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

- 姓名:祝允明
- 别名:字希哲,号枝山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 出生日期:1460
- 逝世日期:1526
- 民族族群:
祝允明(1460-1526)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而枝指,又号枝指生。与徐祯卿、唐寅、文征明号称“吴中四才子”。5岁能作径尺字,9岁能诗,广闻博识,玩世自放。弘治中举于乡,授兴宁令,官至应天府通判,人称“祝京兆”。为文清奇,尤工书法,名重于海内。楷、行皆精妙,最擅狂草。其楷书师其岳父李应祯,行草师其外祖父徐有贞。中年后涉猎广博,魏晋钟王,无不临写。晚年草法 变幻莫测,奇伟豪纵,意趣天然。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云:“京兆自元常、二五、永师、秘监、率更、河南、吴兴,行草则大令;永师、河南、狂素,颠旭、北海、眉山、豫章、襄阳,靡不临写工绝。蝗年变化出入,不可端倪,风骨烂熳,天真纵逸,真足上配吴兴,他所不论也。”明文征明《珊瑚网》云其:“早岁楷书精谨,实师妇翁,而草法奔放,出于外大父,兼工父之美,而自成一家者也。”明董其昌《容台集》云:“枝指山人书如绵裹铁,如印印泥。”明顾璘《国宝新编》云:“希哲书学精工,白《急就》以逮虞、赵,上下数千年变体,罔不得其结构,若羲、献、真行,怀素狂草,尤臻笔妙。”明代书坛为赵孟頫书所笼罩。妍媚之风极盛。祝书古拙雄强。富阳刚之美,继承唐宋尚意书风,一扫妍媚甜俗之气。因而在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书法作品有《箜篌引》、《前赤壁赋》、《古诗十九首》、《杜甫诗卷》、《草书诗翰卷》、《草书唐人诗卷》皆为其上乘佳品。著作有《前闻记》、《九朝野记》、《苏材小纂》、《集略》、《怀星堂集》。
猜你喜欢的书
巴黎之悟
从蒙帕纳斯黑帮酒吧里风韵不存的法国女人到与作者同名的陌生法国“贵族”,旅程中的每个人每件事都令凯鲁亚克深深着迷,他认为自己从中获得了“垮掉的一代”眼中最高境界的人生体验:“顿悟”。全书秉承了凯鲁亚克一贯的写作风格,用天马行空的联想和充满激情的笔触写出了独特的旅行感悟。 本书被称为巴黎版的《在路上》,为凯鲁亚克后期的作品。小说以半自传体的风格、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作者去巴黎和布列塔尼探寻家族历史的十日之旅。
双雄记
《双雄记》是大仲马1857年发表的一部历史小说,这本小说的法文版名字叫《耶户一帮子》。作者以“耶户一帮子”来比喻在路易十八支持下以卡杜达尔为首的那批在叛乱中打家劫舍、对抗革命的保王党人。大仲马在这部小说里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为其历史背景,以旺代叛乱的某些真人真事为基础,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有声有色、夺人心魄的故事,描绘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针锋相对的两个阵营里各有一名忠心耿耿、智勇双全的干将,他们是罗朗和摩冈。在作者心目中,这两位年轻人都是在各自阶级里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小说所描述的,也就是罗朗和摩冈这两位英雄屡次交锋、斗志斗勇的全部过程。
东方大中集
诗文集。西汉东方朔(前154—前93)撰,一卷。朔有《海内十洲记》已著录。文集久佚,明张溥辑本收骚、疏、书、序、论、设难、颂、铭、诗共九类,凡十五篇。本传附后。有的直言切谏,反对武帝修上林苑;有的劝帝王虚心纳谏,励精图治,表现出对国计民生的关心。亦有抒写才智之士怀才不遇的苦闷。其文亦庄亦谑,风格多变。如是上书天子,谏止上林苑堂堂正正,慷慨陈词;应诏上书则高自称誉,诙谐之至。所收长篇短章,均有风趣极佳者。表现方式,或采用主客问答、互相辩难,或因袭楚辞旧制、稍加改造。尤其是设辞类作品,气势浩大,感情充沛,辟阖自然。有清光绪五年(1879)信述堂刻本。
谏书稀庵笔记
《谏书稀庵笔记》共有短文165篇,其涉猎内容十分广泛。这些文章中,有反映满清末年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如:捻军北上、义和拳排外、八国联军侵犯京都、辛亥革命、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占领潍县城、张勋复辟等等。有通过描写王公大臣、部曹、书吏等人的私生活,揭示晚清朝政昏庸、官吏贪腐的;有记叙家乡山东,特别是潍县的经济资源、乡土、风俗、名人轶事,赞扬那些洁己奉公、立言有体、鞠躬尽瘁、存心无私的名宦、乡贤、高师、大儒的。也有记叙京都所谓“下九流”人物的。如《赛金花》、《大老板(程长庚)》等等,还有反映他晚年思想情怀的,这位曾以对联“八载退隐抱赤子,十年进士如白丁”释怀的晚清逸民从《笔记》的若干文章中透露出,在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洗礼后,他也拥护五族共和、赞成男女平等、解放妇女,兴办平民教育,其思想逐步开明起来了。其在身后留下的《谏书稀庵笔记》,也为后人认识和研究晚清社会及地方乡土文化,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文史资料。
三鱼堂剩言
十二卷。清陆陇其撰。此书原名《日钞》,皆陆氏平时札记之文,未分门类。其甥陈济为之排次成编,亦不立标题,而基本有类可寻。一卷至四卷皆说五经;五卷、六卷皆说四书,又附《太极图说》、《近思录》、《小学》数条;七卷、八卷皆说诸儒得失;九卷至十二卷皆说子史,亦间论杂事。全书共359条,所论皆有根据,不为臆断之言,对于古今之事,必欲穷究原委,辨别是非。《四库全书总目》称陆氏“为国朝醇儒第一,是书乃其绪余”。书中对于朱、陆之异同,莫不委曲详明,剖析疑似,而词气平和,未尝严分壁垒,以诟厉相争。该书关于名物训诂、典章制度多所涉及,亦皆精核,凡汉注唐疏为讲学诸家所不道者,亦皆精研覃思,多所取裁。该书有《陆子全书》本、《四库全书》本、三蕉书屋刊本等。
中论释
中论又称中观根本慧论,集佛陀二转般若法之精华于一体。该论阐述了缘起性空的深义,揭示了生死解脱的根本,为三乘共遵之法门。本书是17世纪的麦彭仁波切为《中论》所造之注释。麦彭仁波切是藏传佛教大成就者,一千多年前莲花生大士授记他为“弘扬大圆满的太阳”,雪域藏地诸教派共称他是文殊菩萨化身。若能潜心研读本书,会对通达般若空性有极大帮助,尤其对进一步理解《金刚经》《心经》等般若经典,以及禅宗祖师的公案,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