道德要求应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上,“民有恒产,然后可望其有恒心……衣食足,然后可望其知礼义也。”(《孟子·梁惠王上》)
八贤传
叙述康熙时八位贤臣匡扶社稷的故事。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储仁逊抄本小说。共二十回。闲言少叙,话说我国大清康熙皇爷登基以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驾下有八位贤臣匡扶社稷,这八位乃系山东青州府冯阁老、山西汾州府于成龙、山东曲阜县张鹏翮、陕西临陶庄召恒、河间府萧国佐、即墨县郭瑞卿、济南府孙广泗、河南归德府彭朋。皆系忠心耿耿辅保朝廷。
宝顺轮船始末
“宝顺”轮是第一艘属于中国人的轮船。在她服役的30年中,出海巡洋,剿灭盗匪,保四方海运安定,抵抗外来侵略等,立下了卓越功勋。史书曾对她有过这样的记载,“中国之舟,自宁波宝顺轮始也”。在宁波三江口的庆安会馆,树立着一块由清人董沛撰写的《书宝顺轮始末》石碑。“它既不是用来运输,也不是用来打仗,这第一艘船主要是买来打海盗的。”从咸丰三年(1853)开始,宁波北号商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海路为朝廷运送漕粮。而漕粮海运的最大危险则是海盗的劫掠。在此背景下,宁波北号商人最终耗资七万银元购买下“宝顺”轮。“宝顺轮在护运中大展神威,在短短的三四个月时间里,共击沉和俘获海盗船60多艘。”
五经稽疑
六卷。明朱睦㮮撰。内容包括《易》、《诗》、《书》、《礼》、《春秋》。睦先作《春秋经传辨疑》四卷行于世,后又研读《易》、《诗》、《书》、《礼》四经,有所心得,且述且作,成若干卷,便把已流传于世的《春秋经传辨疑》与后来所得的若干卷合并在一起成为一书,定名为《五经稽疑》。此书以抄本传世,不分卷帙。清修四库全书时,依据《明史》本传载其有《五经稽疑》六卷,便以其内容分其书为六卷,由于其《春秋经传辨疑》(《五经稽疑》自序称之为《春秋稽疑》)曾别行于世,故《明史·艺文志》载睦着述有《春秋经传辨疑》和《五经稽疑》两书,实为一书。睦于五经古义多所发明,特别是对《春秋》经传提出了许多有理有据的新见解,为全书之精华。
阿弥陀经略注
阿弥陀经略注,一卷,清续法录注并序,严光跋。
肇论新疏游刃
肇论新疏游刃,三卷,宋文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