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

赵树理
  • 姓名:赵树理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人
  • 出生日期:1906年9月24日
  • 逝世日期:1970年9月23日
  • 民族族群:

赵树理(1906年9月24日—1970年9月23日),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人。贫农家庭出身。少年时代是在地主的高利贷和地租的重压下度过的,常年帮助父亲种地、放牛、拾柴,有时做挑担小贩,饱受辛酸。他从小喜爱民间曲艺、戏剧和民间乐器,深受民间文艺的熏陶。十四岁读高小,1925年考入山西长治第四师范初级班学习,受“五四”新文学的影响,写过一些新诗和小说。1926年因参加反对腐败校长的学生运动被开除,后又被反动军阀阎锡山逮捕入狱。出狱后,长期生活在农村,作过乡村小学教师,非常熟悉农民,对新文艺与广大农民群众相脱离的状态不满,开始致力于文艺通俗化、大众化工作,立志要创作“使老百姓喜欢看”的作品。1930年在山西《大风报》上发表短篇小说《铁牛的复职》。1933年至1936年,写了《金字》、《打倒汉奸》、《蟠龙峪》等作品。1937年后,参加抗战工作,在乡里作宣传和民政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过区长,1939年任《黄河日报》副刊编辑。1940年后调到太行区《新华日报》作校对。1942年负责编辑和发行通俗小报《中国人》。其后参加八路军,任随军的报纸和书店的编辑。1943年发表了为人们所熟知的优秀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1944年,华北新华书店),小说通过一对农村青年的恋爱故事,歌颂了农村新人新事,歌颂了他们反封建恶霸势力和封建思想的胜利,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随后他参加了太行农民的减租减息运动和反奸反霸斗争,并于1943年和1945年以此为题材写了短篇《地板》、中篇《李有才板话》(1943年,新华书店),长篇《李家庄变迁》(1946年,东北书店),特写《孟祥英翻身》(1946年,新华书店)和鼓词《庞如林》等。这些作品因为在内容上深刻反映了当时农村阶级斗争的曲折、复杂和尖锐性,又具有工农群众所喜爱的民族化大众化的风格,这就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中《李有才板话》是当时反映农村阶级斗争最杰出的作品,被称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作。1945年至1948年,他先后在太行文联和华北新华书店工作。北京解放后,即到京参加戏剧改革,任《说说唱唱》主编、《人民文学》编委,并主持大众文艺研究工作,兼任《工人日报》记者。其间发表了短篇小说《邪不压正》、《福贵》、《小经理》、《传家宝》、《两个世界》、《田寡妇看瓜》等。1950年发表了以婚姻自由与妇女解放为题材的著名小说《登记》(1950年,工人出版社),剧本《万家楼》、《开渠》和文学评论集《大众文艺论集》(1950年,工人出版社)等。1951年以后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太行山,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其间曾参加历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历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发表了优秀长篇小说《三里湾》(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深刻反映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两条道路的斗争,描写了农村新生活的美丽图景,塑造了一群形象鲜明的人物,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受到读者的普遍好评。此外还发表了《老杨同志》、《铁锁的冤屈》、《表明态度》等短篇。1956年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8年发表了反映1957年农村整风运动的短篇小说《锻炼锻炼》(作家出版社),当时曾引起读者热烈讨论。此外,还写了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根据地人民生活和斗争的长篇评书《灵泉洞》(上部;1959年,作家出版社),鼓词《石不烂赶车》(根据田间的《赶车传》改编),上党梆子剧《三关排宴》,短篇《老定额》、《套不住的手》、《互作鉴定》、《卖烟叶》、《实干家潘永福》等。1965年写了上党梆子《十里店》(1978年,《人民文学》第五期)。他的作品集有:《赵树理短篇小说集》(1949年,新华书店)、《赵树理选集》(1952年,开明书店)、《三复集》(1960年,作家出版社)和《下乡集》(1963年,作家出版社)等。赵树理是在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我国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是一位把自己全部创作都呈现给农民群众的优秀“人民艺术家”(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他的全部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农村在解放前后各个不同时期阶级斗争的现实,可以称为农村从土改到公社化时期的一部斗争史诗。他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小说以及“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新小说的优良传统,形成了新颖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风格,刻划人物,善用“白描”手法,侧重“神似”,不重“形似”,语言“明朗隽永而时有幽默感”(茅盾《反映社会主义跃进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他的作品,大多已被译为英、法、俄、德、日、印尼等文字。文化大革命中,被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致死。粉碎“四人帮”后,于1978年10月17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他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

猜你喜欢的书

林公辅集

林公辅集

又名《天台林公辅先生文集》,三卷。明林右撰。林右,字公辅,浙江临海人,生卒年不详。明洪武中官中书舍人。奉玺书行边有功,进春坊大学士,命其辅导皇太孙。后以事谪中都教谕,遂弃官归里。永乐帝即位,召之不至,以械缚至京欲官之,不屈,割其鼻至死。著有《林公辅集》。是集凡三卷,中多记、序酬应之作,有数则记、序题后间涉史事,记行边事尤详。但其文字功力则没有特殊超人之处,因而文名平平。有四库本。

三春梦

三春梦

全称《刘进忠三春梦全传》,清代白话长篇历史小说,三十三回。未署撰人,作者不详,但从行文上看,可以确定是潮州人所写。 《三春梦》的石印本有“叙”但没有加“叙”题,叙后作者也没有署名。《三春梦》的写作年代是清朝中叶,大约在康熙以后,该书就有手抄本,当时被列为“禁”书。直到辛亥革命后, 民国初年,才有石印本。记叙康熙十三(1674)甲寅年四月至康熙十六(1674)丁巳年六月止,广东潮州总兵刘进忠起兵抗清及失败的过程。三年过后,一切依旧,故名《三春梦》。

朝鲜王朝实录[定宗实录]

朝鲜王朝实录[定宗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定宗实录]。李芳果(1357年—1419年),即朝鲜定宗(조선 정종),朝鲜王朝第二任君主(1398年—1400年在位),字光远,即位后改名李曔,是朝鲜太祖李成桂次子,李芳远同母兄,母为神懿王后韩氏。早年出仕高丽王朝,官至三司右使。朝鲜王朝开国后封为永安君,拜义兴亲军卫节制使、三军府中军节制使。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八月第一次王子之乱期间,世子李芳硕被李芳远杀害,事后改立李芳果为世子,同年九月,李成桂禅让于世子李芳果,翌年还都松京(今朝鲜开城)。建文二年(1400年)正月,李芳远发动第二次王子之乱,铲除兄长李芳干的势力,李芳果遂立李芳远为世子,不久禅位于他,成为上王(世宗即位后称“老上王”)。永乐十五年(1419年),李芳果病死于开城仁德宫。享年六十三岁,葬于厚陵。明朝赐谥“恭靖”,朝鲜上谥“温仁顺孝”,但未上庙号。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由朝鲜肃宗追上庙号“定宗”,加谥“懿文庄武”,全称“恭靖懿文庄武温仁顺孝大王”。

绎史

绎史

纪事本末体史书。一百六十卷。马骕撰。成书于清初。马骕,字宛斯,又字聪御。生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卒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山东邹平人。顺治进士。任淮安推官,改灵璧知县。平生研究先秦历史,有“马三代”之称。著有《绎史》与《左传事纬》等。《绎史》有五大部分: (一)左古部分,共十卷,含《开辟原始》、《皇王异说》、《左皞纪》及《黄帝纪》等。(二)三代部分,共二十卷,含《禹平水土》、《商汤灭夏》、《周室始兴》、《文王受命》,一直到《周室东迁》。(三)春秋部分,共七十卷,含《鲁隐公摄位》、《齐桓公霸业》、《秦穆公霸西戎》、《楚庄王争霸》、《老子道教》、《孔子类记》等。(四)战国部分,共五十卷,含《三卿分晋》、《吴起仕魏相楚》、《扁鹊之挚医术》、《屈原流放》等。(五)外录,共十卷,含《天官书》、《律吕通考》、《月令》、《洪范五行传》、《地理志》、《诗谱》、《食货志》、《考工记》、《名物训诂》、《古今工表》。此外,设《世系图》三十七种,《地理国图》八种,《天象图》十种,《古物图》八十五种,《建制图》八种,《谱表》四种,《古文字摹印》八种。虽该书体式较为多样,但按其列目方式及记事前后顺序看,当大体上属纪事本末体史书。 该书以汇合上古迄秦的史书旧文整理编排而成,于每一部类、每条史迹,均极加搜罗,取材范围甚广,其中著名典籍有一百二十八种之多,又非盲目抄录,而是对所取材料,作出了一定的考证鉴别,有“全录”、“节抄”和“姑存一 二”的。每卷之后又有评论,对历史事件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所附诸表,可进一步加深对有关史实的认识。总之,该书是一本研究先秦史的重要参考书,顾炎武曾称其“必传之作也”。 该书入《四库全书》史部纪事本末类,通行有石印小本。

明史通俗演义

明史通俗演义

《历代通俗演义》之一。共有一百回,自平民皇帝朱元璋开国,终至明思宗殉国,经历276年。朱元璋应运而兴,不数年即驱逐元帝,统一华夏,好不容易将当时的外族赶出中土,却又怕不断的骚扰,只好将长城筑高筑厚。也唯有此时,出现一位七次下西洋的郑和,带着当时的最高科技,庞大船队大大宣扬明帝国的势力。全书文笔流畅,故事生动。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

或问蕅益子曰。吾闻讲法华者。莫善于台宗。是故智者大师妙悟之后。以不思议四无碍辩。宣玄义文句二书。章安尊者记为各二十卷。不异阿难结集。迨荆溪尊者。又以释籖转翼玄义。文句记转翼文句。于是教观大明。称为中兴烈祖。依之修证。得道如林。虽有圣人复起。不能复赘一辞矣。曩曾见子纶贯跋云。譬如崔灏黄鹤楼诗。足使李白阁笔。予亦服膺此语。今乃无故复事管城。何哉。蕅益子曰。噫。此予万不得已之苦心也。方予寓温陵述纶贯也。盖欲诱天下之学人。无不究心于三大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