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迥

晁迥
  • 姓名:晁迥
  • 别名:字明远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彭门(今江苏徐州)
  • 出生日期:948
  • 逝世日期:1031
  • 民族族群:

晁迥(948~1031)字明远,先世为澶州清丰(今属河南)人,后徙家彭门(今江苏徐州)。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为大理评事,岳州录事参军。改将作监丞,迁殿中丞。坐失入囚死罪,夺二官。复将作监丞,监徐、婺二州税,迁太常丞。真宗即位,擢右正言、直史馆。献《咸平新书》五十篇,又献《理枢》一篇。召试,除右司谏、知制诰,判尚书刑部。加右谏议大夫,进翰林学士,知审官院。知大中祥符元年贡举。同详定封泰山、汾阴仪注,累迁工部侍郎。出使契丹还,奏《北庭记》,加史馆修撰、知通进银台司。进献《玉清昭应宫颂》,宋真宗称赏。迁兵部侍郎,请分司,拜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仁宗即位,迁礼部尚书。以太子少保致仕。景祐元年卒,年八十四,赠太子太保,谥文元。迥通释老之书,持养生之说,而不喜术数之言。文章书法均有典则,李献臣以为“疑文滞义,须质正而后已,文章典赡,书法端楷,时辈推重”,所撰诏令得代言之体,杨亿称其“无过褒之语”(《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引)。晁迥诗又收入《西崑酬唱集》,然其诗风与西崑派其他诗人不侔,却与白居易诗风相近,集中多拟白居易之作,自谓于白氏诗“凡有惬心之理者,每好依据而沿革之,往往得新意以自规”(《法藏碎金》卷五)。宋真宗评其《送刘综学士出镇并门》诗“平淡而无磔裂雕篆之弊”,并亲自录“夙驾都门晓,微凉苑树秋”一联于屏风(《玉壶清话》卷一)。《咏芭蕉》诗有“叶外更无叶,心中更有心”句,朱弁称其“体物无遗”(《风月堂诗话》卷上)。著述甚富,《郡斋读书志》卷一九著录有《翰林集》三卷、《耄智馀书》三卷、《随因纪述》,均已佚。现存著述有《昭德新编》三卷,《道院集》十五卷,经王古删定为《道院集要》三卷,《法藏碎金录》十卷,通行本有明嘉靖晁氏宝文堂刊本。《全宋诗》卷五五录其诗五十六首。《全宋文》卷一三三收其文二十八篇。事迹见《宋史》三○五本传。今人郑再时编《西崑唱和诗人年谱》含晁迥年谱。

猜你喜欢的书

恋爱与牺牲

恋爱与牺牲

《恋爱与牺牲》叙述歌德写《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本事,叙述英国名女优西邓斯 故事和英国小说家李顿故事。几篇故事皆系真实史绩,其中暗含深刻教训,高明读者自会领悟。法国著名传记作家和小说家莫罗阿(今译莫洛亚)作品,本书系傅雷早年译作,旨在加强人生修养,提高国民素质,“使颓废之士萌蘖若干希望,为战斗英雄添加些少勇气。”为今日不可多得之修养读物。在《人生五大问题》中,作者更以小说家之丰富经验,传记家之深刻观察,帝征博引,剖析綦详,申述古训,阐发夫妇父子兄弟朋友诸伦之义,泛论人生终极目的。论旨中正和平,态度不偏不倚,与我国传统伦理学说暗合,实为西方出版界不经见之作。

罗成叫关

罗成叫关

六回,唐初,高祖李渊病重,张、尹二妃与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鬼混,秦王发现后好意告诫,却反受其害。越国公罗成等名将为此辞官还乡。后汉王刘黑闼得知这一消息,倚仗其手下有四大“定方”—苏定方、杜定方、蔡定方、梁定方,便兴兵伐唐。唐高祖看到边关告急折报,大惊失色,忙宣太子上殿。太子、齐王在路上巧遇罗成进京探看秦王,二人自知两军阵前不是四大“定方”的对手,于是金殿动本,要罗成当先锋。罗成为找苏定方报杀父之仇,不听众人劝阻而带兵出征。兵到紫荆关,罗成夜晚巡城,发现太子与齐王找来美女寻欢作乐,便闯进帅府,痛斥二奸,撵走美女。二奸怀恨在心,适逢罗成病倒,二奸命罗成家人罗安代罗成上阵,罗安被杜定方一刀劈死。罗成一见罗安惨死,写下军令状,带病出征,与苏定方大战,未分胜负,回关却被二奸押上法场,多亏众将求情,才没有被斩,被打了四十军棍。第二天,二奸又逼罗成再去讨阵,大战苏定方,二人打到天黑,定下饭后再决胜负。罗成二次叫关,打算进关用膳,二奸仍不开关。罗成与苏定方挑灯夜战,当苏定方得知罗成打不退后汉王的兵马就进不了关时,便传令三军撤退。罗成三次叫关,二奸虽见后汉王大军已退,但仍不开关,反诬罗成暗投敌军。并命弓箭手射罗成。罗成被近离走,他追赶杜定方到了淤泥河,虽将杜定方挑死,但却中了敌计,战马陷入泥中,苏定方劝降,罗成宁死不屈,中乱箭身亡。

九家集注杜诗

九家集注杜诗

三十六卷。宋郭知达编。郭知达字子肃,一字噩南。四川人,一说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是书凡三十六卷。集王洙、宋祁、王安石、黄庭坚、薛梦符、杜田、鲍彪、师尹、赵彦材之注。颇为简要。据郭知达序称,“属二三士友随是非而去取之。”故原注假托名氏、撰造事实者,皆删削不载。比如“世有称东坡事实者(案当作老杜事实),随事造文,一一牵合,而皆不言其所自出。且其语气首末出一口,盖妄人伪托以欺乱流俗者”,均不载。是书曾噩刊版,字大如钱,最为善,系宋版中绝佳者。《四库全书》本据此。有内府刊本、北宋小字本、绍兴中吴若本、明初刊本、照文张氏影宋本、《四部丛刊》本等。

重编曹洞五位显诀

重编曹洞五位显诀

三卷。又作《曹洞五位显诀》、《重编曹洞五位》。宋代慧霞编。全书收录晦然和尚序、慧霞序、广辉的《重集洞山偏正五位曹山拣语》并序、《洞山五位显诀》、《天童四借颂》、《逐位颂》、《宝镜三昧》、《汾阳广智歌》、《曹山三种堕四种异类》等。收入《续藏经》。

释门自镜录

释门自镜录

凡二卷。唐代怀信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搜集有关因果报应之故事,以警劝世人。分为十类,计有七十三条、雅诰二章、事迹七十一人(附见十四人)。所集以南北朝至唐代之事迹为多,为了解此期佛教信仰之珍贵资料。本书并保留他书所未载之资料,如有关三阶教徒之事迹。本书传至日本后,庆证寺僧玄智曾作续补,附于卷下末。

陀罗尼杂集

陀罗尼杂集

凡十卷。撰者不详。又称陀罗尼集、杂咒集。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书集录诸经中之陀罗尼,并载其受持功德。卷一收集神咒十五首,卷二集神咒十八首,卷三集神咒十一首及诸菩萨天王龙王发愿偈,卷四集神咒二十一首,卷五集神咒二十七首,卷六集神咒二十二首、三衣应器锡杖坐具等之受持文及五戒神、三归神、护僧伽蓝神等神名,卷七集神咒六十六首,卷八集神咒十九首,卷九集神咒十首及观佛三昧观四威仪品中之文,卷十集神咒三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