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

- 姓名:白玉蟾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琼山
- 出生日期:1134
- 逝世日期:1229
- 民族族群:
白玉蟾(1134~1229),原名葛长庚,乳名石蜍,字白臾、如晦、以阅、众甫,号海琼子、云外子、海南翁、武夷翁,又称琼琯、琼山道人、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原籍福建闽清,祖父董教琼州,落籍琼山。他于南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3月15日生于琼山县五原都显屋村(今琼山县美安镇典读村)。六岁丧父,母亲改嫁澄迈县城东郊白家,改姓名为白玉蟾。
白玉蟾天资聪慧,七八岁即能背诵九经,12岁应童子科,主考官命赋《织机诗》,即应而赋曰: “大地山河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作一匹,日月如梭天外飞。”主考官认为他太骄狂,未录取。
考场失败对他刺激很大,因此“厌秽风尘,臊膻名利,慕长生久视之道,喜神通变化之术。”16岁离家云游寻师,曾赋《少年行》一诗曰:“寸心铁石壮,一面冰霜寒。落笔鬼神哭,出言风雨翻。气呵泰山倒,眼吸沧海干。怒立大鹏背,醉冲九虎关。飘然乘云气,俯首视世寰。散发抱素月,天人咸仰观。”他认为“功名不值一杯水,富贵于我如浮云”,“富贵非足羡,贫贱非足羞。”开始养真于儋州松林岭,21岁与紫元书信往还。23岁后只身渡海到大陆求师,历尽千辛万苦。身上带的钱花完了,就典当衣裳; 无笠无蓑,雨天冒雨而走; 炎夏赤脚而行; 大雪天衣衫破碎,冻得皮迸血; 晚宿村舍茅檐下; 欲餐无粮,欲饮无水; 曾入寺院捐身为仆,又在街头伸手行乞。就这样,他从广东到江西,转福建,去江浙,上湖广,入四川,返广西,再到福建。遍游罗浮、武夷、天台、武当、庐山、黄山等名山,拜紫阳、陈泥丸为师。从游历中他深深感到“人情不似吴笺厚,世事常如蜀道难”。最后住武夷山止止庵,“结庵居深山,静中观万物。”他多次到当时京城临安 (杭州),皇帝召他进宫,“对御称旨,命馆太乙宫,诏封海琼紫清明道真人”。他是道教南宗第五世祖。因此,明清广东的通志和县志、州志、府志都把他列入“仙释”人物。从现存资料看,他在学道过程中,掌握了多种气功,能长时间潜在水下,能长时间 “蔬肠绝粒” (即辟谷)。他有关道教养生学的论著历来都受重视,当代研究道教养生学的无不提及。他自称自己 “非道非释亦非儒,读尽人间不读书; 非凡非圣亦非士,识破世上不识事。”他的思想是复杂的,他修仙谈道,自称是神府雷霆吏,却怀疑仙景和事世,说 “万事到头都是梦”,“神仙渺茫不可见,桑田沧海几迁变”,“有人问着长生事,默默无言指落花”。绍定二年 (1229年) 冬解化于盱江(即江西临川江),享年96岁。
白玉蟾的成就在于书法、绘画和诗词,注释《道德经》也很出名。他的 “草字,视之若龙蛇飞动,兼善篆隶”。《宋白真人全集》尚存他的墨宝4件。他的画精于梅竹和人物肖像,“相传鄂州 (今湖北武昌) 城隍庙壁竹林,是其真迹。” 他“自写其容,数笔立就,工画者不能及。” 当今出版的 《中国画家大辞典》有他的传。他的 “诗则有唐音,有宋体。其恺挚和厚味无极者,唐音也;其清新颖异出奇无穷者,宋体也,要皆不失为大著作手。”他“已把功名等风絮”,“只贪饮酒与吟诗”。他颇似诗仙李白,《醉吟》一诗曰: “松风吹我飞,手搦空中月”,“醉掬山先走,行呼月后随”。《酌月亭》诗曰:“夜深花前月落酒,花前举酒月在手”,“一杯咽下月一团,并把青天都吸了”。《题倏然轩》诗曰:“清宵甕下酒中圣,白昼笔头诗里神”。他的诗也有似陶渊明、王维的,风格多样。著名的 《千家诗》一书也选入他的诗。他“天才横溢,慧悟超绝,平生博览群经,无书不读,为文制艺,无所不能”。他“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写下数千万言诗文,所传仅数十万言。他的《道德经章句注》一卷,“文简辞古,玄奥绝伦,乃为千金之注,千古来唯此注堪与王弼本比伦。”有元大书法家赵孟颊书写本,已收入《四库全书》。他的诗文全集自宋端平丙申(1236年)至1969年的733年间,先后刻印6次。现存《宋白真人玉蟾全集》共10卷,另附录、补遗1卷。精装本1册共781页。
他的著作很多,生前有《玉隆集》、 《上清集》、《武夷集》行世,死后由其弟子门人编有《海琼问道集》、《海琼白真人语录》等,收存于《道藏》之中。其他著作有《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等。
白玉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周易类
据光绪《井研县志·艺文志一》,光绪十九年癸巳(一八九三),廖平在九峰书院著有《易类生行谱》二卷,爲四益易学之初阶。其书不用京氏八宫法,每卦内三爻爲生,外三爻爲行,一卦生三,故八。别生二十四子息,八和生二十四子息。外卦则皆一人行。三人行于内爲客,故曰“有不速之客三人来”。因取《左氏》一爻变之例,每卦六变爻,每爻爲一卦,又六变合爲三十六卦。因编爲图,纵横往复,悉有条理。每卦一图,由一图以推三十六图,其辞説不下十数万言,皆关于《易》中义例。但《生行谱》十数万言今均不存,惟现存《例言》一篇。民国四年成都存古书局刊本;民国五年(一九一六)成都《国学荟编》第三、四期刊载。今据《六译馆丛书》本整理。
参同经
《参同经》,全称《太上敕演救劫消灾赐福解厄保运证真参同妙经》。刘体恕《小序》说:“《参同经》之演,始于癸丑(雍正十一年,1733),成于己未(乾隆四年,1739),前后七年。”原议演于贵州南部,后因故不果,仍在江夏涵三宫演成。
武当纪胜集
元罗霆震撰。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著录。为武当山风景名胜题咏集,并有少量诗咏宫观和物产。
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
《圣祖仁皇帝实录》300卷。全称《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实录》。雍正元年(1723)命大学士马齐、朱轼等人开馆纂修,九年(1731)十二月成书,书中记载了玄烨自顺治十八年 (1661) 正月继位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卒共61年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如登极、亲政、册封、巡幸、定礼乐、免赋税、开疆拓土、兴修水利等等。这些资料对于正确考察和客观评价康熙帝的政绩,及其所开创的 “康乾盛世”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萨婆多宗五事论
萨婆多宗五事论,一卷,唐法成译,尾题无上四字,一五五六。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
昔者世尊,游罗阅祇说经散慧。初语亦善中语亦善竟语亦善其义微妙。净修梵行。所讲广普。时王便给使数十馀人。常采好花以给王家。後宫贵人采女大小。一日俱出城外采华。欲还入城路迳遇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