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

梁启超
  • 姓名:梁启超
  • 别名:字卓如,号任公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广东新会县人
  • 出生日期:1873年2月23日
  • 逝世日期:1929年1月19日
  • 民族族群: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字卓如,号任公,别号论江,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县人。梁启超幼年在家庭受封建传统教育,1887年进广州学海堂就学。1889年中举人。1890年开始接触西学,并经同学陈千秋介绍,拜康有为为师,受业于万木草堂,参与编辑《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重要著作,深受康有为改良主义思想影响。1894年随康入京会试,适值《马关条约》签订,他代表广东籍举人上书陈述时局,积极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8月,与康有为等发起组织强学会,任书记员。力《中外纪闻》主笔。


1896年春赴上海筹办《时务报》,任总撰述。以近两年时间为《时务报》、《知新报》等撰写了五十多篇文章,宣传维新变法理论。1897年到湖南长沙任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手订《湖南时务学堂学约》十章,以万木草堂为蓝本,鼓吹民权思想,培养维新人才,将该学堂办成当时最负盛名的一所学校。1898年入京,协助康有为等促成维新变法,时人以“康梁”并称。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并在东京办大同学校,在神户办同文学校,在宣传西学方面起了思想启蒙作用。1905年以后,坚持立宪保皇,反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1912年10月,从海外回国,先后在北洋军阀政府中任司法总长、财政总长等职。1920年后,专门从事讲学和著述活动,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等校任教,并担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所著《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名著在此期间问世。1929年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梁启超在教育上的主张主要有:①教育救国。认为国家的强弱以教育为转移,“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并注意到教育应着重提高国民的素质。②变科举、兴学校。反对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认为中国欲求富强,进行改革,其根本之途在于从实行资本主义的教育制度入手。他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状况,设计了国民教育制度体系。在“兴学校”的主张中,特别重视“政治学院”、“师范学校”和“女子学堂”的开设。③改革课程内容。认为学校应设西学,包括西政、西艺、西文。在西政和西艺之间,又要本着先政(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后艺(科学与技术),以政为本,以艺为用的原则。其《西学书目表》中他详述了具体的西学内容。④改良教学法。认为旧的教学法“导之不以其道,抚之不以其术”,必须彻底改革。对西方的优秀教学法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梁启超的著作大多收集于《饮冰室合集》内。

猜你喜欢的书

燃烧的天使

燃烧的天使

小说以十六世纪的德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三角的爱情故事。 一个魔鬼三番五次乔扮成上帝的使者下凡,捉弄多情的少女莱娜塔,引诱她犯下了形形色色的罪孽。骑士鲁卜列希特在旅行途中遭遇了被魔鬼缠身的莱娜塔,陷入了对她无法自拔的痛苦的爱恋,他和莱娜塔共同探索魔法、关亡术、招魂术,期望寻找到魔鬼的踪迹。 最终,骑士和魔鬼化身的亨利希伯爵相遇并展开了决斗 莱娜塔隐身于修道院自新,但将面临宗教界的审判

慎疾刍言

慎疾刍言

又名《医砭》。医论。清徐大椿撰。一卷。大椿有《医学源流论》已著录。为指出医界流弊,以期医家谨慎治疾而作,成书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凡分补剂、用药、中风、咳嗽、吐血、中暑、痢疾、阴证、老人、妇女、小儿、外科、治法、制剂、煎药服药法、延医、秘方、诡诞、宗传诸篇,对误用补剂、内科杂病误治、不同患者如老人、妇女、小儿治疗上的区别、外科病证治法等简要论述,倡导因病施治。议论中肯,颇多临证体验。有《徐氏医书》诸种本,道光十八年(1838)蔡氏涵虚阁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等二十余种本。

女科切要

女科切要

妇产科著作。清吴道源 (1698—1775) 撰。八卷。道源名本立,海虞(今江苏常熟)人。屡试不第,遂以医为业。撰有 《痢证汇参》。是书刊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卷一为调经;卷二论述血崩、便浊、淋带等胎前诸病; 卷三为广嗣、受孕十月胎形、小产、正产、安胎等; 卷四为妊娠诸病; 卷五为临产诸病,论述顺产、各种难产处理方法,并载楼英《医学纲目》 产科 “十金论”; 卷六至卷八为产后诸疾。书后附妇人杂证诸方。对书中所载各证,均首论病因、病机,继言临床表现,然后提出治法、方药。方全法备,简明切要,独具特色,适于临床应用。有乾隆海虞吴氏家刻本,一九三六年上海大东书局 《中国医学大成》 本。

高坡异纂

高坡异纂

明代文言志怪小说集。杨仪撰。今存《烟霞小说》本、 《古今说部丛书》本、《说库》本(以上均三卷);《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以上均一卷)。关于本书书名,据作者自序称, “高坡者,京坻之里名”,而“异纂”即不同于正经文史的“琐屑谈”,接近于今日的短篇小说。仪字梦羽,常熟(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官山东副使。后移病家居,构万卷楼藏书其中。惟以读书著述为事。有《螭头密语》,《骊珠随录》等。此编专记奇人异术者。凡四十九篇,二万六千余字。自序云:“高坡者京邸之里名,异纂者琐屑诙谈,不足于立夸云耳。”

金花女

金花女

明代传奇剧本。作者佚名。未见明清诸家戏曲书目著录。写青州书生刘永,年少多才,娶金花女为妻。因家境贫寒,金花常遭兄嫂的凌辱。刘永欲赴试,金花向兄嫂借贷,不允。夫妇相偕入京,途中遇强人抢劫,金花投水。后2人遇救。金花返兄家,誓不再嫁,其嫂逼迫她上山牧羊。后刘永及第授官,途经金花女投江处致祭,不意在南山与她相会,夫妇团圆。这是潮调剧本,梨园戏、潮剧仍有此剧目。今存明万历间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明本潮州戏文五种》据以影印。

救护身命经

救护身命经

又名《救护身命济人疾病苦厄经》、《护身命经》。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经文叙述释迦牟尼临入涅槃告诉阿难,五浊恶世时,将有各种恶魔恶鬼残害众生,受持流布此经,则可免于灾难。经中宣说了过去七佛及六神的名号。谓持诵这些名号,众恶疫气不得前来。又谓文殊将率领二十五菩萨,凡念诵此经者,皆蒙佑护。最早见录于隋《法经录》,判为疑经。《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在入藏录及疑经目录中,各著录一本《救护身命经》。则其时有两种《救护身命经》传世。《开元录》在《疑惑再详录》中载有《救护身命济人病苦经》,一卷。谓:“与《救疾经》文势相似,一真一伪,将为未可。”在《伪妄乱真录》中又载有《救护身命济人病苦厄经》一卷。谓:“亦直云《救护身命经》、亦云《护身法》。右此经更有一本,题云《大佛顶陀罗经经》,初云婆罗门三藏流支译。加咒一首,余文大同。”智昇又注云:“经题流支,未详何者。若其流支再译经,语与旧全殊。今乃咒异余同,未能令人除惑。推寻无据,不可妄编。故依旧录,列之于此”。则智异时亦有两种《救护身命经》,真伪难分,未能作出最后结论。今敦煌遗书中亦有二种《救护身命经》,中村不折藏本(已收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卷)为一种,题作《护身命经》;余两件为一种。两者内容同少异多,且两种均无咒语,故尚难断定此两本何者为智昇当年所见之本。S.4456题名作《护身经七佛六神名》,系摘录此经七佛六神之名号。文尾附有咒语《七佛咒》,并谓:“诵此咒者,得免四重五逆。若有苦疾患之日,常应诵念此咒,皆悉除愈。”对考证此经之真相或有助。历代大藏经未收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收入其中之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