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适

洪适
  • 姓名:洪适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 出生日期:1117年
  • 逝世日期:1184年
  • 民族族群:

洪适[kuò](1117年—1184年),初名洪造,字温伯,一字景温,后改今名,字景伯,号盘洲,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洪皓子。幼颖异,日诵书三千言。洪皓出使金,其时方十三岁,率兄弟奉祖母、母亲避乱归饶州。以父出使恩,补修职郎,监南岳庙,调严州录事参军、浙江提举常平司干办公事。绍兴十二年,与弟洪遵同中博学宏词科,除敕令所删定官,改秘书省正字。其父忤秦桧斥归乡,又责英州安置,适亦出为台州通判,继免官往英州奉父。秦桧死,起知荆门军,历知徽州,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兼提点刑狱,总领淮东军马钱粮。隆兴元年,迁司农少卿。二年,召为太常少卿,兼权直学士院,又兼权礼部侍郎,除中书舍人。乾道元年,除翰林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拜参知政事,是年十二月擢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二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起知绍兴府,为浙东安抚使。复奉祠,淳熙十一年卒,年六十八,谥文惠。洪适好学深思,与其弟洪遵、洪迈均著文名,时人称为“三洪”。文章工俪偶,制诰笺表,长于润色,藻思绮句,层见叠出(《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其《张浚罢相制词》、《王大宝致仕制词》、《贺金人归河南表》诸篇,属联精巧,工夫深到(《容斋三笔》卷八、《诚斋诗话》)。《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其记、序、志、传一类文章,犹有北宋古文法度,不同于南宋冗长之文(卷一六○)。亦能诗词,但名篇不多。有一些诗能反映国家大事,如《三将》“折冲潜白羽,告捷闹黄旗。已报瓜洲败,还惊采石危”,记述宋军采石矶之战。出使金国途中所作诸诗也都表达了对中原沦陷的感慨。但是其诗多写退隐闲居、哀挽致祭的内容,风格以恬淡闲静为主。其《拟古》十三首,直接用古诗十九首原句开篇,格调高古,仍不失古人诗意(《诗学纂闻》)。词也以优游、宴饮、赠酬、祝寿之作为多。其《生查子》词记述春情,有“春色似行人,无意花间住”之句,以“行人”比春色之来去匆匆,比喻出人意表,为人所不及(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上卷)。又《渔家傲引》词下阕:“半夜系船桥北岸。三杯睡着无人唤。睡觉只疑桥不见。风已变,缆绳吹断船头转。”想像奇特,意境空灵可喜(《蕙风词话》卷二引《识馀琐述》)。洪适著述甚丰,有《隶释》、《隶续》、《歙州砚谱》,今存;又有《盘洲文集》八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今存宋刊本(《四部丛刊》影印)、《四库全书》本、清同治泾县洪氏刻本;另有外制十四卷,与弟洪遵、洪迈所撰外制同编为《三洪制稿》(魏了翁《三洪制稿序》),今已佚。《全宋词》第二册收舞曲致语及词一百馀首。《全宋诗》卷二○七五以下录其诗十二卷。《全宋文》卷四七○六至四七五五收其文五十卷。事迹见周必大《洪文惠公神道碑铭》(《周文忠公集》卷六七)、《宋史》卷三七三本传。清人钱大昕编有《洪文惠公年谱》一卷。

洪适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涡堤孩

涡堤孩

童话,德国莫特·福凯著,徐志摩译。德国作家莫特·福凯创作的经典童话,又名《水妖记》,它被认为是德国后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童话讲述了生来没有灵魂的水之精灵涡堤孩与骑士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痴恋于骑士的涡堤孩为爱情宁愿舍弃不老容颜与永恒的生命,与骑士结成婚姻,然而却遭遇骑士爱情的背叛,最后化为泉水环绕爱人坟边。涡堤孩,通常用于指传说中四大精灵(火、水、风、土)中的水精灵,是一切水元素的主宰,象征生命的重生之力、丰饶和净化,她们多在森林中的湖泊及瀑布附近出没。 在民间传说里,水之精灵总是以美丽的少女形象出现,若有年轻的男子经过水边,水之精灵就会将他们诱入水中淹死,从而永远占有他们的灵魂,因此对于男性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精灵。但是有时候水之精灵也会陷入与人类的热恋而无法自拔,甚至成就姻缘。不过即使是在和水之精灵结合后,也不要在水边呵责水精灵,因为她们会生气害怕而逃回水里,可是,回归水中的涡堤孩亦会失去由婚姻所赋予的灵魂。徐志摩手下的涡堤孩,被赋予了中国式的色彩。

米德尔马契

米德尔马契

《米德尔马契》是英国作家乔治·艾略特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72年。该书中有两条贯串其中的主线:一为少女多萝西娅的婚姻悲剧与理想的破灭,一为青年医生利德盖特爱情与事业的双重挫折与失败。在这两大主线之中,作者运用了对比、平行以及重复等多种描写手法,从而将两条主线交织在一起,把书中的众多人物,如费瑟斯通、布尔斯特罗德、高思一家等男女主人公悲欢离合的人生写进小说,突出了“社会挫败人”这一大主题。作品围绕这两个想造福于社会的青年在事业、婚姻上的悲剧,全面勾勒了一幅英国地方生活的画卷,表现了“社会挫败人”和理想遭破灭的主题。作者善于运用对比、对称、平行、重复等手法以及大段的议论,刻画人物的复杂性格,而且心理分析细腻,环境烘托典型,对后世心理小说的发展颇有影响。

嵇康集

嵇康集

三国·魏嵇康撰,鲁迅辑校,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9月影印出版。嵇康(223—263),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县西)人,是三国时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长于四言诗,风格清峻。鲁迅在1913年从明代吴宽丛书堂钞本钞出,用黄省曾等刻本以及诸书引文校勘“著其同异”,1924年校订完成。“中散遗文,世间已无更善于此者矣。”(鲁迅:《嵇康集》跋文)

弢园文录外编

弢园文录外编

近代王韬自编集。因作者自号弢 园老民,故名。十二卷。清光绪九年(1886)在香港出版。 大部分是作者旅居香港时所写的宣传变法思想的论 文。认为“中学重道而轻艺,西学重艺而轻道,中之尚本 较西为优点”(《自序》)。提出“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 当躬”(《易言跋》)。宣传变法自强,主张除弊兴利,向西 方学习,办好内政外交。批评洋务派官僚学习西国舟坚 炮利、器巧算精是“徒袭皮毛”,为“富强之末”。认为只 有仿效西方“君民共主”(即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使 “上下之精通,君民之分亲”,才是“富强之本”。但又强 调“万世不变者,孔子之道也”。反映了近代早期改良派 的矛盾思想。版本还有光绪丁酉(1897)夏时务学社仿 香港本重刻本,1959年中华书局校刊本等。

慈湖诗传

慈湖诗传

二十卷,宋杨简著。其原书早佚,清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辑出,但缺《总论》一卷,《公刘》以下16篇。又从《慈湖遗书》补录《自序》一篇,《总论》四条,《攻媿集》所载楼钥与杨简论《诗》解《书》一通,附于卷首。其他论辨若干条,各附本解之下。 以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之说为本,反复发明。据《后汉书》之说,以《小序》出自卫宏,不足深信。又以《左传》不可据,《尔雅》多误,陆德明好异音,郑玄不善属文,其说偶有附会。但于一名一物一字一句,斟酌去取,往往旁征博引;考核六书,自《说文》、《尔雅》、《经典释文》、史传音注,无不采集;订正训诂,于《毛诗》和齐、鲁、韩三家,以至方言杂说,无不征引。多能折衷异同,而成一家之说。

梵网经菩萨戒本私记

梵网经菩萨戒本私记

梵网经菩萨戒本私记,卷上,新罗元晓造,日本静照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