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

吴澄
  • 姓名:吴澄
  • 别名:字幼清,晚称伯清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249年2月3日
  • 逝世日期:1333年8月5日
  • 民族族群:

吴澄(1249年2月3日—1333年8月5日),字幼清,晚称伯清,曾建草屋数间,有对联说:“抱膝《梁父吟》,浩歌《出师表》。”程钜夫知其意,题其屋为“草庐”,学者称草庐先生,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幼年聪慧,三岁即能诵诗,九岁试乡校,每中前列,尝举进士不第。二十七岁之前生活于南宋,入元任儒学副提举,仅三月,以病辞。至大元年(1308),召为国子监丞。皇庆元年(1312)升司业,拜集贤直学士。英宗即位,超迁翰林学士。至治末辞官归,至顺二年(1333)卒,年八十五,谥文正。他每次任职时间都不长,往往旋进旋退。对于仕进他并不十分乐意,这在诗中有所反映,在建康,他写过:“寄语醉中彭泽令,如何飞倦始知还”,希望退隐田园。当他被任为集贤直学士北上经过彭泽时,又有“顾余白发归来晚,羞过渊明五柳庄”句,则是以仕进为羞了。他是与许衡齐名的理学家,揭傒斯《吴澄神道碑》说:“皇元授命,天降真儒,北有许衡,南有吴澄。”在理学的道统方面,他是相当自负的,以朱熹的传人自居。他费时几十年,到晚年成《五经纂言》,对于该书,黄宗羲之子黄百家称“有功经术,接武建阳(按:指朱熹)”,全祖望认为“盖本朱子未竟之绪而由之,用功最勤”(《宋元学案·草庐学案》)。但他并不完全严守朱学门户,也有和会朱、陆之处,对明代的王学有所启迪。理学家一般不重文辞,但吴澄比较讲究词章文采,尤其是书启、序记之类。清四库馆臣指出他的文章“往往斐然可观。据其文章论之,澄其尤彬彬乎”。明人徐勃认为“吴草庐专志理学,而诗亦多巧思”,“皆超脱理学傒径”(《笔精》),这主要指吴澄的一些七律,如《立春日寓北方赋雪》、《叠叶梅》等,写得纤巧,不同于一般理学家诗的质木无文。他的题画诗大都构思精巧,往往突出观画者的主观色彩。他长于五律,如《送富州尹刘秉彝如京》,风格淡雅,情意深长,笔法老苍,在很大程度上可代表他的诗格。清顾嗣立认为其诗有“句法超逸”的特点,并句摘多联,说“清婉可诵”(《元诗选》)。其文学成就超过与他并称的许衡。吴澄有《草庐词》,存词十一首,其中[渡江云]《揭浩斋送春》曾流传一时。著有《吴文正集》一百卷,系其孙吴当所编,片言只字无不收入,有过滥之病。生平事迹见集中附录虞集所作行状,揭傒斯所作神道碑,危素所作年谱,《祭草庐先生吴公文》(《申斋文集》卷一二)、《元史》卷一七一、《(嘉靖)抚州府志》卷一○、《元儒考略》卷三、《宋元学案》卷九二、《历代名儒传》、《新元史》卷一七○。

猜你喜欢的书

魔手

魔手

《魔手》是英国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撰写的推理小说。我的朋友,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处理?有人会觉得这是个“无聊的恶作剧”,然后不当一回事,比如说“我”;有人也会愤愤不平,四处跟人家说来着,比如说牧师凯尔特洛普夫妇;有人会觉得这是个无礼的冒犯,会向警察举报等等。当然,没人会把它和死亡联系起来,可是它就这样发生了。西明顿太太死了,她手中的纸上写着“我实在没办法活下去了”,在火炉里,有着揉成一团的匿名信……
似乎很明显的,西明顿太太的秘密被揭破,她迫于无奈喝下毒药自杀,不是吗?可是事情并没有结束,西明顿太太的女仆艾格尼斯被杀了!在西明顿太太自杀的那天,本该在和男友约会的艾格尼斯气呼呼地提前回家了……匿名信上没有邮戳——是直接投递的……她一定是看到了投递匿名信的人……有句老话说的好,“无火不生烟”。那么,马普尔小姐,将如何解开这“火”与“烟”的迷局呢?

通关文

通关文

《通关文》是清代道教的著作。刘一明著。关为关口、关卡之意,言人生有如许 “要命关口,阻路大魔”,须关关打通,方可精进于大道,故名 “通关”。收入 《道书十二种》。刘一明(1734—1821)号悟元子,又号素朴散人,被褐散人,后人称之悟元老人。山西曲沃 (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人。为全真龙门派第11代道士,一生主要在甘肃榆中栖云山、兴隆山著述传教。著述甚丰,在世时即已陆续刊印传世。

三唐诗品

三唐诗品

《三唐诗品》三卷,其体例摹仿钟嵘《诗品》,论唐代诸公诗,往往溯其渊源所自。如谓张九龄,“其源出于鲍明远、江文通”;王绩,“其源出于程晓、应璩”;卢照邻,“其源出于江记室”,等等。 凡初唐十五家,盛唐二十八家,附十三家,晚唐十二家。三品以时代相次,无高低升降之意;但每品之中,则以高下为先后,不以寸代为序,此又与钟嵘相异。 其诗学宗旨乃承王闾运《湘绮楼说诗》及《王志》诸篇而来,故论唐诗每探源于魏晋。行文清微淡远,尤有魏晋古调。其“三唐”之论,则上承高栋之“四唐”说而变易之,盖以盛唐诗人之中,“高者起列盛唐,其次统归晚代”,故略去中唐。

佛说消灾延寿药师灌顶章句仪

佛说消灾延寿药师灌顶章句仪

《佛说消灾延寿药师灌顶章句仪》,略称《药师科》、《药师科范》。六卷。宋代以後中国僧人着述。明代以来云南阿吒力僧常用科仪。

梵网经菩萨戒本私记

梵网经菩萨戒本私记

梵网经菩萨戒本私记,卷上,新罗元晓造,日本静照题记。

大宝积经论

大宝积经论

梵名Maha^ -ratnaku^t!a-dharmaparya^ya-s/atasa^hasrika^-parivarta-ka^s/yapa-parivarta-t!ika^ 。凡四卷。安慧着(据西藏译本),北魏菩提流(留)支译。此论虽名为大宝积经论,然并非唐代菩提流志所编译之大宝积经全经一二○卷之释论,而仅是第四十三会普明菩萨会(即‘古宝积经’)之注疏。本论内容初揭出归敬偈二颂,其次论释‘宝积’之名义,盖宝积一经摄尽一切大乘法中,如来为诸菩萨所说各种邪行、正行等十六种相差别之说法,故称‘宝积’。其后就原经文,以问答体详释原经之文义。本论所论释之普明菩萨会另有三种异译本,于四种译本中,本论博采四本,而以大宝积经第四十三会之普明菩萨会为主。本论另有西藏译本,收于丹珠尔经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