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承爵

- 姓名:朱承爵
- 别名:字子倍,号舜城居士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阴人。
- 出生日期:1480
- 逝世日期:1527
- 民族族群:
朱承爵(1480一1527),字子儋,号磐石山樵,别号西舜城居士,晚更号左庵,江阴人。先世婆源人,宋代有宣和进士朱良璧,官鸿护主簿,馗哗南渡,留家晋陵,传十四世至朱士铭,于明代洪武二年再徙江阴县西顺乡庆云里文村(今江阴市文林镇)。父亲朱放,任南京前军都督府都事,母王氏是太保王文肃公之女。朱承爵少即颖脱,从明师钱塘举人张锡讲授,理明词畅,沛然有得。弘治甲子年赴试应天,试毕,悉市国学书以归。然而屡试不第,援例入国学,为国子监生。无意仕进,以诗书自娱,与文徵明、唐寅交情甚笃,著有《灼薪剧谈》、《鲤退稿》、《存余堂诗话》。他的品质高标脱略,不乐狠琐。为文古雅有思致,诗亦清丽,尤工笔翰,写花鸟竹石,亦秀润合作。文征明记载他“虽籍名痒序,而不拘进士业,既数不利,遂屏弃不复事,益悬金购书。所蓄鼎彝名画法书及古墨刻,皆不下千品。居常坐不斋,左图右史,铅栗纵横,寻核仇勘,乐而不厌。视世俗昔省乾没之事,一不屑意。”
《明史》无传,幸有文徵明在其殁后为撰墓志,记生平,叙交游,使数百年后犹可想见其为人。朱子儋酷爱艺文,锐意收藏,经二十馀年之累积,“所蓄鼎彝、名画、法书及古墨刻,皆不下千品”(文徵明《朱子儋墓志铭》)。然其藏品在身后陆续星散,又未有藏书目传世,致使后人于其藏书皆莫得其详,惟津津乐道于“以爱妾换宋版《汉书》”一事,如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叶德辉《书林清话》等。考朱子儋藏书印有子儋、承爵、左庵、集瑞斋、朱印子儋、朱氏子儋、存余堂印、磐石山樵、西舜城居士、竹素斋图书印等,又《天禄琳琅书目》、《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等书目已开著录藏书印之风。朱承爵的藏书,虽未有书目传世,但从流传下来的他的藏书看,其中不乏精刻名钞。据《天禄琳琅书目》记载,有宋刻本《文选》,南宋德佑元年卫宗武华亭义塾刻本《春秋集注》十一卷、《纲领》一卷,宋刻《群经音辨》七卷。他藏的宋刻《尔雅注》三卷,被清代藏书家汪士钟“艺芸书舍”收藏,尔后又传入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他亲自校勘的宋刻《离骚集传》一卷,后被常熟毛氏“汲古阁”入藏,继后为曹寅、黄圣烈、汪士钟等人保存。正德八年,著《灼薪剧谈》二卷、《鲤退稿》和《存馀堂诗话》一卷。十五年,刻所编宋陆游《放翁律诗钞》四卷。次年,校刊周庾信《庾开府诗集》四卷、唐杜牧《樊川诗集》四卷、唐韦庄《浣花集》十卷、宋黄庭坚《黄太史精华录》八卷。
朱承爵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读书纪数略
清宫梦仁辑。8册,54卷。本书采集群书,分类编辑而成,并有注释。内分天、地、人、物四部。“人部”又分为29类,其中与法制关系密切的有9类:(1)法戒类,有居乡四约、余襄公从政六箴等136条。(2)伦品类,有妇七去、三不去等66条。(3)治道类,有十二教、五政、五赦等181条。(4)选课类,有审官六议等98条。(5)爵秩类,有六职、御史三院等237条。(6)贡赋类,有赋法九等等51条。(7)食货类,有理财三要等101条。(8)军政类,有兵制五变等200条。(9)刑律类,有三典、三赦、五禁、治狱期五、八刑、刑书四法、律例八字、左传九刑、刑狱十弊等58条。有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武英殿刊本。g
国学概论讲话
作者谭正璧,主要讲述了国学的相关知识。本书原版由蔡元培题写书名。这本书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凡国学上之基本知识,均已搜辑无遗。”全书如同一幅工笔画,纤毫毕现,细致入微。作为初窥国学门径的入门书,放置案头,随手翻检,很是轻便可喜。
都市一妇人
现代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上海新中国书局1932年11月初版,列入“新中国文艺丛书”。收《都市一妇人》、《贤贤》、《厨子》、《静》、《春》、《若墨医生》等短篇小说6篇。本集小说的内容比较复杂,有的反映都市社会的种种病态现象,有的歌颂在世俗社会里尚未泯灭的人情美,有的反映动荡不宁的社会现实。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都市一妇人》、《贤贤》和《静》等篇。《都市一妇人》(初载《创化月刊》第3号)表现城市生活中的昏暗现实和病态人生。女主人公以“小家碧玉”之身混迹于上流社会,因而不断遭到损害和蹂躏。游戏人生的消极态度使她遭受了更大的伤害,最后沦为一个老将军的外室、遗孀。痛苦和屈辱的生活使她滋生了报复的心理,她丧心病狂地摧残新婚的丈夫,最后不幸葬身水底,了却残生。作品描写了女主人公所遭受的精神苦难和扭曲的心灵,揭露了城市社会特别是上层社会的罪恶,凝结着对都市生活的否定性评价和思考。《贤贤》(初载《文艺月刊》第3卷第3期)塑造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年轻女大学生的形象。她愉快地享受着“一切可爱的生活”,对人生充满美好的憧憬,即使在无意中受到伤害,她也能给以宽容和理解,显示了一种崇高的情怀和美好的品德。作品以优美流畅的笔调歌颂了女主人公纯朴、开朗、美好的心灵。《静》(初载《创化月刊》创刊号)叙述一家老少因战乱受阻于旅途的遭遇。作品着力刻划了少女岳珉和儿童北生在灾难和死亡面前的心理活动。通过少年儿童天真稚气的心灵去感受严峻的现实人生,以他们美好希望的破灭映衬了战争的残酷、人生的凄凉。
玫瑰之影
入春以来,恹恹多病,长日但与药炉做伴,生趣萧索极矣。偶读报章,则见吾友鲁平,方续出其神妙之手腕,创为奇案以警世人。特苦勿获真相无以实我笔记,滋怅怅焉。日者吾友鲁平陡顾蜗居,相其容色,觉兴奋逾于常日。知其迩来必交佳运。因即以报端近事询之。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
佛典注疏。唐宗密撰。四卷。是唐佛陀多罗译《圆觉经》的注释书。据书首裴休序,宗密疏解《圆觉经》“凡大疏三卷、大钞十三卷、略疏两卷、小钞六卷、道场修证义十八卷,并行于世”。此书即是“略疏两卷”,因每卷又分为二,故实为四卷。疏分十门分别:一别起因缘、二藏乘分摄、三权实对辨、四分齐幽深、五所被机宜、六能诠体性、七宗趣通别、八修证阶差、九通释名题、十别解文义。在正释经文中又科为序、正说、流通三分。正宗分的十一问答又分为二,即初一问答“令信解真正成本起因”;后十问答“令依解修行随根证人”。疏后还附录《圭峰定慧禅师遥禀清凉国师书》一文。此书见载于宋《毗卢藏》、明《永乐南藏》、清《龙藏》等。《永乐南藏》作《大方广圆觉经略疏注》,《龙藏》作《圆觉经略疏》。
马有三相经
后汉西域沙门支曜译,说官马三善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