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

  • 卧雪诗话

    卧雪诗话

    《作者:袁嘉谷诗话著作。清袁嘉穀撰。袁嘉穀,字树圃,一作树五,云南石屏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同年中经济特科第一名,历官翰林院编修、浙江提学使。有《卧雪堂诗草》。《卧雪诗话》四卷,以论评及辑存近人诗为旨。袁嘉穀通声韵学,故论诗颇看重声调谱一类的著作:“自秋谷《声调谱》、阮亭《平仄定体》出,古诗音韵日严。覃溪三谱续出,海内宗之,几以为不奉其书,不可为诗。”他进而归结诸书为“音节三要”:“一曰三平三仄,谓逆数每句第三字须与句末之字平仄相同;二曰忌四平五平连同,防板防滞,仄声有上去入之分,虽四、五可以间用;三曰上句末字四声并用押,仄韵诗上句末字尤不得多用平声。三者既备,古调谐矣。”此说化繁为简,颇易于初学。袁嘉穀论音韵多从大处著议,如谓隋初陆法言等人讨论语音之举为“中国历史上读音统一之第一大会”;谓唐兴试律,始变古诗之四声并用为平仄两对,致失古宕之妙。作者为滇人,故此书论滇诗亦颇具系统,不仅广录滇人诗,记滇地胜迹之涉诗者,而且推定杨石淙为“滇诗第一人”,杨石淙、苍雪、钱南园、朱丹木为“滇南四家”,苍雪、担当、湛福为“滇中释子三大宗”,识见似较《滇南草堂诗话》等滇地诗话为优。有云南崇文印书馆代印本。

  • 北江诗话

    北江诗话

    《作者:洪亮吉诗论。清洪亮吉撰。六卷。亮吉有《洪北江诗文集》已著录。此编有仅刻前四卷或后二卷者,皆非全书。内容以论诗为主,亦有论及文、赋者,又有不少精确之考订。论诗以“性”、“情”、“气”、“趣”、“格”为等第,谓“诗文讲格律,已入下乘”。作者论诗强调“性情”、“气格”,认为诗要“另具手眼,自写性情”,赞赏唐杜牧的诗能“别成一家”的独创精神,批评沈德潜的诗要学古人的复古主张,对袁枚的“性灵说”亦表不满。前四卷为撰者晚年写定,后两卷是其子续刻遗著时整理而成。

  • 娱书堂诗话

    娱书堂诗话

    《作者:赵与虤宋代诗论著作。又称《赵威伯诗话》。宋赵与虤撰。二卷。与虤字威伯,太祖十世孙。据《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等著录,曾有4卷足本,但已亡佚。本书成于南宋中期。此编杂记唐宋诗坛轶事,论诗源于江西诗派,取材或涉于庸腐。 作者鉴赏能力颇高,间有评议,常深中肯綮。近人丁福保以为“名章隽句,轶事遗文。亦络绎其间,未可以其芜杂并弃其菁华也。”有《历代诗话续编》本。

  • 夷白斋诗话

    夷白斋诗话

    《作者:顾元庆诗话。明顾元庆撰。一卷。元庆有《顾氏文房小说》已著录。此编以其斋名名书,总四十则。杂记元、明诗坛轶诗轶事。诸多无名诗人之作,赖此以存。间有论及唐人诗集、诗句、亦可备一说。其中介绍明人几本诗集,鲜为人知,有一定价值。此书都是品评诗人诗作之语,大部分是作者乘兴而发的随感。所论诗人以本朝者居多,而且多为名不甚显者。书中对李东阳诗评价较高,谓其“音节浑厚雄壮,不待雕琢”,并认为李东阳的乐府诗,尤有“新意”,能道古人所未道。有《学海类编》本,《历代诗话》本。

  • 唐宋分门名贤诗话

    唐宋分门名贤诗话

    《作者:佚名《唐宋分门名贤诗话》20卷,宋佚名撰。在中国久已亡佚,后在韩国发现朝鲜本,存10卷,并为赵钟业教授收入所编之《韩国诗话丛编》。论及中国最早的诗话类编,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北宋末年阮阅《诗总》十卷。郭绍虞《宋诗话考》卷上《诗总》考认为“阮氏之书创为分门别类之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诗话类编。鉴于历史文献方面的原因.我在《中国诗话史》中亦作如是说。今在韩国发现我国历久失传的《唐宋分门名贤诗话》(残本),经过中外专家考辨,方知中国第一部诗话类编,不是阮阅《诗话总龟》.而是《唐宋分门名贤诗话》。

  • 后村诗话

    后村诗话

    《作者:刘克庄南宋刘克庄(号后村居士)撰。该书是撰者六十岁至八十二岁的二十余年间陆续写成的。据书后跋语说:“前、后集各二卷,六十岁至七十岁间所作。续集四卷,乃公告老归后所作,时近八十。新集凡六卷,专采唐诗之新警者。咸淳戊辰(1268)五月夏间也,时年已八十二矣。”其中新集六卷是刘克庄晚年失明以后背诵唐诗的记录,极少评语。前、后、续集,则以评诗为主兼及记事。有中华书局83年点校本。此书凡4集14卷,前、后、续三集统论汉魏唐宋诗人,以唐宋诗为多。新集则详论唐诗,皆“采摘精华,品题优劣”(《四库提要》),对唐诗中大量的名篇佳句、诗人的品格进行了品评。后村论诗不主一家,不拘一格,无门户之见。郭绍虞先生的《宋诗话考》极力称赞此书“网罗众作,见取材之博,评衡惬当,见学力之精”

  • 名山诗话

    名山诗话

    《作者:钱振锽诗话著作。近人钱振锽撰。此书一卷,七十三则,上自《诗经》、《楚辞》,下迄钱谦益、袁枚,皆有所道及。然作学究之陋语多,谙诗道之行话少,如反复一“实”字,先谓:“君子之言,真实不妄,诗虽小道,亦言语之一种,多为不实之言,徒为人所轻耳。”此处之“真实”,乃“事实”之转语,故其即据以责老杜“老柏二千尺”、太白“白发三千丈”等句为“滑稽”,尤不解李贺之浪漫诗风为何物。千古诗人,遂只剩一白居易合其规则。然反观此书,恰正好作大言,过激语多而“老实话”少,如世讥明七子摹仿,彼反恨“其摹仿未至,若能摹仿得工,好诗必不至此”,其言过甚,一至于此。有《名山六集》本。

  • 定庵诗话

    定庵诗话

    《作者:由云龙诗话著作。近人由云龙撰。由云龙,字夔举,号定庵,姚安(今属云南)人。清季举人。有《定庵诗存》四卷。其人少志科举,攻帖括,于声诗殊少措意。及长,虽偶有佳章,终不能工。《定庵诗话》二卷,《续编》二卷,泛论古今诗派沿革变迁之故,大抵折衷于宗唐宗宋之间,然时相抵牾,前后颇不能一贯。如前编略偏于主宋,续编则转为两可之论。又论清代诗文发展大概,与学术合观,谓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等究心实学,而其时之诗文能直抒胸臆;尔后文字狱兴,学术遁于考据之学,诗文则以词华典赡、雍容揄扬为尚;道光、咸丰以后讲求经世济时,于是今文之学兴,而诗坛则宗宋声气蔚成大潮。此书之录诗、记事,皆主于近代,前编泛采海内而续编详于滇贤,亦略有所分别。有民国铅印本。

  • 学山诗话

    学山诗话

    《作者:夏敬观“方略新奇古未闻,黄中编入羽林军。汉中米贼全烧堞,帐下萧娘(原注:粱临川王宏)尚册动。碣石夜飞键户牝,玉河朝罨入烽云。檀萝蚁斗南柯内,肉搏三旬未解纷。”“漫长将成八月凶,既非横策又非纵。国书祈请三牛耳,(原注:羚国电三与俄、英、日本,请执牛耳,与各国排难解纷)。尘拂驱除几马蜂。(原注:时相云:‘群夷大马蜂耳,蝇拂子驱之足矣’)。妖术并无五里雾,岩关已失一九封。徒然遵养时之贼,(原注:陶侃骂王导语)。桂观兰池满夕烽。”右袁爽秋太常昶咏史诗,绿自其《庚子日记》中,前一首六月初十日作,后一首十二日作。爽秋太常,光绪庚子拳匪之乱被害三忠之一也。是月初五日记,载《上荣中堂(禄)略园书》云:“再密陈者:大羊异族,罪恶滔天。自道光庚子粤东烧烟土案,直接此次烧夷馆,始知惩舰,首尾适一甲子。天道好还,网恢不失,此殆自然之理数,岂人力所能为耶?惟目前巨衅,起于民教互仇,认畜交。此次决战,宜提开俄日本两国,而专与行教之各国为仇敌,乃于事理为协也。日本经圣慈柔远闳谟,前派刘学询、庆宽聘问,订有密约,煞费周旋,久钦宫廷妙用。俄自圣祖仁皇帝,命内大臣索额图,订《尼布楚互市约》后,乾隆中,特开恰克图市场,二百六十年全盛之世,且未尝失和。丙申年,大学士李鸿章,又密承庙谟,与俄君主订立密约。一决裂,则新盟顿寒,前功尽弃。此应分别办理,一也。日本与俄从无一教士教民,在我内地煽惑生事,不宜无故开衅。师出无名,二也。然此特以情理论之也,若以地势论之,尤不宜轻开边衅。俄重兵屯扎在阿穆尔东海滨两省、旅大两口不少;

  • 存余堂诗话

    存余堂诗话

    《作者:朱承爵诗话。明朱承爵撰。一卷。承爵字子儋,号舜城漫士,又号左庵,江阴(今属江苏)人。为文古雅,能画,好藏书。全书凡二十九条,均系随笔式杂感,涉及唐、宋、元以及明人诗,无一定门户之见。此编多品鉴,考证唐人诗,间有议论,有一定价值。未见鲜明文学主张, 所论仅限于诗之技巧。此书突出的论述是有关意境的文字,其谓:“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如曰:“孙康映雪寒窗下,车胤收萤败帙边。”事非不核,对非不工,恶,是何言哉?”将意境创造明确地概括为诗的最高境界。 有《历代诗话》本。

  • 彦周诗话

    彦周诗话

    《作者:许顗一名《许彦周诗话》。宋人许顗撰。1卷, 137则。顗字彦周,襄邑(今河南睢县)人。生卒年未详,约生活于北、南宋之交。成书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开宗明义谓:“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若含讥讽,著过恶,诮纰缪,皆所不取。”既阐发了对“诗话”体例的理解,也标明了本书的撰述主旨。其中所引述多苏轼、黄庭坚、陈师道语、论诗宗江西诗派观点,谓“作诗须除浅易鄙陋之气”。品评诗人和作品能别出心裁而又相当中肯。

  • 尊瓠室诗话

    尊瓠室诗话

    《作者:陈诗诗话著作。近人陈诗撰。陈诗,字子言,号鹤柴山人,安徽庐江人。诸生。其《尊瓠室诗》有如自作之小传。《尊瓠室诗话》三卷,以记录晚清诗人诗作为主要内容,略及乾隆、嘉庆时之人事。所记亦多与其自身有关,如记相识钱仲联于友人处;尝佐狄平子书局,故颇记狄葆贤行踪,如此等等。

  • 抱真堂诗话

    抱真堂诗话

    《作者:宋征璧清代论诗著作。1卷。宋征璧撰。宋征璧居室名为“抱真堂”。著有《抱真堂诗稿》8卷等。宋徵璧,初名存楠,字尚木,华亭(今属上海)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曾入复社、幾杜。入清官潮洲知府。与其弟宋徵舆合称“大小宋”。此书一卷,一百二十八则,大都为前人诗作的具体品评,略详于六朝。《抱真堂诗话》是一部具体评论诗歌的笔记,所评多为魏晋南北朝及唐代诗人作品。在评论方法上多沿传统之例。重在揭示古人诗句之间的承继关系,偶加评语。论诗大旨不出儒家诗教范围。有《清诗话续编》本。

  • 忍古楼诗话

    忍古楼诗话

    《作者:夏敬观番禺梁文忠公鼎芬(节庵)先生遗诗六卷,为龙游余绍宋所编。公殁后,余氏捡其钞存之稿不可得,乃取龙氏《知服斋丛书》稿本,得二百五十二首。复遍从朋游钞集,得七百四十余首,多由公往所书贱扇录出,诠次校警,可谓勤矣。公诗孤怀远韵,方驾冬郎,而身世亦相若。近人诗可与公比类者,惟曾刚甫京卿习经,公诗较刚甫疆宇为大也。子得公遗诗四首,盖余氏所未及搜得者。《晓来十七柳亭》云:“早觉鸟声好,始知今日闲。池光新水到,柳色旧人攀。从政无能事,看花笑世颜。及时归正好,吾自有深山。”题下公自注:“陈觉叟按察湖北,筑于乃园。”《怀季莹》云:“登亭念所知,人去独来迟。细马池边影,寒花雨后姿。初逢惊病状,当别问归期。事与心违久,吾生有钓丝。”《题汤贞愍梅花》云:“犯冷穿行数十松,老夫乘兴不支筇。寒云淡日梅花世,伴我衰迟有鹿踪。”“苦意贞心偶见花,人生各自有天涯。纷纷桃李千杯酒,何似寒家一茶。”<br/><br />

  • 柏岩感旧诗话

    柏岩感旧诗话

    《作者:赵炳麟诗话著作。近人赵炳麟撰。赵炳麟,字竺垣,号柏岩,全州(今属广西)人。光绪十七年(189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监察御史,清亡不仕。有《赵柏岩集》。《柏岩感旧诗话》三卷,以记光绪朝及民国初年事为主,因事而存诗。赵炳麟身为清臣,又为康、梁“保国会”会员,故所记颇详于戊戌、辛亥之变。所记之艺事亦有可观处,如张勋曾出万金为梅兰芳赎学徒身,似为人所鲜知。有民国《赵柏岩集》铅印本。

  • 杨时诗话

    杨时诗话

    《作者:杨时为文要有温柔敦厚之气,对人主语言及章疏文字温柔敦厚尤不可无,如子瞻诗多于讥玩,殊无恻怛爱君之意;荆公在朝论事多不循理,惟是争气而已,何以事君?君子之所养要令暴慢哀僻之气不设于身体。(《龟山集》卷一○《语录》)

  • 李希声诗话

    李希声诗话

    《作者:李錞一名《李錞诗话》。诗话。宋人李錞撰。一卷。錞字希声,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官至秘书丞。为诗宗黄山谷,亦江西诗派中人。与米芾友善。约撰成于大观三年(1109)后,绍兴元年(1131)前。此书《直斋书录解题》及《通考》均未著录,《宋史·艺文志》称《李錞诗话》,诸家称引,皆用今名。原书在宋代流传较广,其后亡佚。今人郭绍虞自《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王直方诗话》、《皇朝事实类苑》等书中辑得17则,见其所编《宋诗话辑佚》。

  • 春酒堂诗话

    春酒堂诗话

    《作者:周容诗话。清人周容撰。一卷。容字茂兰(一作鄮山),鄞县(今属浙江)人。明诸生。入清后为僧,以母在返初服,踪迹遍天下。所交皆一时遗民。有以鸿博荐者,以死拒。此编由慈溪冯贞群编成,凡六十二则。以杂记当代诗坛人事为主,间及唐代诗事。评论之中不无有益语。书中论诗崇尚古人,提倡含蓄蕴藉,无伤大雅的诗风,体现了正统的思想。认为唐诗诸体中唯有绝句“意近而远,词淡而浓,节短而情长”,深得“风人遗意”,所以大加褒扬。对李贺评价甚高,认为其诗原本风骚,留心汉魏,终不逊古人。提倡后人学古。

  • 桐江诗话

    桐江诗话

    《作者:佚名宋代诗论著作。卷数及著者均不详。唯书中有“程进道绍兴初帅闽中”之语,知其人已入南宋。成书当在绍兴十八年(1148)之前,而书中引《西清诗话》。此书约成于南宋初,后亡佚,陶宗仪《说郛》仅存5则,今人郭绍虞搜求于《苕溪渔隐丛话》等书,辑得佚文23则,编入《宋诗话辑佚》。其内容主于记事,多录唐宋诗人佳句,而品藻则较简略。

  • 海天诗话

    海天诗话

    《作者:胡怀琛诗话著作。近人胡怀琛辑。胡怀琛(1881—1938),字寄尘,泾县(今属安徽)人。诸生。南社社员。有《大江集》。《海天诗话》一卷,专辑欧西、东瀛诗之译作,隶以国人诗之记海外事者,颇反映出清末民初中西文学交流之况。其中亦论及诗的翻译问题,如曰:“欧西之诗,设思措词,别是一境。译而求之,失其神矣。然能文者,撷取其意,锻炼而出之,使合于吾诗范围,亦吟坛之创格,而诗学之别裁也。”区分译诗与原作之离合关系,颇为有识。有广益书局《古今文艺丛书》本。

猜你喜欢的书

徐志摩小说选

徐志摩小说选

本书收录了《吹胰子泡》《童话一则》《小赌婆儿的大话》《香水》《珰女士》等五篇小说。徐志摩的小说华丽而令人神往,遗憾的是他的小说长期被人所遗忘!打开志摩的小说,犹如打开了一坛陈年的琼浆,犹如深山里采撷到一去奇花异草,给你献上一杯美酒,给一捧别样的芬芳。

白话南齐书

白话南齐书

《南齐书》,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南朝梁萧子显撰。五十九卷。原本六十卷,今本佚《序录》一卷。分本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记事起齐高帝建元元年(499),迄和帝中兴二年(502)。此为《南齐书》白话文。

阿弥陀经直解正行

阿弥陀经直解正行

阿弥陀经直解正行,一卷,清了根篡注并跋。

法华经科注

法华经科注

法华经科注,八卷,元徐行善科注,必升序,日本养存重刻序,前附隋智顗说观心诵经法,宋与咸录释经六意,法华三分总别图。

瑜伽大教王经

瑜伽大教王经

五卷,赵宋法贤译。大遍照金刚如来在净光天大楼阁中说瑜伽大教王经。即金刚界之秘法也。序品第一,大遍照金刚如来,在净光天大楼阁中,与阿閦等四佛,及菩萨贤圣天龙八部围绕。世尊顾视金刚手菩萨,放光普照,还入佛身。金刚手菩萨请问因缘?世尊入大智变化瑜伽大教王三摩地,从三摩地出已,说瑜伽大教王经。曼拿罗品第二,真言品第三,三摩地品第四,真言大智变化品第五,印相大供养仪品第六,观想菩提心大智品第七,相应方便成就品第八,护摩品第九,嘱累品第十。

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

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

凡七卷。西藏译名作试一切如来身语意大密密聚大王本续。略称七卷教王经、金刚三业经、秘密大教王经。北宋施护译。系阐述瑜伽行者(梵 yogin )到达瑜伽怛特罗(梵yoga -tantra )解脱之最短过程。现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本经内容由十八分组成,依次为安住一切如来三摩地大曼拏罗分、菩提心分、金刚庄严三摩地分、一切如来心曼拏罗分、一切明句行分、身语心加持分、秘密精妙行分、甘露三昧分、最上清净真实三昧分、观察一切如来心分、一切如来真实三昧最上持明大士分、一切如来金刚相应三昧最上成就分、金刚相应庄严三昧真实观想正智三摩地分、身语心未曾有大明句召尾日林毗多王最胜三摩地分、一切心真实金刚出生三昧分、一切曼拏罗成就金刚现证菩提分、一切如来三昧法金刚加持王分、宣说一切秘密行金刚加持分。本经甚受印度之金刚乘及西藏之喇嘛教徒所重视,于西藏大藏经中,所收有关本经之注疏本约有五十余部。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