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色盲

    色盲

    《作者:茅盾短篇小说。写于日本,1929年3月3日完成,连载于同年3、4月《东方杂志》26卷第6、7号,署名M. D。先后收入大江书铺1931年出版的《宿莽》、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3月出版的《茅盾文集》第7卷与1980年4月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作品通过林白霜的恋爱、苦闷、压抑、斗争等心理变化,解剖了大革命失败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情绪。林白霜曾在时代的巨浪中滚过,但他看四面是一片灰黑,辨不清方向,是政治色盲症患者。通过许多思想斗争,最后找到了力量,看到了闪烁着的希望的微光,终于鼓起勇气迎接未来。作品通过林白霜指出大革命失败后知识分子

  • 沫沫集

    沫沫集

    《作者:沈从文文学评论集。沈从文著。上海大东书局1934年出版。该书收入的文章有:《论冯文炳》、《论朱湘的诗》、《论落花生》、《论焦菊隐的〈夜哭〉》、《论施蛰存与罗黑芷》、《郁达夫张资平及其影响》、《论闻一多的〈死水〉》、《论汪静之的〈蕙的风〉》、《论中国创作小说》、《论徐志摩的诗》、《论刘半农的〈扬鞭集〉》、《伟大的收获》等。作者以著名作家评论同时代人的创作,有不少独到之处,其中有些文章中的论述,至今仍为人们所引用。

  • 新与旧

    新与旧

    《作者:沈从文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1936年11月1日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初版。收小说9篇:《萧萧》、《山道中》、《新与旧》、《菜园》、《烟斗》、《失业》、《知识》、《薄寒》、《自杀》。

  • 效颦集

    效颦集

    《作者:赵弼明代文言短篇小说集。3卷。赵弼撰。本书是仿照宋人洪迈《夷坚志》及明人瞿佑《剪灯新话》等书而写的。全书3卷共收入25篇作品,上卷收有《续宋丞相文文山传》等11篇,中卷收有《三贤传》等6篇,下卷收有《青城隐者记》等8篇。书后有赵弼写于宣德三年(1428)的后序。后序说,自己写的26篇(实为25篇)传记,“皆闻先辈硕老所谈,与己目之所击者。初但以为暇中之戏,不意好事者录传于士林中。每愧不经之言,恐贻大方家之诮,欲弃毁其稿,业已流传,收无及矣。因题其名曰《效颦集》,所谓效西施之捧心,而不觉自衒其陋也。”本书所记,主要是宋末元末及明初轶事

  • 报施

    报施

    《作者:茅盾短篇小说。完成于1943年7月22日,最初发表于同年11月文艺阵地社出版的“文阵新辑之一”:《去国》,署名茅盾。后收入重庆建国书店1945年出版的《委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茅盾文集》8卷、1980年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及1985年出版的《茅盾全集》9卷。作品通过军人张文安因病准予长假并得师长馈赠一千元医药费转赠重病在床的军人陈海清之妻的故事,揭示了国民党统治下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悲惨命运,赞扬了农民之间传统的互相救助的高尚品德,同时也表明了农民抗战到底的热情与决心。故事感人,作者巧妙地通过局部生活的描写,多方位

  • 创造

    创造

    《作者:茅盾茅盾的第一篇短篇小说,1928年2月完成,最初发表于同年4月,《东方杂志》25卷8号,署名茅盾。先后收入大江书铺1929年7月出版的《野蔷薇》、天马书店1933年4月出版的《茅盾自选集》,及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3月出版的《茅盾文集》第7卷、1980年4月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叙述父亲已死、且小有财产的青年君实要亲自“创造”一个半新半旧——继承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而又是解放了的女子——的理想夫人。但两年后,君实创造结束之日,也是他理想失败之时,夫人不辞而别。这是一篇通过谈妇女解放来谈中国社会解放的作品,证明了中庸之道的失败。说明

  • 地狱游记

    地狱游记

    《作者:佚名地狱游记是一本介绍阴间地府的指南,该书于1976年所著,当初仙佛为劝化世人,特将地狱奇景公诸于世,在台中圣贤堂以扶鸾的方式传真了地狱里生灵涂炭的一面。《地狱游记》乃奉玉旨而作,由济公活佛引导杨善生魂魄,赴幽冥巡访地狱十殿,与罪魂对案谈话,辑录成书。说明因果报应真实不虚,人的身体死亡,而灵魂依然不会消失。若生前作恶多端,死后灵魂亦将受罚,堕入恶道,受种种苦报和轮回磋磨。愿世人读阅此书。一切作为清白无污,合道则进,非道则退,修身悟道,地狱早空。

  • 石子船

    石子船

    《作者:沈从文现代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上海中华书局1931年1月初版。列入“新文艺丛书”。内收《石子船》、《夜》、《还乡》、《渔》、《道师与道场》、《一日的故事》等短篇小说6篇,《后记》1篇。其中《一日的故事》写青年作家晋生苦于生计而又“总觉没有可写的东西”的人生烦恼。《石子船》记叙青年水手八牛,因生活苦闷,在一次下河摸鱼时,“他的手”不幸被石缝卡住而死去。《还乡》描写“我”在回乡途中,辰州税关码头的稽查见“我”身上无利可图,便以“不服检查”的罪名将“我”带到税局,后见“我”与局长原是熟人,又“忽然跪到我面前不起来了”。

  • 现代日本小说集

    现代日本小说集

    《作者:周作人一九二三年六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发,署周作人编译,其中鲁迅十一篇,周作人译十九篇。《现代日本小说集》的目的是在介绍现代日本的小说,所以这集里的十五个著者之中,除了国木田与夏目以外,都是现存的小说家。至于从文坛全体中选出这十五个人,从他们著作里选出这三十篇,是用什么标准,我不得不声明这是大半以个人的趣味为主。但是我们虽然以为纯客观的批评是不可能的,却也不肯以小主观去妄加取舍;我伞兵方法是就已有定评的人和著作中,择取自己所能理解感受者,收入集内,所以我们所选的范围或者未免稍狭;但是在这狭的范围以内的人及其作品却都有永久的价值的。

  • 传家宝

    传家宝

    《作者:赵树理现代短篇小说。赵树理著。威县冀南新华书店1949年5月初版。沈阳东北书店1949年9月再版,列入“大众文艺小丛书”。作品主要描写解放区婆媳间的矛盾。李成娘一家3口,儿子在区上工作,平时家里只有婆媳2人。勤俭的李成娘恪守“男人有男人的活,女人有女人的活”的信念,认为做媳妇的只能拈针、纺线、忙家务。她守着她的“三件宝”——纺车、针线筐、黑箱子活了一辈子,而且还很执拗地要“把这份事业一字一板传下去”。可是儿媳金桂却认为“那里边没大出息,接受下来也过不成日子”,她宁可花钱买衣服、鞋子,也要腾出时间去“参加主要劳动”。泼辣能

  • 入伍后

    入伍后

    《作者:沈从文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1928年2月上海北新书局初版。除戏剧外,收《入伍后》、《岚生同岚生太太》等短篇小说8篇。

  • 唐人街

    唐人街

    《作者:林语堂《唐人街》是由国学大师林语堂于20、30年代所著的一本描写海外华人的英文版小说,后译为中文版。二十世纪初,来自中国的老汤姆一家在纽约唐人街同舟共济“创业”,最终实现“美国梦”的故事。老汤姆是福建的农民,从美国东海岸淘金到纽约,开了一个地下室洗衣店。在二儿子的资助下,把妻子和两个小儿女从家乡接到了纽约团聚,全家的梦想是攒够钱开一家中国餐馆。他们同大多数唐人街的中国人一样,勤劳节俭,每周工作近100小时,靠着智慧和劳动在唐人街生存。有一天,老汤姆突然遭遇车祸死亡,由此得到的5000美元保险金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成就了他们开餐馆的梦想。

  • 洋泾浜奇侠

    洋泾浜奇侠

    《作者:张天翼长篇小说。张天翼著。作于1936年。小说塑造了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史兆昌的形象。史兆昌嗜读武侠小说,又是道家武术的忠实信徒,整天幻想着当一个侠客,并找一个像十三妹一样的女侠客,一起去打败日本人,救国立功。他随父亲从北平到了上海以后,经人介绍,做了“太极真人”的徒弟。他对师傅超人的法术深信不疑,捐了四千元钱,作为建昆仑山炼丹台的费用;同时,他还结识了演“救国女侠”的歌女何曼丽,也捐了一笔钱,给何所在的摩登歌舞团。但何曼丽只是骗他的钱而已,他们的“恋爱”也告吹。他路见一个卖艺的姑娘,认为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十三妹”,结

  • 畸人手记

    畸人手记

    《作者:张天翼短篇小说,张天翼用辛辣的笔法刻画了一个知识分子如何在新旧两派势力夹击之下, 变为 “中间人 ”的过程 。以这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为中心, 小说还探讨了新文学幼稚病、国民性等问题, 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也作了一定反思。《畸人手记》写于1936年,介乎《包氏父子》(1934)和《华威先生》(1938)之间,可视作张天翼创作高峰期的作品。

  • 移行

    移行

    《作者:张天翼短篇小说,张天翼著。作于1934年。《移行》写处在大革命时期的桑华,由于惧怕进行革命所遭受的苦难而逃避革命,精神空虚,最后嫁给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李思义。当她的心思被六姐问出之后,她干脆邀六姐带上两瓶酒去划船,追求暂时的刺激。在她看来,好也是一生,不好也是一生。

  • 温柔制造者

    温柔制造者

    《作者:张天翼短篇小说,张天翼著。作于1934年。描写了老柏在对恋爱至上的女友和事业的选择中的痛苦和尴尬。

  • 独秀文存

    独秀文存

    《作者:陈独秀陈独秀著。陈氏系安徽怀宁人。《新青年》的创办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独秀文存》收录陈独秀1915年到1922年之间的文章,共三卷,分为论文、随感录、通信三部分。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陈独秀这一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人物的思想主张,而且几乎可以管窥新文化运动中新思想的全貌。书中认为要倡导民主与科学,就必须树立新的思想风范和人格楷模,即进行“国民性质行为改善”,要独立自主而非奴性,要积极进取而非退隐保守,要科学实利而非想象虚文,要强健开放而非懦弱自守。与此新人格、新思想相呼应,陈独秀还努力提倡“

  • 大山里的人生

    大山里的人生

    《作者:沈从文本书从作者浩繁的著述中,选取有关人生的纪实和思考的部分散文,以展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在凤凰的石板路上,在湘西的大山深处,在都市的街头巷口留下的深深足迹;展示一个以小学毕业的学历而成为作家、学者,在短暂而又漫长的人生旅途上的奋斗与挣扎,辛酸与欢乐,失败与成功;展示一个普普通通的灵魂的苏醒与叛逆、磨炼与裂变……

  • 浮生若梦

    浮生若梦

    《作者:林语堂本书是著名学者、文学大师、一代幽默大师林语堂的经典小品文选集。作者以他天赋的幽默才能,极其雍容的文笔,娓娓讲说他的人生哲学。他力求将中国古代的生活智慧同现代工业文明完美的融合起来,成为一种宜于享用的中产阶级的哲学:旷达、温厚、适度、快乐。幽默是他的哲学精髓。在书中,从人类观念,人生态度,直到种种的具体问题,如婚恋、家庭、日常生活、大自然,以及文化方面的享受,无论巨细,都有着酣畅的议论,切当的批评,哲趣的感悟。古今杂糅、说东道西、引经据典、亦庄亦谐,具有酣畅的围炉闲话的风致,充分显示了性灵小品的魔力。

  • 周作人论日本

    周作人论日本

    《作者:周作人周作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对于日本的文化与生活有着一种特殊的喜爱,尤其是对日本文学的研究十分深入,翻译有大量日本文学名著。二十世纪初,日本加快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周作人成为当时中国较早认清日帝侵略真面目的知识分子之一,从开始的专注于纯日本文学研究,转向对日本国民性的探讨和深思,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万世一系的神国观念、日本的民族宗教国家神道做了深刻的检视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于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前景提出了种种假设和建设性意见。

  • 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

    《作者:司马迁散文。又名《报任少卿书》。西汉司马迁作。关于本文写作背景,汉代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说:“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故人益州刺史任安,予迁书,责以古贤臣之义。迁报之。”关于本文的抒情特色,后人多有评论。梁代刘勰曾用“志气槃桓”来评论此文(《文心雕龙·书记》)。明代孙月峰评论说:“直抒胸臆,发挥又发挥,惟恐倾吐不尽,读之使人慷慨激烈,唏嘘欲绝,真是大有力量文字。”(《评注昭明文选》引)孙执升说:“却少卿推贤进士之教,序自己著书垂后之意。回环照应,使人莫可寻其痕迹,而段落自尔井然。”(同上)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古

  • 风雪之夜

    风雪之夜

    《作者:张恨水连载于南京《中央日报》副刊《中央公园》,1936,8/1-1937,9/10,作者已去世,本书未完成。《风雪之夜》讲的是大将军的五个儿子在家族没落后与其母亲在生活困境中的一系列故事。北平的冬天,没落后的邓家住在租的四合院里,天寒家中绝粮。五个儿子在经历各种来自生活和世人的蹂躏和白眼之后,齐心协力努力工作。

  • 赵玉玲本纪

    赵玉玲本纪

    《作者:张恨水连载于上海《小说月报》1940.10.1-1942第17期,作者已去世,本书未完成。《赵玉玲本纪》主要讲述了凤八奶奶赵玉玲的故事。初秋的晚上,新闻记者刘伯训和诗人陈子和在紫禁城公园外散步,发现了破衣蓬头的凤大将军家的八奶奶赵玉玲。由此牵扯出赵玉玲何以落魄至此的一系列悲欢离合的故事。

  • 牛马走

    牛马走

    《作者:张恨水长篇小说。张恨水著。重庆新民报社1944年出版。1957年改为《魍魉世界》出版。小说以抗战时期重庆为背景,广泛地描述了“大后方”经济混乱、投机成风、醉生梦死和由人际关系颠倒而出现种种社会灾难。作品主要写西门德和区庄正两个人物。大学教授西门德博士不安于清苦日子,当上“高等跑街”,投入疯狂的商业投机。通过他的活动,揭露了重庆社会官商勾结大发国难财,社会风气被铜臭毒化,诱使部分知识分子弃教从商,成为金钱的“牛马”,卷入投机买卖等社会现实。以区庄正校长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是为民族出力的“牛马”。从这一人物身上,作者呼唤着传

  • 一年

    一年

    《作者:张天翼现代长篇小说。张天翼著。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3年4月1日初版,列入“良友文学丛书”。收《后记》1篇。小说描写了官场社会中形形色色小人物的卑下势利及其幻想的破灭。书香门第出身的白慕易不甘于在乡村当一名裁缝,遂托在城里当录事的舅舅梁梅轩谋求职业。梁四处奔走为白谋得了文书上士的位置,但因为白没有正规的学历,被降为“传令下士”,整天与勤务兵为伍。接着,他又通过族兄白骏疏通当处长的刚舅舅的关节,得了录事的差事。从此白慕易做起了由录事的台阶往上爬的美梦,每当逢年过节都向刚舅舅送礼,而对被裁缺而赋闲的亲舅舅梁梅轩反倒产

猜你喜欢的书

万历太原府志

万历太原府志

二十六卷。明关廷访修,张慎言纂。关廷访,河南泌阳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钦差清军驿传盐法道,山西按察司副使。张慎言,邑人,累迁河东道左参议,卒葬邑南坛侧,民时祀之。此编为关廷访于万历间官太原知府时所作。《太原府志》旧虽有草篇,未成书。廷访掌太原时,见旧志稿疏讹无章,搜集补订,重新编纂,万历四十年(1612)始付梓刊行。全书二十六目,分为星野、舆图、建置、形势、城池、衙署、学校、山川、风俗、物产、户口、田赋、封建、祀典、帝后、职官、名宦、选举、武备、人物、乡贤、诗词、艺文、古迹、杂志、灾祥。此志采辑太原府在明初时所领五州、二十县志书。全书体例则仿通志,与通志略有不同,通志叙述郡事太简,县志又无法囊括。该志以府志为经,县志为纬,就太原一府疆域、形势、山川、人物等作了较详细记述。不足之处,类多而无纲纪,略显散漫。

行军方便便方

行军方便便方

方书。清罗世瑶辑。三卷。世瑶字白生,新仪(今属湖南) 人。平素搜集良方,以便行军及村野随时应用,故名。系从《良方集要》、《洗冤录》、《武备志》、《便元集》等多种书籍中摘录经验之方而成。全书约三万字。卷上分备豫、杜防二类。备豫中载有可辟谷不饥或充当粮食之方。杜防,以预防疾病方为主,如辟蛊毒、烟瘴、瘟疫、时气等; 卷中分疗伤、愈疾二类。疗伤为治疗金疮、刀伤、折伤、跌仆、汤火伤、咬伤等方。愈疾为治疗臁疮、肺痈、鹤膝风等病方,以内、外、五官科病症为主; 卷下载救解、五绝、中毒、刺入、误吞异物及治马疾等方。方极简便,易于使用。既有预防,也有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咸丰二年 (1852) 刊本,《三三医书》 本。

廿载繁华梦

廿载繁华梦

一名《粤东繁华梦》。社会小说,四十回。黄小配著。初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香港《时事画报》; 光绪三十三年(1907)有汉口东亚印刷局版线装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有上海书局版石印本。卷首标“近事小说”,且有华亭过客学吕及曼殊庵主人各序。此书属暴露小说,有人认为“和《官场现形记》同一类型”,即以官场舞弊为攻击总目标,附带揭露种种社会丑行。以广东海关库书周庸佑从发迹到败逃的二十年为题材,是一部描写真人真事之作。围绕对主人公二十载繁华终成一梦的叙写,作品展开了对清王朝末期上自朝廷、下至民间广阔的社会生活的描绘,从而尖锐地批判现实,把以贪赃枉法、卖官鬻爵、寻花问柳、携妓纳妾为其全部生活内容的整个官场的龌龊腐朽和盘托至读者面前,使人看到清王朝的不可救药。

吴郡二科志

吴郡二科志

书分《文学》、《狂简》为二科。所载自杨循吉以下凡七人,皆偶录一二事,不为全传。盖一时互相标榜之书。其纪徐祯卿方登贤书,於文徵仲尚称文璧,而以徵明字之,则犹弘治中所作也。

江苏省通志稿职官志

江苏省通志稿职官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职官志。凡历代置官在今江苏方域者,如州郡或为府路及省司道县,汉至南朝封国则有相或有诸卿,或三卿以下,见正史百官公卿表、百官志、职官志、三通、会典者,皆汇辑为考,重复者删,曰职官表。几自县令以上有年月名氏可纪,见正史、实录及郡县志,省、志若建康实录之类者,皆仿汉书百官公卿表式,分格列表,其武职可表同。宋景定建康志有官表,吴郡志,镇江志纪官员拜免,亦同详于表。

崇祯朝野纪

崇祯朝野纪

崇祯十四年辛巳正月十一日,流寇李自成陷雒阳,福王自杀。先是,河南抚镇分汛御寇,总镇王绍禹主守雒城,贼在宜阳、永宁,杀王戮官,绍宁即揭报抚臣,且盟在城各官,分门坚守。罗、刘二将营于城外。十九日贼至,罗、刘战败,贼遂抵城下。二十日,力攻一日,至更余,有呼喊于城上者,兵士尽哗。先报执王守道索粮,王府中人开北门放贼入;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