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华阳

柳华阳
  • 姓名:柳华阳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洪都(南昌)之乡人
  • 出生日期:1735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柳华阳(1735一?),清代道士,内丹学家,道号太常,生于清世宗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洪都(南昌)之乡人。伍柳派重要人物。柳华阳,其自幼聪慧颖悟,勤奋好学,受三教(儒、佛、道)文化熏陶,同时对佛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皖水双莲寺落发出家。其本人因受其师伍守阳的内丹道家思想影响,以僧人的身份研究道家内丹的修炼方法,秉承并丰富和发展了道家的内丹思想,同时成为了道教全真教龙门派第九代传人。后学者把他和伍守阳的丹法合为一派——伍柳派。柳华阳的内丹思想对中国道家的修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现代养生有着重要的启示。他在《慧命经》中记载:“幼而好佛,因入梵宇有悟,常怀方外想,见僧辄喜。一旦闻长者言,昔五祖三更时私授六祖道,侧听欢然,憬如梦觉,始知修炼家必赖师传,乃寻求不已。足迹遍荆楚之问,迄无所遇,后乃投皖水双莲寺落发出家,愈加咨访。凡三教之师,靡不参究,竞无悉慧命之旨者。”又经壶云大师点悟,开悟沏露,中边奥窍,罔不周至。以后隐迹江左(泛指江西以东地区),与碧蟾、了然、琼玉等道友,勤修切究。柳华阳于乾隆五十五年著《金仙证论》并序,于乾隆五十九年撰《慧命经》并于嘉庆四年(1799)补充撰著前后《危险说》于北京仁寿寺。

柳华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近代刘师培著。本书以辑录排比所论问题的文学评论与作家传记资料为主,再略加引申和案语,连缀而成。 全书共分五课,前两课为“概论”和“文笔之变”,后三课是按时代顺序论述汉魏六朝文学的概况与变迁,大部分篇幅在评论古文,其中对诗歌的发展概貌也作了简约核要的论述。其论魏诗曰“渐衰轻靡”,推重阮籍、嵇康的矫枉之功;其论晋诗的祖述与邅变曰:“晋代之诗如张华、张载之属,均与士衡体近,然左思、刘琨、郭璞所作,浑雄壮丽,出于嗣宗。 东晋之诗;其清峻之篇,大抵出自叔夜,惟许洵、支遁所作,虽多玄言,其体仍近士衡,自渊明起,乃合嵇阮之长,此晋诗迁变之大略”;其论宋诗独推颜延之、谢灵运,论齐梁文学之盛,强调了“上者”对文学的提倡崇尚的作用,其论陈代文学,指出其先衰后昌,列出了各代文学名家;最后总结了中古文学的四个特点:一曰矜言数典,以富博为长。指出“南朝之诗,始则工言景物,继则惟以数典为工”。二曰梁代宫体,别为新变。认为梁诗为淫艳宫体之始,徐摛、庾肩吾、徐陵、庾信诗尤为艳丽。三曰士崇讲谈,语悉成章。四曰谐隐之文,斯时益甚。最后指出齐梁文学“上变晋宋,下启隋唐”的关键在于“声律说的发明”和“文笔之区别”,接着便专门论述了这两个问题。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

道教经典。P.2399、Дх.1870+1622+240、S.2915。一卷。约成书于东晋、南朝。P.2399保存较完好,卷尾有标题。诸件除去重复共存经文二百四十四行。经中载“空洞灵章”(颂诗)三十二首,谓三十二天帝君侍卫元始天尊及诸神游宴于上天,诸天欢乐,祥异纷呈。三十二天帝君乃各诵《空洞灵章》一首,赞颂诸神游宴之乐及上天功德。谓有道者闻听或诵咏灵章,可福延万祖,魂神升天,保国主太平,以至身生水火,飞行上天。《正统道藏》未收。

镜湖自撰年谱

镜湖自撰年谱

清段光清撰。抄本。咸丰年间,作者曾任浙江知县、知府、宁绍台道、盐运使、按察使等职。谱中对所属各县佃农抗租,浙江人民响应太平天国起义,清朝官吏腐朽无能,英法等国在宁波胡作非为及当时商业、海运、海塘工程等有详尽记载。有中华书局1960年点校本。

礼文手钞

礼文手钞

礼文手钞,五卷,清颜元撰,子朱子曰:「凡礼有本有文。自其施于家者言之,则名分之守、爱敬之实,其本也;冠、昏、丧、祭仪章度数者,其文也。其本者有家日用之常体,固不可一日而不修,其文又皆所以纪纲人道之始终,虽其行之有时,施之有所,然非讲之素明,习之素熟,则其临事之际,亦无以合宜而应节,是亦不可一日而不讲且习焉者也。
  

观心食法

观心食法

全一卷。又称观食法。隋代智顗述。收于卍续藏第九十九册。本书教人以观法受食,成为般若食,显明空、假、中三观中道之旨趣,并引净名所言(卍续九九·五五上)‘非有烦恼,非离烦恼,非入定意,非起定意,是名食法’为旨趣。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咒经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咒经

一卷,失译。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之异译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