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谨

王志谨
  • 姓名:王志谨
  • 别名:号栖云子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曹州东明温里人
  • 出生日期:1177
  • 逝世日期:1263
  • 民族族群:

王志谨(1177 — 1263),号栖云子,曹州东明温里人。弱冠出家,最初师事郝大通,郝大通仙逝以后,追随丘处机北游燕蓟,修道于盘山西涧。王志谨开道盘山时期,前来参问者络绎不绝,门下弟子更是不可胜计,道价隆高,令闻遐播。


丘处机仙逝以后,王志谨率众离开盘山,南赴汁梁,途中弘道布教,随立宫观,大开教门。元太宗五年,王志谨于汁梁王重阳升霞之地,修建朝元宫,后朝元宫成为王志谨一系传道的根据地。王志谨往来于燕、汁两地,以弘道为己任,大阐玄风。


王志谨作为全真道第三代弟子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全真道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王志谨对全真道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全真道心性论的重构上。王志谨在继承早期全真道心性论思想基础上,从个人修炼经验出发,对全真心性论进行重构,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心性理论。王志谨的心性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一书中,该书由王志谨之徒论志焕依据其言行编篡而成。王志谨在继承早期全真道性命双修、重性轻命、全真而仙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心性理论。在心性论上,王志谨在强调性命双修的同时,表现出以性统命的倾向。同时特别重视心在心性修炼中的作用,将心分为真心和人心,倡导以炼心为本,通过心性修炼,去除情欲,明澈真心。在工夫论上,王志谨坚持内功外行,在内功上重视炼心,坚持以心炼心的同时,还提出境上炼心的修炼方法,主张通过打尘劳等方式使本来真心得以呈现。此外,王志谨重视外行的作用,教导修道者在修行过程中要注意外积功行。除了心性论上的创建,王志谨还以弘道为己任,不仅广兴琳宇、大开教门,还崇修黄篆、济世利人,扩大了全真道的社会影响,促进了全真道在燕、汁地区的发展。王之纲所撰《玉清观碑》称赞道“自长春应召,至诚明主席,五六十年间,非无修心炼性,超世出尘之士,俱未若惠慈利物至德真人,年弥高,德弥邵,疑然为一代大宗师也。”

猜你喜欢的书

中途岛奇迹

中途岛奇迹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是一支弱势部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辉煌战例。 在珍珠港遭到毁灭性重创后,一支仅有28艘舰艇的美国舰队,面对的是趾高气扬、拥有88艘舰艇的日本舰队。美国人派出一波又一波前去轰炸日本舰队的飞机,都被日本人像拍苍蝇似的击落了。但是在此战结束时,美国人却创造了奇迹,从而彻底扭转了美守日攻的战略态势,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途岛奇迹》解释了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讲述这段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的,是见证这段历史的双方指挥员和作战人员。本书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和作战指挥艺术不可多得的材料。

元旦

元旦

《元旦》 这部小说中以美国社会转型时期为背景,揭示了伦理道德情境的特殊性以及伦理道德规范的时空性,表达了华顿伦理道德相对性的观点.虽然华顿的伦理道德相对论 观点对当时纽约上流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做出了批判,但华顿并未冲破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桎梏.华顿在伦理道德的理想之路上做出了努力,但最终还是回归到传 统伦理道德观念的范畴内,这就决定了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利奇只能成为传统伦理道德的牺牲品而不是掘墓人

江汉丛谈

江汉丛谈

地理杂志。明陈士元撰。二卷。士元字心叔,湖广应城(今属湖北)人。嘉靖进士。历官无考。著有《易象钩解》。该书以楚地故实,用问答形式,编辑成书。凡一万七千余字。卷一分风后、舜陵、舜妃、宛委、息壤、玄夷、九井等十条。卷二载子文、孟宗、三楚、竹王、槃瓠等十条,总计二十条。有《艺海珠尘》本、 《湖北丛书》本等,又《续说郛》本为一卷。卷首自序称:此书乃年老家居时,“有公安友生成仁卿奉檄校楚志,道经应城,造余环碧园,讯楚中古昔奇事,……余乃据所讯,漫答之,侍童录为二卷,题曰‘江汉丛谈’”。可知此书为集楚地故实众说异同者,加以疏通证明的笔记资料。

廿二史劄记

廿二史劄记

中国古代读书笔记性质的史学著作。赵翼著。作于乾隆六十年(1795),曾刊板行世。后收入《瓯北全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广州广雅书局和二十八年(1902)湖南新化西畲山馆曾加以翻刻。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经王树民校证的《廿二史札记校正》。赵翼(1727—1814),字云松,号瓯北,中国清代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中进士,援翰林院编修,预修《通鉴辑览》。后外放任职。中年即以母病乞归,不复出仕。主讲安定书院,专心著述。三十六卷,补遗一卷。乾隆六十年(1795)写成。所考内容实为二十四史,因当时《旧唐书》及《旧五代史》尚未列为正史,故称二十二史。内容是以笔记形式对各史的编撰体例、内容、史料来源、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校勘、考订和评论。

汉书

汉书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作者东汉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县东北)人。明帝永平元年(58)在其父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开始私撰汉史。5年后,有人上书明帝,控告他私改国史,被捕入狱。弟班超上书解释,明帝阅读了著作的初稿,很赞赏他的才华,召为兰台令史,著《汉书》。过了一年,升为郎,典校秘书,并继续《汉书》的编著工作。经过20余年努力,至章帝建初七年(82)基本完成,《汉书》的一部分“志”、“表”是在他死后由妹班昭和马续续成的。本书在体制上承袭《史记》,只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有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篇。它叙述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兴亡历史。本书真实地记载了西汉时代的历史风貌,对于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作为史传文学,书中有不少传记写得十分成功,它注重通过具体生动情节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摹声绘影,笔触工致,语言简练整饬,详赡严密。另外,书中附录了大量的辞赋和散文,这是后世文章家喜好《汉书》的一个原因,但也影响了它叙事的集中和人物特征的鲜明、突出。

长者音悦经

长者音悦经

一卷,吴支谦译。王舍城之音悦长者,得四种之吉祥,佛往赞叹之,使植福。后得四种之不吉祥,尼犍子往赞叹之,乃被痛打。佛因说长者之夙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