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承爵

- 姓名:朱承爵
- 别名:字子倍,号舜城居士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阴人。
- 出生日期:1480
- 逝世日期:1527
- 民族族群:
朱承爵(1480一1527),字子儋,号磐石山樵,别号西舜城居士,晚更号左庵,江阴人。先世婆源人,宋代有宣和进士朱良璧,官鸿护主簿,馗哗南渡,留家晋陵,传十四世至朱士铭,于明代洪武二年再徙江阴县西顺乡庆云里文村(今江阴市文林镇)。父亲朱放,任南京前军都督府都事,母王氏是太保王文肃公之女。朱承爵少即颖脱,从明师钱塘举人张锡讲授,理明词畅,沛然有得。弘治甲子年赴试应天,试毕,悉市国学书以归。然而屡试不第,援例入国学,为国子监生。无意仕进,以诗书自娱,与文徵明、唐寅交情甚笃,著有《灼薪剧谈》、《鲤退稿》、《存余堂诗话》。他的品质高标脱略,不乐狠琐。为文古雅有思致,诗亦清丽,尤工笔翰,写花鸟竹石,亦秀润合作。文征明记载他“虽籍名痒序,而不拘进士业,既数不利,遂屏弃不复事,益悬金购书。所蓄鼎彝名画法书及古墨刻,皆不下千品。居常坐不斋,左图右史,铅栗纵横,寻核仇勘,乐而不厌。视世俗昔省乾没之事,一不屑意。”
《明史》无传,幸有文徵明在其殁后为撰墓志,记生平,叙交游,使数百年后犹可想见其为人。朱子儋酷爱艺文,锐意收藏,经二十馀年之累积,“所蓄鼎彝、名画、法书及古墨刻,皆不下千品”(文徵明《朱子儋墓志铭》)。然其藏品在身后陆续星散,又未有藏书目传世,致使后人于其藏书皆莫得其详,惟津津乐道于“以爱妾换宋版《汉书》”一事,如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叶德辉《书林清话》等。考朱子儋藏书印有子儋、承爵、左庵、集瑞斋、朱印子儋、朱氏子儋、存余堂印、磐石山樵、西舜城居士、竹素斋图书印等,又《天禄琳琅书目》、《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等书目已开著录藏书印之风。朱承爵的藏书,虽未有书目传世,但从流传下来的他的藏书看,其中不乏精刻名钞。据《天禄琳琅书目》记载,有宋刻本《文选》,南宋德佑元年卫宗武华亭义塾刻本《春秋集注》十一卷、《纲领》一卷,宋刻《群经音辨》七卷。他藏的宋刻《尔雅注》三卷,被清代藏书家汪士钟“艺芸书舍”收藏,尔后又传入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他亲自校勘的宋刻《离骚集传》一卷,后被常熟毛氏“汲古阁”入藏,继后为曹寅、黄圣烈、汪士钟等人保存。正德八年,著《灼薪剧谈》二卷、《鲤退稿》和《存馀堂诗话》一卷。十五年,刻所编宋陆游《放翁律诗钞》四卷。次年,校刊周庾信《庾开府诗集》四卷、唐杜牧《樊川诗集》四卷、唐韦庄《浣花集》十卷、宋黄庭坚《黄太史精华录》八卷。
朱承爵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市隐庐医学杂著
医论。清王德森撰。一卷。德森另有《保赤要言》已著录。积多年行医经验心得,于咸丰三年(1853)撰成是书。载苦口婆心语、论湿温症因用药之误、麻症喉痛误以喉症治之必死说、急慢惊风辨、产前以攻病为安胎说、阴证忌用寒凉说、血症不尽属火论、喉证亦有阴寒论、暑病有宜用参论等,凡十四篇。论述了临床辨证施治诸问题。多从病证误治辨别分析,反对不究病因证候,概以平稳方药论治。如反对时医治湿温必用豆豉,多以温热相助; 主张芳香、苦寒、淡渗,不可滋阴; 其论治疹,反对温散,主张以清火透斑化疹论治。辨论清晰,文笔流畅,所论颇多见地。有咸丰三年自刊本,一九一八年绍兴医学报社刊本,《中国医学大成》 本。
张文祥刺马案
《张文祥刺马案》是指清末张文祥刺杀两江总督马新贻的故事,后被人传诵,成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现代著名武侠小说家平江不肖生根据这段传奇创作了小说。
杨太真外传
宋代文言传奇小说。二卷。宋初乐史撰。有《说郛》本、《唐人说荟》本等,以鲁迅撰《唐宋传奇集》本为通行。作品虽名叫“外传”,实际还是摭拾史实加上传说综合而成,摭采《明皇杂录》、《开天传信记》、《安禄山事迹》、《酉阳杂俎》、《长恨歌传》等书,稍加排比润饰而成,近五千字。有关唐明皇与杨贵妃情事,略备一书。内容以杨妃故事为中心,穿插安禄山乱事,杨国忠被杀于马嵬驿等情节。其材料多出稗史,篇末并附有议论。全书结构较松散,但文字尚简练。对贵族豪门的荒淫腐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揭露,较之相同内容作品有所增强。
宋词选
词总集。胡云翼编著。卷首有选注者前言,论及宋词之源流及选注之宗旨、体例。据选注者称,该书据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评选作品,将以苏东坡、辛弃疾为首之豪放派作骨干,重点选录南宋爱国词人之优秀作品,兼顾其他风格流派之代表作,以展示宋词丰富多采之全貌。对作品原文不作繁琐校勘,所录不主一家,择善而从,重要异文则在注释中注明。注释力求完备,着重词句串讲,有歧说者则两存之。该书共选录两宋词人七十五家(含无名氏五家),选词二百九十余首,编排则以时间为序,首录王禹偁,终于张炎,词人名下各附小传,注释浅显通俗,另有作品简要评析,间或选录有关词话,为建国后较流行之宋词选注本。但对宋词之历史发展、风格流派、作家作品评价有失之偏颇处,如称苏、辛等豪放词为宋词主流,称周邦彦、姜夔等作家之词为“逃避现实、偏重格律的逆流”等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2年重印。
丛林两序须知
全一卷。明代僧费隐通容(1593~1661)撰,法嗣百痴行元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本书内容包括总引、西序、东序。西序又分:(一)首庭须知(西堂通用),(二)书记须知,(三)藏主须知,(四)知客须知,(五)浴主须知,(六)方丈侍者须知。东序又分:(一)监寺须知,(二)维那须知,(三)副寺须知,(四)典座须知,(五)直岁须知。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梵名Pravara -deva-ra^ja-paripr!ccha^ 。凡七卷。陈代月婆首那译于天嘉六年(565)。又称胜天王经、胜天王问般若经、胜天王般若经。收于大正藏第八册。系佛应钵婆罗天王之问,对大众说甚深般若及其修习之法。全经共分十六品。与玄奘所译之大般若经卷五六六至五七三等之第六会为同本异译。[历代三宝纪卷九、大唐内典录卷五、开元释教录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