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

- 姓名:梅尧臣
- 别名:字圣俞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
- 出生日期:1002年5月31日
- 逝世日期:1060年5月27日
- 民族族群: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宋代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汉代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年时随叔父梅询宦游,以荫补太庙斋郎,调桐城主簿。天圣九年(1031)为河南主簿,不久以德兴县令知建德县事。宝元二年(1039)调知襄城县事,徙监湖州盐税。签署忠武镇安两军节度判官,迁太常博士。皇祐三年(1051),赐同进士出身,监永济仓。嘉祐元年(1056)擢国子监直讲。次年,欧阳修知贡举,梅尧臣参与评卷工作,从众多的试卷中发现苏轼的文章特别有才华,经他极力推荐,苏轼被录取为第2名。不久参加欧阳修主持的修《新唐书》工作。嘉祐四年官屯田员外郎,转都官员外郎,卒。
梅尧臣早年曾接触西昆体诗,对这种浮艳诗风深致不满,斥之为“烟云写形象,葩卉咏青红”。而主张写“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的诗歌。他的叙事诗《书窜》对丞相、贵妃串通一气图谋私利的丑恶行径痛加抨击。《汝坟贫女》、《田家语》等对广大人民遭受苛税、重役迫害提出悲愤控诉。短诗如《小村》、《陶者》等反映人民的贫困生活,表现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他的写景诗如《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鸡。”方回云:“熊、鹿一联人皆称其工,然前联尤幽而有味。”(《瀛奎律髓》卷4)《腊日雪》、《忆吴淞江晚泊》、《春日拜垄经田家》、《东溪》等诗意境新颖,饶有情趣,为时所称。悼亡诗如《书哀》、《怀悲》、《悼亡三首》写丧妻之悲,血泪满纸。其古诗学韩愈、孟郊、卢仝,造语生新峭硬。五律受王维、孟浩然启发,力求“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六一诗话》)推崇“平淡”境界(《读邵不疑学士诗卷》),以矫西昆体华丽秾艳之弊。欧阳修称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梅圣俞墓志铭》)在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中,“助修以变诗体者,则尧臣也”。(《四库全书总目》)宋诗至梅尧臣、欧阳修出,始形成自己面目。但某些诗篇语言过干枯朴质,诗美不足。其词格调风流,辞采葱倩。〔苏遮幕〕 (露堤平)写暮春景物,文情并茂,为欧阳修所击节赞赏。
著有《毛诗小传》20卷、《唐载》26卷、《孙子注》1卷,已佚。《宛陵集》60卷、附录1卷,今存。研究著作主要有朱东润《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梅尧臣传》(中华书局·1979年)等。元张师曾编有《宛陵先生年谱》1卷。(《宛陵先生集》附录)。
猜你喜欢的书
沉思录
古罗马皇帝、新斯多亚派哲学家马可·奥勒留的主要伦理学著作。亦译为《自省录》。约写于公元170年。书凡十二篇。以格言形式陈述。马可·奥勒留在书中歌颂“自然”或“本性” ,认为这是道德的来源和理想。他说,“一切自神而来的都充满了神意,连从运气而来的都不是与本性分开的,或者说都不能不与神意所命的事物交织和牵连着。一切都由此流出。” 他这里所谓的 “本性” 就是人格化了的“神” ,就是“上帝” 。他认为“神” 或“上帝” 确实是存在的,它是“善和公正的美” ,它在“关心人类的事物” ,而“把一切办法都放在人的能力之中,使人不至于堕入真正的祸恶中” 。因此,他宣扬命运神定论,鼓吹服从神意,安于命运,而接受一切境遇,忍受不幸。认为,每个人的命运遭遇都是符合“自然”或“本性” 的,强求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社会地位是无益的、违反神的意志的。他主张人要摒除一切情欲(意欲),抛弃烦恼,克己律身,“过合乎本性的生活” 。他指出,“不作不合群的事” ,我要“引导我自己趋向于那些和我同类的事物,並且我要转移我所有的能力到共同利益上去” 。认为如此而作,那“生活一定是幸福地向前流” 。但他所谓的趋向于“共同利益” ,不过是奴隶主国家“所指派的一切” 。他宣扬人生短促,要“静观自身” ,始终保特自己的“善良、谦和、真诚、明理、平和、豁达”之品格。要“友爱、仁慈” ,就是在离世之时,也不要对人“欠一分亲爱” 。他要求人们以自我沉思、内省达到道德上的完善。
茶乘
此《茶乘》由明代高元濬辑。全书共六卷,卷一为茶原、茶产、艺法、茶具等十四篇介绍茶的文章;卷二为志林(收录茶相关的轶闻趣事);卷三至卷六(收录历代文人关于茶的各体文学作品一百六十篇)。前附茶乘品藻,后附拾遗一卷。此为明天启时期刊本。《茶乘》之乘应读 shèng,是历史的意思。《茶乘》一书中的内容,除了有高元濬自身的见解与想法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取材于过往茶书中的。如《茶乘》开头所附之 〈茶乘品藻〉 中,张燮便言道:「高君鼎複合諸家,刪纂而作《茶乘》,古來茗灶間之點綴,可謂備嘗矣」认为《茶乘》融合诸家之言,并做了适当的修改,使得从古至今对茶的记载,可谓在一本书内汇聚。而章载道亦评论:「君鼎嗜茶,直肩隨陸、蔡,故所著《茶乘》,雖述倍於創,要于疏原引類,各極其致,不趐三昧之矣」认为《茶乘》一书,虽然引用的内容多于高元濬自身所原创的,但考据详实且内容丰富。
奇正方
方书。1卷。日本贺古寿著。贺古寿生卒年不详。生平履历不详。成书于文政十三年(1830年)。本“方有奇正,以应病之常变”之意,述方有正常与权变之法。乃取《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千金方》、《外台秘要》、《局方》等书199方,述其应用之“奇正”。现有《皇汉医学丛书》本。
采访本记
采访系列记录了曹聚仁先生从抗战到内战时期的采访经历和所所闻,以及在时代巨变中的复杂意绪。《采访本记》叙述始于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中日纠纷,重点在于九·一八事迹、淞沪战役、七七事变,一直到南京沦陷,与《采访外记》所叙战地八刚好接榫。曹聚仁先生致力于使其成为人民的战史,亲临战场,搜集第一手材料,既有敌军文件,日记以及俘虏口供,也有官方公布文书既参阅友邦人士的报道与批评,也研讨专家的论著。全书包括引论,日本侵略战序幕,全面抗战初页三部分,叙述战事,不蔓不枝,分析战争背后的动因,资料翔实,令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胜也罢,败也罢,只不过要和敌人讲和,如作者所言,这部书可说是蒋百里氏此语的有力注解。
祈愿文
中国早期并无祈愿文,祈祷、发愿的意愿一般用祝文表达,随着佛教的传入祈愿文大量产生。佛教以为,祈福需以“悲敬为初。悲则哀苦趣之艰辛,思拔济而出离。敬则识佛法之难遇,弘信仰而登神”(《广弘明集·启福篇序》)。故而,祈愿文常常悲众生之艰辛,敬佛法之难遇,为家国、僧俗、佛法发愿祈福。一,首尾缺,佚名题记,编号二八四六。二,首尾缺,佚名题记,编号二八四七。
大悲经
佛教经典。北齐那连提耶舍译。五卷。共十三品。宣说佛临涅槃时,以法付迦叶、阿难等,并宣示供养舍利之功德及结集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