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秋

李涵秋
  • 姓名:李涵秋
  • 别名:名应漳,以字行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江都人
  • 出生日期:1873
  • 逝世日期:1923
  • 民族族群:

李涵秋(1873~1923),清末民初文学家。名应漳,以字行,别署沁香阁主、韵花馆主、娱萱室主。江苏江都人。其父朗卿以经营烟店为业。涵秋六岁入塾读书,性喜小说。七岁丧父,烟店为店伙吞没,赖叔父星伯之助,不致冻饿。十二岁即能做千字之文。继又师事同邑李石泉、李国柱。以家贫故,十七岁即设帐授徒。光绪二十年(1894)应童试,以第四名中秀才。次年岁考,又以第一名食廪。二十八年就馆于安庆。三十年应聘赴湖北武昌,在湖北清丈局总办李石泉府上坐馆。次年写成自传性言情小说《双花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三十三年,因参与笔战,被对手诬为革命党,几成冤狱。宣统元年(1909)冬,李石泉辞官归里,李涵秋亦随之返乡,仍在李府教馆。次年应两淮高等小学聘,任国文、历史、地理教员。宣统三年扬州光复后,一度兼任民政署秘书长。1913年应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之聘,兼任国文、历史教员。1920年辞去教职,倾全力于写作。1921年应聘赴上海,兼任《时报》附刊《小时报》和《小说时报》主编,因不惯洋场生活,于次年辞职返乡,仍事写作。1923年5月13日(旧历三月二十八日)以脑溢血暴卒,终年五十岁。李涵秋是近代多产作家之一,仅长篇小说即有三十余部,总计约近千万言。在其创作的旺盛时期,曾同时为五家报刊撰写五部长篇连载小说,均能准时交稿。作品多社会小说,是公认的近代社会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有“第一小说名家”之誉。代表作品为《广陵潮》、《侠凤奇缘》、《战地莺花录》。其他小说尚有《爱克司光录》、《近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怪家庭》、《好青年》、《众生相》、《雏鸳影》、《魅镜》、《姊妹花骨》等。短篇小说辑为《沁香阁笔记》。又工诗、文、书、画、篆刻,十七岁至三十六岁即有诗稿十八册,仅有部分散见于当时报刊,余皆散佚。生平事迹见李镜安《先兄涵秋事略》(《半月》第二卷第二十期)、贡少芹《李涵秋》(1923年12月天忏室出版局印行)、李涵秋《小沧桑志——十六岁至二十五岁》(贡少芹《李涵秋》附)等。

李涵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佛罗伦萨史

佛罗伦萨史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家、著名史学家马基雅弗利著。马基雅弗利出身于佛罗伦萨的没落贵族家庭,毕业于佛罗伦萨大学。1498—1512年间,任佛罗伦萨“十人委员会”秘书长,负责共和国的防务和外交事宜。1512年美第奇家族在佛罗伦萨复辟,马基雅弗利一度遭到监禁,逐出政界。获释后,寓居乡村,专心著述。1520年重被起用,任佛罗伦萨大学历史编纂,编修官史。同年,该校校长红衣主教裘里奥·美第奇为给其家族树碑立传,聘请马基雅弗利撰写一部佛罗伦萨史。 《佛罗伦萨史》完成于1525年。全书共8卷,所叙史事始自日耳曼蛮族入侵,止于1492年劳伦左·美第奇之死。第1卷,追述中世纪早期意大利的概况。第2—4卷,记述1434年以前佛罗伦萨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最后4卷,记述1434年以后佛罗伦萨的发展变化。1982年,李活根据纽约科洛尼尔出版社1901年英译本修订版译成中译本,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从佛罗伦萨工商业集团的利益角度,通过历史叙述阐明作者的政治主张。作者把古罗马和14、15世纪时的佛罗伦萨作对比,指出:佛罗伦萨当时不能统一意大利的根本原因在于贵族与平民之间争持不下,贵族与贵族之间勾心斗角、互相倾轧,国力为之虚耗。若能把消耗在内讧中的力量集中起来,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那么佛罗伦萨早就成为泱泱大国了。此外,作者还借历史事实宣扬改革之道,主张贤人政治,要求建立一个好政府。由于该书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比前人的同类著作高出一筹,成为世界历史文库中的要籍。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引《抱朴子》、《真诰》,当撰于南北朝末期。述存神、服符、咒祝、理发、服药、澡浴、禁忌等养生法及入山辟邪法。

希夷梦

希夷梦

清代白话长篇神魔小说,又名《海国春秋》,四十卷四十回。清汪寄撰。此书现存版本主要有:清嘉庆十四年刊本堂藏板本;光绪四年戊寅翠筠山房刊小本,首《南游两经蜉蝣墓并获希夷梦稿记》,绣像十一幅,前图后赞。本书结构新颖,故事曲折。主要反映的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不满后周的没落,秘密组织力量,利用陈桥兵变自立为皇帝,迫使后周恭帝逊位,夺取了王位。赵匡胤此举,遭到了一些旧臣的激烈反对,但这些反对最后均告失败。旧臣子弟闾仲卿与韩速,为复周救国,前往南唐等国游说起兵复周,也未成就。两人失意后误入希夷老祖的仙山洞府,在希夷老祖的神力安排下,他们睡于洞中石上。睡梦中二人分别流落进入了东海诸岛。由于二人才华出众,武艺绝伦,闾促卿在浮石国施政有方,最后被封为武侯大将军,成了双龙岛主;韩速在浮金国护国得力,最后被封为冠军,成了天印岛主。两人战胜了两国佞臣的各种阴谋,巧妙地解决了两国的军事争端,直辖市了两国的政治关系,使两国重修于好。而他二人也于梦中实现了他们在复周斗争中未能实现的政治抱负,得到了安慰。

黔娄子

黔娄子

一卷。原题周黔娄先生 (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黔娄先生,战国时齐人。据《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黔娄子》四篇,题下注称黔娄先生:“齐隐士,守道不诎,威王之下。”又据皇甫谧《高士传》记载,黔娄先生,齐人,修身清节,不求进于诸侯,鲁恭公闻其贤,以厚礼聘请,欲以为相,黔娄先生辞而不受;齐王欲以重金聘他为卿,又不就;著书四篇,言道家之务,号黔娄子。《汉志》所录 《黔娄子》四篇早已亡佚,清马国翰据曹廷栋《孔子逸语》引得二节,又附考一篇合为一卷,即为今本。《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曹廷栋所引 “未明其本,殊为可疑。”所以此书题黔娄先生撰更为不确,而对于研究古籍,可参考而不可为据。现存 《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弘赞法华传

弘赞法华传

凡十卷。唐代蓝谷沙门惠详撰。略称法华传。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此书备载三国至中唐,有关法华经流传及研学、诵持法华经者所得之灵验事迹,多采传记体。内容分为图像、翻译、讲解、修观、遗身、诵持、转读、书写等八部分,图像系记载寺院、经像、宝塔等建造因缘;翻译乃论述真、伪经之译本及其异同;讲解、修观、遗身、诵持、转读、书写等,皆记述修学法华者之传记或感应。依此,得见法华经于我国佛教史上之地位与影响。

六字咒王经

六字咒王经

一卷,失译,东晋录。因旃陀罗厌惑阿难,而说此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