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尧

- 姓名:魏尧
- 别名:字则之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四川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魏尧,生卒年月不详,四川人,字则之,盖取《论语》中“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之意,又号后觉道人。魏尧一生好道,精通三教经典。 魏尧自云:“获闻妙谛于真师”,始抉破丹道秘机。魏尧所获真师,果系何人?其在《一贯天机直讲·卷一·第三讲》中有云:“吾师汪真人”;在同书《第四讲》中又云:“吾师东亭先生”。因此得知,魏尧所获真师就是体真山人汪东亭先生。既得师丹诀,后又参以三教精华,证以身体力行,所获颇丰。其谓:“因道为大公之物,我汪师亦以普渡为心,所以上继其志;且道不可私,既受此道,应以宏道为己责,譬如吕祖普渡之心,至今未了,所以到处开鸾宣化。至于成道,必须三千八百功行,然若有诚心一念,亦可满愿,不可畏难也。我辈应以利济为心,济一人不如济多数之人;济多数之人,不如济天下之人。能济天下之人,于心方稍尽矣。”(《一贯天机直讲·第十三讲》)故在1924年12月22日(即甲子年冬至日)召集同道,在北京传道讲学,拨迷指悟,钩沈发微,直至翌年四月初八(公元1925年4月30日),共讲课49次。其所讲内容经浙江陈威公孟根据听课笔记,整理编印成讲义,名《一贯天机直讲》,计四卷二十一讲。另外经陈公孟纪录整理的尚有《大道真传口诀》一书,计六讲(现存抄本),羽翼《一贯天机直讲》。此两书堪称表里,均天机毕露,直泄西派真传秘机,易学易懂,真可谓西派后学的指路明灯。魏则之尚有托张三丰降笔所著之《大道真传》,计九篇。
魏尧,是西派丹法的第四代传人,是当时比较活跃且颇有影响力的内丹家。其著作不仅对西派丹法,多有论述,且对历来诸多丹经较为含糊不清的丹法修炼次第有比较清晰的论述。魏尧本人的内丹思想是在继承西派丹道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了自己的实际修炼经验而进行的创新。因此,从研究近现代道教思想史和内丹学史来说,对魏尧内丹思想的个案研究是具有相当大的意义。魏尧内丹思想的直接来源是西派内丹功法,在此基础上,他广泛吸收其他内丹学派如钟吕及北宗、中派、张三丰一脉、伍柳派等各家学说,并援引儒释两家的修养功夫融合到其内丹思想中。魏尧的宇宙论和性命论是在继承元代内丹家吸收理学“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观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富有西派丹法特色的宇宙观。其显著特点是,强调万物的生化由虚空而生。魏尧的性命论与之前丹家一样以神气来解释性命,不同的是他以佛教的中阴观来解释人后天之性,可见佛教对其思想的影响。
猜你喜欢的书
治国策
尼扎姆·莫尔克(1019—1092)以曾任塞尔柱帝国宰相近三十年之资,写下《治国策》一书,以为苏丹们所镜鉴。书中探讨社会中的正义、有效统治、政府角色以及国家所面临的威胁等问题,提出对塞尔柱帝国的政治、经济、司法和宗教的看法和建议。该书反映了9—11世纪西亚、中亚和北非的经济、政治、司法、宗教、文化和意识诸多方面的情况,是十一世纪末留下来的著名文学作品和珍贵的史学著作,也是研究这些地区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
内经评文灵枢
医经类著作。清周学海撰。三十六卷。学海有《周氏医学丛书》已著录。是书刊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含《素问评文》二十四卷(附《遗篇》)和《灵枢评文》十二卷。依通行本《内经》之编次,用品评方式,根据诵读古文的要求,通过注文及旁注逐条评述。从文字及医理的角度,阐述撰者的见解,简洁明了。对学习及研究《内经》颇有裨益。有《周氏医学丛书》二集本及单行本。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原不题撰人,书中载唐天皇(唐高宗)问道于中岳潘尊师(潘师正),当系唐代上清派道士所作。南宋《秘目》着录此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三卷,收入太平部。此书内容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上卷一至八页)概述道教及道门经法肇起原由,并解释三天、三洞 、三君、十二部经、三乘、三界、四等、六度行、六根、四大、五荫、三业、五苦、三涂等名同术语乏义,第二部分(上卷九页——下卷二页)是唐高宗与潘师正关于道教绎法之问答记录档,解答的问题有存三守一、发际九宫、六合寓、道教阶梯证果、天尊名号阶级、天尊十身、诸天圣真名号居处、诸真位业品级、三十六天名号、日月星宿之神、玄中大法师十号等等。第三部分(下卷二至十七页)为道教法术名词解释,所释名词有二乘、一念、二景、二气……等等,约百余条。第四部分(下卷十七至二十页)摘录《海空智藏经》,解释有关修持心性观慧之名词术语,如「三阶」、「十心」、「十行」、「十回」、「十转」、「十种障」等等。全书所释道教经法名义约一百四十余条,实为一部解释道教义理之小辞书。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经名: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又称《九真升玄文》。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期。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经中曰: “右《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其道毕矣。其 下弓 (卷)是《太上九真中经》。书虽有上下序诀,然别法异用, 不相干也。”《九真中经》为六朝古上清经,本经该出自 《九真中 经》之后。副题曰: “一名 《上清太上回元九道飞行羽经》。”《云 笈七签》卷8《释回元九道飞行羽经》称此经又名《白羽黑翮飞行 羽经》。《白羽黑翮飞行羽经》著录于《上清大洞真经目》,亦是六 朝古上清经。以此推断,本经亦出自六朝。劝人存思北斗九精。
缁衣集传
四卷。明黄道周撰。是书为崇祯十一年(1628)黄道周官少詹事时所进《礼记》注五篇之四。《缁衣》为《礼记》篇名。黄道周将《缁衣》分为二十三章,卷一共七章:不烦第一,咸服第二,殊心第三,民表第四,好仁第五,王言第六,禁行第七;卷二共六章:德壹第八,壹德第九,示厚第十,不劳第十一,成教第十二,忠敬第十三;卷三共五章:亲贤第十四,慎溺第十五,体会第十六,壹类第十七,好正第十八;卷四共五章:坚着第十九,德惠第二十,声成第二十一,成信第二十二,恒德第二十三。每章各证以史事二百余条,以明好恶、刑赏之道。其训释之意在于讽谏,故所采于君心好恶,纲领之原,以至三代而下治乱盛衰之故无不包举。有康熙中刊本、《石斋全书》本。
金刚经
在中国流传最广的 一部佛经。属般若类经典,全称《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金刚喻坚固,这部佛经的名称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以金刚坚固之志和大智慧之心乘度彼岸”。《金刚经》为佛弟子阿难记述,如所有佛经一样,以 “如是我闻” 这句套语开篇,然后记录了释迦牟尼世尊在舍卫国给孤独园与长者须菩提的答问。释迦牟尼以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的三段论式,阐发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相者则是非相” 的“性空幻有” 的基本观念,说明般若 (智慧) 就是不著事相 (无相),不生留恋 (不住)。卷末有四句偈文,为全经点睛之笔: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谓 “有为法”,据注家说,就是 “凡有所为者皆是,上自天地造化,下至人之所为,皆 ‘有为法’。” 《金刚经》有六种译本,最早由鸠摩罗什译成汉文,后来真谛、玄奘、义净等翻译名家都曾重译过,但鸠摩罗什的译本最为流行。由于篇幅简约 (全经仅五千二百余字),述义深刻,文字通俗,所以流传颇广。禅宗五祖弘忍传教就以 《金刚经》为主,常劝僧俗持诵,说是这样 “即得见性,直了成佛”。六祖慧能是文盲,不识一字,但偶然听见别人念诵 《金刚经》,就豁然感悟,后遂以 《金刚经》作为禅宗的法宝。历代为其作注者不下百家,包括唐玄宗、明太祖、明成祖等帝王,堪成佛经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