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

- 姓名:陈诗
- 别名:字子言,号鹤柴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安徽庐江人
- 出生日期:1864
- 逝世日期:1943
- 民族族群:
陈诗(1864—1943)字子言,号鹤柴。安徽庐江人。诸生。家贫,少时曾居广州。后归皖,交同邑吴保初,年长于吴而师事之,相与和歌。年三十,事举业未就,乃游南北,寓吴下,光绪二十六年(1900)后居上海。与范肯堂、陈三立、朱祖谋、吴昌硕讲论诗学,文廷式极赏之。与俞明震交尤挚,宣统三年(1911)俞为甘肃提学使时,邀其作万里游,入甘佐幕。次年秋返沪。吴保初卒后,为之珍护遗书,辑佚传刻。晚年入狄葆贤所办有正书局,从事安徽文献整理。知名士如沈曾植、陈三立、冒广生、陈衍、夏敬观、李宣龚等咸与之交。生平无他嗜好,唯耽诗,“屏绝世务,冥心孤往,一意苦吟”(陈衍《石遗室诗话》)。夏敬观题其诗云:“晚诗皆学宋,君独迈唐音。不作入时语,惟余忍古心”(《尊瓠室诗·题辞》)。汪国垣亦谓“子言之诗,植体中、晚(唐),益以深思,造语古澹,韵格凄清,故能拔戟自成一队”(《光宣以来诗坛旁记》)。钱仲联则谓其诗“属四灵之流,可厕名家之末”(《近百年诗坛点将录》)。所为《尊瓠室诗话》,论及清末诗人较多。有《尊瓠室诗》二卷,辑《沪渎同声集》、《沪渎同声续集》,收集外自所为诗及同时诗人之作,《尊瓠室诗话》刊《青鹤》杂志三卷第十、十一、十三、十四、十七、二十号,另辑《皖雅》、《庐江诗苑》、《庐江诗隽》等。生平事迹散见《尊瓠室诗》、《尊瓠室诗话》,陈衍《石遗室诗话》,陈声聪《兼于阁诗话》等。
陈诗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傲轩吟稿
元诗别集。胡天游撰。一卷。天游名乘龙,以字行,号松竹主人,又号傲轩, 岳州平江(今属湖南)人。当元际乱时隐居不仕。约卒于至正末。其诗兵焚之余仅存十一,收入顾嗣立《元诗选》。计存各类诗一百一十六首。悲怆苍凉,多抒发身逢世乱,才华不得施展之叹。感情真挚。《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传本不多见,主要版本除《四库全书》本(曾影印收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还有清抄本(丁丙跋)等。集中的诗是按体裁类编的,但最后1篇为《述志赋》。卷末无附录。其集兵燹之余,篇什散落,存者仅什之一。明弘治间,其七世裔孙湘刻之。嘉靖初八世孙大器复编次重刻。观其诗,大多悲壮激烈,长歌慷慨之中,能发乎情,止乎礼义,身处末季,惓惓然想见太平,犹有诗人忠厚之遗。
批评的精神
《批评的精神》是王统照的文艺论文集。内容丰富,涉及文学批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多个方面,谈古论今、中西兼并,理论结合作品实际,有理有据,自由驰骋在文学的海洋里。包含了批评的精神、批评中国文学的方法、文艺讨论、对于诗坛批评者的我见、中国的艺术革命、俄罗斯文学的片面等。
苦斗
本书为“一代风流”系列第二卷,1963年出版。本书则写到“大革命”失败后,广州近郊震南村的农民和农场工人的生活。“五四”运动、“五卅”惨案、省港罢工、中山舰事件、北伐战争等没有成为中心情节,而只是作为背景,在小说中构成特定的时代氛围。
胜莲社约
《胜莲社约》一卷,明代虞淳熙撰。淳熙字德园,仁和《今杭州)人。胜莲社是佛教同人自愿结合的民间团体,以“放生”为其主要宗旨。《胜莲社约》系社中同人共同商议制订,以为团体之行为规范,虞淳熙执笔。附录《募僧助放生池疏》、《武林放生诗序》二篇,皆可供风俗文化研究参考。原书收入《武林掌故丛编》第十集,今据《武林掌故丛编》本标点排印。
菩提正道菩萨戒论
菩提正道菩萨戒论,一卷,宗喀巴造,汤芗铭译。明建文四年(1402年)成书于热振寺。系《瑜伽师地论》中菩萨戒品的注释。乃集诸家注释之大成,系统阐述佛教戒律,告诫僧众必须严持戒律以及如何遵行戒律。对当时整顿西藏佛教有一定影响。
教观撮要论
教观撮要论,四卷 宋佚名著,日本觉潭序,缺卷一、二,附顽空述三千说(后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