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行简

- 姓名:白行简
- 别名:字知退,小字阿怜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776年
- 逝世日期:826年
- 民族族群:
白行简(776年-826年)字知退,小字阿怜。行二十三。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白居易之弟。元和二年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八年,受卢坦辟,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掌书记。十二年坦卒,至江州依白居易。居易转忠州刺史,亦随之至任。十五年随白居易入朝,授左拾遗。长庆中,由司门员外郎转主客员外郎,代韦词判度支案。迁膳部郎中,仍判度支案。宝历元年转主客郎中,赐绯。白居易有《闻行简恩赐章服喜成长句寄之》诗。二年冬病卒。史称白行简“文笔有兄风,辞赋尤称精密,文士皆师法之”。尤长于传奇小说,所撰《李娃传》,叙荥阳公子与名妓李娃相爱,为鸨儿所欺,沦落生活底层,为其父鞭挞几死,赖李娃救护得生,遂折节读书,一举成名,四子皆为达官。李娃亦封为汧国夫人。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细节描写颇能传神。俞正爕以为“文笔极工”(《癸巳存稿》一四),为唐代传奇代表作之一。元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明薛近兖《绣襦记》二剧,情节皆本于此。敦煌遗书中存其所撰《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为唐时色情文学之代表作。《旧唐书》本传及《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白行简集》二○卷,已佚。《全唐文》卷六九二收其文二○篇,《全唐诗》卷四六六录诗七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二四补诗二首。生平事迹见白居易《祭郎中弟文》、《旧唐书》卷一六六及《新唐书》卷一一九本传、《唐诗纪事》卷四一等。
猜你喜欢的书
尉缭子
中国古代兵书。战国时期军事家尉缭著。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编入《武经七书》,作为武学必读的军事教材。《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杂家《尉缭》29篇,并注“六国时”三字,另著录兵形势家有《尉缭》31篇。今本共5卷24篇:天官、兵谈、制谈、战威、攻权、守权、十二陵、武议、将理、原官、治本、战权、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束武令、经卒令、勒卒令、将令、踵军令、兵教上、兵教下、兵令上、兵令下。《尉缭子》将战争分为“挟义而战”的义战与“争私结怨”的非义战两种,赞成“诛暴乱、禁不义也”之义战,反对“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之非义战,指出杀害无辜,滥施武力是强盗的行径。认为将帅应有良好的品德,“勤劳之师,将必从己先。故暑不立盖,寒不重裘,有登降之险,将必下步。”(《战威》篇)“凡将,理官也”,应“不私于一人”(《将理》篇),公正地处置各种事情。指出“宽不可激而怒,清不可事以财”(《兵谈》篇)是将帅应具有的素质,而“心狂”、“耳聋”、“目盲”则是为将者的弊病,应加以避免。主张对士兵进行道德教育,“先礼信而后爵禄,先廉耻而后刑罚”(《战威》篇),认为只有“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重刑令》篇),才能使军队“天下莫能当其战矣”(《制谈》篇)。《尉缭子》的武德思想是以“天人相分”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为基础的,是反对“卜筮”、“祷词”等迷信做法而重视人的因素在伦理道德领域的具体表现。此书集先秦法兵家之大成,被后人称誉为“不在孙武之下”的兵书名著,在军人伦理思想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枕藏外科
《枕藏外科》作者佚名,成书时间约为明末清初。书分“诸症”和“必用诸方”。“诸症”绘八十形图,每图一至多症不等,标示病症名称、部位,偶及性状,图后附文论其病因、病机、传变、治法、禁忌、方药、预后。图直观,文精审,相得益彰。“必用诸方”录九十余方,多汤剂,其次为散、膏、丸、饼、药酒方,方水煎,或酒、姜汤送服,外用方以敷、洗浴为主。本次整理以乾隆三十二年(1767)胡瑔刻本为底本。【图片见PDF版】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简称《伤寒标本》。伤寒类著作。金刘完素撰。二卷。完素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已著录。上卷载以伤风、伤寒、中暑、中湿四证为始,至劳复、食复共四十六种杂证。下卷则集麻黄、桂枝五十二方。书中反映出刘氏学术思想和治疗外热病的体会,对后世医家颇有影响。如以凉膈散、天水散、益元散等方治疗外感热病表证,黄连解毒汤、三一承气汤治疗里证,以双解散、通圣散为表里双解之剂,“其言实超出乎朱奉议之上,然亦大变仲景之法者也。”是书对研究《伤寒论》和刘完素学术思想有一定价值。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刘河间伤寒六书》本。
参寥子集
十二卷。宋道潜撰。道潜,俗姓何,原名坛潜,于潜 (今浙江杭州)人。道潜居杭州智果寺,内外典籍遍读。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交情颇深。其性格偏执,憎凡夫俗子如仇,因此其诗语少含蓄,落落不俗。苏轼曾称其诗“无一点蔬简气。”其诗句 “成诗暮雨边”,秦观评价说:“雨中雨旁皆不好,只雨边最妙。”并说,“此老诗风流醖籍,诸诗僧皆不及”。韩子苍亦评价说:“若看参寥诗,则惠洪诗不堪看也。”可见当时文人对道潜诗极为推重。参寥子是道潜的别号。所著《参寥子集》十二卷,有《四库全书》本和 《武林往哲遗箸后编》本。
金刚经科仪
金刚经科仪,一卷,附心经科仪,清谈建基录,首题金刚经科仪宝卷,又题销释金刚科仪,尾题销释金刚经科仪。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凡二卷。南朝陈代慧思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先总明欲学一切佛法,先持净戒,勤禅定,乃能得之,无量佛法功德,一切皆从禅生。次问答释疑,后具明四念处,各各具足一切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