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

瞿秋白
  • 姓名:瞿秋白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常州人
  • 出生日期:1899年1月29日
  • 逝世日期:1935年6月18日
  • 民族族群: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我国无产阶级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理论家、宣传家。本名双,后改瞿爽、瞿霜,字秋白,江苏常州人。早年就读俄文专修馆,使他有机会接触到19世纪俄国民主主义作家的作品。1919年“五四”运动时,他成为俄专学生领袖,参加并领导北京的爱国学生运动。不久参加李大钊创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10月,他怀着寻找“光明之路”和研究俄国文化的冲动,以北京《晨报》记者的身份,不辞万里征程,毅然前往苏俄考察,受到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熏陶,接受马列主义的洗礼,而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旅俄期间写的《俄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均为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散文名著,其中不少的篇章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胜利,实际都是很好的报告文学,而开创了我国报告文学的先河,瞿秋白则成为最早地有系统地向中国人民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情况的先驱。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初回国后担任中共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委员,主编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同时参加《向导》的编辑工作。是上述三个刊物的主要撰稿人。还同邓中夏一起主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和社会学系主任。参加中共“三大”,并主持起草党纲。


1924年1月,参加国民党“一大”,参与大会宣言的起草,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不久又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参加中共“四大”和“五大”,分别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成员,政治局委员、常委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主持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后主持中央工作,参与决定和指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1928年6月,参加中共“六大”,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在会上作了报告,总结了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并对前一时期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作了检讨。中共“六大”后,瞿秋白留在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六大,被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和政治书记处成员,同时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同王明的宗派主义错误进行抵制和斗争。1930年8月回国,9月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和周恩来一起纠正了李立三的“左”倾错误。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遭王明等人的排斥打击,被解除了一切职务。从此时起到1933年秋,他在上海同鲁迅一道领导左翼文化运动。


瞿秋白从政治领导岗位回到文学岗位后,在茅盾、冯雪峰、丁玲等革命作家的支持下,不但同鲁迅一起加强对中国左翼文化工作的领导,而且自己也勤奋耕耘,他写的杂文和理论文章也为同行所称道。鲁迅对瞿秋白为抨击所谓“第三种人”、“自由人”、“民族主义文学”等等所写的论文,曾赞美说:“真是皇皇大论!在国内文艺界,能够写这样论文的,现在还没有第二个人!”瞿秋白不仅精于文艺,对社会科学也有精深的研究,造诣很高。他极其重视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探讨中国社会问题,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在党的历史上,是他最先提出和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他为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作序,对中国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论述是非常正确的。他还对武装斗争和革命的意义等问题有重要阐述。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瞿秋白宣传和论述中国革命问题的文章,当时大都发表在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上。1954年和5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先后出版了十九种影印革命期刊,主要是《新青年》、《前锋》、《向导》、《布尔塞维克》等二、三十年代的革命刊物,其中瞿秋白的文章最多,有的几乎每期都有,一期多至三、四篇,总共有128篇之多,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个作者(包括陈独秀在内)的文章。他的许多著作被收入《瞿秋白文集》。


1934年2月,瞿秋白到江西瑞金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南方坚持革命斗争,担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宣传部长。1935年2月24日,在转移途中被敌人俘虏,6月18日英勇就义。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里,他的英名遭受了凌辱和冤屈,1980年中共中央为他恢复了名誉。

猜你喜欢的书

家庭

家庭

我们将在西默农的这组小说里看到,人们有时候会用一种只存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憎恨的眼神互相审视对方。这是一种很容易看到、也很容易感知到的强烈情感。你也许会觉得西默农的描绘非常真实,没有一丝虚构。 小说《忏悔者》的内容正如题目所示,一户人家的所有成员似乎都急于为自己辩解,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 在《其他人》这部小说中,作者不仅再现了整个城市的风貌,还创造了一个从失踪到归来的家庭传奇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秘密、指责、怨恨、尔虞我诈和诺言将轮番上演。 西默农的女儿自杀而死。在《奥古斯特之死》中,西默农说出了他总结自己的人生时感悟到的一句话:“我太野心勃勃,因此最终一无所有。”

为奴十二年

为奴十二年

作者所罗门·诺瑟普。该书描述了所罗门·诺瑟普的自身经历,记录了自己坚守尊严、追求自由的不懈抗争。 《为奴十二年》讲述了一个原本生活在纽约的自由黑人,受过教育并且已婚,跟随两个承诺给他在华盛顿找工作的人去往当地,到了才发现,自己已经被诱拐,从此开始12年的奴隶生涯。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共获得美国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影片三项大奖。

吴文正集

吴文正集

诗文别集。一百卷。元吴澄撰。此集系其孙吴当所编。明成祖永乐四年丙戌(1406),其五世孙吴爟重刊,集后有爟跋云:“《支言集》一百卷,私录二卷,皆大父县尹公手所编类,刊行于世,不幸刻板俱毁于兵火,旧本散落,虽获存者,间亦残阙。迨永乐甲申(1404),始克取家藏旧刻本,重寿诸梓,篇类卷次,悉存其旧,不敢更改,惟卷首增入年谱、神道碑、行状、国史传以冠之。但旧所阙简,遍求不得完本,今故只将残缺篇题列于各卷之末。”从此跋,可知此集原名《支言集》,重刻本乃残缺之馀,已非初刻之旧。但残缺不多,仅第十七卷《徐君顺诗序》一篇,第五十四卷《题赵天放桃源卷后》一篇,第五十七卷《题约说后》一篇,又第三十七卷《滹南王先生祠堂记》末注“此下有缺文”而已。吴当所编过于求备,片言只字无不收入,有不必存而存者,未免病于稍滥。此集《四库全书》本前九十卷为文,卷九一至卷九八为诗,卷九九为词,卷一○○为骚体、杂题,附录年谱、行状、列传、圹记、神道碑。此外,有明宣宗宣德十年乙卯(1435)吴炬刊本(存九十八卷,外集五卷),明宪宗成化二十年(1484)临川官刊本,明神宗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苏宇庶临汝刊本,清圣祖康熙四十八年己丑(1709)刊本,均为四十九卷,外集三卷。

家山图书

家山图书

一卷。不著作者姓名。《永乐大典》题为朱熹所作。今考书中引用诸说,有朱熹《家礼》,并且有朱子之称,故非为朱子所作。钱曾《读书敏求记》说:“《家山图书》,晦庵私淑弟子之文,盖逸书也。李晦显翁得之于刘世常平父,刘得之于鲁斋许文正公。其书以《易》、《中庸》、《古大学》、《古小学》参列于图,而于修身之旨归纲领,条分极详。”曾家所藏旧本,久已不传,世无刊本。书虽散佚,唯《永乐大典》尚备载其原文。然而首列《古小学本旨图》,中多《曲礼》内则少仪之事。与钱曾所说:“以《易》、《中庸》、《古大学》、《古小学》参列于图”,体例稍异。原因是诸儒相传此书,互有增损,行世者非一本,然其旨归相同。此书是先图而后说,根据《礼经》,依类标题,词义明显。自入学至成人,序次为“冠礼”、“婚礼”、“丧礼”、“祭礼”、“宾礼”、“乐”、“射”、“御”、“书”、“数”诸仪节,至详且备。如“冠礼”,书中有《三加冠图》,绘有初加缁布冠、缁布冠、皮弁、次皮弁、爵弁、次爵弁的式样,文中详说颜色、尺寸。又有《加冠之图》,绘有加冠仪式详图,标明各人所在的位置,文中详说仪式的程序。而《负剑辟咡之图》、《乡饮之图》等,尤足以补聂崇义所未及。朱子《小学》详于义理,此书则详明于名物度数。二书相辅而行,本末互资,内外兼贯,均为旧时训课童蒙书本。书中数十种图和文字解释,为研究中国古代礼俗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其版本有《四库全书》本。

奴书订

奴书订

《奴书订》为明代祝允明所作,写此文章是他对李应祯“奴书”观点的驳斥。提出法古和创新兼用的观点。

楞严经笺

楞严经笺

楞严经笺,二十卷,宋惟慤科,可度笺,科文不载。(总目科误作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