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作者:吴澄一卷,旧题元吴澄著。其书以三百六十天,五天为一候,共七十二候,又以七十二候分属二十四气,各加训释。吴澄作《礼记纂言》,曾引唐《月令》,分著五日一候之义,但并未闻其著有此书。书中说多矛盾肤浅,故清儒多以为此书为好事者托名吴澄。

  • 纯正蒙求

    纯正蒙求

    《作者:胡炳文三卷。元胡炳文 (1250—1333)撰。胡炳文字仲虎,徽州婺源(今安徽省婺源县)人。潜心朱熹之学,延祐中荐为信州道一书院山长,世称云峰先生。著有 《云峰集》十卷、《春秋集解》、《周易本义通释》等。自晋李瀚的《蒙求集注》之后,仿效其书者数家,杂采经传事实,隶以韵语,便于儿童初学记诵。胡炳文所撰此书,集古之嘉言善行、各以四字属对成文。又自注其出处。书之上卷,叙立教、明伦之事。中卷,叙立身、行己之事。下卷,叙待人、接物之事。每卷一百二十句,三卷共为三百六十句。卷中又各有若干了目。每一目句数不等,多者一二十句,少者四句。中间词句用骈语写成,又要合于声韵。但书中也有漏落和分隶不当的地方。如黄香暖席,应归入父子之伦,而书中却归入幼学见趣条下。陈子高让田应归入长幼之伦,却归入处宗族条下。此书虽有疏漏之处,但显明易晓,对启蒙教育还是有益的。有浙江鲍氏藏本、《四库全书》本。

  • 历代蒙求

    历代蒙求

    《作者:陈栎此书当是陈栎在家乡教书时为童蒙而作。用四字韵语的形式,简述从开天辟地到元代的历朝兴衰,每个朝代皆述其开国与亡国之君,再提及其间有作为的皇帝,简单扼要地介绍了历史的便概,易于掌握,是一部较好的童蒙读物。

  • 六艺纲目

    六艺纲目

    《作者:舒天民二卷,元舒天民编。其书取《周礼·地官·保氏》郑玄注,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依次编为条目,用四字一语的体裁,讲论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其子舒恭为书作注,同郡赵中作有附注。书刊成于至正甲辰年(1364),前有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潞国张翥、徽州路儒学教授胡世佐、朝列大夫温州路总管刘仁本及揭汯的序,又有舒恭的原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书,“均能考证精核,于小学颇有发明。……其九数一门,以密术推郑注,颇为详至,以之补正贾疏,亦考礼之一助也。”是一部研究经学所讲的六艺与古代贵族子弟教育内容的参考书。收入《四库全书》中。

  • 经史正音切韵指南

    经史正音切韵指南

    《作者:刘鉴简称《切韵指南》。等韵学著作。一卷。元刘鉴撰。成书于元至元二年(1336年)。刘鉴,字士明,自署关中人。生卒年不详。此书自序说“仆于暇日,因其旧制,以成十六通摄。作检韵之法,析繁补隙,详分门类,并私述玄关六段,总括诸门,尽其蕴奥,名之曰《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与韩氏《五音集韵》互为体用。诸韵字音,皆由此韵出也。”可见此书是参照《五音集韵》的声韵系统而作。《切韵指南》分十六摄,以摄统韵注明内外转

  • 字鉴

    字鉴

    《作者:李文仲辨正文字的字书。元代李文仲撰。凡五卷。李文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馀未详。据卷首颜尧焕、于文傅、张楧、唐咏涯、黄潜等人所撰叙文云,李文仲伯父李伯英曾撰《类韵》三十卷,从形、音、义三者关系出发,训释文字假借用法,该书脱稿未久,伯英逝世,因而字形笔画多未校正。李文仲遂撰此书,以辨正字形,刊除俗谬。并对前人字书,如唐颜元孙《干禄字书》、张参《五经文字》、宋郭忠恕《佩觿》以及毛晃增注之《礼部韵略》等书中错误,均有举正。以二百零六韵编次文字,以《说文》为依据辨正字形,一般均在注释音义后指出俗体之讹谬,如“尨,莫江切。《说文》:‘犬之多毛者,以犬从彡。’俗又加犬作狵,非。”作者于文字形体的正谬区别甚严,但并不一味强调从古。本书清初由朱彝尊抄得,张士俊刊行,方得行世。今存有清张氏泽存堂本、道光五年(1825)刻本等。

  • 周秦刻石释音

    周秦刻石释音

    《作者:吾丘衍文字学书。元吾邱衍著。1卷。书成于元至大元年(1308)。本来宋淳熙间有杨文昺著《周秦刻石释音》一书,载《石鼓文》、《诅楚文》、《泰山碑》、《峄山碑》和《琅邪碑》。吾氏认为《琅邪碑》不类秦碑,不应收入,便重加删定而成此书。除考释周秦刻石文字外,又列诸家音注书评于后,并仍用杨书旧名。有十万卷楼丛书本。

  • 古今韵会举要

    古今韵会举要

    《作者:熊忠韵书。三十卷。元熊忠编撰。书成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撰者生平不详)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黄公绍编撰成一部《古今韵会》,简称《韵会》。此书资料丰富,“上本《说文》,中参籀古,下极隶俗,以至律书方技,乐府方言,经史子集,靡不研究。”同乡熊忠嫌它注释太繁,恐“四方学士不能遍览”,就对该书删繁、举要、补漏、订缺,编成《古今韵会举要》。本书分韵采用了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一百零七韵,每韵中以三十六字母排列字头。根据实际语音,所收字都按 “雅音”重新分韵定名,为把 “东”、“冬”、“锺”重新分为 “公”、“弓”、“雄”三类。入声韵韵尾的界限被打破,三种塞音韵尾常归在同一“字母韵”。

  •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作者:黄溍一卷,元黄溍撰。《日损斋笔记》是元代儒学名臣黄溍的一部带有考据色彩的读书笔记,涉及校勘文字、辨析名物、补正讹误、考证制度、疑古辨伪诸方面内容。此书主要考证经、史、子、集等百家之书异同得失,兼及遗闻轶事。原书分条记事,没有分类诠次,后刘刚依类重编,析为三门,分辨经六则、辨史十六则、杂辨十三则,共三十五则。其中辨史十六则尤为精审。

  • 治世龟鉴

    治世龟鉴

    《作者:苏天爵一卷。元苏天爵(1294—1352)撰。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少师事安熙,吴澄、虞集。泰定元年 (1324),擢应奉翰林文字。至顺元年(1330),参修《武宗实录》,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武统二年(1334),参修《文宗实录》,迁翰林待制。后任吏部尚书、中书参议,官至江浙行省参政。著有《滋溪文稿》、《名臣事略》、《文类》、《辽金纪元》等书。此书采宋以前的事迹和先儒的议论,其宗旨在于以历史为龟鉴,培养元气,以巩固封建统治。

  • 王祯农书

    王祯农书

    《作者:王祯中国元代的一部农书。作者王祯,元代山东东平人。曾先后出任旌德(今安徽旌德县)及永丰(今江西广丰县)县尹。元代原刻本情况今已不详,现在通行的是从明代《永乐大典》辑出的。排印本以《武英殿聚珍本》(1774)为最早,后来有《农学丛书》本(1898)、山东农专本(1924)及《万有文库》本(1937)。近年有经王毓瑚整理的《王祯农书》(1981、农业出版社)、书前王祯自序于皇庆癸丑(1313),成书年代据考可能稍早。全书约13万字,共分3部分。第一部分实际上是总论,其中贯穿着农本思想,以及有关天时、地利、人力对农业生产的决定性作用。第二部分叙述各种作物的栽培、保护、收获、贮藏、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也论及了林木、纤维、药材等的种植和利用技术。第三部分为全书的重点,篇幅占全书的五分之四,图文并茂,附有插图360幅。

  • 农桑衣食撮要

    农桑衣食撮要

    《作者:鲁明善元鲁明善撰。明善元史无传,其始末未详。此本有其幕僚导江张序一篇,称明善威乌尔人,以父字鲁为氏,名铁柱,以字行。于延祐甲寅出监寿郡,始撰是书,且锓诸梓。又有明善自序、则称叨宪纪之任,取所藏农桑撮要刊之学宫。末署至顺元年六月,盖自寿阳刊版之后,阅十有七年而重付剞劂者也。鲁明善曾任寿阳(今安徽寿县)郡监,他考察了江南一带的农业,并研究了当时流行的许多农书,在此基础上写成《农桑衣食撮要》。书中按月列举应做的农事,包括农作物、蔬菜瓜果、竹木的栽培,家畜、家禽、蚕、蜂等的饲养,以及农产品的加工、贮藏和酿造等

  • 归潜志

    归潜志

    《作者:刘祁金元间刘祁撰。 《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为十四卷。 《知不足斋丛书》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多附录一卷, 《学海类编》本作八卷,钱曾以为是未见全书。作者自序称,此书是他三十二岁居家乡时,回忆八岁以后从祖父游宦于大河之南二十多年的人事, “昔所与交游皆一代伟人,今虽物故,其言论谈笑,想之犹在目,其所闻所见可以劝戒规鉴者,不可使湮没无传,因暇日记忆,随得随书,题曰《归潜志》。”“归潜”是刘祁居室之名,“因名其书,以志岁月”,意在“异时作史,亦或有取焉”(《归潜志序》)。由于这一立意,便使其书尽量包容有关金代的资料,造成内容颇杂,难于归属其类别的情况。有的书把它列入笔记类,也有的认为它是诗文别集,《四库全书》则归属于“子部小说家类”。本书卷首有作于“乙未(1235)季夏之望”的自序。卷1—6,都是金代人物的小传,共收入120余人。

  • 农桑辑要

    农桑辑要

    《作者:佚名7卷。元代世祖时,为了督促农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命司农司编纂而成,颁发各地。成书于至元十年(1274),初刻于至元二十三年。卷一《典训》、《耕垦》,卷二《播种》,卷三《栽桑》,卷四《养蚕》,卷五《瓜菜》、《果实》,卷六《竹木》、《药草》,卷七《孳畜》,末有《岁用杂事》。内容以耕植栽培为主,兼及禽畜、蜂、鱼饲养,亦倡棉花、苧麻的栽培。蚕桑虽各只一卷,但篇幅约占全书三分之一,足见其地位的突出。司农司,设于至元七年。专掌农、桑、水利、分布劝农官,巡行郡邑,察举农事成否,达于户部,以殿最牧民长官。《元史》谓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崇本抑末。于是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永乐大典》载是书,有至元十年王磐序,及至顺三年印行万部官牒。

  • 青楼集

    青楼集

    《作者:夏庭芝曲史资料。元夏庭芝撰。叙述南戏艺人龙楼景、丹墀秀,诸宫调艺人赵真真、杨玉娥,杂剧艺人珠帘秀、李芝秀等百余个女艺人的生平,并介绍她们的专长、轶事以及同某些戏曲作家、诗人的交往。间载有关男艺人的事迹。是研究元人杂剧和我国戏剧史的重要资料。《补元史艺文志》以为乔吉撰。一卷,有《续百川学海》、《双梅景庵丛书》、《郋园先生全书》、《古今学海》、《绿窗女史》、《说郛》、《香艳丛书》等本。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排印本,1959年收入中国戏剧出版社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

  • 作义要诀

    作义要诀

    《作者:倪士毅文论。元倪士毅撰。一卷。士毅字仲宏,歙县(今属安徽)人。约元文宗至顺初前后在世。著有《重订四书辑释》。此书讲述经义体例,多关乎文章之写作要领。主张“第一要识得道理透彻,第二要识得经文本指分晓,第三要识得古今治乱安危之大体。”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定以经义试士制度,蒙古崛起后,元太宗接受耶律楚材建议,效法宋制,亦以经义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酌议其实施规则,延祐二年(1315)科举复行,乃实行之。

  • 山房随笔

    山房随笔

    《作者:蒋子正元代诗论著作。1卷。蒋子正著。这是一部记载南宋后期诗人创作活动的随笔。书中也辑录了诗人散佚的诗篇,如《龙洲集》中未收的两首刘过的绝句。书中有一些与抗金战事有关的诗家见闻,含蓄地表现出作者对宋亡的痛惜之情。更多的文字则是诗人们的闲散篇什和逸事杂谈。有《百川学海》、《古今说海》、《稗海》、《说郛》、《知不足斋丛书》本及《历代诗话》本。

  • 遂昌杂录

    遂昌杂录

    《作者:郑元祐元代文言轶事小说。元末郑元祐撰。焦竑《国史经籍志》入子部小说类,题《遂昌山樵杂录》,作二卷。 《千顷堂书目》题作《遂昌山人杂录》。 《四库全书总目》等题本名,作一卷。常见有《丛书集成初编》本、《笔记小说大观》本等。书中多记宋末轶事及元代名臣高士言行,间及风俗、地理、名胜、古迹、诗词之类。纪实为主,也杂以传说故事。如杭西北全真小庵士人罗蓬头,非痴非狂,能预卜未来,故称为罗盖仙,又许昌冯梦弼渡河遇马绊怪等,均写得简明生动,富有个性。谈岳坟一条,公开提出岳飞一案,罪魁乃是高宗。其中说:“高宗昏孱,竟毙王(指岳飞)于权奸之手。论者乃谓余讥贬高宗太甚。夫宋有国时,固当为其君讳而归罪于秦桧,宋□(疑为“亡”字)矣,高宗忘父兄之深仇,彼秦桧者复何恨!”《四库全书总目》亦认为是“诛心之论”。又宛丘公赵祐救一被俘的宋代官员之事,亦从侧面反映了元兵对宋官员俘虏的酷虐:“一累囚,两足冻垂堕,呻吟饥冻马足间”。赵祐因其曾是秀才,便以两匹马买下他来作自己孩子的家庭教师。

  • 乐郊私语

    乐郊私语

    《作者:姚桐寿元代笔记。1卷。姚桐寿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将其编入子部小说家类。本书写于元顺帝至正年间。元末战乱频仍,姚桐寿避乱于海盐,当时海盐还未被战火波及,他得以闭户安居,从容著述,免遭兵燹之祸,所以本书名为《乐郊私语》,“虽若幸之,实则伤乱之词也”(《四库全书总目》)。全书记载遗闻佚事,多近似小说家之言,但其中有关地方史乘部分,足资考史者参证。又如所记海盐腔创制于元曲家贯云石,则一直受到治戏剧史者的注重。卷末原载有杨维桢为姚桐寿之兄姚椿寿所写的墓志,被《四库全书》编者讥为“颇为不伦”,并删除不载。本书除有《四库全书》本,尚有《续百川学海》、《盐邑志林》、《宝颜堂秘笈》、《说郛》、《学海类编》等本。

  • 敬斋古今黈

    敬斋古今黈

    《作者:李冶元李冶撰。原为四十卷,后散佚,今传本仅八卷,分经、史、子、集四类,每类各二卷。“黈”即“不外听”之意。是书为考订经史子集而作,遇有疑义,一一详辨,以考证佐议论,词锋骏利,博辩不穷。其说经,自汉唐以来诸儒传疏,以至程朱绪论,皆折衷会通,无所党附。其论子史,于司马迁、班固、范晔、司马彪、欧阳修等史学家记录之非,杨倞、李轨、宋咸、成玄英、王冰等注释之误,都加以剖析纠正。其评诗文,于训诂之异同、体制之正变,抉摘亦极为精审。该书长于考证,所论多可取之处,在宋元笔记中堪称上乘之作,足为治国学传统学术者参考。今本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四库全书》本、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海山仙馆丛书》本、《畿辅丛书》本等。清人陆心源又辑有《敬斋古今黈拾遗》五卷,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潜园总集》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可供参考。(《四库全书》本为残本,今以繆荃孫十二卷本替)

猜你喜欢的书

烟囱大厦的秘密

《烟囱大厦的秘密》【The Secret of Chimneys】 又译作《名苑猎凶 》本书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第一本有“续集”的小说(1929年出版的《七面钟之谜》)。在本书中,巴特尔警长第一次登场。阿加莎·克里斯蒂还根据本故事创作了一个剧本,该剧本在尘封多年后,偶然被一个加拿大的戏剧公司发现并演出。这是巴特尔探长的首次登场。战后的赫索斯拉夫准备恢复帝制。即将成为国王的迈克殿下秘密来到英国,与英国金融家讨论合作项目,然而就在他入住烟囱大厦的当晚,就被人枪杀在议事厅中,凶手似乎并未离开大厦。奇怪的事件并没有完,在转天夜里,又有人闯入议事厅,似乎在寻找什么重要的东西,在被发觉后,依然混迹于大厦内。在英国刑事督察介入后,美国和法国的秘密警察也纷纷露头,事件愈加复杂了。一个做环球旅游的年轻人带着朋友托付的两个任务来到英国,然而任务完成的并不顺利,并且被卷入了烟囱大厦的纠葛中不能脱身。但他凭借着聪明机智及过人的洞察力揪出了那个躲在暗处的敌人,揭开了藏在烟囱大厦里的秘密,顺便还找到了心上人并解决了赫索斯拉夫的政治危机。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本书的人物关系微妙复杂,伏笔极多,颇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天翻地覆,柳暗花明的感觉。

范文正集

原名《丹阳集》,一名《范文正公文集》。诗文别集。北宋范仲淹(989—1052)撰。二十卷,别集四卷,补编五卷。仲淹字希文,幼二岁而孤,母改嫁朱氏,从其姓,名说,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举大中祥符进士,始还姓更名。晏殊荐为秘阁校理。曾官吏部员外郎、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参政知事。任职时,正直敢言,察民疾苦。曾同富弼、欧阳修等向仁宗建议改革官制、重视农桑等十事。因被谗,于赴颖州途中病死。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是编元祐四年(1089)成书,苏轼为之序。含赋二卷,诗三卷,议、颂、记、书五卷,祭文、碑铭、墓表等五卷,表状五卷。计收诗赋二百六十八首,杂文百六十五篇。《别集》四卷,乃綦焕于淳熙十三年(1186)校定旧刻时续辑,含诗一卷,赋二卷,序一卷。计收诗文三十七篇。《补编》五卷,为清康熙中仲淹裔孙能濬搜辑,收奏议、序等一卷,制词一卷,题跋一卷,碑记、祭文二卷。仲淹工于诗、词、散文,其作品多有丰富政治内容。著名的《岳阳楼记》,抒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抱负,文中多用四言,杂以排偶,铺叙藻饰,写景壮丽,为历代传诵。其词赋亦境界壮阔,风格苍凉,突破了唐末五代词之绮靡风气。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四部丛刊》影明本(题名作《范文正公文集》)。

韶舞九成乐补

一卷。元余载撰。载身世无考,唯据其进书原序,自称三山布衣,前福州路儒学录。又据其门人朱模进《乐通韶舞补略序》,知载为元仁宗天历时人,其字曰大车,以养亲辞官,笃行授徒。是书仅文渊阁书目著录,世无传本,唯《永乐大典》所载篇帙犹完。首为《九德之歌音图》,次为《九德之歌义图》,次为《九磬之舞缀兆图》,次为《九磬之舞采章图》。其说与沈约、司马光、刘鉴诸家之说有异,但虽自出新意,亦不为无据。载所定舞图,皆据河图洛书以起数,未免附会牵合。然数不外于奇偶,奇偶不外于阴阳,易道广大,事事可通,亦未始不言之成理。其书屡经传写,讹误甚多。如《音图》第八章“至哉坤元”之“坤”字,据后《义图》应在第八格,而旧本误在第七格,其他讹误则不胜枚举。是书有《永乐大典》本、《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 ·经部》(嘉庆本、景嘉庆本)、《丛书集成初编·艺术类》本。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宋林亿等对《黄帝内经素问》一书,在唐王冰整理编次的基础上,加以订补增注。

光绪万年

短篇小说。我佛山人(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十三号,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一月出版。标“理想、科学、寓言、讥讽、诙谐小说”。 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廷下诏“预备立宪”,但一直迁延未曾立成,年复一年而至光绪一万年时,中国一个天文学家,叫做“伟人”的,发现彗星正向地球撞来,便向人们发出警告,但大家都不听信他。后来彗星从北极擦过地球,其摩擦力的作用,使得地球翻了个身,南北倒置过来,本来在北半球的中国,此时到了南半球,于是六月里下起冰雪来,荷花枯死,寒梅绽放。“伟人”走到街上,发现道路变洁净了,人民也有了自由之乐,都精神焕发了。他正奇怪何以人们都变了样,人们便告诉他,“今日已实行立宪”了! 这当然是一篇“理想”小说,而又杂有“科学”知识与“诙谐”的成分,故也称“科学”和“诙谐”小说。但除此之外,此篇尚含有一些深意,观作者又标上“寓言”、“讥讽”二词可知。“寓言”,是指中国的国运和其人民,要等到地球翻了转来,才能翻身自新,以此来暗寓国人的麻木。“讥讽”,则是针对清政府的,光绪三十二年宣布“预备立宪”,而真正立宪却要到光绪一万年,则其“预备”之期竟长达九千九百六十八年了,何况如不是地球翻身,“立宪”还不知在何时呢?这里虽似诙谐,其实却尖刻而沉痛。 应该说,此篇的主旨是在政治讽刺,虽然它用的是理想、科学小说的通常写法,但比起一般漫谈未来或传播科学知识的所谓“小说”来,却要丰富和深刻得多。作者在此表现了较高的艺术技巧,将“讽刺”真正地融入了全部描写,并含蓄地表露出来,在以“谴责”为特征的近代同类小说中,这还是比较难得达到的境界。

王映霞自传

本书再现了左翼作家郁达夫的前妻王映霞的传奇一生,她的人生跌宕起伏,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感情生活上,她先是与郁达夫结婚,后因两人的误会又离婚,数年后又与钟贤道结婚,两次婚姻都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其情感历程不仅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也展现了现代文学史的独特一面。作为知识女性,王映霞还与胡适、鲁迅、丁玲、徐志摩、陆小曼等文化名人多有来往,对此本书都有详细的讲述。全书语言流畅简洁,情感细腻真实,不失为一幅生动的民国生活图卷。

推荐作家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李怀民

李怀民

李怀民 (1738—1793),清代诗人。名宪噩,字怀民,号石桐,又号十桐、敬仲。以字行。高密(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诸生。早孤,与弟宪暠、宪乔并致力于诗,时称“三李”。他曾与宪乔仿照唐人张为《诗人主客图》体例,撰成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