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谨

- 姓名:王志谨
- 别名:号栖云子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曹州东明温里人
- 出生日期:1177
- 逝世日期:1263
- 民族族群:
王志谨(1177 — 1263),号栖云子,曹州东明温里人。弱冠出家,最初师事郝大通,郝大通仙逝以后,追随丘处机北游燕蓟,修道于盘山西涧。王志谨开道盘山时期,前来参问者络绎不绝,门下弟子更是不可胜计,道价隆高,令闻遐播。
丘处机仙逝以后,王志谨率众离开盘山,南赴汁梁,途中弘道布教,随立宫观,大开教门。元太宗五年,王志谨于汁梁王重阳升霞之地,修建朝元宫,后朝元宫成为王志谨一系传道的根据地。王志谨往来于燕、汁两地,以弘道为己任,大阐玄风。
王志谨作为全真道第三代弟子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全真道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王志谨对全真道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全真道心性论的重构上。王志谨在继承早期全真道心性论思想基础上,从个人修炼经验出发,对全真心性论进行重构,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心性理论。王志谨的心性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一书中,该书由王志谨之徒论志焕依据其言行编篡而成。王志谨在继承早期全真道性命双修、重性轻命、全真而仙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心性理论。在心性论上,王志谨在强调性命双修的同时,表现出以性统命的倾向。同时特别重视心在心性修炼中的作用,将心分为真心和人心,倡导以炼心为本,通过心性修炼,去除情欲,明澈真心。在工夫论上,王志谨坚持内功外行,在内功上重视炼心,坚持以心炼心的同时,还提出境上炼心的修炼方法,主张通过打尘劳等方式使本来真心得以呈现。此外,王志谨重视外行的作用,教导修道者在修行过程中要注意外积功行。除了心性论上的创建,王志谨还以弘道为己任,不仅广兴琳宇、大开教门,还崇修黄篆、济世利人,扩大了全真道的社会影响,促进了全真道在燕、汁地区的发展。王之纲所撰《玉清观碑》称赞道“自长春应召,至诚明主席,五六十年间,非无修心炼性,超世出尘之士,俱未若惠慈利物至德真人,年弥高,德弥邵,疑然为一代大宗师也。”
猜你喜欢的书
被毁灭的人
小说讲述了超能侦探鲍维尔为寻找一件诡异的杀人案件的真相,踏上为死者复仇之路的悬念推理故事。好的故事能够娱乐人心,伟大的故事更激发起我们对于自身生命、梦想及价值的探索。《被毁灭的人》不仅具有曲折的情节,还表现出作者敏锐的洞察力、独有的创造力和远超出其创作年代的前卫思想,这部作品于是被定位成现代科幻小说中的经典。贝斯特拒绝让自己的小说陷入好人对坏人、正义对邪恶的陈旧模式,而是进一步深入,探索我们的本性,最后对人类本性和潜能作出了富于热爱祖国的总结。这部经典科幻小说同时也是一部不同凡响的关于警匪较量的小说。贝斯特还在其中加入心灵感应的设定,于是小说中智慧的较量便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这也是贝斯特写得最酣畅淋漓、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曲江集
二十卷。唐张九龄撰。张九龄名又作张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广东韶关)人,景龙进士,诗人,政治家,官至唐大臣。为官廉洁,且风度潇洒,对事敏感,他不避权要,直言上书,劝姚崇应该用人唯贤而不以私情。其诗除少量应制之作外,尽为五言。其五古多兴寄之作,诗风朴质遒劲,善于抒情,情意深长,韵味隽永。在开元诗坛影响很大。沈德潜在《唐诗别裁》(卷一)中评张九龄的诗云:“唐初五言古诗渐趋于律,风格未进,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诗品乃醇。”王维把他看作哲人典范。僧皎然评其诗曰:“诗歌据上游”(《唐诗纪事》卷一五)。明人胡震亨明确提出:“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曲江集》全称《曲江张先生文集》,是一部相当丰富、完整的诗文集。其中诗、赋共五卷,敕、书十一卷,碑、铭四卷,诗二百一十三首,赋六篇。张九龄的诗多发自胸臆,情意真切,没有雕饰,这与唐代早期李峤、沈、宋的诗风大不相同,可是他的清新的诗风,最初未被人所赏识,如张说虽着重文才,却指责张九龄文章缺少富艳的藻饰。这正是张九龄高出诸人之处。“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唐音癸签》卷九)明人胡震亨对张九龄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影响给予了确切的评价。有明万历十二年 (1584)《唐丞相曲江张先生文集》十二卷本,附录一卷,清雍正十年(1732)张世纲校刊十二卷本,附伪托张九龄著 《千秋金鉴录》五卷和附录一卷。
正一出官章仪
正一出官章仪。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系早期天师道出官上章醮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科仪。出身中五体真官诸神,收录、斩杀恶人,追捕叛逃,拘鬼打入地狱,并有其他禁厌法。
灵鬼志
志怪小说集,三卷,东晋荀氏撰。荀氏名字籍里未详。是编所记皆鬼神怪异、佛教灵验之事。原书今佚,佚文散见《法苑珠林》、《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书。《说郛》本存一卷。《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 《旧唐志》同, 《新唐志》入小说家类。该书大约北宋亡佚,而且古无辑本。鲁迅《古小说钩沉》于《世说》注、《法苑珠林》及唐宋诸类书中辑其遗文二十四条,其中《嵇康》、 《蔡谟》、 《李通》诸条系误收《灵异志》和《虚异志》。该书原曾分篇,鲁迅辑本中有题作《灵鬼志·谣征》篇者,但仅此一篇而已,其他各篇篇名,均不可考知。
辅成王周公摄政
元杂剧剧本。简名《周公摄政》。郑光祖撰。末本。此剧曲文全存,科白简略。剧演周武王灭殷后,周公请封纣子武庚,以维殷祀。另封管叔、蔡叔、霍权前往监视,号“三监”。武王病重,周公祝告天帝,愿以身代死;开金縢木柜查看卜兆书。适王命急宣,慌乱中将祝册误置金縢木柜中。周武王托孤,赐周公“如朕亲临”剑,周公佩之坐新君周成王侧,“抱孤摄政”。三监流言:“公将不利于孺子”,伙同武庚反周,京畿震动,周公自请处分,以息流言,太后不允。周公乃请留妻儿做人质,亲自领军东征。周公东征后,周成王发现金縢木柜中周公以身代武王死的祝册,流言不攻自破。周公平叛归来,成王亲迎。武庚与三监都被擒获,并分别给予处分。于是周公请求归政。此剧本事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杂剧所演,与史实基本相符,故语言多套用经史成语,往往有生涩呆板之弊。现存版本仅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一种。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十卷,唐义净译。揭受戒说戒忏悔等诸种所关之一一羯磨法者。其事数多,故曰百。就其事为一一之羯磨别,故曰一。梵EkaśataKarm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