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 博异志

    博异志

    《作者:郑还古传奇小说集,作者谷神子。本书自序称: “因寻往事,辄议编题,类成一卷。非徒但资笑语,抑亦粗显箴规。或冀逆耳之辞,稍获周身之诫。只同求己,何必标名。是称谷神子。”关于谷神子的姓名,曾有不少人作过考证,历来说法不一。或曰郑还古,或曰裴铏,或曰冯廓。但多数学者认为谷神子即郑还古。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博异志》一卷,右题曰谷神子纂。序称其书颇箴规时事,故隐姓名。或曰名还古,而竟不知其姓。志怪之书也。”原三卷。今本一卷,十条。皆以人名为题,记神灵怪异故事,以箴时事。多构思新颖,叙事委婉,尤以词采见称。崔玄微条为冯梦龙《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所本。引录诗歌,亦颇可观。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附补遗。

  • 钓矶立谈

    钓矶立谈

    《作者:史虚白轶事小说集。作者史虚白,一说为史虚白之子。今有《楝亭藏书十二种》本,《反约篇》本,《榕园丛书》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另外, 《知不足斋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均有附录一卷。《钓矶立谈》专记南唐故事,内容比较集中,且基本囿于政治范畴之内。此书作于南唐覆亡之后,字里行间渗透着“怀旧之思”。作者在自序中曾这样写道: “文惭子山之丽,兴哀则有之;才愧士衡之多,辨亡亦几矣。”每篇皆以“叟曰”对所记之事进行评议,抒发感慨。分析南唐兴亡多能切中肯綮,字里行间充溢着怀旧之思。显示出以史笔为小说的特色。

  • 授笔要说

    授笔要说

    《作者:韩方明一篇。书论。唐代韩方明撰。方明生平里籍未详。唐贞元(785—804年)间书法家。自云:昔岁学书专求笔法,贞元十五年,授法于徐东海,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公邈。擅长八分书。是书首叙笔法传录。前叙笔法传授,自谓授法于徐璹、崔邈,后言执笔五法,第一为执管,第二为管,第三为撮管,第四为握管,第五为搦管。大抵唐以前作书,颇重执笔之法,故言者较多。但所引名家口授秘传,并不可靠。

  • 评书药石论

    评书药石论

    《作者:张怀瓘书学论著。唐代张怀瓘著。一卷。为进御之作,约二千四百七十余言。是论为当时进御之作。泛言书道,多所例解。如以学文章为譬,言“深酌古人之意,不录其言”,“语新而意古者为上才。习书之道亦然,需不凝滞于物,通得其法,以为万法无定,殊途同归,神智无方而妙有用,得其法而不著,至于无法,可谓得矣”。又以马之筋肉多少作解,“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

  • 六体书论

    六体书论

    《作者:张怀瓘书学论著。唐代张怀瓘著。一卷。为奏御之作。论述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等六种书体的特点、创始者、代表书家。其后论述执笔之法,认为“若执笔浅而坚,掣打劲利,掣三寸而一寸着纸,势有余矣;若执笔深而束,牵三寸而一寸着纸,势已尽矣。”甚为精当。是书陈振孙在《直斋书解题》中作《六体论》。所著六体为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叙述各书体源流,评论各体体势特点,颇精要。认为大篆法于鸟迹,史籀所造,李斯、蔡邕嗣之。其体势若鸾凤奋飞,虬龙掉尾,或花萼相承,或柯叶敷畅,劲直如矢,宛曲若弓,谓小篆乃李斯所造,曹喜、蔡邕为嗣。镂纤屈盘,鳞羽参差,其势飞腾,其形端俨。谓八分为王次仲所造,体骨雄异,贵异尚奇。

  • 二字诀

    二字诀

    《作者:李华书法章法论用语。指“截拽”二字。唐代李华《书论》 (即《二字诀》)云: “予有二字之诀,至神之方,所谓‘截拽’也,苟善斯字,逸少、伯英,彼何人哉!”清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 “又曰:‘有二字神诀,截也,拽也’。所谓截,拽者,谓未可截者截之,可以已者拽之。

  • 送高闲上人序

    送高闲上人序

    《作者:韩愈一篇。书论。唐代韩愈撰。愈(768—824年),字退之,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后迁居昌黎,故人称韩昌黎。贞元进士,官至吏部侍郎。擅长文学,散文最著名,后世誉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魁。高闲研习佛经,又擅长书法,为唐代高僧(即上人),后去湖州开元寺为僧,直到逝世。本文是韩愈晚年所作。文中借谈论学习书法之理,隐寓反佛之旨。作者先从凡事要用心专一,终身不二说起,并借庖丁解牛,师旷奏乐等故事暗写高闲兼学书法不能登堂入室。此序述张旭治草书之术,赞其草书之神奇,并指出高闲上人“不得其心而逐其迹,未见其旭也”。

  • 临池诀

    临池诀

    《作者:卢携又作《临池妙诀》。唐代卢携编。首叙书法传授源流,谓智永乃王羲之、王献之之后,得其家法,以之传虞世南,虞传陆柬之,陆传其子陆彦远,彦远传携本人。取《翰林隐术》、王羲之《笔势论》、徐浩《论书》、《窦暨字格》、《永字八法势论》等著作,删繁选要,以成此篇。

  • 书后品

    书后品

    《作者:李嗣真书法评论。唐李嗣真著。一卷。是书所载82人,分为十等,各有叙录。有评有赞,条理秩然。称后品者,盖有王愔、王憎虔、袁昂、庾肩吾等曾有书品在前。前品已定,则不复铨。此书只在上上品之上更列逸品,为嗣真所创,以明其在九等以上。文中“登逸品数者四人”,可能仅指张、钟、二王,不包括李斯,故有一人之误。有《说郛》宛委山堂本。

  • 法书论

    法书论

    《作者:蔡希综一卷。书论。唐代蔡希综撰。希综,天宝年间书法家,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希逸、希寂之弟。希综工翰墨。是编自述家世及前代书家之书学渊源,其要旨则归本于论用笔。共计五段,一、述家世。其家历世皆传儒素,尤尚书法,自十九代祖东汉左中郎邕至第四兄缑氏主簿希逸、第七兄洛阳尉希寂,皆有时名为世所重。二、追叙诸家授受渊源。述及大篆、隶书、楷法、八分、章草之始兴,历数了自周宣王至东汉期间五十余位书家,结语赞曰:“若盛传于代以为贻家之宝,则八体之极是归乎钟、蔡,草隶之雄是归乎张、王,此四贤者,自数百载来未之逮也。”三、引右军、蔡中郎之论,议用笔之法。言欲须先“适意任情,”次须“正坐静虑,随意所拟,言不出口,气不再息,则无不善矣”。四、历述钟繇、右军学皆大成之经验。钟繇从师学而精思,三十余载,行坐未尝懈怠,寝息间,“画其被,皆为之穿”。用功若此。右军习字,尤重心意,“书之为意,取类非一”。求字字意殊,骨气雄强,爽然飞动,终得其精妙。评曰: “是知学成非一师之能致,非好奇博艺之士,不能有知。”五、议下笔之法,曰:“夫始下笔,须藏锋转腕,前缓后急,字体形势状如虫蛇相钩连,意莫令断。仍须简略为尚,不贵繁冗。至如棱侧起伏,随势所立。大抵之意,圆规最妙。其有误发,不可再摹,恐失其笔势。若字有点处,须空中遥下掷,其势犹高峰坠石。”盛赞古之君子张伯英、张旭、崔长史、蔡伯喈等硕学多闻,笔力精深,“匪直禄取一朝,故亦誉流千祀”。统观全篇,所论多杂采诸家之言,无甚深诣。有《书苑菁华》本、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本等。

  • 书述

    书述

    《作者:李煜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撰。称书有八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繇、王羲之,传授于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陆柬之等,流传于当时。记述了擫、压、钩、揭、抵、拒、导、送之法:擫者,擫大指骨上节,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钧;压者,捺食指著中节旁;钩者,钩中指著指尖钩笔,令向下。

  • 五十六种书并序

    五十六种书并序

    《作者:韦续记述书法字体的著作。旧题唐代韦续撰。一卷。序中称后汉东阳徐安于搜读史籀,得十二时书,皆象神形,又加三十三体,共定五十六种(十二加三十三并非五十六,恐有误),则此书非其所作,只是为其所传。五十六种为龙书、八穗书、篆书、云书、鸾凤书、科斗书、仙人形书、龟书、钟鼎书、倒薤书、虎书、鸟书、鱼书、填书等等

  • 墨薮

    墨薮

    《作者:韦续书法论丛。旧题唐韦续撰。二卷。附 《法帖释文刊误》一卷。是书为汇辑前人论书短篇而成。其在此书中所辑二十一篇,不尽著撰书人氏,或加删节,以至因此疏失,使难加深察;后来论书法者又多为依据,遂至舛误杂乱,难于究诘。上卷为五十六种书、九品书人、书品优劣、续书品、梁武帝评、笔阵图等凡十项;下卷为张长史十二意法、王逸少笔势、卫恒书势、徐氏书记等凡十一项。书中所记,止于唐文宗时柳公权事,当出于开成(836年)以后人撰。然是否韦续所纂,未可论定。所述历代书法原委,及各家评论,颇为详备。其中大部分为法书要录所有,惟标题编目不同,且多选辑杂错。明代程荣校刻时附《法帖释文刊误》一卷于后。《郡斋读书志》有《墨薮》十卷,高阳许归与编,则别为一书。有明程荣刻本、《唐宋丛书》本、《格致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十万卷楼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作者:颜真卿一篇。书法用笔论著。一卷。唐代颜真卿撰。是书首述请教张长史传授笔法之经过,次述张长史以问答式传授笔法之十二意,终述欲齐古人须具备的条件。该文内容为颜真卿请张旭授笔法经过;以问答形式讨论笔法;讨论古今书法的异同。关于笔法12意,魏钟繇曾概括指出,颜、张二人又加以认真的探讨,这就反映出笔意对书法的重要意义。至今仍为学书人研究的对象。

  • 论用笔十法

    论用笔十法

    《作者:张怀瓘一卷。唐·张怀瓘撰。是书为以四字一句之口诀,归纳出用笔之规则,共十项。所列用笔十法为:偃仰向背、阴阳相应、鳞羽参差、峰峦起伏、真草偏枯、邪真失则、迟涩飞动、射空玲珑、尺寸规度、随了变转。每项规则之下均有解释。提出“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离合之势”;“阴阳相应:谓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展笔为阳,须左右相应”等书法笔势的审美原则。强调上下偃仰离合、阴阳左右相应的辩证法审美范畴。

  • 唐阙史

    唐阙史

    《作者:高彦休本名《阙史》。笔记。唐高彦休(854—?)撰。二卷。彦休号参寥子。乾符进士。祖辈历仕唐朝,常听长者议论国事,留心草记,岁久所录甚繁。逢黄巢义军攻入长安,逃奔途次,旅泊江表,亡逸过半。整理编次,又删削芜杂,十存三四,故曰“阙史”。于僖宗中和四年(884)成书。原本三卷,今见上卷二十五篇,下卷二十六篇,共五十一篇,二万余字。各篇均首列标题,记唐末社会人物掌故,有则后附评议,申明作者观点。有《知不足斋丛书》《龙威秘书》《丛书集成初编》以及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诸本。原书散佚过半,故名“阙史”。书凡五十一条,所记多中晚唐人物琐事及掌故,间亦杂神鬼怪异事。

  • 无双传

    无双传

    《作者:薛调《无双传》一卷,唐·薛调作,载于《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六。又篇名或题作《刘无双传》。见《太平广记》卷四八六,又有《虞初志》本, 《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唐人说荟》本,《唐代丛书》本。鲁迅辑《唐宋传奇集》亦收有此篇。小说描写的是刘无双与王仙客悲欢离合、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仙客与无双是姑舅表亲,自幼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互相爱慕,结果二人长大之后却不能结成姻缘。后来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冲破了种种阻挠,在众多好心人和侠义之士的热情帮助下,才使二人终成眷属,白头偕老。作品构思奇特,情节曲折离奇,结构严谨,处处设悬念,引人入胜。

  • 谐噱录

    谐噱录

    《作者:朱揆古代民间笑话作品集。唐朱揆纂。书已佚,明刊《雪涛谐史》存43则。清顺治刊《说郛》则作“唐刘纳言撰”,《唐书·艺文志》载刘纳言另有《俳偕集》15卷,《说郛》有误。著名笑话《故是一凤》(记邓艾口吃)、《渐至佳境》(记顾长康吃甘蔗)

  • 广陵妖乱志

    广陵妖乱志

    《作者:罗隐笔记。唐罗隐撰。一卷。隐有《甲乙集》已著录。是书记载高骈晚年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府中任用吕用之、张守一、诸葛殷、吴尧卿等人,尽是“役使鬼神,变化黄白”左道之辈。结党营私、恣意妄为,广建楼台殿庙、为骈立生人祠,玩神弄鬼极尽欺骗愚弄之能事。其横行不法,鱼肉乡民之人事,可补史缺。故事性强,间有诙谐、幽默和滑稽,近于演义小说。全书四千五百字。有《虞初志》、《合刻三志》、《唐人说荟》、《唐代丛书》本。另有《说郛》(宛委山堂本)、《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等本皆题唐郑廷诲撰。

  • 广异记

    广异记

    《作者:戴孚志怪小说集。唐戴孚撰。唐顾况《戴氏广异记序》云: “谯郡戴君孚,……至德初,天下肇乱,况始与同登一科。君自校书,终饶州录事参军,时年五十七。有文集二十卷;此书二十卷,用纸一千幅,盖十余万言。” (见《文苑英华》卷七三七)唐、宋各书目未见著录。《类说》收有节本十八条。《说郛》本、 《龙威秘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各一卷,显系残本。 《太平广记》存佚文约二百八十条。现存抄本六卷,似后人辑佚。所记大率为鬼怪精灵、幽冥阴间种种怪事及人间社会各式奇谈异闻,尤以写狐精故事为突出,数量多达三十余篇,且形象丰富多彩,颇富人情味。其他如人鬼幽会、人神遇合的作品,也颇有可观者,如《汝阴人》、《王玄之》、《李元平》等

猜你喜欢的书

宁古塔地方乡土志

黑龙江乡土志。清富尔丹纂修。一册,不分卷。富尔丹,满洲正红旗人。官副都统。宁古塔,今为黑龙江省宁安县城,清初为吉林将军驻守处。是志为修《吉林通志》提供资料而奉檄编撰,光绪十七年(1891)成书,约七千六百字。首冠长顺修志令全文。正文分沿革、城池、驿站、仕宦、官署、田赋、坛庙、疆域、桥梁、渡口、古迹、山川、物产、户口十四目。是为宁古塔第一部以调查材料为主的志书。所记人口、田赋、城池、桥梁、渡口等均有确数,列历任将军、副都统五十九人姓名、籍贯和任期等。为考证清代东北版图变化和吉林、黑龙江沿革的重要材料,然亦偶有失实之处。有光绪十七年(1891)抄本藏辽宁省图书馆。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

本书是傅斯年在北大任教期间的讲稿,虽未最终完成,但现存部分亦有许多真知灼见。该书系统地讲解、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包括诗经、楚辞、诗、书、论语、五言诗等方面,是国学爱好者与研究者常备的一部资料文献,其研究理论与方法在相关领域内仍具有深远影响。按照11个专题分为11堂课。这11堂课详细地介绍了叙语、泛论、诗部类说、楚辞余音、论伏生所传《书》二十八篇之成分、很早的传疑文人、贾谊、儒林、五言诗之起源等知识。对中国上古至近代时期的文学史作了断代研究,论及诗、史、文、论,对某些专题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宏观上涉及文学史研究之方法论。

数术记遗

记载中国古代大数进位制度、记数方法与计算器械的数学著作。一卷,汉代徐岳撰。卷首题“汉徐岳撰,北周汉中郡守、前司隶,臣甄鸾注”。成书年代不详。北周汉中郡守甄鸾注释。书中介绍命数法和筹算、珠算、心算等14种计算法,是唐代应试数学科考生的必读书。后亡佚。南宋时,鲍瀚之在杭州宁寿观所藏道书中觅得手抄本。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鲍瀚之的翻刻本。自清代以后,将其作为《算经十书》附录之一。

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

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撰人不详。约出于唐初,唐张万福《三洞众戒文》已提及此戒。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戒文乃虚皇天尊讲述,为新出家道士所受,故称「初真戒」。十条戒文大致为劝人勿不忠不孝、勿阴贼潜谋、勿杀害生命、勿淫邪败真、勿败人成功等等。每条戒文后附按语,阐述戒文要旨。

本来的自由

本书是林语堂先生经典散文全新结集,共计四十三篇,分别从林语堂所著《翦拂集》《大荒集》《行素集》《无所不谈》等散文集中选出,其中包含《我们的态度》《时代与人》《秋天的况味》《说难行易》等文章。林语堂所作散文幽默闲适,平淡中见深长,在现代散文中独具风格。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简名《蝴蝶梦》。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一楔子,旦本。皇亲葛彪横行霸道。一天,他在街上无端撞死王老汉,竟扬长而去。王老汉三个儿子激怒之下,围住葛彪痛殴,失手把他打死,被抓入官府,按律须偿命。包拯在审问时,查明是葛彪行凶在前,王家三兄弟痛殴于后,又看到三兄弟争相自认杀手,而王母更请求包公宽恕王老汉前妻两个儿子,由她亲生儿子抵罪。包公十分感动,想起他在梦境里曾经救活了一支落入蛛网的小蝴蝶,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杀了偷马贼赵顽驴代王三儿偿命,又嘉奖了王母,令全家团圆。

推荐作家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李怀民

李怀民

李怀民 (1738—1793),清代诗人。名宪噩,字怀民,号石桐,又号十桐、敬仲。以字行。高密(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诸生。早孤,与弟宪暠、宪乔并致力于诗,时称“三李”。他曾与宪乔仿照唐人张为《诗人主客图》体例,撰成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