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艺蘅

田艺蘅
  • 姓名:田艺蘅
  • 别名:字子艺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钱塘(浙江杭州)人
  • 出生日期:1524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田艺蘅[ héng ](1524~?),明代诗文作家,散曲作家。字子艺。号品喦子,钱塘(浙江杭州)人。生卒年未详。约生活在明嘉靖、隆庆和万历初年间。田汝成之子。10岁从其父过采石,即能见景赋诗,诗道:“白玉楼成招太白,青山相对忆青莲。寥寥采石江头月,曾照仙人宫锦船。”他性放旷不羁,好酒任侠,善为南曲小令。后以岁贡为休宁教谕,不久罢归。有时衣绛衣,挟2鬟,游湖上,逢好友则令小鬟进酒,促膝谈谑。著有《田子艺集》21卷、《留青日札》39卷、《煮泉小石》1卷。另有文字学著作《大明同文集》50卷。他能诗,但成就不大。其诗中较长者一般写得冗漫,缺乏熔炼和构思。一些抒写性灵的小诗,还有些情致,如七绝《月夜即席示座客》:“云散江城玉漏遥,月华浮动可怜宵。停歌不饮君何待,试问当年李玉箫。”但也欠精警、圆润。他学问渊博,所作笔记《留青日札》颇有学术价值,研究明代历史、文学,其书可资参证之处不少。


《明史》卷二八七《文苑传》载:田艺蘅“性放诞不羁,嗜酒任侠。以岁贡生为徽州训导,罢归。作诗有才调,为人所称”。但其举业偃蹇,“七举不遇”,遂放浪西湖,优游山林。著有《大明同文集》、《田子艺集》、《留青日札》等。田艺蘅在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撰《煮泉小品》,是一本论茶品泉的专著。时人赵观评曰:“子艺所品,盖兼昔人之所长,得川原之隽味。其器宏以深,其思冲以淡,其才清以越,具可想也。殆与泉茗相浑化者矣,不足以洗尘嚣而谢膏绮乎?”《煮泉小品》后被明人喻政收入《茶书全集》。《四库全书》卷一百十六谱录类存目。

猜你喜欢的书

殉教

殉教

《殉教》是三岛由纪夫自杀前的第三部自选短篇集。收入的短篇作品皆通过反时代的主人公,象征性地描绘了三岛文学的中心主题--对罗马式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日常世界之间的关系,并寻求现代的"贵种流离"(有着尊贵血统的人被命运捉弄,遭到流放)和异类孤立的意义。

桂故

桂故

广西地方志。明张凤鸣撰。八卷。凤鸣有《桂胜》已著录。张氏世居粤西,熟知山水,留心桂事,故于万历十三年(1585)纂成桂故、桂胜十二卷,其后八卷即为是编。约一万三千字。卷首有序。凡郡国、官名、先政、先献、游寓、杂志六门。郡国以史志考历代沿革,辨今之桂林非古之桂林。官记历代官制设置。先政载张九龄、李商隐、范成大等百余人传。先宪记曹邺、张茂良等十余人传。流寓附外方载黄庭坚、了真等十余人传。杂志记述与少数民族有关的人和事,其中《平蛮碑》、《平交趾记》等,有较高史料价值。记事多采金石文,词简有要,博而有据,结构严谨,取材繁简得当。 《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在明代舆地记中,可与《武功志》、 《朝阳志》 “鼎立而三也”。有万历刻本, 《四库全书》本, 《古学汇刊》本。

中国的礼乐风景

中国的礼乐风景

《中国的礼乐风景》是胡兰成晚年最重要的一部思想专著。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博士预言,中国文明将照亮21世纪。胡兰成自信惟中国文明的新生是二战以后世界的转机,中国文明的复兴可救产国主义社会之弊。“礼乐是人世的风景,乐是风,礼是景致。”胡兰成视野浩瀚,思想幽微。本书以“礼”、“乐”为纲,枝蔓到诸如东方(主要是中国、日本和印度)的文明制度、易经、宗教、革命、文学、音乐、书法、绘画、舞蹈……;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科学、文学、雕塑、绘画、歌剧、古典音乐、摇滚乐……它们各自的式样、行成和演变,以及相互间的影响和交融。这是晨钟之作,大义精微;这是常识之书,是普及文化、艺术的经典之作。胡兰成让我们重新建立华夏民族与中国文明的自尊自信,以传统文明之智慧救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端,再现新时代的礼乐风景。

龙朱

龙朱

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均作于1928年秋冬。1931年8月上海寻乐轩初版。收《龙朱》、《媚金·豹子·与那羊》等短篇小说5篇。主人公龙朱是湘西白耳族苗人中最出色的美男子,一个勇武、智慧的武士。一次,他和对山女人对歌,女子美妙的歌声使他怦然心动。龙朱正要循声寻找那女子时,但已杳无影踪。后探得对方原是花帕族黄牛寨寨主的姑娘,于是龙朱热情地向那姑娘求爱,终于赢得了幸福。作品刻划了在氏族社会风气中养成的自尊、自强、勇敢、真诚的龙朱这一艺术形象,借此与被毒化了的“都市文明”相对照,呼唤自由美好的人性来充实现实的人生。作品传奇色彩浓厚,并采用民间故事的写法,颇能引人入胜。

一叶

一叶

中篇小说。王统照著。写于 1922年5月。同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列入《文学研究会丛书》。小说的主人公李天根是一个青年学生。在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他以“爱”作为“人间最大的补剂”。但是现实中却没有“爱”。他的父亲死于封建家族的迫害,他的恋人死于“野蛮的强迫婚姻”,他的朋友们也因无法忍受黑暗势力的迫害而远走异邦。他的信仰崩溃了,感叹“人生还不如一叶”,于是变成了一位“悲观主义和定命论”者。在描写李天根思想历程的同时,小说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对“二次革命”后反动军阀疯狂捕杀革命者和无辜平民的罪行,也有所揭露。《一叶》不仅勾画出了自清末至“五四”前夕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弊端,而且比较细致地描绘了“五四”时代觉悟了的知识分子对人生问题的思索。李天根变成一个“悲观主义与定命论”者,说明他并没有找到新的人生道路。但李天根的挫折、苦闷以至失败,录下了“五四”时代许多知识分子在探究人生问题所经历的曲折和坎坷,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一叶》技巧上还不够成熟,情节中含有作者较明显的主观倾向,但它以较大的格局,丰富的内容,显示出新文学开创期中长篇小说创作的初步成绩。

绝观论

绝观论

禅宗著述。唐法融撰。一卷。是一部论述法融系(即牛头宗)禅法的代表作。本书假立“缘门”(弟子)和“入理”(老师)“二人共谈”,阐述本系禅法,故亦称《入理缘门》。所述禅法以诸法性空的般若思想为基础,以“忘情为修”为特色。唐代日本求法僧最澄带回日本的经籍目录就有此书,说明此书在唐代中叶还在国内流行,但其后即失传。20世纪初发现于敦煌遗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