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

  • 任应秋讲〈黄帝内经〉素问

    任应秋讲〈黄帝内经〉素问

    《作者:任应秋《任应秋讲〈黄帝内经〉》主要根据1978 年任应秋在中医首届研究生班上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包括25 篇《素问》文献的全文讲解、《灵枢》大部分文献的提要讲解和提问答疑。对没有讲课录音的部分,依据任应秋主编的《黄帝内经章句索引》进行整理。本书将《黄帝内经》的段落结构及其段意完整地展现给读者,比较系统地反映出任应秋治《内经》的主要方法、成果和学术观点。本书以《内经》系统的文献结构为线索进行整理,有较强的可读性;同时把篇解、全文讲解、分段提要、提问答疑等内容结合起来编排,又使此书具有拓展思维的功能;在书后还收录了任应秋对学习《内经》方法的指导,可供读者参考。

  • 徐渡渔先生医案

    徐渡渔先生医案

    《作者:佚名医案,一卷。初刊于1924年。徐渡渔生平履历不详。本书为徐氏临诊医案集,由吴县张元瑞录、绍兴裘吉生校。全书分为温、疟、痢、杂证四类,其中温病分春温、夏暑、伏暑、冬温;疟病分暑风疟、暑湿疟、湿温疟、三阴证、伏署疟等;痢证分暑湿夹滞、休息痢、脾肾两虚下利、湿热痢等;杂证中有遗泄、病证、情志病、淋浊、便血、咯血、久嗽、痰饮等病证。徐氏治温病注重清解透泄;治疟病重视和解。扶正达邪;治痢常用升清降浊之法;治杂证强调纠正脏腑阴阳之偏胜偏衰。具体治法每宗前贤,案语简明,立法严谨。

  • 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作者:何炳元医案著作。14卷。何廉臣选编。成书于1927年。何氏因虑其时众多卓有奇效之治疗经验不能及时推广,故登报征集,精心选录而成此集。所选医案皆理法谨严。全书分为2集。上集为四时六淫病案,下集为八大传染病案。每病1卷,共14卷,每卷之中,又分子目。例如风淫病案,凡本证、兼证、夹证、变证,名虽各异,而原因于风淫者皆统括于其中。这些案例共408则,每案都有固定程式,即一病者、二病名、三原因、四症候、五诊断、六疗法、七处方、八效果。案后均加以评述。此书体例绵密,内容完整,能反映近代中医临床水平,是治疗急性热病重要参考著作。书中录有10例鼠疫验案,显示了中医治疗烈性传染病之功力,尤为可贵。上海大东书局刊行于1929年,后多次刊行。建国后有排印本,然每删去痘疫、鼠疫卷。

  • 王仲奇医案

    王仲奇医案

    《作者:王仲奇近代新安医学代表人物王仲奇的临床诊疗经验汇编。王仲奇(1881—1945)出身安徽歙县四世中医世家,22岁行医乡里,1923年迁居上海后以精湛医术闻名沪上,被《海上名人传》列为近代名医。其学术思想注重经络辨证与脏腑气血调和,善从督脉、任脉等经络循行阐释病机,如将耳聋归因于“肾脏精气亏损,督脉精血不充”,诊疗时强调“酌盈济虚,辅偏救弊”的平衡理念。该书系统收录其1920—1945年间诊治的700余例病案,涵盖内科杂症(如湿温病、肝郁胃弱)、妇科(月经不调、产后病)及疑难病症,其中65例湿温病诊治经验尤为突出。

  • 李冠仙医案

    李冠仙医案

    《作者:李冠仙医案,清代李文荣撰,约成书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不分卷。全书共辑内、妇、外等科病症验案二十七类,每类皆以典型案例冠其首,后列数案以相发明,并置按语穿插其中。辨证用药颇具独特之处,惟文词稍冗。

  • 修道全指

    修道全指

    《作者:蒋克志晚清至民国时期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蒋克志(又名蒋救愚,字于道,号植阳子、炼虚子)所著的内丹修炼典籍,成书于 1916 年(民国五年丙辰)。本书约十六万余言,以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为核心,强调三教同源,殊途同归,皆以修道为旨归。书中指出,儒家的存心养性、道家的修心炼性、释家的明心见性,本质上都是在追求心性的修炼与提升。在内容结构上,按内丹修炼由浅入深的步骤展开,详细阐述了修道的各个节次及相关方法要领。开篇的 “炼己最初口诀”,着重讲解了入门阶段如何摒弃杂念、端正心态,为后续修炼打好基础;“性命合一口诀” 深入剖析了性与命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二者融合修炼,以达身心和谐统一;“采取口诀” 则介绍了在修炼过程中如何汲取天地之精气、转化自身精气神的具体方法;“烹炼口诀” 对火候的把握、精气的炼化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细致说明,强调修炼过程中时机与力度的精准掌控;“温养口诀” 讲述了在完成初步修炼后,如何持续滋养身心,稳固修炼成果,防止退转;“了性口诀” 与 “了命口诀” 分别从性功和命功的角度,阐释了修炼的高阶境界与最终目标,即实现心性的圆满觉悟和生命的超凡脱俗。书后又附《文昌帝君戒淫宝训》,力求尽详尽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作者:范中林范中林医案整理小组编著。全书约10万字,收载医案69例,按六经顺序编排。即从太阳证病例开始,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等六经证病例编排而成。每例医案列有概况、病史、初诊、辨证、复诊和按语等项内容。所选医案涉及内、外、妇、儿、眼诸科,均按六经进行辨治。该书反映范氏临床特点,无论伤寒杂病,主张抓住六经主证及其变化,掌握三阴三阳传变规律,辨明病在何经,即用其法其方;善于运用经方,随证化裁,方简药专,谨守仲景法度。并根据临床经验,对《伤寒论》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己见。本书1984年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周易译注

    周易译注

    《作者:周振甫周振甫译注。该书《周易》的版本流传、理解《周易》的方法以及《周易》中卜筮的具体过程、卦象的来历、各卦的地位都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本书将《周易》全文翻译为现代汉语。其主要内容包括《周易》经传的原文、现代汉语译文、疑难字词的注释及注音、以“说明”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各卦之后的“总论”对该卦卦旨的系统分析、说解。<br/><br />

  • 喉科大成

    喉科大成

    《作者:佚名喉科著作。4卷。清马渭龄(醉古山人)撰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马渭龄生平事迹不详,全书介绍喉风、喉疳、喉痧等30余种喉科病,列述治疗方剂近百首。书后附口起泡,喉生红豆等杂病方剂。现存光绪七年(1881年)刻本。

  • 黄帝内经素问语译

    黄帝内经素问语译

    《作者:郭霭春全书分原文、校勘、注释和语译四项内容。本书中,著者充分发挥自己在文献考据方面的专长,选取医史、校勘、训诂、音韵等方面的诸多善本,精思博考,探究厘正。校勘时为确保每一判断都有文献为据,利用善本20余种,引用元代以前重要医籍60种以上,并择其善者,凡“一言去取,必有稽考”。全书共出校语2450处;注释不避难就易,凡疑必注,凡注必确。全书共加注文3180条;语译力求精准的同时,更将经文直译为浅显语言,以使读者读通为要旨,并“不夹杂所谓有所阐发”。此书出版后,一直被视为现代人研习《素问》最权威的通用标准版本。

  • 周易今注今译

    周易今注今译

    《作者:王云五《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被许多学者认定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本今注今译一书,由我国著名出版教育家王云五先生主编,由国学大师南怀瑾、易学大师徐芹庭为注译,出版至今深得学界赞誉,再版二十余次。全书体例为原文、今注、今译、今释依序排列,博采历代注本,旁搜学界新知,是国学典籍的优良读本。王先生编今注今译,所望读者能借由本书的启发,对周易全书寻言观象,而极深研精,领会周易全书之奥旨,弘扬中华文化,领略文字之美。

  • 麻疹专论

    麻疹专论

    《作者:李聪甫麻疹专著。全书4章。李聪甫著。此书以中医理论为主,兼采西医论说,将麻疹分为前驱、发疹、落屑3期叙述。全书分病源、症状、诊断、护理、预防及类症等15节,列举48首方剂,选录病案8例。1940年由唤民书局出版,1957年湖南人民出版社予以再版。

  • 周易译注

    周易译注

    《作者:黄寿祺黄寿祺译注。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本书将《周易》全文译成易读的现代汉语,并加以详细的注释、解说,对《周易》的历史、读易的方法,每卦、每爻爻辞内在含义等向读者作了深入而又浅近明白的介绍。

  • 治疟机要

    治疟机要

    《作者:刘裁吾近代医家刘裁吾著,成书于公元1912年。该书主要论述了疟疾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及其治疗方法。刘裁吾在书中特别强调了荣卫在疟疾发病中的重要性,认为荣卫是人身之化机,凡百疾病皆系焉,而疟疾尤为显著。他详细分析了荣卫的生始会合、内外出入、阴阳顺逆、道路异同、度数疾徐等方面,并探讨了疟疾与荣卫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 通俗内科学

    通俗内科学

    《作者:张拯滋内科著作。张拯滋(若霞)编,成书于1916年。作者试图融会中西医学,以传染病、呼吸器病、循环器病、消化器病、泌尿器病、运动器病、神经系病分类方法阐述常见内科疾病43种,每病分病因、症候、经过、预后、类症、治法、处方等项。解释病理多采西医说,治疗则以西医常规处理参合中医方药。该书将西医所论由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与中医之伤寒、霍乱混为一谈,并提出分别用麻黄汤、理中汤治疗,是明显错误。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及单行本。

  • 痉病与脑膜炎全书

    痉病与脑膜炎全书

    《作者:刘裁吾刘栽吾著。民国二十四年(1935),长沙市脑膜炎大流行,作者本其历年临床经验,编著《痉病与脑膜炎全书》,书成未梓,而作者于1937年逝世,其书由其门人李超凡、汪士瀛校刊付梓。内容计分正名、溯源、原因、辨证、类别、病理、诊断、治疗、经方、验察10篇。认为西医诊为 “脑膜炎”一症即中医历代相传之“痉病”。治疗大法不外宣发太阳与升泄厥阴,两者可单独应用,亦可兼而施行,验诸临床,其效显著。脑膜炎一症,当时医家多认为属中医温病之范畴,按卫气营血或三焦辨证论治。唯著者独辟蹊径,以痉病立说,按六经辨证论治而另立新论。

  • 治痢捷要新书

    治痢捷要新书

    《作者:丁子良疟痢著作。丁国瑞(子良)撰。刊于1923年。书谓治痢首当辨寒热虚实,主张治痢宜伸阳气,不宜过用清凉,于治痢颇有见地。列大纲分细目,约而不陋,博而不繁,另附方174首。此书收入《三三医书》 中。

  • 肝病证治概要

    肝病证治概要

    《作者:刘渡舟刘渡舟、程昭寰编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8月出版,32开,213页。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论述了肝病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问题。中篇论述了肝病的分类,肝病的辨证和临床的经验。下篇附《西溪书屋夜话录》评讲一文,以作为学习王氏治肝方法的参考。且论及胆腑理论和临床用药等相关问题,前后互阅,可相得益彰。书中对每一种病证详述了症状、治法、方药、方义,并附有多种案例和按语。

  • 治痢南针

    治痢南针

    《作者:罗振湘罗振湘著于公元1932年。南针,即南星。南星,味辛、苦,性温,有毒。入心、肺、胃经。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散寒,止咳平喘。

  • 经方临证指南

    经方临证指南

    《作者:刘渡舟《经方临证指南》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精选刘渡舟教授经方治验二百零七例,并附其门人姜元安治案十九例;下篇精选刘渡舟教授医论十二篇。本书可供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参考阅读。全书所选之医案及医论,紧扣临床治疗这一主题,从辨证思路、病机认识及方药特点各个方面阐述了经方的临床运用.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对于深入理解仲景学说以及掌握经方临床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的书

媚药

媚药

《媚药》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830年。《媚药》的副标题是“仿席尔瓦·玛拉佩尔塔的意大利文作品”,但是迄今为止尚未查出席尔瓦·玛拉佩尔塔是何许人。看来也许是作者的杜撰。莱昂诺尔十五岁上嫁给了比她大三十岁的富翁唐古铁埃。她对他没有爱情。西班牙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他们逃亡法国,莱昂诺尔受到一个马戏演员的勾引欺骗,但是她明知他是个骗子,仍然爱着他。是什么原因呢?莱昂诺尔说也许他给她吃了媚药。媚药只是古代的传说。真正的原因是两方面:一是作者认为西班牙女人的性格天真、正直,在爱情上忠贞、热烈;一是烦闷,正如法国军官利埃旺说的:“您那位老丈夫什么地方也不愿意带您去,跟着他您会闷死的。这一点在我眼里为您进行了有力的辩护。”

蛤藻集

蛤藻集

小说集。老舍著。1936年11月由开明书店初版,共收入《老字号》、《断魂枪》、《且说屋里》等6个短篇和1个中篇,都写成于青岛。作品大都描写了旧时代的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灰暗的角落,反映了由于封建经济长期受到帝国主义资本经济侵略的破坏,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都起了剧烈的变化,人们在无情历史面前的无能为力和精神上所受到的沉重创伤。有的小说还揭露了汉奸卖国贼祸国殃民的罪恶行径和丑恶的灵魂。作者善于人物内心的刻画和生活氛围的渲染,从中闪现出时代变动的投影。文笔轻松幽默,写来酣畅淋漓,讽刺处泼辣恣肆,描画精细深刻。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五代后蜀道士彭晓撰。南宋《秘目》、《通志•艺文略》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彭晓撰《参同契明镜诀》一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以此书附录于《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之后,收入太玄部。书中有《鼎器歌》,歌咏炼丹所用鼎器制度。又有《明镜图》,其图由八圈同心圆组成。依次标举八卦、二十八宿、月象、十二消息卦、十二月、十二地支及四时、五行之名。旨在图解《参同契》所述,卦爻天象阴阳消长变化之说。

太上洞玄灵宝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经

灵宝天尊为法解真人述三涂五苦八难和三业五毒八行,劝人注想、称扬寻声救苦天尊尊容、名号,燃灯树旙,济贫散经,先度九玄七祖父母亡灵。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种悉地真言仪轨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种悉地真言仪轨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种悉地真言仪轨,一卷,唐善无畏译,日本超然题记,慈忍题记,快道题记,略云佛顶尊胜心破地狱三种悉地,尾题佛顶尊胜心破地狱法。

宿命智陀罗尼经

宿命智陀罗尼经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又称宿命智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系叙述释尊对阿难说,若有众生闻此宿命智陀罗尼,受持之,可灭极重罪业;终身不断受持者,可知七俱胝劫间之前生事。继之列举陀罗尼文。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