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廷芝

萧廷芝
  • 姓名:萧廷芝
  • 别名:字元瑞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萧廷之,宋代道士。字天来,号紫虚了真子。本名挺之。生卒年不详,福州人。从彭耜授金丹秘要,专习内丹。著有《金丹大成集》。其词见《鸣鹤馀音》、《全宋词》及《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修真十书》所引。

萧廷芝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修女

修女

法国作家狄德罗长篇小说, 1760年成书,1796年作者逝世后才正式发表。 小说女人公苏珊自幼被父母强行送进修道院,心灵遭受巨大痛苦和折磨。她不堪修院中穿苦衣、受鞭刑的可怖生活,设法逃出人间地狱,在巴黎隐名埋姓,当了女工,但生活比修道院中略胜无几。 《修女》一方面涉及到宗教内幕,一方面又接触到社会问题。苏珊是个私生女。她的悲苦经历是对资产阶级家庭财产关系的一种控诉。小说还对禁欲主义进行了批判。苏珊说:“修道院比囚禁盗匪的监狱还要可怕4百倍”,那里窒息人性的苦修,会把一个个无辜少女活活“修”死。但作品中有对教会上层分子的美化,这无形削弱了批判的份量。 小说以修女苏珊自述方式写成,读来生动亲切。

微神集

微神集

现代短篇小说集。老舍著。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7年4月初版,列入“晨光文艺丛书”。收短篇小说17篇:《上任》、《牺牲》、《柳屯的》、《毛毛虫》、《善人》、《邻居们》、《大悲寺外》、《马裤先生》、《微神》、《开市大吉》、《歪毛儿》、《柳家大院》、《抱孙》、《黑白李》、《眼镜》、《铁牛和病鸭》、《也是三角》。前有《自序》一篇。 这是作者自编的短篇小说集,经过严格的筛选。这些作品含义严肃,思想深刻,或谴责丑恶的社会现象,或关注普通人民群众的人生命运。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上任》、《牺牲》、《微神》、《柳家大院》等篇。《上任》描写一群“弃暗投明”的土匪头目上任治安稽察官而继续通匪容匪的罪恶勾当,揭示出官匪一家的社会黑幕,鞭挞了社会黑势力的危害。《牺牲》刻划了买办知识分子毛博士崇洋媚外的丑恶嘴险。他一身洋装,满嘴女人和好莱坞,“他不喜欢中国人的一切”,骂中国人“野蛮”、“脏”,甚至看不起同行的中国教授。他认为“在中国当个国民是非常冤枉的事”,做什么都要作出“牺牲”。他在所谓“美国精神”的装饰下干出了种种荒唐无耻的行径,最后被送入了疯人院。《微神》是老舍自己非常喜欢的作品。春暖花开时节,“我”来到了过去情人的故居,回忆起甜蜜而凄惨的初恋:“我”与“她”真诚相爱,然而为生计所逼,“我”只身飘零南洋,“她”却沦为暗娼,当“我”从南洋归来时,“她”却自杀了,为的是永远活在“我”的心中,留给“我”的“永远是青春”。春色中的“微神”境界被粉碎了,心中涌起了对多舛人生的感叹和哀怨。《柳家大院》通过一个小媳妇被折磨致死的悲惨故事,揭示出封建礼教的残忍和现代帝国主义所标榜的“文明”的虚伪性。这些作品在艺术上体现出幽默凝重的风格特征。如在《牺牲》中把毛博士写成一个“自私自利而好摹仿的猴子”,其幽默的讽刺和调笑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书法离钩

书法离钩

十卷。书论。明代潘之淙撰。之淙,字无声,号达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所著《书法离钩》汇集了前代各家书法论著精华,分为八十一类编纂成集。卷一分为源流、六义、四学、证非、述传、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飞白、楷书、行书、急就、草书十五个细目,论述六书源流;卷二至卷六分取法、初学、执笔、操手、用笔、笔锋、定心、知道、从性、适志、解悟、记异、学篆、学隶、学楷、学行、学草、论写、论血、论骨、论筋、论肉、论脉、体式、形状、气势、布置、运用、肥瘠、方圆、迟速、劲软、结构、弊病、钟意、灌法、心颂、纲目、八法、一侧、二勒、三弩、四趯、五策、六掠、七啄、八磔、点例、勾例、撇例、笃学、临书、摹书、书丹、辨惑、先后、误写、利器五十八个细目,论述学书方法;卷七至卷八分为品题、赏鉴;卷九分为法帖、原笔、原墨、原砚、原纸五个细目,讲法帖及文房四宝;卷十为均韵。分类虽支离破碎、漫无系统,但从以上细目可清楚看出此书主旨在于阐述书法名家笔法,主张学书只有在学得前人方法基础上,然后才有创造。后人评此书多袭旧说,且在编辑中漫无系统,出处不尽注明。书名“离钩”二字是采用佛家语“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的意思。有《惜阴轩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全书集成初编》本。

药治通义

药治通义

中药学著作。12卷。日本。丹波元坚(亦柔)撰。成书于1836年。本书论述用药的方法和原则,方剂的配伍与组成,汗、吐、下、清、温、补等治疗要旨,各种剂型,药物分量,外治法以及药物的服用,贮藏等多方面内容。全书百余篇文章,每篇均首引历代医家的原文,附以作者的按语,是一部关于中药治疗理论的专著。本书于1884年载于丛书《聿修堂医书》中,也见于“皇汉”医学丛书中,1955年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重印有“皇汉”医学丛书本。

清风亭稿

清风亭稿

八卷。明童轩(1425—1498)撰。童轩,字士昂,鄱阳 (今属江西)人。景泰二年(1415)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历任寿昌知县、云南提学佥事。成化初,以右副都御史总制松潘军务,后又进南礼部尚书。著有 《梦要览》、《清风亭稿》、《枕肱集》等。据《千顷堂书目》载《清风亭稿》十卷。而此集共八卷,其中骚赋一卷,诗七卷。为其门人李澄所编,刘珝、张弼评之。后有魏骥、杨守陈、沈周诸人题词。较《千顷堂书目》少三卷,未知为原本佚脱,为黄虞稷误记。戴冠濯《缨亭笔记》称童轩性寡和,不妄取予。居南京日,家人衣食或不给。惟王恕馈以米及白金,或不受。毗陵(今江苏常州)王与知其介,不敢致馈。有以礼币求文者,导使诣童轩,童轩亦不纳。其人品本为高洁。其诗亦雅淡绝俗。然在明代不以诗名。殆正德以后北地、信阳之说盛行,寥寥清音,不谐俗尚故。朱彝尊 《明诗综》仅录其忆金陵五言律诗一首,未尽所长。又引周吉父之言,称其“九日诗 ‘黄菊酒香人病后,白苹风冷雁来引’。草堂诗‘草堂夜雨生科斗,花径春风唤栗留’两联。亦非其至。”或朱彝尊偶未见其全集,亦未可知。童轩别有 《枕肱集》二十卷,又有 《海岳涓淡》、《谕蜀稿》。《千顷堂书目》尚著录,但未见。其存佚盖莫之详。四库已存目。

观经变像经文偈颂

观经变像经文偈颂

《观经变像经文偈颂》,中国人所撰佛教文献,作者不详。刊刻於南宋赵智凤镌刻的宝顶山石窟大佛湾北岩观经变像龛。 全国石窟中观经变并不鲜见,但变像与变文并列的不多;规模如此宏大、内容如此丰富则甚为罕见。特别是「十六观」的造像取材,他处多以刻韦提希夫人像为正,本龛却刻了十六个不同阶层的男、女人物像,并把各观想中经文浓缩成二十字的偈颂刊刻在图旁,为各处石窟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