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 吴氏中馈录

    吴氏中馈录

    《作者:佚名宋代浦江 (今浙江义乌) 吴氏撰 (佚名)。全书内容分脯鲊 (以动物为主的菜肴)、制蔬(素食)、甜食 (面点和小吃) 3类,共70多个品种。对每个品种的选料、加工、调味、火候等具体操作程序均有详细记叙,通俗易懂。该书涉及不同的烹饪原料与调味品115种,烹调、加工、选料的方法与原料加工后的形状有120多种,其中有许多名词术语至今仍在使用,对研究中国烹饪技术的发展和演变有参考价值。

  • 述煮茶泉品

    述煮茶泉品

    《作者:叶清臣宋代茶文。叶清臣撰,这不能算是一种茶书,只是一篇茶文。叶清臣,北宋名臣,苏州人。不仅是著述颇富的学者,还是甚有建树的经济学家。景祐三年(1036),他上请弛茶禁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促成了嘉祐四年(1059)的茶法通商。其文篇名为《述煮茶泉品》,是关于品水鉴泉的文字。《说郛》收入时,作为一种茶书,这是不合体例的,又误题书名为《述煮茶小品》,应据作者自述:“凡《泉品》二十,列于右幅”而厘正。

  • 荈茗录

    荈茗录

    《作者:陶谷茶叶专著。宋代陶谷撰。约成书于宋开宝三年 (970)。原载《清异录》卷四,明代喻政除去第一条 (即苏廙《十六汤品》)后,改题《荈茗录》,作专书收入《茶书全集》。约一千字,分为18条,内容为茶的故事,即龙坡山子茶、圣杨花、汤社、缕金耐重儿、乳妖、清人树、玉蝉膏、森伯、水豹囊、不夜侯、鸡苏佛、冷面草、晚甘侯、生成盏、茶百戏、漏影春、甘草癖、苦口师。

  • 画史

    画史

    《作者:米芾中国画评鉴著作。又作《米海岳画史》、《南宫画史》、《襄阳画学》。北宋米芾撰。一卷。主要版本有宋嘉泰刻本、明人翻刻南宋临安陈道人书籍铺本、《说郛》本、《王氏画苑》本、《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美术丛书》本、《画品丛书》本、《中国书画全书》本、《画学集成》本等。本书标有目录为:晋画、六朝画、唐画附五代、国朝画。其实际内容并没有按所列目录排序,多以收藏之处排,实为随见随记;其间也有一些未见画作,乃随感随录。主要内容是辑录其平生所见名画,从三国吴曹不兴始,迄于北宋。评题真伪优劣,考订谬误,间有介绍画家绘画创作和艺术风格,考论故实服制,叙当时收藏赏鉴风尚,独具卓见,足资后学,被历代鉴赏者奉为圭臬。如其对五代入宋的山水画点评概括精准:“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多巧少真意。范宽势虽雄杰,然深暗入暮夜晦瞑,土石不分,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关仝麄(粗)山,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色。董源峰顶不工,绝涧危径,幽壑荒回,率多真意。巨然明润郁葱,最有爽气,矾头太多。”不是绘画大家很难有此高见。每记画作详细记录画中梗概,于画题、装裱、印章、纸绢、收藏处等一一录入,实开后世著录之风,被视之为“著录名画之祖本”。

  • 书史

    书史

    《作者:米芾又名《米海岳书史》。一卷。史传。宋代米芾撰。芾(1051—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又称襄阳居士,襄阳人。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官至礼部员外郎,知淮南军。书画家,能诗文,精鉴裁。徽宗召为书画家博士。世称“米南宫。”书法行、草得力于王献之,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其“用笔俊迈”,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评。是书记其目见法书,详载藏家、纸本、印章、跋尾诸要项,又旁及佚闻故事。上卷记晋唐人墨迹,下卷记唐人墨迹摹本刻石,兼述装褙印章等事。其考订真伪有“辨别精微,不爽锱黍”之评。时有评论,亦自抒心得,不随声附和。所作评语,皆以平生目历,区别无疑者断之,按史发论,以指南识者,不点俗目。对书法名迹,一一考订真伪,叙其流传渊源,兼及逸闻轶事,读之觉有生气。如: “余临大令法帖一卷,在常州士人家。不知何人取作废帖装褙,以与沈括。一日,林希会章惇、张询及余于甘露寺净名斋,各出书画。至此帖,余大惊曰:‘此芾书也’。沈悖然曰:‘某家所收久矣,岂是君书?’芾笑曰:‘岂有变主不得认物耶。’”此书可谓品藻翰墨,辨别与研究古代书法名迹较早的重要资料。被视为“后世著录家之祖”。比《宝章待访录》晚出,故相同者载记较详。书法史上,用第一部明确以“史”命名的书论专著,表明作者已有自觉强烈的历史感。同时论书“史”以“平生目历”为据,亦迥别于以前此文字资料为据来阐述书史。传世主要版本有《说郛》本、《百川学海》本、《书学汇编》本、《五氏书苑》本、《美术丛书》本、《湖北先正遗书》本。

  • 清虚杂著补阙

    清虚杂著补阙

    《作者:王从《清虚杂著三编》,包括《闻见近录》一卷、《甲申杂记》一卷、《随手杂录》一卷,宋王巩撰,皆纪东都旧闻,本各自为书,后王巩曾孙王从谨合三书为一编。《闻见近录》所记上起周世宗,下迄宋神宗,而太祖、太宗、真宗、仁宗事为多。《甲申杂记》所记上起仁宗。迄崇宁三年(甲申年)而止。《随手杂录》所记惟周及南唐、吴越各一条,余皆宋事,止于英宗之初。全书虽皆稍涉神怪,而朝廷大事为多。 王巩出身名门,是宋代名相王旦之孙,活跃于北宋后期,与苏轼兄弟过从甚密。因此所记朝廷故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广川画跋

    广川画跋

    《作者:董逌六卷。宋董逌撰。是书与 《广川书跋》作于同时。《广川画跋》前后六卷,收录古今画共计一百三十六幅,其中卷一收“封禅图”、“武皇望仙图”、“东丹王千角鹿”、“吴王地狱变相”、“列子御风图”等二十幅;卷二收“孙白画水图”、“陆羽点茶图”、“孟浩然骑驴图”、“易元吉猩猩图”、“西升经”等十四幅; 卷三收 “别本西升经”、“穆宗打球图”、“醉僧图”、“官本乞巧图”、“牧羊图”等二十一幅;卷四收“舞马图”、“杜子美骑驴图”、“玄奘取经图”、“阎立本渭桥图”、“阿房宫图”等二十二幅;卷五收“素法师行化图”、“清夜游西园图”、“二十八宿真形图”、“竹林七贤图”、“王摩诘山水”等三十幅;卷六收“辋川图”、“庐鸿草堂图”、“韦偃放驴图”、“周昉西施图”、“兰亭图”等二十九幅。每卷之图画条目下皆系以考证之文。盖古画多做故事及物象,故董氏多考证其人其事,而论山水之语甚少,惟见于王维、范宽、李成等山水画大家之条下。董氏之考据详实精备,虽偶有乖误,亦瑕不掩瑜,是书为我国艺术史上一部重要的绘画考证著作。《四库全书》初编据元代至正乙巳 (1365年)华亭孙道明之钞本,其钞则据宋本。该书现有明嘉靖中杨慎刻本、《画苑》本、张金吾有旧钞本、《八千卷楼》有明钞本、《十万卷楼丛书》本、《藏修堂丛书》本、《翠琅玕馆丛书》本、《适园丛书》本、《四库全书》本。

  • 王氏兰谱

    王氏兰谱

    《作者:王贵学植物谱录。南宋王贵学撰。1卷。贵学字田叔。前有淳祐七年(1247)自序,称其嗜兰成癖,曾搜求五十品,随其性质植之,遂撰为此谱。全书分品第之等、灌溉之候、分拆之法、泥沙之宜、受养之地、兰品之产6篇。述种植、品评诸事,颇为详尽。可与赵时庚《金漳兰谱》互相参证。如“大张青”、“蒲统领”二品,赵书叙花、茎、根、叶之状,此书则述名之由来。明王世贞曾评为诸家兰谱之最佳者。对研究当时兰花品种、培植方法及文人艺兰风尚,颇有价值。有《说郛》、《山居小玩》、《香艳丛书》、《群芳清玩》等本。

  • 梅品

    梅品

    《作者:张镃赏梅专著。南宋张镃撰。1卷。镃有诗名,工画竹石古木,酷好梅花。淳熙十二年(1185)购得南湖滨曹氏荒圃。园中原有古梅数十株,又增取别圃之红梅、千叶缃梅,合300余株,移种成列,分区培植。建轩堂临之,时与诸诗友聚会观赏。因“审其性情,思所以为奖护之策”,叙赏花之感受,于绍熙五年(1194)撰成此书,书于堂上,使观赏者有所警省,以爱敬梅花。全书分为四事,共58条。“花宜称”26条,“花憎嫉”14条,“花荣宠”6条,“花屈辱”12条。其澹阴、晓日、薄寒、细雨、夕阳、竹边、松下等条,皆为宜梅的自然环境,能使观赏者感到赏心悦目;而狂风、淫雨、烈日、苦寒等,皆于梅不利,且败坏赏花者心情。此书反映出宋代文人艺梅、好梅、赏梅的风尚。周密《齐东野语》全录之。传世单行本有《百川学海》、《夷门广牍》、《说郛》、《香艳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 桐谱

    桐谱

    《作者:陈翥植物学著作。北宋陈翥撰。1卷。庆历间,翥与兄弟分居,以所分山地植桐、竹。披榛棘,陟峰峦,采集良种,选地而艺。至皇祐时已植桐数百株。遂据实践经验撰为此书。皇祐元年(1049)作序,三年后,全书完成。书共16,000余字,分为10篇。“所出”叙产地分布;“杂说”辑录栽培史料;“记志”述生产研究经历;“诗赋”以咏桐形式阐其科学见解与社会思想。“叙源”、“类属”、“种植”、“所宜”、“采斫”、“器用”诸篇,对泡桐及其栽植、利用,作系统论述。所述形态、生态特征,及解剖比较,辨明桐与梧桐非为一类。又正确区分白花桐(白花泡桐)、紫花桐(绒花泡桐)之小异,精确程度接近于现代分类法。而于苗木选择、幼苗繁育、栽植、平茬、抹芽、修枝、中耕、追肥技术、幼林抚育、采伐方法等都有论述。在加工利用方面,指出桐木质轻、耐腐、耐蛀、不易拆裂等性质。认为紫花桐文理细,体性紧,甚光滑,用于琴、瑟、甄、杓、棺、椁、梁、柱,“莫比其固”。还论及大田农作与林业、用材林与经济林关系等,多精见。此书为宋代泡桐知识的系统总结,虽偶有错失,但不失为林业科技史上深有影响的重要著作。有《说郛》、《唐宋丛书》、《适园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 袖中锦

    袖中锦

    《作者:佚名一卷。宋太平老人撰。《四库全书·杂家类存目》谓,“旧本题宋太平老人撰,不着名氏。其书杂钞说部之文,漫无条理,命名亦不雅驯。盖书贾所依托。曹溶不考,误收入《学海类编》。”全面否定此书。今检其书,共记天下第一、三出、岭南节、峡州三子、京妇美陋、二妙、四禁、知酒法、老人十拗、带子之人、少见三儿、四事不可久恃、古所不及、盗有三畏、唐畿尉六道、四妖、仕宦三还、四忌、鸡有五德、易为美、仕宦五瘴、五绝、三贱、三荐等二十四事。天下第一条谓:“监书、内酒、端砚、洛阳花、建州茶、蜀锦、定磁、浙漆、吴纸、晋铜、西马、东绢、契丹鞍、夏国剑、高丽秘色,兴化军子鱼、福州荔眼、温州褂,临江黄雀、江阴县河豚、金山咸豉、简寂观苦笋、东华门把鲊、京兵、福建出秀才、大江以南士大夫、江西湖外长老、京师妇人,皆为天下第一,他处虽效之,终不及。”不见他书记载,是重要经济文化资料。其他有关民俗记载,亦可广见闻,并非一无可取。今传本主要有《格致丛书》、《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居家必备》等丛书本。

  • 国语补音

    国语补音

    《作者:宋庠音义书。宋宋庠撰。3卷。刊于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宋时有旧本《国语音》10篇,不著撰人。宋氏因其音简略,于是据旧本增补而成此书。书目录前列《国语》21篇之名,详注诸本标题之异同。所释《国语》正文,大写其字,夹注其音。释三国吴韦昭的注文时,也大写其字,上冠以“注”字以便同《国语》正文相区别。音注先列旧本之音,旧本所缺或旧本只用直音无反切者,则随字增入,以“补注”二字加以区别。补音以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为主,《经典释文》不载者,则用《说文解字》、《集韵》等书反切。此书除保存旧本音切,尚可供研究参考外,其所补音价值不大。书有《四库全书》本和《微波榭丛书》本。

  • 籀史

    籀史

    《作者:翟耆年籀[zhòu]史,一卷 宋翟耆年撰。翟耆年,字伯寿,别号黄鹤山人,参政翟汝文之子。编修汪如藻家藏本。此书首载《宣和博古图》,其中有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二月“帝命臣耆年”这样的话,当为南宋初年所作。原本有上下两卷,后岁久散失,只曹溶家有一抄本,但也只存上卷,所以今只一卷。清王士祯曾载其目于《居易录》中,欲以求访其下卷,始终没有找到。本书以籀史为名,主要是因为书中所载多金石款识,篆隶之体多,并非专门释述籀文。此书所录各种碑刻之后,都附有论说,虽所录不及薛尚功着录钟鼎彝器款识,备载篆文,但此书的考释,则比薛书详细。二书可以相辅而读,以取长补短。传本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静园丛书”本等。

  • 舆地碑记目

    舆地碑记目

    《作者:王象之四卷。宋王象之撰。王象之,金华 (今属浙江省) 人,曾知江宁县。所著《舆地纪胜》二百卷,是一部南宋地理总志,约1227年成书。《舆地碑记目》为其中的四卷,以天下碑刻地志之目,分郡编辑,各注其年月姓氏大略于其下,起临安,迄乾州,均南渡后疆域。其中有些考证颇为精确。如:镇江府丹徒梁太祖文皇神道碑,王氏辨其为梁武帝父;成都府殿柱记,作于汉兴平初年,辨知其非钟会所书;嘉定府移水记,有嘉州二字,辨知其非郭璞所书。台州临海庆恩院、定光院、明智院、明恩院,婺州义乌真如院诸碑,福州鸟石宣威感应王庙碑,题款都写有“会同”字样 (按:会同为契丹年号,938—946),辨知吴越等地曾使用过契丹年号。这些都确有证据。所录金石文字,与其他书互有出入,可供后人考证。此书收入“四库全书”、“丛书集成” 初编。

  • 粗解刑统赋

    粗解刑统赋

    《作者:傅霖北宋末年律学士傅霖《刑统赋》所作的注释书,孟奎解。

  • 汉艺文志考证

    汉艺文志考证

    《作者:王应麟宋王应麟撰。应麟有《周易郑康成注》,已著录。《汉书·艺文志》因刘歆《七略》而修。凡句下之注,不题姓氏者皆班固原文。其标某某曰者,则颜师古所集诸家之说。然师古注班固全书,《艺文》特其八志之一,故仅略疏姓名时代。所考证者,如《汉著记》即《起居注》,《家语》非今《家语》,邓析非子产所杀,庄葱奇、严助之驳文,逢门即逢蒙之类,不过三五条而止。应麟始捃摭旧文,各为补注。不载《汉志》全文,惟以有所辩论者摘录为纲,略如《经典释文》之例。其传记有此书名而《汉志》不载者,亦以类附入。《易类》增《连山》、《归藏》、子夏《易传》。《诗类》增《元王诗》。《礼类》增《大戴礼》、《小戴礼》、《王制》、《汉仪》。《乐类》增《乐记》、《乐元语》。《春秋类》增《冥氏春秋》。《道家》增《老子指归》、《素王妙论》。《法家》增《汉律》、《汉令》。《纵横家》增《鬼谷子》。《天文》增《夏氏日月传》、《甘氏岁星经》、《石氏星经》、《巫咸五星占》、《周髀星传》。《历谱》增《九章算术》、《五纪论》。《五行》增《翼氏风角》。《经方》增《本草》。凡二十六部。各疏其所注於下,而以不著录字别之。其间如子夏《易传》、《鬼谷子》皆依托显然,而一概泛载,不能割爱。又庾信《哀江南赋》称,栩阳亭有离别之赋,实由误记《艺文志》,与所用“桂华冯冯”误读《郊祀志》者相等。应麟乃因而附会,以栩阳为汉代亭名,亦未免间失之嗜奇。然论其该洽,究非他家之所及也。

  • 童蒙须知

    童蒙须知

    《作者:朱熹宋朱熹为儿童教育编写的教材和读物。内有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杂细事宜六节,详细规定了道德规范、行为细则、日常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礼节、读书写字的常规。如“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文字笔砚,凡百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取用既毕,复置原所”;“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详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凡写文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总之,其基本内容是从小灌输和训练封建伦理道德,是其糟粕;但要求从小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端正学习态度等,应是可取之处。收入《东听雨堂刊书·儒先训要十四种》。

  • 法帖谱系

    法帖谱系

    《作者:曹士冕二卷。宋曹士冕撰。曹士冕,字端可,号陶斋,都昌 (今属江西省)人。南宋末年曾由幕僚而做到州郡一级的官。此书序宋代法帖的源流,上卷著录谱系图,首先是淳化法帖,以下为二王府帖,绍兴国子监本,淳熙修内司本,大观大清楼帖,临江戏鱼堂帖,庆历长沙帖,刘丞相私第本,长沙碑匠家本,长沙新刻本,三山木版黔江帖,北方印成本,乌镇本,福清本,澧阳帖,鼎帖,不知处本,长沙别本,蜀本,庐陵肖氏本等,共二十二种。下卷著录的,首先是绛本旧帖,以下为东库本,亮字不全本,新绛本,北本,又一本,武岗旧本,武岗新本,福清本,乌镇本,彭州本,资州本,木本前十卷,又木本前十卷等,共十四种。在编排上以《淳化阁帖》为主,其次为《绛帖》,其他诸本作为支流。每条下都叙述了摹刻的始末,考订其异同,评述其工拙优劣。《书史会要》上说,曹士冕“博参书法,服习兰亭,宜其鉴别不苟”。古今法帖都是拓本,惟此书载有印本法帖。书成于南宋淳祐五年 (1245),书前有自序一篇。传本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

  • 法帖释文

    法帖释文

    《作者:刘次庄十卷 宋刘次庄撰。刘次庄,字中叟,长沙人 (今湖南长沙市)。宋徽宗崇宁 (1102—1106)中官至御史。据曹士冕《法贴谱系》中说,元祐间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帖》十卷,摹刻在石上,去掉卷尾篆题,而增加他写的释文。曾敏行《独醒杂志》也说,刘次庄自幼喜好书法,在新淦寓居时,所居房屋的窗牖、墙壁,都题写殆遍,临江郡库,有法帖十卷,释以小楷。根据二书所记,则刘次庄作的《法帖释文》,原本附在石刻之中,未尝专撰一集出书。现在看到的《法帖释文》十卷,系后人抄合成帙。武岗人曾刻印绛州潘氏贴。宋宁宗嘉定中,汪立中又取刘次庄的石刻本,分入二十卷中,把刘次庄在石刻阁帖时所去掉的,都增加进来,于是又别成一书。传本有“四库全书” 本。

  • 范文正奏议

    范文正奏议

    《作者:范仲淹《范文正奏议》·二卷,范仲淹撰

猜你喜欢的书

逻辑大全

中世纪奥卡姆的威廉著。1408年出版。从极端唯名论立场论述逻辑学。认为科学起源于个别物,但它却说明一般事物,即以一般概念来说明个别事物。把科学分为实在科学和唯理科学两类。实在科学以一般概念代替个别事物,而唯理科学则以一般概念代替别的一般概念和术语。认为逻辑学是一门唯理科学,它研究概念组合的方式方法,逻辑不是指示和代替某一事物,而是一种语言科学和记号系统,词项可以非意指地用为它们所表达的概念的名称,或者用为它们作为实例的口头或书面词语的名称。当词语非意指地用为词语名称时,它们具有实质指代;当非意指地用以称谓词语所表达的概念时,它们是作为简单指代而使用。在推论方面,对析取命题与合取命题的对偶关系作了论述,还提出一些其他命题逻辑的原理和模态命题及其推理的理论。认为归纳法是指具有相似性质的个体以相似方式作用或反作用于相似的情况。着重说明逻辑是概念的概念,记号的记号,它制定一些规则,以确定记号之间的关系,使记号从知识的工具变成知识的客体,从而陷于逻辑形式的推演。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法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的长篇小说。是他有名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中的第一部。小说情节曲折、惊险,引人入胜。1864年,“邓肯号”游船船主爱德华·格里纳凡爵士偶然得到一份已被海水浸蚀的文件,从中得知了两年前失踪的航海家格兰特船长的线索。格里纳凡爵士决定组织一队人去寻找格兰特船长,其中有他的夫人海伦、海伦的表兄麦克那布斯少校、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玛丽和儿子罗伯特,以及地理学家巴加内尔。他们到达南美西海岸,没有发现什么线索。“邓肯号”在澳洲海岸还遇到了飓风,后来他们找到格兰特船长的舵手艾尔通。艾尔通给他们做向导,带他们去格兰特船长当年失事的海岸。艾尔通其实是正被追捕的逃犯乔斯,他盗走文件后逃跑。格里纳凡等人在新西兰海岸又被毛利人俘获,后来利用毛利人的迷信逃了出来。他们抓住乔斯,准备把他放逐到一个荒岛上,没想到在那里找到了格兰特船长,胜利地返回苏格兰。

中国文学史

钱基博著。与作者另一本《现代中国文学史》并称双璧。采用中国传统的文学概念和理论范畴,熔裁己见,并出之以雅炼优美的文言。此与民初整理传统文化较为普遍的“以西律中”大异其趣,从而构建了与中国学术传统相吻合的文学史模式。共六编,为绪论、上古文学、中古文学、近古文学上、近古文学下、近代文学。作者文体意识强烈,对作家作品注重整体性把握,具体评述与辨析均切中肯綮,加之文辞古雅,一代名家深厚的学养和文字功力尽见于此书,全面勾画中国文学史,就作家所处时代环境、政治思潮、社会思想等状况,着重考察历代文学的利病得失及其历史根源,揭示其发展规律。

杂病源流犀烛

内科著作。清沈金鳌(1717—1767) 撰。三十卷。金鳌有 《沈氏尊生书》已著录。本书为《沈氏尊生书》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认为无论何因,而病发于皮毛肌肉,经络脏腑之间,均为杂病,故著此书。博采 《内经》、《难经》、《甲乙经》 及历代诸名医之精华,参以己见,分证述其源流,详辨证,明治法,变杂乱为明晰,故名。成书于乾隆三十八年 (1773)。卷首,载有《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全书分脏腑、奇经八脉、六淫、内伤外感、面部、身形等六门,每门详列若干病证,每病均设“源流”一篇,以述病证原委,说明脏腑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的有机联系。每病脉、因、证、治悉俱,理、法、方、药契合,条分缕析,一目了然。使“表里不相蒙,寒热不相混,虚实不相淆,阴阳不相蔽”。除介绍方治外,还附有养生导引之术。全书所论源流清晰,分类明细,辨证论理精到,在杂病著作中颇有影响。对研究中医理论及临床运用,均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图书集成印书局《沈氏尊生书》本。一九五七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红绫枕

《红绫枕》连载于1926 年北京的《小小日报》(作者时年17岁),后由报社印行成单行本。该文连载时署名霄羽,出版时署名王霄羽,封面上印有“惨情小说”字样。因《红绫枕》中有鲁克探案内容,故亦可将其归入侦探小说系列。

续吕氏家塾读诗记

诗经学专著。三卷。南宋戴溪撰。戴溪字肖望(一说字少望),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历官工部尚书、华文阁学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此书是“宋戴溪所续吕祖谦之书也。……溪以《吕氏家塾读诗记》取《毛传》为宗,折衷众说,于名物训诂最为详悉,而篇内微旨,词外寄托,或有未贯,乃作此书以补之,故以续记为名,实则自述己意,非尽墨守祖谦之说”。此书与吕书颇有不同,其解说每与《诗序》相违。如《召南·驺虞》,吕书据《诗序》释为“《鹊巢》之应”,戴溪则云:“草方萌芽,遂以蒐田无蹂践之患,田有五豝,一发遽止”,视为国人所作歌咏狩猎的诗。《小雅·鹿鸣》,戴溪定为“燕嘉宾之歌也”,并且明白指出“诗辞止言嘉宾,序诗者增言群臣”,不遵序说。该书不录诗文,但述篇义,与吕书在诗篇之前,首列《诗序》,每章之后,分列诸家之说之体例迥异。戴氏说诗常有可取之见。如谓《唐风·葛生》为“妇人思其君子也……此新婚之别,古之所以为叹也”;《小雅·白驹》为“诗人惜贤者之去而冀其复至也”;所言皆平实简易,每得诗旨。再如《周南·芣苢》之诗,谓“采采芣苢,凡六言之,采取收拾,执衽襭裾,其同辈相乐,一时嬉戏尚可想也”,黄震《日钞》极其赞赏,谓所言“得其气象”。凡此,皆吕书所不及。此书清初未见传本,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其佚文,谓已得十之七八,其原序总纲则已无从补录。有《四库全书》本、《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墨海金壶》本、《经苑》本、《十万卷楼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百部丛书集成》本。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为佳。

推荐作家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李怀民

李怀民

李怀民 (1738—1793),清代诗人。名宪噩,字怀民,号石桐,又号十桐、敬仲。以字行。高密(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诸生。早孤,与弟宪暠、宪乔并致力于诗,时称“三李”。他曾与宪乔仿照唐人张为《诗人主客图》体例,撰成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