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

  • 道枢

    道枢

    《作者:曾慥道教炼养类书名。宋·曾慥编纂。四十二卷,计一百零八篇。慥,字伯端,福建晋江人。初为尚书郎,直宝文阁奉祠。博学高深,雅好诗赋。后隐居银峰,号至游居士。喜道家学说,采道教百家之精华,编次成此书。书名源于《庄子 ·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含有道术精要之意。举凡道教哲学、阴符、黄庭、太极、服气、炼精、大丹、呼吸、胎息、大还金丹、金碧龙虎、铅汞五行、参同契、入药镜、灵宝,无不辑为专篇,各家之说并列。于每一篇目下用四言韵语提示该篇要旨与传授本末。

  • 盘山语录

    盘山语录

    《作者:王志谨《盘山语录》是根据全真道盘山派创始人王志谨授徒答问的记录编辑而成的作品,它的语句活泼,思想圆通,其中所蕴涵的心性道德修养思想可谓是中国道教修养论中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盘山语录》心性道德修养论的提出是出于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关注、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使主体的道德追求与具体的真践实履相一致。这一修养论在以传统道家清静理论为宗的同时,兼融禅宗心性本净之说,故颇具道禅混融特色。它将“道法自然”作为立足点,使心性道融通为一体,认为修心即为炼性亦是合道。在宇宙本原“道”的统摄之下,王志谨更是将真性本心的纯真与至善的境界追求上升到天人合一命题下的中和之境。透过对“真”“善”“和”的境界追求体现道德修养理论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内修与外行相融通,内外兼顾、功行双全的“泯邪存正”“切己反省”“境上炼心、”的道德修养方法,以图达到天道与人道相合的和谐之境。《盘山语录》的道德修养论是将对形而上的“道”的追求落实在形而下的各个层面,以解决现实的人生问题。  

  • 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

    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

    《作者:胡愔题"太白山见素女胡愔撰"。《正统道藏》洞玄部灵图类载此书,题“太白山见素子胡愔撰”,文字略有异同,为同书之异本。前有序,末署大中二年戊辰(848)。为早期炼养著作。分述肺、心、肝、脾、肾、胆等五脏之修养法、治病法、导引法、吐纳法等。所述五脏之生理、病理、多与医理合。

  • 黄庭内景玉经注

    黄庭内景玉经注

    《作者:白履忠梁丘子(唐玄宗时人白履忠)注。《黄庭内景经》盖魏晋人所撰,主述存思法,梁丘子分三十六章注解之。

  • 黄庭外景玉经注

    黄庭外景玉经注

    《作者:白履忠梁丘子注。《外景经》盖成书于魏晋,亦主述存思诸神,梁丘子注,不分章。

  • 武夷集

    武夷集

    《作者:白玉蟾诗文集。南宋白玉蟾著。8卷。收入《修真十书》卷四十五至五十二,一部分为诗文,内容同《上清集》,一部分为道教应用文辞,如上章文词、法术咒语、历代天师赞(至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最后有崇安县尉赵汝渠一首七言诗为跋语,认为得此集,即是“半语轻逢至人授”。

  • 杂著指玄篇

    杂著指玄篇

    《作者:佚名收有《金丹四百字》(题张伯端作),《还源篇》(题石泰作),《丹髓歌》,《庭经》(题陈泥丸作),白玉蟾《金丹火候图》《修仙辨惑论》、《谢仙师寄书词》和《谢张紫阳书》等。《金丹四百字》以五言诗二十首,《还源篇》以五言诗八十一首,《丹髓歌》以七言诗三十四首论述内丹旨要,《庭经》以长歌形式咏内丹,《金丹火候图》以多幅图式,“设象以明大道之奥”,《修仙辨惑论》则为白玉蟾与其师陈楠设问答以论丹道。《谢仙师寄书词》,是白玉蟾获其师陈楠寄书后之答词;《谢张紫阳书》,是白玉蟾感概张伯端丹法高妙之作,二书皆为研究白玉蟾丹法之重要资料。

  • 金丹大成集

    金丹大成集

    《作者:萧廷芝道家内丹术著作。南宋·萧廷芝撰,五卷。卷一首为 《无极图说》,次为 《天心图》、《玄牝图》、《既济鼎图》、《河车图》、《周天火候图》、《泄天符火候图》、《六十卦火候图》、《大衍数图》、《金丹橐籥图》,又有《橐籥歌》、《金液还丹赋》、《金液还丹诗》、《金丹还丹论》,多侧重于内丹理论探讨。卷二为《金丹回答》,对内丹术中常用的九十三则名词术语作了简明扼要的解释。卷三为七言绝句八十一首,卷四为《乐道歌》、《茅庐得意歌》、《剑歌》、《赠谌高士辞往武夷歌》、《赠邹峰山歌》、《西江月》十二首、《南乡子》十二首、《读<参同契>作》,均概括自己性命双修心得之作。卷五为《解注崔公<入药镜>》、《解注吕公<沁园春>》,亦系两种重要的丹经注本。收入《修真十书》卷九至十三,《道藏》第一百二十三册。 《道藏辑要》 昴集。

  • 杂著捷径

    杂著捷径

    《作者:佚名收有《翠虚篇》(题泥丸先生陈朴传);烟萝子《体壳歌》、《内观经》;崔希范《天元入药镜》;曾慥《劝道歌》、《临江仙》;《钟离八段锦》、《吕公缚心猿诗》及《吕真人小成导引法》等内丹和养生著作。

  • 紫清指玄集

    紫清指玄集

    《作者:白玉蟾内丹学著作。宋代白玉蟾撰。本书为白玉蟾弟子彭耜所编白氏遗著之一,包括白氏生前有关内丹修持的论文以及遨游各地道观名刹有感而发的小品文,与同道友人应对的诗词歌赋等,就中尤以五论(《玄关显秘论》、《修仙辨惑论》、《性命日月论》、《谷神不死论》、《阴阳升降论》)、一赋 (《金液还丹赋》)、三文(《学道自勉文》、《东楼小参文》、《冬至小参文》)、四歌《大道歌》、《必竟凭地歌》、《快活歌》二首)为精要,阐发丹道养生之理,记述毕生参道练功心得,为后世所宗。载 《道藏精华录》。

  • 玉隆集

    玉隆集

    《作者:白玉蟾道士文集。南宋白玉蟾著。6卷。收入《修真十书》卷三十一至三十六。前2卷为诗文,多记江西各地道教宫观及其殿堂亭阁。中2卷为净明道祖师许逊传记及历代崇拜许真君之史实。后2卷为神仙传记,即《逍遥山群仙传》与《诸仙传》。此集主要内容多与江西道教及净明道有关,净明道本山为南昌西山玉隆万寿宫,故以名集。

  • 上清集

    上清集

    《作者:白玉蟾诗文别集。宋白玉蟾(葛长庚)著。八卷。计记一卷,诗三卷,词一卷,文三卷,有赋、序、说、铭、赞、疏语等。编入《道藏·洞真部》之《修真十书》卷三七至四四。

  • 运气要诀

    运气要诀

    《作者:吴谦运气著作。1卷。清·吴谦等编纂。刊于1742年。此书即《医宗金鉴》之卷35。本书将《内经》运气要语编成歌诀,并列图于前,俾学者一览即明其大纲旨要。全书共绘太虚、阴阳等图24幅,歌诀29章,图下歌后多有注语发其余蕴。此书因《医宗金鉴》而广为流传。

  • 灵宝毕法

    灵宝毕法

    《作者:钟离权内丹炼养经典。三卷。五代钟离权撰,吕岩传。约成书于五代后汉时期。钟离权,字云房,号正阳子,一号和谷子。生卒籍贯不详。据《神仙传》言钟离权京兆咸阳人(或谓燕台人)。仕汉为将军,兵失利后遁于终南山。遇东华帝君王玄甫授以至道。于 “石壁间获收 《灵宝经》三十卷,上部金诰,书元始所著,中部玉箓,元皇所述,下部真原义,太上所传,共数千言”,乃宵衣旰食,远虑深省,悟得玄机奥旨,“总而为三乘之法,名 《灵宝毕法》”,传于吕祖洞宾。此书取语录体裁,每篇列出《玉书》、《真源》、《真诀》、《道要》、《金诰》等书之议论,间予注解。作者将道家丹功分为小乘安乐延年法、中乘长生不死法、大乘超凡人圣法3类10法。以宇宙生成之理、阴阳演化之机阐论内丹气功理论。

  • 乐育堂语录

    乐育堂语录

    《作者:黄元吉道教天元丹法内炼著作。五卷。清黄裳述。约成书于清代末年。黄裳,字元吉,生卒不详,江西省丰城人。光绪年间(前后约十一年)曾在四川富顺县《乐育堂》讲过道,著有《乐育堂语录》、《道德讲义》(原名《道德经注释》,后为《道德经精义》,今称此名)、《道门语要》等书,另注有《醒心经》与《求心经》二书,未见传世。其姓字与元代黄元吉同。该书五卷,系黄元吉讲道时学生所记录的笔记,经弟子整理核正而流传于世。因本书原为讲课记录,较一般丹书通俗易懂,对诸如一阳生、炼心、炼己、进火采药、先天后天精气神、性命双修等内丹学说阐述均较明白。

  • 性命圭旨

    性命圭旨

    《作者:佚名中国道教气功重要著作。明代尹真人高弟著。重刊广传始自清康熙间。收入道藏精华录第9册。本书分元、享、利、贞4集,均以图配文,广撷先人功诀,以贯穿三教合一、性命双修为宗旨,系统阐述了内丹理论与具体修持层次。全书汇融道、佛、儒各家之说,以图配文,阐述道家内炼理论及具体功法,而其大要归于道教。书中论述内丹颇为详细,强调性命双修。本书内容丰富,阐述详切,绘图精工,为后学所称道,较有影响。

  • 金丹要诀

    金丹要诀

    《作者:伍守阳古代外丹术书。明伍守阳撰。一卷。主要论述炼丹的理论和方法。它以“先天”与“后天”、神气与形体的相互关系,论证外丹须与内丹相结合。“内丹者,守雌抱一,以有为无,凝成一点纯阴之体。外丹者,七返九还,自无而有,结成一点纯阳之气。二丹合,而为神仙,为天仙,为大罗金仙。”全篇由《金丹大旨》、《先天契后天说》、《制凡银凡铅真诀》、《制凡砂凡汞下手真诀》、《筑基说》、《死砂接生砂真诀》、《补母说》等构成,主旨为论述内外丹相结合才能成仙。收入《道藏辑要》毕集六、《道藏精华录百种》第一○册。

  • 金仙证论

    金仙证论

    《作者:柳华阳炼丹医学著作。不分卷。原题华阳柳师撰,撰年不详。此书系从道家著作中辑取有关炼丹论述而成。全书列序炼丹、正道浅说、炼己直论、小周天药物直论、风火炼精赋、禅机赋等18篇。书中强调“神乃心中之元神,神炁即肾中之元炁” 的重要性。现有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8年)重刻本。

  • 天仙心传

    天仙心传

    《作者:闵一得原夫运限无常,世运之通否,道运之明晦,其机由人,天地因而运转者。中古以上,人各完神,运无或蹇,道无或晦也。方今世尚,群务形声,力扫虚寂。其弊启自导师,初由讹会微言,忘却纯(音整)情则堕,以致自误误人;继而挟词以利己者,起而附和之,从而招招焉,以致学者大半堕其术中,死而不悔,全不悟妙有妙无,真实之相循,圣人特藉以观其窍妙。故其为用也,无情有情,惟一非二。

  • 大道真传

    大道真传

    《作者:魏尧《大道真传》是西蜀魏尧(则之)口述,由浙东陈孟笔录整理而成。《大道真传》所示最详尽处,当为“火候”一事。火候是丹学三大奥秘之一,为秘不轻传的机要,能掌握火候则丹可成,昧于火候万无一成。《大道真传》将火候逐节剖析,井然有序,可循层次而验。《一贯天机直讲·发端》中云:“谨于火候之逐节事条,紊其次第,少隐其义,以便学者自证。”《真传》和《直讲》实相表里,宜互相参照发明。凡《直讲》中未发之“火候逐节”,皆可从《真传》找到答案,故务请学者于两本细细参研。

猜你喜欢的书

生死时刻

生死时刻

共收入四篇007小说。《勇破钻石党》,中,非洲的钻石开采与销售为欧洲人带来巨大财富,但是财富与罪恶永远相伴相生。在规则、秩序之下,偷盗者无处不在,全球地下钻石供货量几乎不亚于公开市场的收购量。国际钻石安全组织(IDSO)应运而生,受国际钻石业巨头戴比尔斯公司的委托,在地下钻石走私的重灾区南非、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地,与走私分子展开了精彩的较量。《生死时刻》里,光天化日之下,苏联间谍准备秘密杀人。邦德举起口径0。308的来福枪,枪口隐匿存暗处,得找出那个狙击手,在千钧一发的时候向他扣动扳机……

巴黎伦敦落魄记

巴黎伦敦落魄记

《巴黎伦敦落魄记》写于1927年,奥威尔辞去在缅甸的职务,开始辗转于英国本岛和欧洲大陆。1933年,他以这段经历为题材写就了此书,叙述了在巴黎靠打零工度日,挣扎在社会底层,不久又回到伦敦,生活状况进一步恶化,沦为无业游民并颠沛流离的种种经历,展示了触目惊心又不失真实的奥威尔式的真相,对贫困与社会作了冷静的感想和评论,并透着黑色的幽默。

砂之器

砂之器

日本推理小说家松本清张创作的长篇推理小说,1960年到1961年期间在《读卖新闻》上连载,讲述身陷谜案的两位刑警的执着,以及为守住秘密而不惜杀人的凶手的命运 。凌晨四点八分,京滨—东北线首班电车即将由蒲田站发车,在发车前最后检查时,却在第七节车厢轮下发现了一具老人的尸体。警方解剖认定,死者在三四个小时前,先喝了混有催眠剂的酒,而后被人扼杀,继而被钝器击打面部,容貌尽毁……老人是谁?他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凶手是什么人?在负责此案的今西警官追查真凶的过程中,一个个重要相关人却接二连三地自然死亡。是巧合,还是神秘的杀人手法?曲折离奇的情节,在谜底揭开的时刻,却忽然显得沉重起来。

温泉

温泉

莫泊桑于188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又名《奥利奥尔山》。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作家。《温泉》是他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小说以女主人公克里斯蒂纳的爱情遭遇为主线,忠实生动地叙述了封建贵族阶级没落、资产阶级新旧交替过程。书中莫泊桑运用轻快灵活的笔法,塑造了贵族阶级、资产阶级、法国外省富裕农民及医生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并结合人物的心理变化来写景抒情,从而使这些人物,即使是次要人物,也各个活灵活现,神形兼备。

金刚三昧经注解

金刚三昧经注解

金刚三昧经注解,四卷,明圆澄注并序,明河跋。

成唯识论义蕴

成唯识论义蕴

凡五卷,或十卷。唐代道邑述。又作成唯识论蕴、成唯识论述记义蕴记、成唯识论述记义蕴、成唯识论疏义蕴、唯识义蕴。收于卍续藏第七十八册。本书为窥基所着成唯识论述记之注释书,摘出述记卷一至卷九之重要文句,加以注释。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