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携

- 姓名:卢携
- 别名:字子升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范阳 (今河北涿县)人
- 出生日期:824
- 逝世日期:880年
- 民族族群:
卢携(824~880年),唐书法家。字子升,范阳 (今河北涿县)人。大中九年登进士第,授集贤校理,出为浙东观察使幕推事。咸通中,入朝为右拾遗, 历殿中侍御史、员外、郎中,出为郑州刺史,复召拜谏议大夫。十四年,以左谏议大夫充翰林学士,旋加承旨学士。乾符元年,拜中书舍人,迁户部侍郎同平章事。五年,因与郑畋议事不合,论争于朝,罢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次年,复入为兵部尚书,进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广明元年,黄巢入潼关,朝廷震惧, 皆归罪于携。罢为太子宾客,旋服毒自尽。《全唐诗》卷六六七录存其诗一首。《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卷九补收一首。文二篇,见《全唐文》 卷七九二。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七八、《新唐书》卷一八四本传、 《玉泉子》、《金华子杂编》卷下、《资治通鉴》卷二五二至卷二五四、岑仲勉《补唐代翰林两记》。
卢携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父子之间
现代短篇小说集。周文著。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9月1日初版,列为“良友文库”第10种。收短篇小说7篇:《弟弟》、《一家药店》、《冬天到春天》、《热天》、《一天几顿》、《投水》、《父子之间》。这些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四川城乡的生活实际。其中《弟弟》是凭吊之作,描写主人公对亡弟的深切追悼。《冬天到春天》(初载1935年1月 1 日《文学》第4卷第1期)描写青年学生秀青对自由生活和爱情的热烈追求,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精神束缚和奴役,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新旧两种思想意识的冲突和斗争。《父子之间》原名《午前》(初载1935年9月16日《文学季刊》第2卷第3期),描写一桩发生在父子之间的荒唐故事:儿子荀福全为还赌债而索取父亲的钱财,父亲却长期暗霸着儿媳,他们一方面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大打出手,另一方面却把共同的矛头对准穷苦的佃农。作品揭露了剥削阶级的腐朽生活和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
汴京残梦
《汴京残梦》是黄仁宇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历史小说,初版署名李尉昂。小说描写北宋徽宗年间,一名参与绘制《清明上河图》的画官的故事,通过这个人物勾连出《清明上河图》的复杂绘制过程。而徽宗时代的人物如蔡京、童贯,史实如运送花石纲、党争遗风、靖康之难等,则纷纷取得相对位置,次第落座。历史小说家的叙事发明,便是在这些历史事件与时间错落的相对位置间,展开布局。在其中,我们也可窥见作者的“大历史”的小说观。
李姬传
侯方域著。见《壮悔堂文集》,收于《历代文选》下册。这是写明末秦淮名歌妓李香的一篇小传。侯方域在南京结识李香,直到他避祸离开南京,两人交接有五年之久。这篇小传以写作者与李香相接、相处的一段关系为其主体。李香与养母贞丽都有一副侠义心肠,她们平时与南京一些复社领导人与文人学士结交,母女俩对阉党余孽马士英、阮大铖疾恶如仇。李香对侯方域有特殊的钟爱与眷恋,她“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对阮大铖买通王将军来笼络侯生,有着鲜明的见解:“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后侯生下第,李香在桃叶渡为他置酒饯行,弹唱琵琶词以送行,与侯生之间情意绵绵,信誓旦旦。侯生去后,马士英的亲戚田仰,身为巡抚,以金三百锾,邀李姬一见,遭到李的拒绝,表现她明辨是非,深明大义与坚贞不屈的操守。作者在文章中把自己放在第三人称的地位,多侧面地写出李香的风情、心肠、见识、义行,使人对之不胜钦敬。本文为后来孔尚任写《桃花扇》传奇的蓝本。
曲海总目提要
董康编著。四十六卷,著录元、明、清戏曲六百八十五种(号称六百九十种),系董康汇集无名氏《传奇汇考》及《乐府考略》,又取黄文旸《曲海目》互勘,加以编订而成。该书署为董康、王国维、吴梅、陈乃乾和孟森五位名家共同校订,可谓名家荟萃。其中董康负责第1、6、11、16、21、26、31、36、41、46卷;王国维负责第2、7、12、17、22、27、32、37卷;吴梅负责第3、8、13、18、28、33、38、43卷;陈乃乾负责第4、9、14、19、23、24、29、34、39、44卷;孟森负责第5、10、15、20、25、30、35、40、42、45卷。这部由王国维、吴梅等共同校订的《曲海总目提要》,已经成为戏曲研究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并多次再版,然而他们参与整理的过程则几乎不见记录。甚至在王国维、吴梅等人去世后,此书也并未归人其著述名录。
娑罗馆清言
《娑罗馆清言》二卷,《续娑罗馆清言》一卷,是书录作者心得,记载善言懿行,“以化诱愚俗”,明德喻理。是书有《宝颜堂秘笈》本,今据《丛书集成初编》本标点整理。从序言中我们可以得知《娑罗馆清言》作于万历二十八年八月(1600),时屠隆五十八岁。娑罗一词,为梵语音译,有“坚固”、“高远”之意,是盛产于印度及东南亚的一种常绿乔木,树形高大美观,质地优良。相传释迦牟尼的寂灭之所即是在娑罗树间,因此佛教中有不少事物都与娑罗树有关。此树后传入我国,许多寺院中都有栽植。万历十五(1587)年前后,屠隆也从阿育王舍利殿前移植娑罗树一棵,并改其书斋“栖真馆”为“娑罗馆”,本书之名也是从其斋名中得来。 全文共有近二百条短小精炼的清言组成,其中,以佛教的思想观念来阐释人生哲理,有对索居生活的热爱,对自然景物的留恋,对世俗名利的摒弃,作者息心凝虑,超然物外,更像是一位摆脱人世苦恼的隐士,颇有点“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味道。
五教章集成记
五教章集成记,卷一,宋希迪述并序,内题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集成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