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秋

- 姓名:李涵秋
- 别名:名应漳,以字行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江都人
- 出生日期:1873
- 逝世日期:1923
- 民族族群:
李涵秋(1873~1923),清末民初文学家。名应漳,以字行,别署沁香阁主、韵花馆主、娱萱室主。江苏江都人。其父朗卿以经营烟店为业。涵秋六岁入塾读书,性喜小说。七岁丧父,烟店为店伙吞没,赖叔父星伯之助,不致冻饿。十二岁即能做千字之文。继又师事同邑李石泉、李国柱。以家贫故,十七岁即设帐授徒。光绪二十年(1894)应童试,以第四名中秀才。次年岁考,又以第一名食廪。二十八年就馆于安庆。三十年应聘赴湖北武昌,在湖北清丈局总办李石泉府上坐馆。次年写成自传性言情小说《双花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三十三年,因参与笔战,被对手诬为革命党,几成冤狱。宣统元年(1909)冬,李石泉辞官归里,李涵秋亦随之返乡,仍在李府教馆。次年应两淮高等小学聘,任国文、历史、地理教员。宣统三年扬州光复后,一度兼任民政署秘书长。1913年应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之聘,兼任国文、历史教员。1920年辞去教职,倾全力于写作。1921年应聘赴上海,兼任《时报》附刊《小时报》和《小说时报》主编,因不惯洋场生活,于次年辞职返乡,仍事写作。1923年5月13日(旧历三月二十八日)以脑溢血暴卒,终年五十岁。李涵秋是近代多产作家之一,仅长篇小说即有三十余部,总计约近千万言。在其创作的旺盛时期,曾同时为五家报刊撰写五部长篇连载小说,均能准时交稿。作品多社会小说,是公认的近代社会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有“第一小说名家”之誉。代表作品为《广陵潮》、《侠凤奇缘》、《战地莺花录》。其他小说尚有《爱克司光录》、《近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怪家庭》、《好青年》、《众生相》、《雏鸳影》、《魅镜》、《姊妹花骨》等。短篇小说辑为《沁香阁笔记》。又工诗、文、书、画、篆刻,十七岁至三十六岁即有诗稿十八册,仅有部分散见于当时报刊,余皆散佚。生平事迹见李镜安《先兄涵秋事略》(《半月》第二卷第二十期)、贡少芹《李涵秋》(1923年12月天忏室出版局印行)、李涵秋《小沧桑志——十六岁至二十五岁》(贡少芹《李涵秋》附)等。
猜你喜欢的书
大唐开元礼
典制文献。原名《开元礼》。唐开元中敕撰。150卷。署名为唐玄宗时宰相萧嵩奉敕修撰,而实际参加工作的主要是徐坚、李锐、施敬本、王仲邱等人。以唐太宗贞观年间和唐高宗显庆年间的礼书为基础,加以折衷同异编次而成。唐初礼司无定制,遇事临时议定礼仪,张说提出折衷《贞观礼》、《显庆礼》等书,以定礼制,因有此编。诏徐坚等初修未成,萧嵩等再修,于玄宗开元二十年(732)成书。分吉、宾、军、嘉、凶五礼,系226目,为唐科举考试必读之书。
黄帝宅经
黄帝宅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间。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本书论述卜宅之法。谓家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楷模」。若家宅安则家族昌吉,不安即门族衰微,故须考察家宅之阴阳休咎。其法术分宅院四面为二十四路,配以天干地支、八卦九宫方位,以相其吉凶。相宅之要在于阴阳平衡,阴阳得则吉昌,偏阴偏阳则凶。凡欲移居,须向福德之方;凡欲造宅,须顺十二月之生气,若修造时冲犯土气,即有灾殃。书中有相宅图二幅。详述二十四路、十二月建造之吉凶禁忌。又有所谓五虚五实之法,谓宅大人少、门大内小等为五虚,令人贫耗,五实则令人富贵云云。
太上说紫微神兵护国消魔经
太上说紫微神兵护国消魔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此经乃太上老君于上皇二年在紫微上宫演说。经文称酆都六洞诸天魔鬼造恶,瘟病横行,鬼气冲人,人民悲切苦楚。太上老君敕令虚危二宿托精应变,化为真武之神,统领天兵神将于酆都山降伏妖魔,为民除害,福德无尽。真武功成之后,受封为北极总统玄天大将。按此书所述真武神话,似乎早于《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
醒风流
作者隺市道人,又署隺市散人。据《康熙字典》引《字汇》,隺,俗用为鹤字; 又据书中第二回、第六回中,鹤字均作隺,则作者当是鹤市道人。其生平不详,仅知他除此书外,还写有《凤箫媒》一书。从书中行文用语看,可能是吴人。全书二十回。从其序言推断此书约写于康熙十一年间。小说写南宋才子梅傲雪与佳人冯闺英患难结合的故事。在情节构思上有模拟《好逑传》的痕迹。小说写梅傲雪无意中救了遭抢劫的冯闺英,被扭上公堂评理:冯闺英受到叔父逼迫,把身边的丫鬟充作小姐代己出嫁;梅傲雪和冯闺英在花烛之夜因涉私之嫌结婚而不同床,都明显的受到《好逑传》一书的影响。小说是当时才子佳人小说中不同流派发展竞争的产物。
八识规矩纂释
八识规矩纂释,一卷,明广益纂释,德清序,方远跋,程开裕跋。(皆并百法)
善慧大士语录
亦称《傅大士集》。凡四卷。南朝梁代善慧傅翕(497~569)述,唐代楼颖编录。又称善慧大士语录、善慧大士录、大士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本书系辑录善慧大士傅翕之语要、行业及其所作诗歌,并录有往来问道者之传记。又楼颖所辑者,原为八卷,其文繁杂,用语俗野,宋代绍兴十三年(1143),两浙东路安抚使楼昭乃删其讹误,刊定为四卷。傅翕(497—569),梁东阳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佛教居士,自称“解脱善慧大士”。本书是傅翕的著述和语录汇集。卷一为本传,卷二为语录,卷三为诗偈,卷四为附录。附录收《傅大士碑文》等五篇。此书仅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