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
-
《清史稿》左宗棠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父观澜,廪生,有学行。宗棠,道光十二年①举人,三试礼部不第,遂绝意仕进,究心舆地、兵法。喜为壮语惊众,名在公卿间。尝以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胡林翼亟称之,谓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年且四十,顾谓所亲曰:“非梦卜复求,殆无幸矣!”咸丰②初,广西盗起,张亮基巡抚湖南,礼辟不就。林翼敦劝之,乃出。叙守长沙功,由知县擢同知直隶州。亮基移抚山东,宗棠归隐梓木洞。骆秉章至湖南,复以计劫之出佐军幕,倚之如左右手。僚属白事,辄问:“季高先生云何?rdq
-
胡适:最聪明的做人之道,是让人对你放心。
在近代中国,有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物,名叫胡适。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有一句极为出名的流行语。就是“我的朋友胡适之”。当时,“上至总统、主席,下至企台、司厨、贩夫、走卒、担菜、卖浆一一行列之中都有胡适之的朋友”。和胡适相处过的人,无论观念有何差异、是何身份,都对胡适交口称赞,就连见谁骂谁的李敖对胡适也甚是服气。而这一切,都源于胡适本人高明的做人之道。跟胡适往来的人,都觉得胡适厚道、靠谱,他做事,大家都觉得放心、舒服。而大家对你放心,是对一个人修养的最
-
曾国藩:人才都是熬出来的,本事都是逼出来的
1. 成功都是熬出来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步熬出来的。成功的人懂得熬,所以成功;失败的人只会逃避困难,必然失败。为什么用熬?因为普通人承受不了的委屈你得承受,普通人需要别人理解安慰励,但你没有,普通人用对抗消极指责来发泄情绪,但你必须看到爱和光。在任何事情上学会转化消化,普通人需要一个肩膀在脆弱的时候靠一靠,而你就是别人依靠的肩膀。小时候的曾国藩和所有孩子一样,并非天资聪颖,其智力甚至可以说是中下水平。曾国藩与同时代的俊杰比起来也确是差了一大截,小他1岁的左宗棠,14岁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
-
跟道家学大气,跟佛家学静气,跟儒家学正气
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气,所谓元气;中国人最重视的精神之一,也是气,所谓人活一口气。养气,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修养工夫。中国文化儒释道三大家,也无一不着力于养气工夫。主要养的气虽有差异,却都是根本之气,源头之气。养好这三气,静可守一心之妙,动可达天地之奥,行可成中正之道,乃成大人。跟道家学大气道家的特质,就是“大”,眼界大,气象更大,直至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这种眼界与气象来自何处?来自将眼光投向天与地,将洞察直抵道与气。合之,才有了内敛其内的大道,与显明其外的大气。于是老子才
-
遇过的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就是你的人生格局
所见大则所志大,所志大则所学大。曾国藩有这样一句名言:“谋大事者首重格局。”什么叫格局?格是内心的位置,局是外在的局面。格局,就是指一个人的眼界和心胸和体现出来的外在状态。大格局是一种智慧,大智若愚;大格局是一种境界,大勇若怯;大格局是一种深度,大音希声;大格局是一种品性,大巧若拙;大格局是一种姿态,大象无形。决定格局最重要的一点,是视野。当我们在二楼的时候,看到的会是满地的垃圾;而在二十二楼的时候,会将满城的风景,尽收眼底。不同的楼层,就会有不同的视野和心态。人也一样,当我们迈入
-
读了《礼记》这10句,才知道什么是“会说话”
说话是一门艺术。智者慎言,言由心生,该说则说,适时而言。懂得说话的人,左右逢源,不得失任何一人,是人人都想结交的朋友。1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表记》【译文】君子在别人面前举止应慎重,容言要端庄,不要说错话和说不该说的话。【感悟】对人不要说不该说的活,也不要作不该作的事。事情的成败得失,很多时候取决于说话之人能否在适当的场合说出适当的话。2公事不私议。《礼记·曲礼下》【译文】不私下议论公事。【感悟】有口不以私言,公事当公议、公办,如果私下
-
左宗棠: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
人生好比一幅巨大的地形图,如果说精明是起伏的丘陵,那厚道就是绵延的山脉;如果说计较是涓涓的溪流,那坦诚就是澎湃的大海;如果说强势是不毛的荒漠;那和善就是肥沃的平原。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1-精明不如厚道《老子》中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待人之道,精明不如厚道。《红楼梦》中宝玉至太虚幻境看见一首形容王熙凤的曲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做人不必太精明,太会算计的人,往往会失去很多东西。人不能总想占小便宜,总想自己的利
-
易经64卦,64种智慧,64种境界!
1.乾——吉人自有天相把天上的星象同人间世事的吉凶联系起来,是古人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2坤——贴近大地的胸怀大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它虽然没有上天那么高高在上、神圣而神秘,却让人感到实在、亲切。3.屯zhūn——人间路难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地神灵固然可以成为精神上的支撑和鼓舞,而摆脱困境的难题, 却必须由人们凭借自己的努力来解答。4.蒙——诚信得神佑“精诚所至,金石
-
古训:多与高人来往,勤与能人共事,乐与众人分享,常与亲人相伴
多与高人来往《荀子》中说:“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意思是说,学习没有比亲近高人、良师更便捷的了。《礼经》《乐经》有法度但疏略难解;《诗经》《尚书》古朴但远离现实;《春秋》简略但不够周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与高人往来,能让我们的修行之路更加顺畅。有时候,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作者的意思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可能就会走样。这
-
150条历史典故,读懂大半个中国!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r
-
王阳明:情绪不好,是智慧不够
改变情绪的最好方式,不是调整适应,而是升级自己的精神境界。精神世界,如同物质环境一样,东西多了,其它的便不容易进来。而且人的意识有这么个特点:意识同那个层次的物质相结合,便会强化哪个层次的功能。一句话,你被什么占领,你便可能成为什么。你让光明充满自己,阴暗、狭隘的东西自然进不来,你便会成为光明本身。尽管一生坎坷,王阳明始终坚持升级自己的情绪。即使在环境最为恶劣的龙场,九死一生,王阳明仍保持了积极光明的人生态度,终成龙场悟道!王阳明自己说:“我来龙场两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却安然无恙,这是因为
-
从先秦到晚清的告白
先秦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国风·卫风<木瓜>》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国风·邶风<击鼓>》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国风am
-
高山仰止,致敬中华10大师德
1因材施教优秀的老师,会针对孩子不同的天赋秉性,进行不同的教育。孔子的学生子路脾气暴躁,所以孔子告诫他三思后行;而冉有性格柔弱,经常犹豫不决,孔子就鼓励他临事果断。好的老师不搞一刀切,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使得孩子可以扬长避短,获得最好的发展。2言传身教“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正的教育就是树立榜样,而不是一味说教。曾子杀猪的故事家喻户晓,就是因为曾子懂得,想要教育孩子,就必须以身作则。3有教无类孔
-
五四最经典30句话: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影响深远。而五四不仅仅是一场运动,更是一个时代,是一种精神。五四精神和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今天是2018年5月4日,小编为大家编选了五四时代的经典语录,让我们重温五四精神。陈寅恪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一、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
-
话有三不说,事有三不做,人有三不交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01.话有三不说1. 揭人之短的话不要说。《菜根谭》:“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此三者可以养德,亦可远害。”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不要攻人短处,揭人疮疤。揭人疮疤的人,招人痛恨,害人害己。人活一生,是以尊严立于世。“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每一个人都有尊严,都好面子,所以在生活中,不要揭人短处、言人隐私。2. 标榜自己的话不要说。别人称赞叫口碑,自我标榜叫吹嘘。“天不言自高,地不
-
曾国藩40种大智慧,指引当下人生的40味奇药!
曾国藩,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并在晚清恶劣、剧变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去世之时获得清廷国葬的最高优待。考察曾国藩的一生,基本达到了古人“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的最高追求,虽然因镇压太平天国而存在争论,却已堪称圆满。有人说“中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和王阳明是其中两个,曾国藩则是那半个。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人生智慧值得我们特别重视
-
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
在家庭中, 父亲是孩子的榜样,父亲的格局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能抵达的高度。在父爱中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安全感、自信阳光、敢于尝试、敢于突破,有着更高的上限。父亲的格局决定孩子飞多远心理学家指出:孩子在12岁之前,往往会把父亲当做自己的偶像。孩子对父亲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孩子会下意识的去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后,会努力去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就是一个例子,曾纪泽以父亲为榜样,为人处世、做官做事都向父亲学习。其后入朝为官,在政治事务中表现出不亚于其父亲的
-
王阳明40种人生大智慧,一口气读完心学精华!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梁启超10句话,9个子女皆成大才!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同时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他有九个子女,个个了得。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启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国民党军官,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小编为大家选择梁启超家书中的十句话,分享梁启超的教子经。01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
-
四大名著神点评,以前真是白读了(句句精辟!)
关于四大名著的书评很多,但将四大名著糅合在一起评的却少。此文颇有新意和见地,尤其开篇的对比评述,言简意赅,思之有理。01. 总结与感慨。三国写了一个大时代,水浒写了一帮大英雄,红楼写了一个大家族,西游写了一伙大妖怪。三国玩的是心计,水浒玩的义气,红楼玩的感情,西游玩的是感性。三国在国,治国,兴国,安国,丧国。水浒在气,勇气,义气,豪气,霸气。红楼在情,亲情,爱情,宦情,民情。西游在趣,情趣,游趣,野趣,妖趣。 02. 细分区别。三国写了一次变革,水浒写了一次冲动,红楼写了一场恋爱,西游写了一次旅游。所谓道
-
中国风水十大名著
一、中国风水第一书——《宅经》宅经《宅经》亦称《黄帝宅经》),相传黄帝所作。讲述了人与住宅的和谐,人与天地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宇宙的和谐。该书认为宅是阴阳之枢纽,首次将住宅分为“阴宅”和“阳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二、中国风水文化之宗——《葬经》葬经《葬经》亦称《葬书》,西晋郭璞著。郭璞是历史上第一个给风水定义的人,《葬书》中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
-
《名公书判清明集》详细介绍
《名公书判清明集》简称《清明集》。宋代诉讼判决书和官府公文分类汇编。十四卷。编印者没有署姓名,只题了“幔亭曾孙”的别号。这个别号的意思是“武夷乡人”。可以确定《清明集》的编印者是福建崇安人。本书约成于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或稍后。判词作者共四十九人,其中事迹可考者只有十九人。他们分别是:胡颖、蔡杭、翁甫、吴势卿、刘克庄、范应铃、吴革、方岳、宋慈、真德秀、马光祖、王遂、姚珤、李昴英、叶武子、赵汝腾、王伯大、史弥坚、方大琮。胡颖,字叔献,号石璧。生年不详,卒
-
《道德经》10大智慧名言,字字珠玑,受益无穷
《道德经》虽然成书于两千多年前,却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永不过时,充满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下面与大家分享其中的10句名言,共同学习领悟古人的智慧。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狂风不会在早上一直刮个不停,暴雨也不会整整下上一天。自然现象如此,人生在世也是如此,逆境和困苦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终有一天,会否极泰来,时来运转。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如果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小心谨慎,始终如一,就不会有失败这一说了。我们之所以会经常遭遇失败,就是因为不能从一而终,不管做什么事,总是三分钟热度,激情过后,就开始得过且过,
-
老子的无为概念是什么
我们该如何理解无为这一概念?这是决定我们是否能正确解读经文内容的最关键的问题之一。首先,我们要知道无为这一概念是老子学说中特有的概念,这就意味着它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说明我想要了解这一概念的意义我需要立足于老子,立足于《道德经》的经文,要看看老子使用这一概念时代表着什么意义。换句话说无为这一概念的定义我们只能从经文中去找而不能跑到经文之外去。历史上有很多哲学家都有创造新概念和新词汇的现象,而那些属于作家自己新创造的概念和词汇的含义我们也只能从作家本人的作品中去找,不可能到他们的作品之外去找寻。比如,我
-
诠释:《道德经》是本什么书?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一本享誉世界的不朽著作,被世界政要、精英名流、企业领袖所崇拜,奉为旷世经典、万经之王的奇书;是世界上被翻译的语言最多、发行量最大的文化名著,其道家学说的智慧可运用于人生的方方面面,被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道德经》共81章,约5000字,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是中华文化思想中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治国、修身、处世、养生......尽收眼底,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外名人给《道德经》做出令人惊叹的极高评价。尼采
猜你喜欢的书
弧矢算术
关于弧矢计算的第一部数学专著.一卷,明顾应祥撰,成书于1552年.正卷前有“弧矢论说”和“方圆论说”两篇短文,前者给出有关弧矢的各项定义及相互求法,还说明了弧矢和圆径的相互关系,并由此给出计算弧矢的理论依据;后者是对“方五斜七”和圆周率的讨论.全书给出十四术,主要讨论弧、矢、弦、截弦和截积间的关系和互求问题,都要借助勾股定理,有些要归结为解方程求出结果,其中有10个四次方程的解法是增乘开方法.该书有明嘉靖癸丑(1553)刊本和《四库全书》本.
玄牝之门赋
不题撰人。卷后有俞琰、俞仲温二序,实《易外别传》之序, 非本赋之序。但赋中称:“弗解讲明于理学,安能契合于仙书。”与 《易外别传》之旨颇合。本赋两部分,一部分题《此上玄下牝之门 欤》,一部分题《水中金诗》。描述修炼精气之处。诗咏水中明金, 九还成药。
太上正一朝天三八谢罪法忏
太上正一朝天三八谢罪法忏,撰人不详。内有元成宗加封天师张陵之尊号,应成书于元明之际。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本书称正一派弟子虽专心求度,但因多有前世宿累,所以流转轮回,受诸业报。如欲使形神合道,障累顿消,法依三八谢罪之仪,志心皈命三清上圣、玉皇上帝等神灵,忏悔杀生、偷盗、邪淫等三业十恶之罪,断恶修善。勉而行之,当可渐人仙宗,升于天路。书中有向三清、玉皇等神仙表示忏悔之启词数篇。
韦护
现代长篇小说。丁玲著。上海大江书铺1930年9月初版。作品写于1929年,连载1930年1月至5月《小说月报》第21卷第1号至第5号。《韦护》是丁玲第1部长篇小说。描写一个从苏联留学归来的革命青年韦护,爱上“豪迈和纵性”的少女丽嘉。两人由热恋而同居,过着“梦幻和甜蜜”的生活。但是,结合不久丽嘉因为爱人忙于工作无暇和她温存而不快,韦护则感到革命与恋爱的矛盾愈来愈突出:“一面站在我不可动摇的工作上, 一面站在我生命的自然需要上。苦斗了好些时”,韦护忍痛离开丽嘉,跑到广东去了。丽嘉虽然感受到恋爱幻灭的悲哀,但还是振作了精神,她对女友表示:“我们好好做点事业出来罢!”作品取材于瞿秋白及其当年故情的爱人、也是丁玲的同窗挚友王剑虹的亲身经历。丁玲在《我所认识的瞿秋自同志》中说过:“我想写秋白、写剑虹,已有许久了”,“韦护是秋白的一个别名”,在《韦护》中,我“只写了他的革命工作与恋爱的矛盾”。作品中的男主人公韦护是丁玲创作中所塑造的第一个革命者的形象,这一形象,对于人们认识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早期共产党人的生活,提供了形象史料。作家本人说:“我并不满意这本书,但也不愿舍弃这本书。韦护虽不能栩栩如生,不切合本人,但总有一些影子可供我自己回忆,可以做为后人研究的参考资料”(《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韦护》的出现,标志着作家创作思想和题材的转变。丁玲自己指出:“我觉得《韦护》在我的写作上是比过去进了一步,当然,还没跳出恋爱啊、革命啊的范围,但它已是通向革命的东西了。”(冬晓《走访丁玲》)
禹贡长笺
十二卷。清朱鹤龄撰。《禹贡》系《尚书》重要篇目之一,主要内容详见《禹贡指南》条。鹤龄诠释《禹贡》,首列二十五图,自禹贡全图以及导山、导水,皆依次随文解释。该书引证翔实,创获颇多,于贡道、漕河经由脉络,剖析颇具条理,唯其说解山川地理,荦合乖误者,时亦有之。此书诠释《禹贡》,较宋、元人着述为胜,而不及胡渭《禹贡锥指》之精密。此书现存有手稿本,藏上海图书馆。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全一卷。刘宋昙摩密多(梵Dharmamitra )译。又称出深功德经。略称观普贤经、普贤观经、普贤经、观经。收于大正藏第九册。本经系佛陀于说法华经之后,在毗舍离国大林精舍所说。因佛宣告三个月后将般涅槃,阿难等随即请问佛入灭后弟子应如何修行及大乘法要,佛遂为说普贤观门、六根罪之忏悔及忏悔后之功德。本经旨在阐明法华经之普贤菩萨劝发品,故与法华经普贤劝发品互为表里;而与妙法莲华经、无量义经合称法华三部经。又无量义经称为法华经之开经,相对于此,天台大师谓本经为法华经之结经。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












