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著

  • 三冈识略

    三冈识略

    《作者:董含清代笔记。一名《莼乡赘笔》。清董含撰。十卷。含字阆石,一字榕城,别号赘容,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后因奏销案被革职,终生未再出仕。作者盛年效力清廷,晚年却穷困潦倒,唯慷慨悲歌以自慰。是书为其平日札记编辑而成。据其凡例,系随年纪录闻见之事,始于顺治元年甲申(1644),终于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经历五十四年始成书。内容较丰富,对社会生活、民俗、民情诸多方面均有真实记载。以记述明末清初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为最重要。如记述清兵荼毒松城的罪行,郑成功北伐及均田均役等事件,可补清代史乘之缺,有康熙十七年(1678)光复堂刊本、说铃本、《申报馆丛书续集》本。

  • 却扫编

    却扫编

    《作者:徐度三卷。北宋末南宋初徐度 (生卒年不详)撰。徐度字敦立,应天府谷熟 (今河南商丘东南)人。钦宗朝宰相徐处仁幼子。南渡后,寓居吴兴。绍兴八年(1138)任校书郎,升都官员外郎,累官至吏部侍郎。徐度寓居吴兴时,“地僻且陋,旁无士子之庐,杜门终日,莫与晤言,间思平日闻见可纪者,辄书之,未几盈编”,以成此书,因其时 “杜门却扫”(《却扫编》徐度自序),故定书名为《却扫编》。此书所记,皆北宋典章和前贤故事,取材与行文皆较严整。其中间有诗话,如记王安石编《唐百家诗选》事,以及陈与义论梅尧臣、陈师道诗之语,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影宋临安尹家书籍铺本及《津逮秘书》、 《学津讨原》、 《榕园丛书》、 《择是居丛书》等本。

  • 茶余客话

    茶余客话

    《作者:阮葵生笔记。清阮葵生作。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前写成。原有三十卷,王锡祺印本为二十二卷,旧时通行本系节本,仅十二卷。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史地、学术思想、科学工艺、文学艺术以及花木鸟兽、饮食起居等。对清初典章制度、入关前后建置、当代人物言行以及有关西北、东北史地交通等均有记载。其中记叙清初的典章制度和清入关前后的建置等情况,有一定史料价值。有乾隆间戴璐木活字本, 《清代笔记丛刊》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铅印本。

  • 昭德新编

    昭德新编

    《作者:晁迥杂著。北宋晁迥撰。3卷。此书为作者晚年居住昭德坊时所作,故以名书。大旨劝人为善,掺入了一些佛教思想,可借以了解宋代的政治、伦理思想与佛教的影响。宋初承唐遗俗,士大夫多究心于佛典。晁迥晚年也受其影响,遍读经史百家及释老典籍,掇拾有关治道、劝善及风俗习惯等论述及遗文轶事,积累成编。因其居于昭德坊,故称《昭德新编》。晁迥生前此书未传,其五世孙晁溯搜集家集,从著名史学家李焘处得到此书。南宋庆元中曾有刊本,明嘉靖时又有重刊本.

  • 古夫于亭杂录

    古夫于亭杂录

    《作者:王士祯笔记。清王士祯(1634—1711)撰。六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是书为作者罢官归田后所作,写于《香祖笔记》之后。因既无凡例,又无次第,故曰杂录,以所居鱼子山之“古夫于亭”名之。全书四万余字。内容颇杂,经史子集无不涉猎,遇有新奇可感之事亦录之。自序谓无凡例,无次第,故曰“杂”,以所居鱼子山有古夫于亭,因以为名。共收笔记三百余条。

  • 碧云騢

    碧云騢

    《作者:梅尧臣宋代文言轶事小说。碧云騢为马名,序称“世以旋毛为丑,此以旋毛为贵,虽贵矣,病可去乎?”书中批评文彦博、范仲淹等北宋名臣,故名。旧题梅尧臣著, 自北宋末起即有人疑为非梅作,王铚以为魏泰作,而邵博则不同意其说。一卷,有《百川学海》本、 《顾氏文房小说》本等。本书记北宋诸名臣事迹,多揭其短。如谓赵稹、郑缙、高若讷、夏竦等,均因与中官有关系而得进官,梁适、苏绅有奸邪之迹,刘沆因张贵妃而进,张观为政无能,等等。

  • 居易录

    居易录

    《作者:王士祯笔记。清王士禛撰。三十四卷。体例仿庞元英《文昌杂录》。其内容以考辨典籍、品评诗文、议论史事为主,兼记时事和异闻。《四库全书总目》云: “是书乃其康熙己巳官左副都御史以后,至辛巳官刑部尚书以前十三年中所记。”有康熙辛巳家刻渔洋全集本等。此书是他康熙二十八年(1689)官左副都御史以后至康熙四十年官刑部尚书以前13年中所记,共数百条,分为34卷。

  • 分甘馀话

    分甘馀话

    《作者:王士祯笔记著作。清王士禛撰。此书系其罢官家居时所撰。书名“分甘”者,取王羲之《与谢万书》中叙其率子孙游桑果林,“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之意。凡四卷,二百七十八则,内容亦非专门论诗,而旁涉政、经、史、地、医、文等。谈诗则多以明、清诗人为对象。“其中《沧浪诗话》一条,独举冯班《钝吟杂录》之说,反复诋排,不遗馀力。则以士禛论诗宗严羽,而赵执信论诗宗冯班;核其年月,在《谈龙录》初出之时,攻班所以攻执信也。然执信讼言诋士禛,而士禛仅旁借其词,不相显斥,则所养胜执信多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中华书局《清代史料笔记丛刊》本。

  • 玉笑零音

    玉笑零音

    《作者:田艺蘅一卷。明田艺蘅撰。名言类书,皆采取新奇故事,纬以俪语。共一百二十八条。有些条目尚颇具道理,有的甚至揭露一些社会不合理的现象,从中多少可以窥见一些社会的黑暗状况。如 “耕,男之职也。今之业耕者,毁其锄犁而诲其子以盗;织,妇之事也。今之业织者弃其机杼而海其女以淫。是何也?古之耕织也,得饱暖;而今之耕织也,饥寒因之矣,耕织反不若淫盗。噫!是孰使之然哉?”但有些条目,持论则多显纰谬。如他以尧、舜之让天下为爱身,不与朱,均以天下为爱子。舜、禹之受天下为不知害。铸鼎为镇压之术,金滕为诅咒之媒,凡此种种,不一赘述。此书已编入其所著《留青日札》之中,此其单行传世之本。此书版本很多,主要有《广百川学海》(丙集) 本、《宝颜堂秘笈》 (万历本、民国石印本) 本、《广快书》本、《说郛续》本、《古今说部丛书》(三集)本,民国二十五年 (1936)商务印书馆据《宝颜堂秘笈》本影印出版了《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

  • 春雨逸响

    春雨逸响

    《作者:田艺蘅《春雨逸响》一卷,明田艺蘅撰。田艺蘅,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字子艺。博学善属文,有《大明同文集》、《田子艺集》、《留青日札》等书。本书载录古人嘉言善行,多为世人可法者,前有小序记成书过程。本书有《百陵学山》本,今据《丛书集成初编》本标点整理。

  • 大明水记

    大明水记

    《作者:欧阳修杂记。北宋欧阳修作。全文约600字,夹叙夹议,言情达性。先叙唐代陆羽《茶经》论水要旨,次谈张又新《煎茶水记》所排宜茶水品的座次。接着,开门见山地指出,张氏说陆羽评为第四等的虾蟆口水,第八等的西山瀑布,第十七等的天台山千丈瀑布,“皆(陆)羽戒人勿食,食而生颈疾”。最后欧阳修说:「羽之论水,恶汀浸而喜泉流,故井取多汲者,江虽云流,然众水杂聚,故次于山水,惟此说近物理云。」对辨水之论做了一番较为公允的结论。

  • 负暄野录

    负暄野录

    《作者:陈槱书学杂著。南宋陈槱撰。二卷。末有至正七年王东跋。具体成书年代不详。上卷有论石刻五则、论篆法一则、论诸家书格七则;下卷有论学书之法四则、论笔墨纸砚十二则。该书上卷论历代石刻及诸家书法,分为总论古今石刻、秦玺文玉刻、前汉无碑、古碑毁坏、乐毅论、右军书论、篆法总论、李阳冰书、章友直书、邵餗书、近世诸体书、蒋宜卿书、小王书等十三则,下卷论学书之法及笔、墨、纸、砚等,有学书须观真迹、写大字法、论细字说、总论作大小字、论笔墨砚、俗论笔墨、论纸品等等

  • 前闻记

    前闻记

    《作者:祝允明笔记。明祝允明撰。一卷。允明有《怀星堂集》已著录。杂记明前期朝野故事,凡六十条,一万六千余字。于皇帝、朝臣、义士、节妇及娼妓、僧徒等,皆有所述,故事性较强。其载永乐年间下西洋航行之日期颇详。惟嫌散无统纪,有些内容与所著《野记》重复。

  • 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

    《作者:李渔杂著,清代李渔撰。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是清代著名的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闲情偶寄》是李渔晚年写的一部杂著,全书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8个部分,涉及戏曲、烹饪、建筑、园艺等不同领域,为作者多年来的一些心得见解。《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和《声容》部的一部分,对于戏曲的创作和演出提出一些很好的意见,历来受到戏曲史家、戏曲理论家的重视,在中国戏剧理论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古典戏曲理论中最为完备之作。1925年,曹聚仁从该书中摘出论戏曲部分单独刊行,定名为《李笠翁曲话》。李渔论戏曲,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戏曲不只作为文学看,而是将其作为活动在舞台上的综合艺术来讨论。他反对前人只从案头文学的角度来论戏曲的做法,认为“传奇之设,专为登场”,将戏剧的舞台性放到第一位。由此出发,他强调戏曲结构的重要性,要求“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等,从而使戏曲主线清晰、冲突集中,适于演出。他重视宾白的使用,要求戏曲语言的个性化,以及注重吸引观众的兴趣等意见,多为前人所未发。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帮闲文人,李渔思想的局限在书中也十分明显,如强调戏曲的封建教化作用,主张为圣天子点缀太平等。然而,李渔毕竟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集大成者,《闲情偶寄》一书,也成为中国古代最系统、最完备的戏曲理论。

  • 赏心乐事

    赏心乐事

    《作者:[宋]张鉴杂著。北宋张鑑撰。1卷。鑑字德明,太平兴国进士,仕至户部使。是书辑录一年中游赏娱乐之胜事凡124则,按月编次。正月有“岁节家宴”、“天街观灯”等10事,二月有“社日社饭”、“南湖挑菜”等11事,三月有“曲水流觞”、“寒食郊游”等19事,四月有“南湖放生食糕糜”、“芳草亭斗草”等14事,五月有“听莺亭摘瓜”、“重午节泛蒲”等14事,六月有“楼下避暑”、“芙蓉池赏荷花”等8事,七月有“丛奎阁前乞巧”、“南湖观鱼”等9事

  • 蒙斋笔谈

    蒙斋笔谈

    《作者:叶梦得二卷。旧题北宋郑景望撰,实为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撰。叶梦得生平事迹详见《石林燕语》。叶梦得晚居乌程弁山,撰有《岩下放言》三卷,成书之初,未有刻本。明代商维浚刻版《稗海》丛书,收有《蒙斋笔谈》二卷,署名湘山郑景望撰,其文与《岩下放言》基本相同,只是删去数十条。清人厉鹗作《宋诗纪事》,谓郑景望,湘山人,生于元丰、元祐间,有《蒙斋笔谈》。考书中所称作者仕履及其著述,皆与叶梦得相合,其书为剽取《岩下放言》无疑,只是删其十分之三四,且颠倒其次序,重新编排而已。又考宋史,并无郑景望之人,景望乃永嘉郑伯熊之字,见于陈傅良《止斋集》中。郑伯熊登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历官著作佐郎、吏部员外郎、太子侍读、国子司业、宗正少卿等,以学行闻名,精于古人经制治法,为永嘉学派著名学者,不会删取他人著述以为己著。厉鹗《宋诗纪事》载郑伯熊诗于四十七卷中,又载郑景望诗于三十七卷中,以郑伯熊、郑景望为二人。或许后人删除《岩下放言》以为《蒙斋笔谈》,托名为郑景望,亦未可知。是书虽为伪作,然节取《岩下放言》,记述经史百家之说、遗闻轶事、风俗习惯,间杂道言佛理等,亦颇多可取,足资参证。今传本不一,《稗海》、《笔记小说大观》等丛书作二卷,《古今说海》、宛委山堂《说郛》、《学海类编》等丛书作一卷,《旧小说》 收入四则。

  • 山家清事

    山家清事

    《作者:林洪宋·林洪撰。所谈之事,亦俗亦雅,将相鹤、种竹、酒具、泉源、插花、诗筒、食豚……统统列入清事范畴。

  • 耕禄稿

    耕禄稿

    《作者:胡锜诏曰民以食为天食不可缺则民不可惰尧敬授禹粒乂盘庚曰力穑乃有秋此古者驱民之农使着本而食其力我国家躬籍以供祀典制地以行仁政诏寛减赋租勉率亦云至矣比年以来叹愁转徙壮者不縁南亩而无常心岂斧斤夺其时欤繇役分其力欤厚敛以困之欤朕知无逸艰难亦惟责躬惧徳弗类方春时和土膏脉起民事不可缓尔郡国循行阡陌宜究民恫以劝农为急若有蟊贼痒而稼者锄之尔父老率子弟孝悌陈敷菑覃播载于胥斯田既顺既宣则自今以始岁其有秋民无阻饥乃朕之意

  • 杂纂新续

    杂纂新续

    《作者:韦光黻昔玉溪生以街谈寓诙谐,王君玉、苏子瞻继之,明黄允交复有三续之作,不过博茶前酒后一轩渠耳。余戏仿为之。凡前人所已言者,俱不赘及云。

  • 广杂纂

    广杂纂

    《作者:顾禄《广杂纂》立类义目12题,多同前人所立,但"合弗来"、"听弗得"、"必弗得"等则是吴语,所列短语中可能是谚语、俗语。

猜你喜欢的书

埃及之夜

埃及之夜

普希金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837年《现代人》杂志。《埃及之夜》写的是古埃及顽艳荒淫的女皇克列阿佩特拉富有戏剧性的身世中的一个片段。《埃及之夜》一篇之中有两个中心。一个是用诗歌描写的关于古埃及女皇的故事,另一个是用散文塑造的意大利即兴诗人和恰尔斯基两位诗人的形象。这一篇,艺术上颇有特色,两个中心写得并无割裂之感,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古埃及女皇,寥寥几笔,其顽艳荒淫的性格便写得颇为鲜明突出。

文编

文编

文集。明唐顺之辑。六十四卷。顺之有《荆川先生文集》已著录。是集嘉靖三十五年(1556)成书,收辑由周至宋之文,分体排纂,以论文为主,全集凡八十三万六千余字,卷首有唐顺之原序及目录,正文含制策、对、谏疏、论疏、疏、疏请、疏议、封事、表、奏各一卷,上书三卷,说一卷,剳子三卷,状三卷,论十三卷,年表论断、论断各一卷,议一卷,杂著四卷,策四卷,辞命一卷。书五卷,啓、状一卷,序三卷,记三卷,神道碑、碑铭各一卷,墓志铭三卷,墓表、传一卷,行状、祭文一卷。此本收录汉书之《董仲舒对贤良策》、左传《宫之奇谏假道》、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王安石《论馆职劄子》、苏轼《策略》、韩愈《赠太傅董公行状》等文。顺之为唐宋派代表,主张师法唐宋,且“文从字顺。”既推崇三代、两汉文学传统,也肯定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故在此编中,既选《左传》、《国语》、《史记》等秦汉文,亦选大量唐宋文,特别是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轼等八大家之文,并从此逐步确立了“唐宋八大家”之历史地位。然《四库全书总目》亦指摘其“以庄、韩、孙子诸篇入之论中,为强立名目。又不录《史记》、《汉书》列传而独取《后汉书》黄宪传,冠诸传之上。进退亦多失据。”有《四库全书》本。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文中称东晋成帝元年 (326年) 受此经。《三洞珠囊》卷8、《云笈七签》卷6皆引。该经当出于南北朝。元始天尊述八节诵、四时召文、八威策文、三十二戒、十六行、二十二事、五明之化、四行道等召龙法,修身积善道,劝人诵经修真,以广福延命。

刘夫人庆赏五侯宴

刘夫人庆赏五侯宴

简名《五侯宴》。杂 剧剧本。元关汉卿作。五折一楔子,旦本。本 事出《五代史》、《五代史平话》、《刘知远诸宫 调》等,多所增饰。剧写李氏典身于赵太公家当 乳母三年以葬其夫。赵私改文书中“典身”为 “卖身”,逼李弃亲生子王阿三于野中。适逢李 嗣源猎追白兔而遇阿三,遂收为义子,改名李 从珂。十八年后,从珂为五虎大将,路遇李氏受 赵子脖揪凌逼欲寻自缢,因救。李氏见从珂貌 似阿三,啼悲不止。从珂诘之,知其弃儿出生年 月日时与己同,因疑己非嗣源亲生。归问嗣源, 嗣源支吾其词。会嗣源母刘夫人设五侯宴,从 珂不饮,必欲刘言明此事,否则拔剑自刎。刘始 说破前因。从珂即率兵诛赵氏子,迎亲母李氏 而归。王季烈《孤本元明杂剧提要》评此剧“曲 文率直,绝无俊语,惟其本色处……皆非后人 所能及”。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 曲选外编》据以复排。元刘唐卿《麻地捧印》杂 剧、南戏《刘知远白兔记》,情节均受此剧影响。 今人或疑非关汉卿所作,然证据不足。

佛法概要

佛法概要

明旸撰。本书依据北传汉语系佛教资料来写佛陀的传记和言教。众所周知,我国是北传佛教的故乡。本书主要是宣扬大乘佛教,这对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对尊重各族人民的信仰都有好处。 佛教是佛陀和他弟子共同创造的。因此本书在佛传后面,详细介绍十大声闻、五大菩萨的生平事迹和修学法门。我们从这些圣贤应化事迹中,能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特别对五大菩萨的系统介绍,在国内外读物中还是稀有的。如果五大菩萨的思想,能牢固地播种在读者的八识田中,可以预期,将来一定会鲜花簇簇,硕果累累,福慧具足,依正庄严。这对于世道人心、修身养性,都会起到一定的美好作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序,共有二种 分别是: 其一:大明太祖高皇帝御制般若心经序 其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序(唐释慧忠撰)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