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履忠

白履忠
  • 姓名:白履忠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白履忠,唐经学家,隐士。生卒年月不详,约公元705年左右在世,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博涉文史。曾隐居于古大梁城,时人号为梁丘子。景云中,征拜校书郎。寻弃官而归。开元十年(722年),刑部尚书王志愔上表称履忠隐居读书,苦守贞操,有古人之风,堪代褚无量、马怀素入阁侍读。十七年,国子祭酒杨场又荐其可任学官。及征赴京师,以老病辞,不任职事。诏赐朝散大夫。留京数月而表请还乡。寻寿终。曾注《老子》及《黄庭内景经》,著有《三玄精辨论》一卷及文集一○卷。《道藏》中收其《黄庭内景玉经注》三卷,宋石泰辑《修真十书》中收其《黄庭外景玉经注》。《全唐诗补编·续拾》收其诗一首。《旧唐书》卷一九二、《新唐书》卷一九六有其传。

猜你喜欢的书

洗心斋读易述

洗心斋读易述

明潘士藻撰。十七卷。《四库全书》本。亦题曰《读易述》。此书阐释《周易》经传,大致采用义理之学。前十卷为上下经,后七卷为《系辞》以下诸传。其体例乃先列己见,复采缀诸家之说附于后。《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前有焦竑《序》,称:‘主理莫备于房审权,主象莫备于李鼎祚,士藻裒而择之。’则所据旧说,惟采《周易义海》、《周易集解》二书。然大旨多主于义理,故取《义海》者较多;《集解》所载如虞翻、干宝诸家涉于象数者,率置不录。每条皆先述己见,再列前儒旧说。所取以房审权 《周易义海》(或李衡 《周易义海撮要》) 为主,间亦参用李鼎祚《周易集解》。重义理,间涉象数。

双烈记

双烈记

明代传奇剧本。又名《麒麟记》。张四维撰。《曲品》著录。根据《宋史·韩世忠传》敷演。写宋韩世忠投军京口,遇妓女梁红玉,结为夫妇。鸨母嫌弃穷军汉,韩忿而出走,在镇压方腊和勤王报国中得官,率兵驻守镇江,抗拒金兵。梁红玉从戎助夫,金山江上一仗,大败金兀术,将金兵围困在黄天荡内。金兀术买通奸细,掘河故道逃走。梁为国忘私,上本弹劾韩骄兵纵敌。朝廷念韩世忠夫妇之忠义,非但未降罪,反而擢升韩为横海、武宁、安化三军节度使,梁氏亦封为两国夫人。后因秦桧谋害岳飞,韩世忠面斥权奸,悲愤辞官,夫妻隐居西湖。剧中梁红玉击鼓战金山事,一直为后人所称颂。今京剧、汉剧、徽剧及川剧中,都有《战金山》(或名《娘子军》、《黄天荡》)剧目,皆来源于此。今存明刊本和清抄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明末汲古阁原刻本影印。

东海若解

东海若解

东海若解,一卷,唐柳宗元著,清实贤解。东海若,收于柳河东集卷二十铭杂题部、全唐文卷五八六、居士传卷十九。内容叙述一海神东海若,登上孟猪冈,拾有二瓠,中混海水且满粪壤蛲蛔,海神将之密封投海。后一瓠从海神之教,于荒岛破瓠,去群秽而令海水复归于大海;一瓠则不知己之臭秽,犹以海水自负,遂令海水不复归大海。此寓言,后者寓意我即本来佛,拨无现实之五浊、三有、无明、十二类等,固执于无善无恶、无因无果、无修无证、无佛无众生等性空之立场;前者寓意从圣人之教,修念佛三昧,舍去群恶,广集万行,居圣者之地,得同于佛之智见。

山家义苑

山家义苑

凡二卷。宋代天台宗僧可观(1092~1182)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本书旨在祖述天台宗山家派四明知礼门下之南屏派,并论述天台宗之要义。内容计有,卷上:双游义、金錍义十篇、十不二门中总别义、辨岳师三千书。卷下:部教义、定教义、受戒普说、议兰盆五章、初焰正义、料简借别名通等。全书除阐释天台教判之外,亦论及观无量寿经中‘五逆谤法’之义、梵网戒疏中之受戒要义,此外对宋代天台宗山家山外之争论,就佛身常住说、佛性说、事理三千说等问题,而评述四明知礼、净觉仁岳、孤山智圆等诸师之见解。为有关宋代天台宗之重要论典。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

三宝尊菩萨造 大域龙菩萨造本论 宋 施护等译

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一卷,赵宋天息灾译。佛在灵山,以观自在菩萨之请,说小字之般若真言。又说胜妙般若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